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哈士不是奇
-
2 # 相城歷史小學生
引言:
公元前284年,山東莒縣一個殘破的廟裡,一個衣著破爛的男子被捆綁著,旁邊,是大批身著楚國裝束計程車兵。“只要你答應割讓淮北之地,便可免除一死!”為頭的楚國將軍說道。“呸,爾等楚狗,不敢與孤正面較量,只敢趁人之危,孤若答應爾等要求,有何面目去見齊國的列祖列宗!”被縛男子惡狠狠的回答道。“那你是敬酒不吃吃罰酒了,好,我成全你!”楚國將軍的語氣變得冰冷,同時揮下手中的那把寶劍,霎時,鮮血濺了他一身,男子倒了下去!
他就是齊國君主——齊緡王田地。
(戰國七雄示意圖)
齊國,作為先秦時期最老牌的諸侯國,從西周一直延續到戰國末年,其實力也是毋庸置疑的。早在春秋時期,齊桓公就打出“尊王攘夷”的稱號率先稱霸,到了戰國時期,田氏代齊,齊國的君主們奮發圖強,在戰國前期,先後用桂陵和馬陵兩場戰役,把戰國的第一個霸主魏國拉下馬。即使到了戰國中期,實力最強的秦國在“稱帝”時也要拉齊國一起。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如此強大的諸侯國最終失敗,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呢?
一.我的起點比你高要說齊國的衰敗,就離不開一個人,齊緡王田地。
(齊緡王田地劇照)
在他之前,齊國就已經是第一強國了。而田地剛剛做齊王,齊國就聯合魏韓等國出兵伐楚,在齊國名將匡章的帶領下,齊國在垂沙大敗楚國,逼得楚國割地求和,甚至一度成為齊國的依附國。
剛一做王就迎來這樣一場勝利,對手還是實力強大的楚國,齊緡王的起點不可謂不高,這讓齊緡王異常的興奮,他開始實現他人生的理想——齊國的爭霸歷程就此開始了!
二.驅逐孟嘗奪實權雖然齊緡王是齊國的國君,但即位之初齊國的實權掌握在田嬰,田文(即孟嘗君)父子手中,齊緡王一直希望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力,剛巧,“王甲事件”讓他找到了機會,齊緡王因為被齊國貴族田甲挾持而懷疑這件事是孟嘗君策劃的,孟嘗君被迫離開齊國,從此與母國勢不兩立,也為後來齊國的衰敗埋下了伏筆。
(孟嘗君田文劇照)
三.信任蘇秦廣樹敵在戰國這樣的大爭之世,各國尤其注重人才的收集,齊國作為老牌強國更是這方面的佼佼者,“稷下學宮”就是齊國用來招攬人才的一大利器。而在孟嘗君遠走他鄉之後,齊緡王需要一個人才幫他去處理國政,剛好,戰國的一大才子到來讓齊緡王喜出望外。他就是與秦相張儀齊名的著名縱橫家——蘇秦!
(縱橫家蘇秦劇照)
但是,齊緡王沒有想到的是,蘇秦表面上是齊國的重臣,實際上是燕國燕昭王派去的間諜,在蘇秦的鼓動下,齊緡王變得越來越自大,狂妄。齊國用它強大的軍事實力接連發動對外戰爭,先後擊敗韓,魏,燕等國,後來在齊將匡章的帶領下一度攻破函谷關,逼得秦國割地求和,而一系列對外戰爭的勝利也讓齊緡王的慾望上升到了極點。
只是,齊緡王不知道那句名言,“上帝要讓你滅亡,必先讓你瘋狂”,如此四面樹敵,齊國的實力上升到了頂峰,所謂盛極而衰,齊國衰敗也不遠了!
四.五國伐齊性命休終於,在慾望的驅使下,齊緡王悍然發動滅宋之戰,齊國的實力上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宋國的滅亡,讓其他諸侯國感到了危險,於是,一場合縱大戰拉開了序幕,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五國伐齊之戰!
