-
1 # Lx羅羅
-
2 # 隨便起個名這麼慢
早教大部分都是一個家長帶一個孩子在上,與其說教孩子不如說教家長,在早教過程中家長可以知道每個月齡孩子的發育特點,也可以在孩子和其他寶寶互動中觀察孩子的特點,當然孩子在早教過程中語言,精細動作,配合度都會有提升,幼兒園應該是孩子邁向社會的第一步,孩子的社交能力,獨立性都有很大的提升,非要說早教和幼兒園的區別,我感覺早教更像是補習班,幼兒園就像學校,幼兒園是必經之路,早教卻要看家長的選擇,可上可不上
-
3 # 兩位媽媽的燕燕
早教機構和幼兒園的區別,最大的區別是適合的孩子年齡大小不同,早教機構基本上適合從半歲到3歲之間的小寶寶。而幼兒園主要是3歲到6歲的小童寶貝。
相應的,因為年齡不同,孩子的發育需求和成長培育的重點也不相同。早教機構的很多教具和課程,都是為了配合這個月齡的孩子某個器官或神經功能的發展而設定,是為了讓孩子在正好啟蒙和敏感期的時候,得到更好的啟蒙和發育。
類似手指精細動作的培育;身體平衡能力的培育;對音樂律動的認知;對手工創意的啟發等等,目前國際國內都有很多機構做了大量的科研,然後又投入到各種各樣的早教機構中。如果你多去考察幾家早教機構,就會發現各家的理念都不相同。
而幼兒園就是到了3歲,孩子已經具備一定的自立能力,比如吃飯,上廁所等,在幼兒園老師的帶領來,開展一些學習、娛樂類活動。
另外,早教課程是由一位家長帶領寶寶一同完成,而幼兒園則是孩子自己去上的哦。
希望以上能夠幫助到你。
-
4 # 珠海觀天下
早期教育是指孩子在0-6歲這個階段,根據孩子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特點以及敏感期的發展特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培養,為孩子多元智慧和健康人格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側重開發兒童的潛能,促進兒童在語言、智力、藝術、情感、人格和社會性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對比中國的早教和幼兒園的主要區別有一、職責不同。
早教的職責就是要讓孩子在能力上提高,所以課程就顯得做尤其重要;
幼兒園的職責更傾向於創設良好的環境,所以硬體就顯得重要。
二、接受特性不同
早教是根據孩子的個體差異進行特定的課程教學,孩子每節課學到的知識都是不同的,既包括音樂、運動、智力認知、社會交往等多方面又將課程以遊戲等形式完成,孩子是積極主動的參與者。
幼兒園是統一的課程讓所有孩子學習,孩子是被動的受知者。
三、機構制度不同
早教的私營制特點決定早教中心在不斷的完善和創新,
幼兒園尤其是公立的,創新和前瞻性就很差。
四、教學方式不同
早教機構一般都是小班化教學,一般的早教機構每班約6-10個孩子,像思博潤早教中心甚至除親子課以外,主打1-3個孩子的個別人化指導,孩子在早教機構的受知時間較長。
幼兒園每天都是按照固有的時間安排進行,而且每班最少20多個孩子,多則甚至40-50。這樣的班級密度,孩子的受知時間很短,有的甚至一節課平均下來只有一兩分鐘。
五、家長的寄望不同。
孩子在早教中心,家長就希望機構把自己的寶寶培養成天才。
孩子在幼兒園,家長就希望幼兒園把寶寶照顧好,一天下來沒摔著碰著、健健康康的學點知識就行。
-
5 # 華哥哦78966
1, 教育的物件不同。幼兒園將幼兒作 為教育 的主要物件;而早教機構其教育物件除了孩子,還有家長,而且首要的是家長。早教機構強調親子互動,使家長透過與孩子共同遊戲掌握親子教育的方法與技能,成為合格的 家庭教育 者。
2, 教學活動的形式不同。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主要是教師面向幼兒,以教師講解、 幼兒學 習為主要形式。而早教機構是一種特殊的、專業化程度很高的新型教育模式,透過父母與寶寶在老師指導下一起遊戲的方式,引導父母學會在遊戲中觀察兒童、瞭解兒童,進而掌握一套科學的遊戲方式,並透過這些遊戲方法對兒童的。
3,早教上的課跟幼兒園看起來差不多,其實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孩子上過早教,所以家長知道一點,不僅孩子學到知識,而且也有父母學堂,也給家長這些 育兒知識 不多的父母補充知識,不過年紀大點的孩子還是直接去上幼兒園比較好!
