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折返
-
2 # 上下五千年歷史學徒
雍正皇帝,清朝的第五位皇帝,在位時間只有短短的13年,與他的父皇和他的兒子各六十年的在位時間相比,實在是不值一提,應該怎麼評價他的一生呢,我認為他是承上啟下的一位皇帝,對上,他面對康熙留下的虛妄盛世,重新整理吏治,革新弊政,以雷霆手段剎住了帝國的下降趨勢,使帝國重新煥發新的活力。對下,給繼位的乾隆皇帝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留下了充足的國庫和一大批幹練清廉的官吏。乾隆皇帝也是在此基礎上,創造了歷史有名的乾隆盛世。雍正皇帝在登基後,實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火耗歸公,攤丁入畝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充實了國庫,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論功績可以說是給清朝續了命,乾隆皇帝的盛世多半是他打下的基礎,但是他的新政也得罪了那時候的官紳階層讀書人,而那些讀書人是掌握著當時的社會輿論的,他們造謠汙衊雍正,把他包裝成了清朝第一暴君,殘忍嗜殺,造謠雍正得位不正,九五之位是篡來的,一直到今天都真假難辨。總之雍正皇帝是一位勤勞能幹的皇帝,他之所以謗滿天下,大概是跟當時的讀書人有關係。
-
3 # 劍雄品評文史經濟
雍正王朝的“攤丁入畝”,免除了天下百姓的“人頭稅”,從經濟上舒緩了民眾的負擔。以政冶角度來說,免除的,可是2千多年以來,中國農民對土地的依附。此舉,僅在“萬曆中興”時,張居正搞了一次,就這一次,既成就了張首揆,也讓張權相死後,遭受了,被士紳階級反撲後的掘屍奪諡之痛。
士紳階級為何這麼厲害?中國的封建社會,看著是皇帝當權,實則皇帝不過是士紳階級的代言人,士紳是出則士,入則紳的群體簡稱。出士則攫取天下最好的資源,來培養其下一代承繼他們的衣缽,繼續居於社會生物鏈上游。即便老了歸養桑梓,他們還是當地的名流紳士。
可見雍正爺革弊鼎新的決心。與該法同期鋪開的,還有“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用以免除士紳的天賦神權,即令官士則免賦不役,紳士則免差不納的制度作廢;還有改養廉銀之“火耗歸公”;更有平等民權的“廢除賤籍”,讓受迫害而墮賤之人,重回正常民戶。
夠了,雍正皇帝僅以敢向強大的既得利益階級全面開戰的勇氣,就足以令他名垂青史,留芳百世。可偏偏青史不青,皆由強者書墨灑素,士紳階層是把持著社會上大部分資源的強者。所以,四爺除十三爺就沒什麼盟友;所以,雍正帝一出場就是悲劇性人物。註定了他的史評是被妖魔化的貶書。註定了會以“奪謫”來證偽他繼位的合法性,註定了會以“兇殘寡恩”來證偽他人格的健全,註定了會以“血滴子”來證實雍正朝的黑暗恐怖。
經過雷霆般改良制度、反腐飭吏、追繳虧空、整頓財政、改土歸流,這位四十五歲方登御大寶,因而大器晚成的皇帝,卯足了勁。與士紳階級對擂、與諸兄弟近戰、與權臣年羹堯、隆科多絞殺、與準噶爾遊牧帝國耗爭;也創設了令官員膽寒的“密摺制度”,也劃定俄國與大清的疆界,也曾用“文字獄”來彈壓言路,也曾置立“軍機處”轉傳皇命詔旨;但終究,是為了證實“為政務實、施政嚴猛”方針的價值幾何?於是,外表波瀾不興、其貌不揚的雍正王朝,卻靜靜地支撐起了乾隆一朝表面的衣冠楚楚和雍容華貴好多年!
