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感覺鰲拜和年羹堯對大清比較忠心啊。
15
回覆列表
  • 1 # 歷史折返

    題主所說三人都曾經是大清初期著名軍事將領,只不過吳三桂是投降大清的原明朝將軍罷了。三人的死,其性質有著本質的區別,鰲拜和年羹堯之死則是由於自身所犯錯誤嚴重而受到當朝皇帝的處罰而已。吳三桂則是身背叛國者的罵名而死。歷史上對其評價不是太好。

    鰲拜和吳三桂皆為病死,只有年羹堯是直接死於雍正皇帝之手。三人的死還是罪有應得。

    我們來簡單敘述一下以上三人之死的前因後果。

    鰲拜此人早在皇太極時期就已經嶄露頭角了。當年皇太極攻打大明江山的時候,鰲拜就已經追隨其在軍中作戰。由於鰲拜作戰勇猛,謀略高超,很是得到皇太極的青睞。曾經號稱滿洲第一勇士。

    皇太極去世後,鰲拜在豪格陣營中發揮作用,充分制約多爾袞的大權獨攬,使得順治能夠登上皇帝寶座。他是大清朝早期很有影響力的這麼一個重要人物。順治去世後,鰲拜擔任小皇帝康熙的輔政大臣。在此期間,鰲拜逐漸大權在握,曾數次干擾康熙皇帝親政,野心極度膨脹。

    當時的孝莊皇太后為了自己的孫子能夠順利親政,提出與另一位輔政大臣索尼進行政治聯姻。以選擇索尼孫女為皇后的籌碼拉攏索尼,成功掣肘鰲拜。最終索尼之子索額圖和康熙皇帝用計逮捕鰲拜入獄。從而使康熙皇帝順利上位。

    年羹堯曾經在雍正皇帝上位最關鍵時刻成功阻擋了十四阿哥率所部企圖進京援助八阿哥的軍事行動。因此,雍正皇帝前期對年羹堯非常青睞。多次賞賜,甚至以黃馬褂加身的最高榮譽公開表彰。

    年羹堯在眾多榮譽光環的照耀下,逐漸迷失了自己的仕途方向。倚仗過去功績專權跋扈。在朝中進行結黨營私,大肆排除異己,甚至出現自己的小朝廷。嚴重阻礙皇帝政令的下達和執行。以上行經我們把他定義為結黨營私。

    年羹堯對其他王公貴族以及其他朝廷各大要員也仗勢自己功高,驕橫跋扈,不把大家放在眼裡,唯我獨尊。最後,年羹堯在大權獨攬之後,逐漸大肆斂財,變得貪汙腐化,大肆收受屬下錢財。這些所作所為深深的觸動了雍正皇帝執政底線,令皇帝極大的憤怒。後來羅列年羹堯92項罪名,最終使其落得個賜死的悲劇收場。

    吳三桂此人的歷史評價不是很好。先是背叛大明投降清朝。後來在康熙皇帝削藩的時候又起兵反清。最後在內外交困中病死。當然他的反清行動最終被瓦解。

  • 2 # 大飛熊騎士

    鰲拜和吳三桂一點都不冤枉,因為這兩人都是病死,不是被殺。年羹堯比較特別,屬於自己作死的,又讓人帶著一些惋惜。

    鰲拜。

    鰲拜是四大顧命大臣之一,早年還頂過多爾袞,也算是一種制約和功勞。鰲拜主要的功勞是軍功,身經百戰,被稱為滿洲第一勇士。

    到了康熙即位,鰲拜權勢熏天,不賣皇帝的賬,結果幽禁而死。康熙已經算大度了。

    吳三桂。

    吳三桂因為私情引清兵入關,投降清朝,已經沒有大節了。又等到康熙成年要削藩才造反,那時已經老了。最後在湖北僵持時,老死在軍營,已經是便宜他了。

    年羹堯。

    鰲拜功高蓋主,欺負的是“主少國疑”。年羹堯的功高蓋主,遇到雍正這樣的鐵腕和成熟的皇帝,就是一種作死。

    當然年羹堯的功勞很大,對雍正是恭敬的,他不買賬的是這些大臣和皇親國戚。在古代這種等級分明的制度裡,是一種大忌。雍正對他的職務是一降再降,直到守城軍士,可惜年羹堯依然驕橫難治,最後被迫自殺,還是讓人唏噓的。