-
6 # 飛飛教育
早期教育泛指0-6歲的兒童教育。在狹義上人們又將0-6歲分早教階段(0-3歲)和幼教階段(3-6歲)。
其一,早教因孩子年齡小,一般是親子互動的方式進行。在早教機構,家長一般可以帶著孩子進入,並陪伴孩子一同活動;而幼兒園教育家長不陪伴孩子一同活動。
其二,因孩子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教學方式上,早教更注重遊戲化、情境化教學。
其三,早教教師需要親和力更強。
其四,早教機構一般不需要孩子中午在園內午睡。幼兒園辦的託班例外。
早教在幼兒園一般以親子園或早教中心的名義存在。
-
7 # 娜依卿卿
這是兩個概念,就好比義務教育和課外的私教課。早教從寶寶生下來就可以開始上了,先期會是一些潛能的開發,挖掘孩子內在的天賦,隨著年齡的增長可以幫助孩子和家長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比如現在刨宮產後的新生兒動作不協調,認知能力不足,交流困難……一般會有相應的早教班來應對感統失調的寶寶。還有一些邊緣自閉症的孩子都可以透過早教來得到改善。早教課多種多樣,安課時收費,可以一對一的有針對性的進行早期干預。
義大利教育學家蒙特梭利說:“兒童出生後的頭4年的發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和對外界的征服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來看,人的功能在0~4歲這一階段實際上比4歲以後直到死亡的各個階段的總和還要長,從這一點上來講,我們可以把0~4歲看作是人的一生。偉大的領導者鄧小平先生也說過:“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而幼兒園是有較嚴格的年齡劃分,普及率高,覆蓋於廣大的幼兒。從3週歲開始分小,中,大班,著重於生活自理能力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性格的完整健康、初步的自然與社會常識,培養孩子的集體意識。全日制的教學為小學的生活奠定基礎。是學前教育的一種形式。是每個寶寶成長的必經之路。收費也是按每學期收費。而且幼兒園受教育局管制,在教師資格和辦園資質上都有嚴格的要求。現在優質的國辦園供不應求。而民辦園還有好多問題所在,一些家長不應只看價格便宜,還是要多實地考察,審慎抉擇。
-
8 # 可愛的嚶嚶醬
1、早教是根據孩子的個體差異進行特定的課程教學,孩子每節課學到的知識都是不同的。
既包括音樂、運動、智力認知、社會交往等多方面又將課程以遊戲等形式完成,孩子是積極主動的參與者。幼兒園是統一的課程讓所有孩子學習,孩子是被動的受知者。
2、早教機構一般都是小班化教學。
一般的早教機構每班約6-10個孩子。而幼兒園每天都是按照固有的時間安排進行,而且每班最少20多個孩子,多則甚至40-50。
3、教育的物件不同。
幼兒園將幼兒作為教育的主要物件。而早教機構其教育物件除了孩子,還有家長,而且首要的是家長
4、教育物件年齡不同。
幼兒園是針對3~6歲幼兒實施教育,早教機構的教育物件則是0~6歲嬰幼兒及其父母。
5、教學活動時間不同。
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時間是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以一個學期為一時段,每週一至週五在園。而早教機構的教學活動時間以3個月或更短時間為一時段,每次活動時間為1個小時或2個小時,活動結束後就可離開。
-
9 # 目標985