作為漢人,無疑會對異族用剃髮易服、圈地逃人、投充禁關、屠城之弊政,強令漢人臣服,並向漢人輸送落後的價值觀,而深感厭惡。也會對乾隆年間,經層層粉飾後的風韻猶存底下的那張溝壑縱橫的老臉,表示不屑。但對這個恭儉勤勉、朝乾夕惕的滿清君王的革故鼎新的膽氣及後世史評的載沉載浮,卻表示同情和點贊。
因為
“攤丁入畝”——得罪了所有的地主
“改土歸流”——得罪所有的西南地方權貴勢力
“火耗歸公”——得罪了所有的官員
“官坤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得罪了所有的權Quest紳階級
沒有那一個朝代的皇帝會那麼愚直,那麼有膽有略,那麼不在乎青史之評、悠悠眾口,那麼以勤先天下,你還不是最後的崇禎皇帝,何苦對著煤山發狠!還是用你的墨寶作個慨然天地的結語吧,“褒貶自有春秋,俯仰不愧天地”。做為十七至十八世紀的滿族皇帝,不,中國皇帝,雍正還是擔得起“中國”二個字的。
-
4 # 步武堂
雍正是個好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親自主導並實施“變法新政”的皇帝,同時,他還是中國曆代皇帝當中最為勤勉的皇帝。
他是一個把皇帝當職業乾的皇帝。
比較可惜的是,他在位的時間過短僅僅有十三年,顯然 十三年的時間不足以讓雍正實現其新政全面和有效的實施,儘管如此,他還是把一個“吏治腐敗”,“國庫空虛”,“朝政廢弛”的“後康熙時代”扭轉為吏治相對清廉,國庫充盈,朝政明朗的盛世軌道。
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盛世“康雍乾盛世”持續一百三十多年,佔整個清朝統治時期的一半時間,與雍正的關鍵努力密不可分,雍正功不可沒。
推行新政,是雍正最大的功績。在中國歷史上,幾乎所有的“改革變法”,其主張都是出自士大夫,包括著名的“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和“張居正的改革” ,無一不是大臣們提出變法的主張,規劃變法的綱領,實施變法的舉措。而皇帝最重要的是態度上的支援和信任,很少有皇帝親自參與實施。
但是雍正朝推行的諸多新政大多是雍正的主張甚至親力親為組織實施。這是雍正與歷代帝王的本質不同。也是雍正的第一大功績。
雍正第二大功績,也是雍正受到詬病和攻擊最多的功績,就是試圖打破“士紳特權”,倡導平等。
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的政策,除了改變了國家的稅收政策,更重要的是削弱了自古以來士紳文人的“天然特權”,特別是有“功名”的文人的關乎利益更關乎臉面的“不當差不納糧”的“根本權力”。
儘管雍正的這條新政遭到了幾乎是“天下文人”的反對,但是這條新政的進步意義卻非常巨大的,甚至是一條本質上改變封建社會的制度基礎的政策。
在長達兩千多年的中國封建社會,“等級”和“特權”一直是這個社會的“認知碼”。也是封建社會的社會結構的基礎。中國的封建社會得以穩定兩千多年,與皇權和士大夫們不遺餘力的維護這個“等級”和“特權”的基石密不可分。
雍正的“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新政如果可以推廣和制度化。那麼首先打破的必將是“等級制度”。
所以 這條新政儘管是做為皇帝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雍正,也無法真正的有效推廣,因為雍正無意間觸碰的是那個社會的基石。
雍正的這條新政儘管未能得到真正的推行實施,但是卻具有本質上的進步意義。
總的來講,雍正推行的所有新政,對於國家和普通百姓又是有益的
——攤丁入畝實實在在的減輕了無地農民的負擔,也使得國家的稅收制度更加合理。
——火耗歸公,基本上斷絕了官員灰色收入的源頭,國家的稅收成本大幅度降低。
——強制旗人從事農耕生產,自食其力。可以大幅度減輕國家的負擔,也有利於讓旗人融入中原的文化。
——改土歸流。穩定了少數民族和邊疆偏遠地區的局面,減少了國土安全的風險。
這些都是利國利民的有益的改革舉措,如果得以順利實施,中國的發展走向或許會有另外一條軌跡。
雍正的理想是豐滿的——一心要江山圖治垂青史。但是大清的現實更加骨感——既利益者的乳酪確實啃不動。
雍正得罪了幾乎可能得罪的集團,除了國家和黎民百姓。在後來流傳的諸多的雍正的“罪狀”當中,唯獨沒有“橫徵暴斂”這個罪名。
歸納起來講,雍正得罪了三大集團:士大夫集團或者說官員集團,士紳文人集團或者說地主老財集團,另外就是所有的“旗人——滿人的主子們”。
火耗歸公斷了大多數地方官員的財路,使得“一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變得困難重重,而各部官員的道德“孝敬”也就大打折扣。官員們能不恨?