(五國伐齊示意圖)
公元前285年,秦,魏,燕,趙,韓五國舉行合縱,五國任命燕國名將樂毅為統帥,帥軍伐齊,彼時的齊緡王依然認為各國聯軍不過是土雞瓦狗之流,而齊國的部隊此時剛剛拿下宋國,已成強弩之末,不久,身處宋地的齊軍主力被秦國殲滅,而樂毅聯軍又已抵達濟水,齊緡王急忙派大將觸子抵抗樂毅。即使到了此刻,齊緡王依然狂妄自大,強行命令觸子主動出擊,結果被聯軍擊敗,觸子逃亡不知下落。臨淄城已無天險可守,齊緡王被迫逃離臨淄,幾經波折來到莒縣境內。
而在這裡,等待齊緡王的不是齊國的援軍,而是趁火打劫的楚國,齊緡王成為楚將濁齒的階下囚,楚國想利用齊緡王獲得此前被齊國佔領的淮北之地,而齊緡王用死換來了最後一點尊嚴。
最終,齊國被樂毅攻佔了七十二座城市,只剩下莒和即墨沒有拿下,而燕國又遭遇燕昭王去世,即位的燕惠王不信任樂毅,樂毅被迫逃亡趙國,而齊國也在田單的帶領下奮力一搏,用火牛陣成功擊潰聯軍,齊國復國!
復國後的齊國已然元氣大傷,再也不是“東西二帝”時的齊國了,只能眼睜睜看著秦國吞併六國,遺憾的退出歷史的舞臺!
-
3 # 人者仁義也
並稱東西二帝在歷史上是不存在的,但是在戰國時期,齊國和秦國當時十分強大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首先並稱“東西二帝”這個事情發生在公元前288年,起因是請秦國想要攻打趙國,為了聯合齊國想出的辦法。據《資治通鑑》的記載,是在這一年農曆十月,秦昭襄王自稱西帝,派遣使者魏冉前去東方的齊國立齊湣王為東帝,恰逢蘇代從燕國而來,齊湣王就追問蘇代怎麼看待這件事情,蘇代就說征討趙國對於齊國來說沒有什麼用處,也沒有什麼利益。而稱帝則是天下所痛恨的事情,還不如不稱帝,前去攻打現在的宋國,一旦攻下宋國則有稱霸天下的作用。齊湣王聽從了蘇代的意見,但是還是稱帝了兩天就去掉了帝號。這一年農曆十二月,呂禮從齊國來到秦國,秦昭襄王也去掉帝號,改為王號。所以說並稱東西二帝的事情真正持續還沒有兩個月,可以說只是一種秦國意圖聯盟齊國攻打當時的趙國的政治舉動。
齊國的衰落實際上是由於攻打當時的宋國導致的。
宋代的末代國君宋康王是屬於驅逐兄長上臺的,此人在位期間宋國的國力迅速增長,消滅了一些小國家比如滕國等,宋國在東面擊敗齊國,奪取五城;南面擊敗楚國,奪取土地三百里;西面擊敗魏軍。這使得齊國,魏國,楚國十分痛恨宋國。此外宋康王把血放進韋囊,懸掛著射擊,把他稱作“射天”。又喜歡酒和女人。宋國臣子敢於勸諫的人就射殺,所以諸侯都把宋國叫做"桀宋"。實際上來講,這應該是宋康王採取了改革的措施使得宋國的國力增長。在公元前286年,齊湣王聯合楚國,魏國起兵攻打宋國,一舉滅亡了這個二流諸侯國。全面佔領宋國的土地,宋康王逃亡魏國,死於溫地。要知道宋國地處淮泗流域,它所在的區域都是膏腴之地,宋都商丘、城市陶丘,彭城都是戰國時期極為繁榮的商業都會,宋康王時期號稱“五千乘之勁宋”。齊國佔領宋國之後國力達到了歷史的頂峰,成為當時第一強國,可是危機也是由此而來,史書記載:
齊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晉,欲以並周室,為天子。泗上諸侯鄒魯之君皆稱臣,諸侯恐懼。