  • 3 # 源點1光年

    謝邀。這三個人都是清代早期的響噹噹的人物。鰲拜和吳三桂都是康熙時期的,一個是朝廷託孤重臣,一個是封疆大吏,足見兩人對大清都是立下汗馬功勞的人,而且還都非常倚重。鰲拜作為旗人,應該算得上是皇族非常親近的人,可是一個人有權以後內心就會膨脹,特別是自己戰場上功勞足以震懾朝廷還有皇帝時,他就會做一些舉動,不把人放在眼裡,鰲拜最瘋狂的事應該算是手握重兵,然後大肆圈地,而這些恰恰是康熙眼中最忌諱的事,這是想自己做大啊,還是想分天下呢。這就是權臣,可以在朝廷上指責皇帝的人,這個忌諱和忠不忠沒有太大關係,沒有人會永遠容忍,一山不容二虎,只是時間問題。所以說鰲拜死的不冤,是自己害死自己的,也不看看多爾袞是自己的榜樣。再看吳三桂,這個是康熙正位後最大的心病,怕吳三桂做大,聯合其他封疆大臣合起來和自己對著幹。吳三桂反不反,我個人覺得不重要,康熙是肯定會剪除的,一方面藩王權利太大,離得遠自己管不到,久了就會不受約束。另一方面,康熙考慮的應該是吳三桂曾經出賣過明朝,會叛徒的人是不可信的,會因為利益而出現大的分歧,進而引起朝局動亂。吳三桂自己其實也是一直在打鼓的,不知道康熙是怎麼打算的,才會自己暗中準備著,這樣看來吳三桂是從一開始就把自己坑住了。對於老闆疑人不用是肯定的,何況康熙那麼聰明的一個皇帝。最後看下雍正身邊的這位兵馬大元年羹堯,一生戎馬,打戰不計其數,連雍正都不得不倚重他,封官進爵,還有封他妹妹為貴妃,可見雍正是很看重他的,而年羹堯也是不負聖恩的,擊潰了北方遊牧民族的,平定了北方。可是年羹堯這個人一生的軍功讓他忘卻了自己,還是雍正的臣子,一步步招來了殺生的結局。許多人看著自己手中有點本事,殊不知沒有德行的人是走不遠的,所以無論何時,多學,多想,多做,少說,少抱怨才是最聰明的作風,沒有完全明白之前要低調做人做事。好歹老闆總不會無緣無故把你給冤枉了,那肯定的是你真令他失望了。

  • 4 # 琅琊小少爺

    感覺都有點冤,太冤。

    第一,鰲拜。

    他就是有點太狂,你想,有哪個謀朝篡位的,不好好裝作綿羊的樣子,比如像隋煬帝一樣,裝的一副聖賢模樣,在無聲無息中陷害太子,等待時機到了,什麼都露出來了。

    反而一天咋咋呼呼,破馬張飛的去讓皇帝下不來臺,經常越矩,比如利用圈地運動殺了蘇克薩哈,滅了他的滿門,蘇克薩哈可是順治帝親自託孤的重臣,他都敢動,並且還為此跑到御案前,抓著皇帝的衣服領子告訴皇帝,蘇克薩哈殺不殺是自己說了算,你一個黃口小兒知道啥。

    況且那時候鰲拜是四大臣裡最有威望和戰功的一個,索尼一個老頭,遏必隆追隨自己,蘇克薩哈身份高貴,卻因為和多爾袞的關係而難以服眾,自己正當春風得意,不禁有些狂傲,當皇帝一天天長大,他也一天天狂傲,康熙又是權利慾很強的人,所以必須要除掉他,自己好真正親政。