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讓有功名的讀書人沒了特權,也沒了臉面,士紳文人們能不恨?
強制農耕 自食其力,讓旗人主子極其子孫後代丟了“鐵桿莊稼”,旗人主子極其子孫後代能不恨?
這樣一來,雍正賴以依靠的政治集團他幾乎得罪光了,他只好成為“孤家寡人”,領著為數不多的新政堅定支持者拼盡全力推行新政。
新政的推行儘管時間不長,滿打滿算不過十三年,但是取得的效果卻是非常可觀,雍正第一次做到了“不與民爭利”而實現“國庫充盈”。他是“打土豪充國庫”。
短短十三年,雍正不但填補上了康熙朝虧空還使得國庫空前充裕,充裕到他兒子乾隆肆意揮霍了近六十年,直到國庫再次空虛。
雍正真是個好皇帝,對乾隆,雍正也是個好父親。
可惜的是乾隆繼位之後就打著“恢復祖制”的旗號,把雍正的新政一條一條的給廢了。
於是,吏治再次腐敗,國家再次積弱,乾隆自己痛快了一輩子,給他的兒子留下的卻是一個“內患迭起”,“吏治腐敗”,“貪腐驚人”,“國庫空虛”的天下。
由於歷史的侷限和傳統的侷限,雍正在位十三年間在開放問題上一直是保守和謹慎的態度,同時在國內推行“重農抑商”的政策,使得錯過了改變中國經濟結構的大好時機。
這不能算雍正的過,只能說雍正的眼光和見識受傳統文化的影響而不夠長遠和開闊。
-
5 # 月下小酌
就一個國家的掌舵人來說,雍正是成功的;就一個血肉之軀的普通人來說,雍正也是失敗的。
康熙晚年,諸事寬縱,腐敗滋生,九子奪嫡,朝政敗壞,康熙逝世時國庫存銀僅存二百萬兩,幸運的是,康熙選擇了雍正。雍正短短的十三年皇帝生涯,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大清從腐敗的邊緣轉航,為乾隆盛世到來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攤丁入畝,取消人頭稅,促進生產關係的變革,大大促進人口的增長;改土歸流,使邊疆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牢牢的掌控在中央政府的控制之下;火耗歸公,杜絕了官吏腐敗的來源,吏治為之一清,緩和了階級矛盾。設計軍機處,繞過內閣,皇帝從此大權獨攬,威脅皇權的因素從此不復存在。
在雍正十三年的時間裡,這個皇帝可以說是這個國家忙碌的最多,休息的最少的人。為了國家,他傾注了很多的心血,但正如歌中所唱,“身後罵名滾滾來”,功在國家,然而他卻成了千夫所指的人。是有原因的。
為了奪得最高權力,不惜殘害手足,除了他的十三弟胤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都被他殘害,杜絕了可能威脅他權力的一切因素。嚴酷的整頓吏治,使官吏們整日戰戰兢兢,貪汙腐敗動輒則被處以極刑,官僚集團感受到的是他的嚴苛,大興文字獄,小小言語便可引來殺身之禍,讓社會的思想文化沉默無聲,文人和知識分子噤若寒蟬,社會感受到的是他的暴政和專制,專制集權的政府在他手裡達到頂峰,秘密立儲,軍機處,密摺制度,大清天下密不透風,沒有什麼可以不受皇帝權力的掌控,在歷史看來,這是一種倒退,嚴格執行海禁政策一絲不苟,閉關鎖國,限制中外交往,只為大清江山永固,卻將中國在資本主義大發展的年代拖慢了與世界攜手前進的步伐,在中華民族的大格局來看,說他罪人也不為過。