科學早教無限可能,幼兒園是早期教育的一個環節,一個組成部分。更多的是家庭教育,少部分的社會教育。多洗澡,多運動,多做手工,多講故事,多陪伴閱讀,爭取上一年級前在生活中學會2000個漢字,能自主閱讀。。。商店名稱,路名,包裝,識字卡,商品名稱,說明都可以用來和小孩互動識字。五歲游泳。
-
10 # 斯琴慧子
幼兒園是孩子們應該去的地方,一般孩子3歲就開始上幼兒園了。一些早教機構開設親子教育,是在幼兒園基礎教育之上的一次創新嘗試。它與一般的幼兒園教育還是有些不同的。
幼兒園有五大教育理念:
一、身體健康:主要是增強幼兒的體質,培養孩子健康的生活習慣。
二、科學性: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發展孩子的認識能力。
三、社會認知:增強幼兒的自尊自信心,培養孩子關心、友好的態度和行為,促進幼兒的 個性發展。
四、語言能力:提高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和積極性,促進發展語言能力。
五、藝術: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幼兒初步的美感,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
幼兒早教的理念: 它基本分為三個基本原則:1、興趣原則、2、生活化原則、3、教 育性原則。
二個類別:
(一) 音樂:
1、注意力:幼兒對音樂很敏感,適當給孩子聽一些古典音樂。有助提高孩子注意力。
2、語言能力:老師給孩子聽一些古典音樂,並對音樂進行講解,讓孩子理解音樂的意義 ,並能簡單的表達。
3、記憶力:重複播放音樂使幼兒記住音樂,培養孩子的記憶力、
4、想象力:讓孩子聆聽音樂,如古典輕柔音樂,刺激孩子的大腦開發孩子的想象力。
(二) 閱讀力:透過閱讀書籍,讓孩子對書感興趣,喜歡閱讀。
透過對比我們看出,幼兒園教育和幼教確實有些不同:1、教育的理念不同;2、教學的職 責不同;3、教學方式不同;4、教學活動不同;5;教學的時間不同;6、性質不同。
家長在為孩子選擇時,還是應該首先選幼兒園,幼教代替不了幼兒園,它和幼兒園的性質畢 竟不同。如果孩子在不耽誤上幼兒園情況下,有條件的家庭可以給孩子報早教班,孩子能 夠接受早教也是一件好事!大家對這件事怎麼看?可以留言。
-
11 # 小肚雞腸
以紅黃藍早教和紅黃藍幼兒園舉例,紅黃藍早教強調父母參與互動,是先於幼兒園的,3歲以前即可參加早教,與父母一起接受科學系統的課程。紅黃藍幼兒園則是針對3-6歲兒童,保教結合,保育為主,教育為輔,提供給孩子一個集體生活和學習的環境,家長並不直接參與。個人認為很有必要去早教的,3歲前是早教的黃金時段,寶寶各方面發育最快的階段,有體系的早教是非常有必要的。
-
12 # 魯冰花育兒達人
早教針對的孩子年齡層比幼兒園要廣,且更低齡化,0-6歲的寶寶都可以去早教,但幼兒園正常來說只招收3-6歲的寶寶。在內容方面,早教著重開發孩子的大腦、智力為主,而幼兒園則偏重看護,照料這方面的功能,而且早教是自發性去的,而幼兒園則是學齡前的必經階段,納入教育部的要求中。
-
13 # 洋洋媽媽講孕期
早教低齡化,更加註重親子教育,培養家長和孩子的互動,目標在於開發孩子的各種潛能。
現在市面上的連鎖早教品牌,如金寶貝.美吉姆等等,都是每節課最多十個孩子上課,上課的孩子不固定。
幼兒園相對來說脫離家長,培養孩子的集體感,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群體生活。
年齡方面比早教要大一些!班型和同學都比較固定,上課時間也比較穩定。去上幼兒園就是寶寶獨立的開始了!