諸侯的恐懼最終使得趙韓魏秦楚燕組成六國聯軍前來攻打齊國。齊國與六國聯軍在濟水決戰,齊國大敗,但是在濟水大敗齊國之後,秦國和南韓選擇了退兵,魏國則是去攻打原先宋國的地盤,趙國則是攻打河間,只有燕國長驅直入攻破齊國的都城臨淄,而楚國派淖齒前來救援齊國,但是淖齒把齊湣王殺了,齊國群龍無首,王孫賈為了誅殺淖齒,在市場上大呼淖齒大亂齊國,殺死齊湣王,想要和我殺死淖齒,露出你的右肩,於是召集了四百人攻殺淖齒。但是燕軍趁著這個機會大舉入侵,齊國全面淪陷,只有莒、即墨沒有被攻下,此後田單藉助即墨復國,齊國雖然光復,但是實力大損,再也沒有實力光復以前的力量。同時六國聯軍的入侵使得齊國仇視東方六國,以至於趙國,南韓,魏國,燕國,楚國遭受進攻的時候,齊國都被出兵援助。
-
4 # 飛魚說史
戰國時期,齊與秦並稱“東西二帝”,為何東方齊國成為失敗者?
這件事我們還得從秦齊稱帝說起。
與齊稱帝,秦國打了一手好算盤。秦昭襄王是秦國統一華夏之前,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他的一生是秦國走向獨強的見證,尤其是對外的征戰擴張,得到了一個空前的地步,而他在位期間為秦國統一做的最大貢獻,就是最大限度的削弱了山東諸侯的有生力量。
當然,秦昭襄王能夠完成這一步,還得多虧了戰神白起,關於白起的故事,我們暫且不表,白起的攻城略地,橫掃諸侯,讓秦昭襄王滿意極了,實力強大,野心自然會跟著膨脹。
在當時而言,秦昭襄王已是王號,早已逾越了周朝的”禮制“,但他還不滿意,總想著再進一步,他看中了三皇五帝中的”帝號“,於是乎秦昭襄王做夢都在想著稱帝的事情,這裡要著重說下,此時的”帝“和秦始皇始稱”皇帝“之後的帝並不是一個概念,更類似於一種榮譽。
但是和周天子都並稱王號,天下諸侯都在做的,但是如果秦國稱帝,地位明顯就高於了周天子和其他諸侯,帶來的結果,就是秦國被群起而攻之,想來想去,秦昭襄王的臣子就幫他想了個辦法,那就是拉上強大的齊國一起稱帝,並稱”東西二帝“。
齊去帝號,蘇代玩了一手好縱橫。秦昭襄王一聽,這主意妙,於是派使者向秦愍王傳達了友好盟約,並且高度認可齊國的”國際“地位,稱帝已是正當時,齊湣王一聽高興壞了,覺得這個好,這個好,於是欣然接受了秦昭襄王送上來的高帽子。
但秦齊稱帝,對秦國有利,而對齊國無益,因為秦國的國力要高於齊國,儘管並稱帝號,天下諸侯依然會以秦國為尊,而齊國白白成為了秦國的陪襯,而讓天下諸侯怨恨,只是開心的齊湣王沒有想到,但是沒關係,因為蘇代為他想到了。
蘇代聽說齊王稱帝之後,就立即去拜見了齊湣王,然後以”且讓爭帝名,無傷也,秦稱之,天下惡之,王因勿稱,以收天下,此大資也“為由,勸說齊湣王放棄帝號,進而說出他的終究目的,讓齊國攻打宋國,緩解齊攻燕趙的壓力。
齊湣王聽了蘇代的勸說,深以為然,於是自行去掉帝號不再稱帝,這下可氣壞了,西邊的秦昭襄王,沒人一起,自然秦昭襄王也不敢獨留帝號,於是也去掉帝號,複稱為王,可見,在秦齊去掉帝號的過程中,蘇代是最大的推手。