既是致力於國家建設的領袖,也是飽受人們詬病的專制帝王。然而人無完人,歷史是一面鏡子,歷史也是在不斷的前進,用今天的標準去苛責古人,顯然是有失公允的。評判一個人,從他所處的歷史環境,從他所經歷的環境,價值觀來看,你會發現,人本身也是複雜多變的,善與惡可能同時集中在同一個人身上,我們要看善與惡哪個是他的主流,所謂看矛盾的主要方面,這才有助於我們理解歷史上的那些人和事。
-
6 # 阿塏侃史
雍正是歷朝皇帝中的網紅,也是一塊金字招牌。這塊金字招牌可不是蹭他爹或者他兒子的熱度,完全是憑自己的真本事打造的。
雍正皇帝一生的功勞太多了,多得我一下筆就收不住;至於說到過失,很多都是謠言和半吊子的史學家強加在他身上的,下面我會一一予以駁斥。
先談談他所謂的過失。第一,篡改遺詔、弒父氣母、成立“粘罕處”,組建“血滴子”
這些全都是地攤讀物上的內容。人家搞點地攤貨也不容易,在夜市上擺著賣,城管都睜隻眼閉隻眼,咱就不再斷人家的財路。上點乾貨吧!
上圖,是康熙的傳位遺詔,摘錄如下“……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繼皇帝位……”
第二,執行海禁、重農輕商
海禁這事,追根子要追到明朝的洪武皇帝。有明一代,解除海禁只有隆慶朝的“隆慶開關”。說是開關,也就月港一個小口子,彷彿小指頭捅開窗戶紙的一個小孔。
其實,不論是執行海禁還是重農輕商,都是封建皇帝的通病。這就好比咱明明是個純農民,非得要求咱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和外華人對話,還說不這樣做就是不和國際接軌。這種評價談不上客觀,甚至有故意找茬的嫌疑。
第三,凌逼弟輩
雍正的那些兄弟:老大、老二、老八、老九、老十四,為了爭個皇位,把康熙都氣病了。康熙一灰心,連藥都不願意服用。後來,雍正和允祉一起勸康熙服藥治病,並且雍正還親自嘗湯藥、親自喂康熙的湯藥。
兄弟爭皇位這事,就像農家孩子爭糖果,你掐我一把、我揪你一爪,都避免不了。總的來說,清官難斷家務事、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定性為凌逼弟輩,就上綱上線了。再說,像老八這樣的寄生蟲王爺,靠民脂民膏供養著,不幹實事還扯雍正新政的後腿,並沒有多少存在的價值。
第四,興文字獄
雍正興文字獄有兩個目的:
一類是政治鬥爭的需要。例如:錢名世、汪景祺案,那是借文字獄收拾年羹堯的餘黨。特別是汪景祺,那拍起馬屁來是相當的溜,現摘錄一段他的大作。
“歷代名將郭子儀、裴度等人,較之閣下威名,不啻熒光之於日月,勺水之於滄冥。蓋有天地以來,制敵之奇,奏功之速,寧有盛於大將軍哉!”雍正看到這些肉麻的言詞後,反應是非常震驚!
另一類是為了加強思想統治。例如:呂留良、徐駿案。呂留良的反清思想嚴重,和雍正的立場是對立的,其言行自然不被容忍。徐駿沒人品,連自己的老師都毒死了,不是什麼好東西。
興文字獄這事,其實哪個封建朝代都有那麼一點。雍正因為滿人執政,所以面對的非議很多,他對文字獄保持了相當的剋制,只有乾隆朝的十分之一。客觀地講,為了政權的執行力,哪個皇帝又能容忍反政府的言論呢?