-
14 # 育兒百科新天地
教中心和幼兒園是有本質區別的。幼兒園是針對3-6歲兒童,保教結合,保育為主,教育為輔,提供給孩子一個集體生活學習的環境,家長不直接參與。早教中心和幼兒園有質的不同,早教中心的教育覆蓋0-5歲全過程,是以教育活動為主,教的是家長,育的是寶寶,是一種親子互動。
早教雖然是越早開始效果越好,但在0-6歲期間,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4歲的寶寶無論從語言,運動,精細動作,閱讀,秩序方面都處於可著重培養的敏感期。家長可以多與孩子聊天,讀繪本,做運動,用一些培養精細動作的玩具做練習,幫孩子樹立規則等。當然,還可以送孩子到專業的早教機構,進行全方位的系統培訓。
更多有用的兒童 早教 學習知識 可以看我的這篇文章 3-6歲到底學些什麼好呢?(詳細的文章內容請到我個人主頁檢視)
必須記住你是家長、不是教師,不能擺出“我教你學”的姿態,而是陪伴、引導、示範、鼓勵、支援,可以透過多種方式,繪本共讀、畫畫、做手工、玩遊戲、科普實驗、自然界的觀察與探索,重要的是過程,過程好,學習能力獲得發展,自然可以看到學習成績。
-
15 # 泉媽育兒心得
導語:近段時間,同事小張經常向我吐槽,說她兩歲半的兒子濤濤總是不厭其煩地讓她重複講同一個故事,並且喜歡模仿她說話的語音語調,讓她覺得很煩躁;同時,濤濤還經常抓起地上的小蟲子、頭髮、髒東西,拿在手裡研究半天,已經批評教育了好多回,還是照做不誤,真是氣死人。聽完她的描述,我安慰她不必煩躁和生氣,這是孩子敏感期的表現,家長應該充分利用孩子的這些特點,幫助孩子提高表達能力和觀察能力,可以藉助早教機構和幼兒園來鍛鍊孩子這些能力。那麼,什麼是兒童敏感期?早教機構與幼兒園又有什麼區別呢?
什麼是兒童敏感期?兒童敏感期這個詞是由蒙臺梭利提出來的,她透過對兒童自然行為的觀察之後得出結論:兒童在每個特定的時期都有一種特殊的感受能力,這種感受能力促使孩子對某些事物很敏感,同時將精力都集中在這件事物上,而對其它事物不管不顧。這種能力,蒙臺梭利將其稱為敏感期。
早教機構與幼兒園的區別有哪些?1、教育的物件不同
早教機構:教育物件是孩子和家長,而且重點是教育家長如何帶孩子。早教機構強調家長與孩子的互動,透過家長與孩子共同遊戲的過程,幫助家長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與技巧,成為合格的父母。
幼兒園:教育物件只有孩子。
2、教學的形式不同
早教機構:在老師的指導下,家長與孩子一起做遊戲,老師會引導家長在遊戲中觀察並瞭解孩子。早教機構更強調家長與孩子的雙方互動,而不是孩子單方面做遊戲,這不但能促進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也能促使家長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質。
幼兒園:老師站在前面講課,孩子坐在下面聽講為主要教學形式。
3、教育的目標不同
早教機構:教會家長如何對孩子進行科學合理的親子教育,從而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培養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幼兒園:培養孩子的認知、自理、與他人相處等能力。
4、教學的時間不同
早教機構:分為幾個時間段,由家長任意選擇某個時間來上課,並且家長可以帶孩子定期參加早教機構組織的集體遊戲活動,每次活動時間為1到2個小時,活動結束後即可離開。
幼兒園:按照國家規定以一個學期為一個時段,每週一至週五在幼兒園上課。
5、課程的設定不同
早教機構:除了親子教育課程外,還有腦潛能開發、思維訓練、社會交往、音樂、感統等特色課程,會根據孩子的不同特點制訂不同的課程進行教學,孩子是主體,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課程當中。
幼兒園:統一制訂課程內容,讓所有孩子一起學習,孩子被動的接受知識。
6、教學的班制不同
早教機構:一般都是小班化教學,每班大約6到10個孩子,甚至還有1對1的個性化指導,孩子有更多的時間接受相關知識,早教機構一般招收0到3歲的孩子。
幼兒園:每天都是按部就班地上課,每班至少20個孩子以上,每個孩子只有短暫的提問或回答時間,接受知識的時間較短,幼兒園一般招收3到6歲的孩子。
重點提示:家長透過學習,掌握孩子的敏感期,並透過早教機構和幼兒園實現對自身和孩子各項能力的鍛鍊,相信在育兒的道路上會越來越得心應手。除此之外,家長通過了解早教機構與幼兒園的區別,能夠更好地幫助孩子提升各方面的素質,讓家長與孩子的關係更加親密。
今日話題:你們瞭解孩子的敏感期嗎?是否能區分早教機構與幼兒園呢?