齊王膨脹,齊國走上了滅亡之道。秦國拉攏齊國稱帝,也足以證明了齊湣王時期,齊國是僅次於秦國的存在,秦國把齊國忽悠上了”賊船“,即使天下諸侯怨聲載道,也是有怒不敢言,畢竟兩大強國,共同做的事,誰幹反對呢。
但是這樣的齊國,卻敗在了齊湣王的手裡,可以說正是齊湣王的膨脹,讓齊國徹底失去了”東帝“的實力,從而走向了滅亡之道。
那麼齊湣王是如何”敗家“呢,說來說去還是他的野心和狂妄,當他被蘇代忽悠著真去攻打宋國之後,齊湣王徹底惹火了其餘的諸侯國,因為宋國雖小,卻是中原中心,宋國周邊大國林立,卻依然能屹立不倒,原因就是宋國雖小,卻起到了緩衝大國之間的直接衝突,都想滅,卻都不滅。
而齊湣王不管三七二十一,吃了秤砣鐵了心要滅宋,自然會引起其它諸侯的不滿,而且齊湣王並沒有打算和周圍諸侯分點土地,而是想著獨吞,結果就是引起了諸侯的共同伐齊,《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記載:燕、秦、楚、三晉合謀,各出銳師以伐。
面對此景齊湣王依然囂張無比,結果就是齊國差點被聯軍給滅掉,燕國的樂毅連下齊國七十餘城就是這次戰役中的濃重一筆。
-
5 # 月明如昔
千年依舊,鑑往知今!
戰國中期,齊秦並稱“東西二帝”,傲視諸侯,表面看二國不相上下,其實細看還是能窺見齊國衰落的必然性。
其格局很像上世紀美蘇爭霸的冷戰,蘇聯有其優勢,美國優勢更顯,齊秦兩國亦是如此。源於兩國發展之初變法的徹底性,可以說這也是齊國失敗的根本原因,從名字也可以看出來。顧名思義,秦國方面,是貫徹的“商鞅變法”,而齊國齊威王時期是實行的“鄒忌改革”。一變法,一改革,哪種更加徹底,相信不需要多說,大家也心知肚明。事實也是如此,秦國到統一時,始皇帝“奮六世之餘烈,吞二週而亡諸侯”,貫徹商鞅變法近一百五十年。反觀齊國,就是威王時期進行過鄒忌改革,之後只是稷下學宮一直再發揮作用,而稷下學宮對於齊國,增強國力只是一時,並不能長久,到了田單復國後,齊國迅速衰落即是因為這個原因!
再加上齊國本身就是八百里魚鹽之地,商業發達,到了閔王時期,是真正的二世祖,攻秦破宋,這也使得齊國的君王容易滋生怠惰之心。更何況到幾乎亡國的齊閔王時期,表面看國際形勢一片大好,楚魏已衰,趙國未起,秦國遠在西陲,沒有太大的外敵威脅,君主更容易大意,迷之操作!魏惠王,楚懷王即是如此,這也是齊閔王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滅宋的原因,之後就引得五國攻齊,爆發濟西之戰,齊國衰落。
最後一點就是地形,相較於秦國,齊國境內五險可守,就如同秦始皇統一天下時,其他五國已滅,秦國旦夕就到齊國國都臨淄,齊王建想組織軍隊抵抗都沒有來得及。而燕昭王派遣樂毅伐齊也是如此,濟西一敗,臨淄沒多久就打下來了!
與之相對的秦國,有函谷天險,關中巴蜀糧倉,可以東出打六國,而六國合縱攻破函谷關卻不容易。六國唯一一次攻破函谷關還是公元前296年,齊閔王派遣匡章率領齊、韓、魏三國聯軍攻破的,但之後又是謎之操作,沒有加大戰果,割地求和了事,秦國沒有傷及根本。這也就造成齊秦國力此消彼長,齊國衰落不可避免!