    康熙後來為他平反,意思大約是這樣的:回憶以前的很多事,我要是不說,沒人敢說,除了我也沒人知道這件事的真相……我大清從征戰開始的功臣裡,都不去鰲拜巴圖魯勇士,鰲拜功勞很大,應該讓他世襲罔替。

    鰲拜是三朝元老,當年是他力保順治登基,壓根沒有像多爾袞妥協的意思,所以很受順治重用,因而綜上所述,說他謀反我是不信的。

    第二,年羹堯。

    他犯了和鰲拜一樣的錯誤,都是張牙舞爪的去顯示自己與眾不同,其實他還不如鰲拜,年羹堯一介包衣奴才,混到了陝甘總督這等封疆大吏的官位,排場卻比皇上還大,還會享受,自然是皇帝的眼中釘,而鰲拜出身,戰功都力壓年羹堯,還不敢像年羹堯一樣瀟灑,被貶為一個看城門的,還要穿皇馬換,這不是打皇上臉呢?

    第三,吳三桂。

    吳三桂真冤枉,他要是想反,早在順治死後,完全可以舉兵造反,但是卻一直等到康熙長大親政,國家已經慢慢步入正軌,自己年事已高,康熙撤蕃時才反,他應該就是想著做個世襲罔替的人開開心心的活著。

    所以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 5 # 小王解史

    首先說鰲拜,鰲拜作為順治朝的託孤重臣。在清朝統一天下的道路上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然而康熙幼衝繼位以後,鰲拜恃功而驕,全然不把康熙皇帝放在眼裡。獨擅大權,最終被康熙皇帝用布庫戲的方式將他擒拿。最終關在監獄而死。鰲拜的死主要是因為其觸犯了皇權至尊的地位。

    再說吳三桂,吳三桂原來是明朝山海關總兵。李自成滅亡明朝以後,吳三桂隨即剃髮降清,後追隨清軍入關,一路打到雲南,殺死南明最後一位皇帝永曆帝。後封平西王,鎮守雲南。康熙皇帝為了解決三藩鎮尾大不掉的局面,康熙帝決定撤藩。這激起了吳三桂的反抗,他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實際上想自己稱帝。最後被康熙帝平定,吳三桂也病死。可以說,吳三桂是一個反覆無常的梟雄,他先叛明,後叛清,最後死掉。

    最後來說年羹堯,年羹堯是滿洲漢人。其妹嫁於雍正為側福晉,應該說與雍正有親戚關係。雍正即位前,與八爺黨關係較為密切。雍正即位以後,平定了青海叛亂。為雍正穩定政局起了積極作用。然而年羹堯以後卻恃寵而驕,目無雍正。最終被雍正所殺。應該說,年羹堯的死是觸動了皇帝心中最為敏感的權力。

  • 6 # 向敬之

    按當時的政治形勢而言,鰲拜、年羹堯和吳三桂最後的結局也是自找的。

    先說鰲拜。

    他是太宗朝的巴圖魯,世祖留下的輔政大臣。但是,他隨著權勢的擴大,利慾薰心,很快由皇權的捍衛者,逐步走向了反面,首先是以兩黃旗與正白旗的宿怨而重點打擊在輔政大臣中名列第二的蘇克薩哈,繼而利用索尼和遏必隆的支援,強行圈換土地,矯旨殺死反對圈換土地的大學士兼戶部尚書蘇納海等,以及對蘇克薩哈滅門,製造了一系列冤案。即便是康熙帝反對,鰲拜也是攘臂向前,強制下旨,將小皇帝視若傀儡。

    索尼死後,鰲拜力圖獨專權柄,雖無奪取皇位、更換皇帝的意圖,但他想繼續獨掌輔政大權,凌駕於皇帝之上,勢必直接威脅著皇權。然,康熙並沒有將其處死,而是終身監禁,也算是念及其歷史功績。