-
16 # 漫畫速遞
早教和幼兒園的區別,幼兒園是國家教育機構提倡學習、生活的地方,早教強調親子互動,讓孩子與父母共同參與,還有很多的不同,現在隨著我的步伐一起去看看吧~
1.教育的物件不同幼兒園將幼兒作為教育的主要物件;而早教機構的教育物件除了孩子,還有家長,而且首要的是家長。早教機構強調親子互動,使家長透過與孩子共同遊戲掌握親子教育的方法與技能,成為合格的家庭教育者。
2.教學活動的形式不同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主要是教師面向幼兒,以教師講解、幼兒學習為主要形式。而早教機構透過父母與寶寶在老師指導下一起遊戲的方式,引導父母學會在遊戲中觀察孩子、瞭解孩子,進而掌握一套科學的遊戲方式,並透過這些遊戲方法對嬰幼兒的發展進行干預。作為一種新型的、科學的教育模式,早教機構更強調父母、看護人與孩子在情感溝通的基礎上實現雙方互動,這不但能促進嬰幼兒從小形成健康的人格,也能促使父母自身素質得到不斷提高和完善。
3.教育的目標不同幼兒園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促進孩子全面發展。而早期教育機構的主要目標是教會家長如何對孩子實施科學的親子教育,從而達到促進孩子全面發展、增進親子感情的目的。
4.教學活動的時間不同。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時間是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以一個學期為一時段,每週一至週五在園。而早教機構的教學活動時間以3個月或更短時間為一時段,家長可帶孩子定期參加早教機構組織的集體遊戲活動。每次活動時間為1個小時或2個小時,活動結束後就可離開。
-
17 # 保暖褲褲就
早教這個年齡都是比較小的孩子,上幼兒園一般都是要兩歲半以後了。孩子很小的時候我覺得沒必要去早教班的,在家就可以教他,像我還給孩子買了阿爾法蛋,這個機器人會的東西也不少,可以幫助家長給孩子啟蒙的。
-
18 # 贏在起點月老師
早教適合0至3歲時期的開發,幼兒園適合3至6歲的早期教育。一般而言,早教中心主要是培養孩子個性,幼兒園主要培養孩子共同特性;早教中心可以的培養過程中發現孩子的優點,培養孩子的優點,幼兒園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的能力。
-
19 # sophie
幼兒園屬於早教的一個階段!所謂早期教育是指學前教育!就是上小學之前0-7歲的這段時間!
為什麼說是0-7歲!不是因為國家規定七歲上一年級!而是因為7歲孩子大腦發育到一定階段!已經相對成熟!
大家都知道“三歲看老”這句話,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三歲可以說是一個人生的重要折點!很多帶過孩子的父母都知道!孩子出生之後,滿月比剛出生好帶,三個月又比滿月好帶!半歲和一歲兩歲都不一樣,因為孩子成長的規律,當然這個不是每個人都這樣!