回覆列表
戰國秦昭襄王時期,秦國和齊國是當時最強大的兩個國家,一個在西邊,一個在東邊。為了凸顯出自己的強大,秦昭襄王特地給自己取了個“西帝”的封號,並同時給齊湣王送去了“東帝”的封號,其目的就是拉一個盟友,讓自己少樹敵。
然而同樣是稱帝,秦昭襄王就能使秦國不斷髮展壯大,最終在秦始皇時期統一天下,而齊湣王卻使齊國幾乎遭受了滅頂之災,從此一蹶不振。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秦昭襄王隱忍,齊湣王囂張戰國中後期,山東六國之中的楚國因楚懷王兩次被秦欺騙以後,已經逐漸地衰敗了下去。而齊國也順理成章地扛起了合縱的大旗,成為了合縱聯盟的領頭羊。
到了齊國齊湣王這一代,齊國已經相當強大,其國力應該僅次於當時的秦國。然而齊湣王這個人有一個相當大的缺點,那就是太囂張。
當時,在三晉和齊國之間,還有一個相當強大的中等諸侯國,宋國。宋國是當時天下商業的中心,是名副其實的富可敵國之地。三晉、楚國和齊國都對此地十分垂涎。但是礙於周邊的外交關係,大家都保持了十足的默契,沒有選擇對宋國動手。
於是齊遂伐宋,宋王出亡,死於溫。齊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晉,欲以並周室,為天子。泗上諸侯鄒魯之君皆稱臣,諸侯恐懼。——《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但是到了齊湣王時,齊湣王認為齊國強大,於是便一再的攻打宋國。最終,宋國被滅,齊國侵佔了宋國的土地。不過這樣一來,就引起了其他國家強烈的不滿。正如史書上說的,齊國佔領了宋國的土地以後,對三晉和楚國造成了巨大的威脅。這才有了之後的樂毅伐齊事件。
反觀秦昭襄王,他在面對齊國組織的合縱攻秦運動之時,表現出了隱忍的一面。他不僅在這次合縱伐秦運動中被打敗了,還很大方地將侵佔的魏國和趙國的土地還給了他們。秦昭襄王的行為,很容易就會使得山東六中國產生一個錯覺,那就是秦國也不過如此。
一個是不過如此的秦國,一個是越發強盛的齊國,諸侯們選擇伐齊,也是順理成章的吧。
秦昭襄王賢明,齊湣王昏庸說起燕國和齊國的恩怨由來已久。當年,燕國發生子之之亂,齊湣王的父親齊宣王乘機攻佔了燕國的許多城池,使得燕國機會滅亡。隨後,燕國公子職即位,就是燕昭王。
燕昭王即位以後,為了報仇雪恨,一直想要謀劃齊國。但是礙於齊國的強大,他只能先派出間諜前往齊國,削弱齊國的國力。
而這位間諜就是大名鼎鼎的蘇秦。蘇秦到了齊國以後,沒有辜負燕昭王的囑託,齊湣王后續四處樹敵,攻打宋國的舉動都是出自蘇秦之手。
事實也正如蘇秦所預料的那樣,齊國因為樹敵太多,引起了諸侯的憤恨,最終爆發了五國伐齊事件。
正是因為齊湣王昏庸,太相信蘇秦,才給了蘇秦機會,才會使得齊國被五國討伐。而秦昭襄王則不同。縱觀秦昭襄王的一生,可以說是十分賢明的。無論是穰侯,還是范雎,亦或是白起,秦昭襄王都能夠將他們很好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他既能合理地利用這些人,又不會過於依賴這些人,這才使得秦國不斷地發展壯大。
這也許就是秦昭襄王和齊湣王之間的差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