    再說年羹堯。

    他是雍正成功即位的武力保障,且對清朝平定清朝建有殊功。然其恃寵驕縱,莫空一切,將王公督撫視若臣屬,甚至讓雍正感到了無人臣禮的威脅。最後,雍正對其議罪九十二款,諸如大逆罪五條、欺罔罪九條、僭越罪十六條、狂悖罪十三條、專擅罪六條、忌刻罪六條、殘忍罪四條、貪婪罪十八條、侵蝕罪十五條,即便有虛擬之罪,但也是罪有應得,死有餘辜。

    年羹堯是清廷真正處死的一代名將。

    最後說吳三桂。

    清軍入主中原,統一全國,吳三桂是功不可沒的。但坐擁雲貴的平西王吳三桂,最不該領導三藩造反,對清朝降而復叛,最後還改元稱帝,落了個身敗名裂,未得善終,惡名傳世。

  • 7 # 基層農人

    謝謝邀請! 這三個人死得冤不冤,是站在什麼角度來評價,是皇室統治立場還是為天下勞苦大眾謀利益來評價。 一先看鰲拜,雖為朝廷立下漢馬功勞,戰績赫赫,憑藉此在朝廷也很有威望,但自己狂傲自驕,洋洋得意,雖力保順治登基坐穩了皇位,但在得意之中也顯現出他的自高自大,目中無人,陰險狡詐,各種表相的反射,群臣敢怒而不敢言,皇帝也經常耳聞目睹,這勢必要引起皇帝的多心,從而引起對皇室權位的威協和衝擊,以致引殺身之禍,囚入監牢。所以鰵拜從這兩方面來看,並不算太冤。 二吳三桂,此人雖也驍勇善戰,一代梟雄,但放清軍入關,江山更改,使得滿族人得到了天下,又在康熙繼位時,吳三桂造反,想自立為王,從這兩點看出,先判明後判清,也可看出他是一個搖擺不定,哪方風大跑哪邊,且陰險狡猾,野心勃勃,狂傲自大,以致在坐了幾個月周王皇帝不久,因水土不服,死於痢疾,還被天下漢人給戴上了漢汗走狗的罵名,絞得天下勞苦大眾不得安寧,所以此人之死也不覺得冤。 三年羹堯,從電視劇也可看出,年將軍為人正直,也大多為皇室江山和勞苦農民著想,但隨著官位和威望的不斷升高,必然要引起雍正皇帝的暗自思量,因為對皇室權位會有威協,又因在部隊凱旋歸來,雍正皇帝讓士兵解鎧甲,以解大熱之涼,可士兵無一人聽從,枉費皇帝一片好意,可年將軍一個不起眼小旗的一個動勢,士兵象聽了聖旨一樣,整齊訊速的解下了鎧甲,雍正一看,暗想此人的威望和權位,以致對雍正他本人和清皇室江山的威協,最終惹禍上身,還有皇位是傳給十四子,卻被四子(雍正)串通年羹堯等人篡奪了皇位,可能怕以後出事,殺人滅口,這兩點足以使雍正皇帝暗下殺機,最終使這位擅長用兵,能力過人,平亂治內,戰功卓著,為民謀益,為江山征戰,為民所想的一代功臣,從寵臣變階下囚。所以從年羹堯大多事的所作所為(電視劇情節)來看,死的有點冤,大多數的忠臣良將沒有一個好的下場。當然對於統治者來說,算是除了一禍“害”,對民眾來說,失去了一個忠臣良將,深感晚惜!