只能說大多數,就相當於十月懷胎生孩,好多都是十月懷胎,但是不保證有的懷11個月或者9個月的!但是你不能否認懷胎十月(40周)這個說法。
孩子三歲也是這樣!大多數孩子三歲之後會懂事很多!是因為三歲的時候孩子的大腦基本已經完成80%的發育水平!已經很接近成人了!孩子從小形成的性格!習慣!智力基礎基本已經定性!所以我們的幼兒園一般三歲開始招收孩子!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會自己尿尿!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自己做很多事情他們的大腦已經成熟到可以做這些還有做好接受知識的準備!
一個小孩的性格和智力在三歲的時候基本定下來,但是還有一個反轉期,就說4-7歲!這段時間想外部干預小孩的性格形成會比較難,但是也不是沒有可能!因為這個年齡段小孩的大腦還在繼續發育!到七歲之後基本就已經固定了!因為這個時候小孩的大腦非常接近成年人!如果之前孩子智力沒有開發!你想七歲之後再開發已經是杯水車薪!
我這裡說的智力開發不是說要你背多少古詩學多少奧數!打個比方!有的孩子學東西,課堂上你給他講一遍她就能完全理解並且融會貫通!但是有的孩子你給他講三遍她才理解,有的要講六遍或者有的要十遍...這個就是智力差距!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有的學霸不復習不看書成績都很好的原因!因為底子好!
所以說!早教!就是在孩子大腦還沒有發育成熟的時間早期干預提前教育!從我上面說的大家應該知道三歲之前教育和三歲之後的差別了吧!三歲之前是最好的早期教育干預期!三歲之後是彌補!七歲之後就算了!
當然!我說的早教!不是早教中心那個早教!是父母乃至整個家庭壞境對小孩成長過程中的早期教育影響!當然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有條件可以去參加早教中心的早教!畢竟有比沒有好,有時候能對小孩感統刺激也是很有必要的!因為現在城市的孩子不像農村孩子可以上山爬樹下水摸魚!這些接地氣的兒童經歷是孩子難能可貴的一種智力刺激!所以孩子有空就帶出去多玩多走 多接觸大自然!讓他感受所有人類應該感受的大自然氣息!這個是好多早教中心在做的事!如果農村長大的孩子根本不需要感統早教!因為他們有生長環境!城市孩子沒有!
-
20 # 兔媽育兒經
先給你說說我的經驗吧。我是一位全職媽媽,有充足的時間陪伴孩子。因為寶寶月份小,需要晚上一年幼兒園,剛好和我心意,因為我不想讓孩子過早的上學。但是,孩子只有媽媽陪伴他玩是完全不夠的,他需要和更多的同齡人在一起共同的玩耍交流。而且,我家寶寶非常的活潑好動,也特別喜歡和小朋友在一起玩。
所以,在寶寶3歲2個多月的時間我萌生了把寶寶送到早教託班適應半年的想法,半年後剛好上幼兒園。做了決定之後,我們把周邊大大小小的近十個託班都帶寶寶實地考察了一番。
我們是這樣選擇的:我們都是選擇工作日去看的,早託機構基本都是工作日有孩子,可以看到機構照看孩子的日常,還有飲食等等方面,相對比較全面。週末家長休息一般孩子不送託班的,去看基本看不到什麼東西,只能聽老師口頭給你說。因為每到一家就放手讓寶寶自己在那裡玩,首先看看寶寶是否喜歡這個地方,觀察寶寶在玩的時候,老師是如何和寶寶互動溝通的,是站立在那一動不動的看著寶寶,還是任由寶寶自己玩,還是主動的過去和寶寶搭訕,幫助寶寶一起更快的瞭解適應新的環境。
其中到了一家非常有名的全國連鎖早教機構,寶寶非常非常喜歡那裡,老師對孩子也非常的熱情,積極的和寶寶互動。其他綜合條件也非常的不錯,寶寶在那裡不願意走,綜合考慮之後,我們當天就報名了,然後把寶寶放那裡,兩個大家自己回家了,心是不是很大。出門我哭了,畢竟孩子一直自己帶,從來沒有分開過;但是寶寶適應能力非常好,開開心心的在那玩了一整天,下午去接還不想走。所以,很多時候不是孩子離不開我們,而是我們離不開孩子。
一個班正常情況每天10個小朋友左右,兩位老師,一位阿姨,和幼兒園一樣,我們在那裡差不多上了七個月,在這段時間裡面,老師斷斷續續的換了兩三撥,流動性有點大,之前的老師對孩子也非常好。快七個月的時候,換了一位新老師,不是新來的,是在其他班調過來的,比較會說能說,家長群裡面聊天時她也跟著聊得火熱,問題是在上班時間。那麼問題就來了,上班時間你和家長聊得熱火朝天的,孩子呢。
沒多久就出問題了,斷斷續續的有家長反應孩子回家說老師打了,但是老師都給敷衍了,孩子也沒怎樣,家長就算了。某天晚上吃過飯,寶寶坐在爸爸腿上捏著爸爸臉,說老師這樣捏他臉了,還用力往兩邊拉。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是不會說謊的,但又不好直接問老師,實在忍不住,我就非常非常委婉的問了老師,老師不但不承認,還發火了,讓我去看監控,我也是氣不過,答應了。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帶著寶寶去機構了,因為老師一口咬定她沒打孩子,校長也自信滿滿的讓我們看監控,是她們先看的,她們看了好久一直不讓我們看,我就直接跑過去自己看了,寶寶真的被打了,寶寶一直自己在那哭,過了好久才有一個老師過去給他擦眼淚。而且還意外看到午休時我們家寶寶的席子不是鋪在身子底下的,而是蓋在兩個小朋友的身上的。。。
這個事情給我家寶寶留下來很深的心理陰影,直到上幼兒園心裡還是很牴觸的,過了好久才調整過來。我們上的是公立的幼兒園,班裡孩子相對較多,也是兩位老師一位阿姨,但是好在老師和阿姨都對孩子很不錯,也都很有愛心和責任心,都會定期和家長溝通交流,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健康快樂的成長。現在一個學期馬上結束了,寶寶每天都開開心心的去上學,又開開心心的放學。
幼托是用於專門照顧和培養嬰幼兒生活能力的地方,是孩子開始集體生活的第一步,從熟悉的父母身邊來到陌生的老師身邊,從眾星捧月到為寒月輝映的一顆無名小星星生活在眾多曾經同為皓月的小朋友中間,從一切全憑依賴大人到自己獨立思考處理一些事情,所有的變化,對於一個三歲的小孩子無疑是極大的考驗。
幼兒園的任務為解除家庭在培養兒童時所受時間、空間、環境的制約,讓幼兒身體、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發展。可以說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快樂天地,可以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度過童年時光,不僅學到知識,而且可以從小接觸集體生活。
三歲前入托,孩子也比較易生病。專家建議說:如果家裡有人帶孩子,建議三週歲再上幼兒園。因為兩週歲的孩子自身的抵抗力是最弱的,而幼托是一個公共場所,再好的幼托也不會像家裡一對一的照顧那麼好。
樓主家寶寶才2歲5個月,可能自理能力還不是很好,如果放幼托可能各方面都需要老師特別照顧。如果有人帶的話,建議還是先自己帶比較好,寶寶達到規定的年齡再讓孩子入園,以免人為地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設定不必要的障礙。
如果實在沒人帶,就選擇一個比較好的幼托機構。其實,機構不在好壞,關鍵還是看人,人與人還是不一樣的,要看帶班的老師是否有愛心,對孩子有足夠的耐心。這個方面,真的要看運氣的,有熟悉的人給推薦個靠譜的最好。
回覆列表
早教是幼兒園之前的早期教育,小孩子在六歲前是人生學習的巔峰,生活習慣,個性,語言,認知…都在這幾年完成!很多人覺得孩子小學不到東西,那是錯誤的!現在人都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早期教育也不是讓孩子學習什麼知識,就是更好更快的接受認識這個世界和周圍環境,個性發展,為幼兒園的適應能更順利度過!幼兒園學習的就是基本自理能力和一些最基本的知識了,為了銜接小學了!還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