  • 8 # 騰飛說史

    鰲拜、年羹堯、吳三桂到底死得冤不冤,下面我們來詳細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鰲拜

    歷史上真實的鰲拜,其結局,與影視劇中有一定的出入,鰲拜並沒有被康熙皇帝賜死或殺害,因而沒有死得冤不冤這一說法,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五月,鰲拜被擒住以後,有的大臣建議將鰲拜誅族,但是康熙皇帝念其戰功卓著,不忍加誅,而改為拘禁,鰲拜被拘禁之時,已經五十多歲了,不久以後,死於拘禁之所,鰲拜死了以後,他的兒子納穆福被康熙皇帝釋放了。

    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當清朝的政局走向穩定以後,康熙皇帝還將鰲拜平反了,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均對其進行了追封,所以,鰲拜的結局並不是很慘。

    四輔政大臣分別是索尼、遏必隆、蘇克沙哈和鰲拜,鰲拜的地位是最低的,蘇克沙哈因曾經是攝政王多爾袞的部署,所以在順治、康熙年間受到朝中大臣的歧視,而不被重用,索尼年老多病,遏必隆生性懦弱,遇事明哲保身,因而本為四輔臣之末的鰲拜,反而能獨斷專行,執掌朝政。

    (康熙皇帝年少之時狩獵圖。)

    歷史上真實的鰲拜,也沒有造反的意圖,只是說在康熙親政以後,政局不受其控制,鰲拜的意見常常佔主導作用,康熙想要掌權,必然要除掉鰲拜,故設計將其擒拿,用和平的方式正式結束了順治皇帝逝世以後形成的“四大臣輔政”局面。

    第二:吳三桂

    吳三桂其實也是自然死亡,三藩之亂是在吳三桂死後,過了一段時間才失敗的,這裡也不存在死得冤不冤的問題。

    不過,三藩之亂是因康熙皇帝削藩而起的,吳三桂起初並無造反的準備,他的目的是想效法明朝的沐英,子孫後代世守雲南,並無取代清廷的野心,況且他先前已經引清兵入關,殺害了南明永曆帝,是明朝的罪臣,無起兵的名義,怎麼敢鋌而走險呢?這一點與影視劇的出入也很大。吳三桂誅殺雲南巡撫朱國治,是因為朱國治對吳三桂撤藩的行期屢加催促,使其無起兵的充分準備,吳三桂覺得朱國治掣肘,將其殺害,從這一點上也可以看得出,吳三桂並不是蓄意謀反,如果是蓄意謀反,撤藩令下達之時,他早就準備好了,因而三藩之亂的直接原因是清廷撤藩而引起的。

    康熙親政以後,之所以要決意撤藩,是因為三藩耗費國庫收入的大半,具有一定的自主選官權,影響了清廷的中央集權。

    第三:年羹堯

    年羹堯確實死得有點冤枉,不僅年羹堯有點冤,隆科多也有點冤,雍正皇帝能夠順利繼位,得到了年羹堯和隆科多的支援,尤其是隆科多助力不少,年羹堯手握地方軍事實權,屬於地方實力派,隆科多則掌握了京師內外的兵權,他二人擁護雍正皇帝,雍正皇帝當然能夠順利繼位。

    (雍正皇帝畫像)

    在雍正繼位以後,隆科多、年羹堯都受到重用,但不久以後就遭到整肅,被整肅的時間都是在雍正三年(公元1726年),隆科多被定50款大罪,永遠幽禁,後死於禁所,而年羹堯被定92條大罪,賜死,隆科多和年羹堯為什麼遭到整肅?正如隆科多自己所說的那樣,“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死期將至之時”。

    年羹堯、隆科多被定的幾十款大罪裡面,縱然有一些事實,但更多的是捕風捉影,欲加之罪,其實就因為他們功高蓋主,受到了雍正皇帝的猜忌才被整肅的,而且他們對雍正皇帝是否篡位的內幕有一些知情,這更犯了雍正皇帝的忌諱,如果不整肅隆科多和年羹堯,將來可能對雍正皇帝繼位的合法性和正統性產生危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遊記》最早起源於什麼時候?有什麼樣的起源和流傳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