第五,密摺制度
密摺制度開始於順治朝,到了雍正朝,雍正將其完善並推廣。密摺制度讓官員們很討厭,稱之為“告密制度”。
雍正屍骨未寒,謝濟世就跳出來反對,還為此寫了一篇文章,叫《論開言路疏》。摘錄幾句:
“欲收開言路之利,且先除開言路之弊。”“告密之例,小人多以此殘害君子,首先不知主名,被告者無由申訴,上下相忌,君臣相疑。”謝某所說的很偏激,有種做賊心虛的心理。
當時,通訊不發達,又沒有3.15曝光和市長熱線等渠道,雍正為了掌握真實的民生和官聲,只能搞一對一的密奏。
明折聽起來正大光明,但容易講官話套話,一旦所陳述是實質性的問題,矛盾就公開化了,甚至震動朝堂。這不利於將矛盾控制在一定範圍內解決。
密摺制度後來被乾隆沿用,可見其有存在的必要。
說完雍正帝的過,再談談他的功績。第一,工作態度積極
雍正把皇帝當成工作來幹,是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沒有之一。
雍正在位13年,在日理萬機之餘,親手寫的硃諭、硃批總字數達220餘萬,日均約5000字。
第二,攤丁入畝
攤丁入畝是把人頭稅平攤到土地稅中,受損的是地主,受益的是少田、無田的平民。因這項政策,促進了後來的人口“爆炸式”增長,可見民生受益匪淺。
第三,耗羨歸公
耗羨歸公把無序的地方稅規範成國家正稅,增加了國家稅收,打擊了貪官。對於清官,還可以享受養廉銀的補貼。
第四,官紳一體納糧
這個政策取消了官紳的特權,充盈了國庫,讓官紳們恨得牙癢癢。
第五,除賤為良
除賤為良是廢除樂戶的賤籍,讓他們成為正常的民戶。三代以後,他們的後代也可以透過科舉做官。這一措施有利於社會平等和公正。
第六,改土歸流
廢除土司的特權,朝廷設定流官。它的意義有兩點:其一是加強國家的行政權利;其二是把受土司盤剝的土著人員解放出來。
第七,密儲制度
雍正是清朝第一個實行秘密立儲制度的皇帝,後來這一制度被沿用。密儲制度可以避免王室成員對皇位的爭奪,有利於國家的穩定。
第八,從葬制度
從葬制度是雍正開啟的。第一個從葬的皇妃是胤祥的生母章佳氏,她從葬於康熙的景陵。
從葬制度很人性化,真正實現了皇帝和后妃們“生同寢、死同穴”的願望。同時,也可以減去許多修建妃園寢的費用。
第九,追比虧空
康熙晚年倦政,留下巨大的錢糧虧空。雍正要求各級官員限期完結虧空,否則就會受到革職抄家的處罰。追比虧空很成功,既震懾了官場,又充實了國庫。
第十,滿漢一體
雍正說:“旗、民均屬一體,地方官審理事務,只當論理之曲直,分別賞罰,不歲分別旗、民。”雍正還說:“朕即位以來,視滿漢臣工均為一體,從無一毫偏向,惟視其人如何耳”。在實際行動中,他打擊不法旗人、重用部分漢人,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旗、漢矛盾。
結語:雍正不僅是滿人的皇帝,還是中國的皇帝,他更是一個好皇帝。
回覆列表
雍正皇帝乃大清帝國入關第三位掌門人,此人以工於心計,善於謀劃,手段極其殘忍著稱。他的上位是經過血雨腥風的政治鬥爭得到的。你死我活的九子奪嫡宣告了雍正皇帝的勝出。
上位後的雍正皇帝積極處理父親留下的各種朝政弊端,大膽改革,勤勉工作,是一位合格的國家領袖。
我們從全方位剖析一下這位大清帝國的最高統帥。首先我們來看一看這位雍正皇帝的政治手段的殘酷性。
雍正皇帝一路披荊斬棘上位最高權利的行使者,自然會有眾多強有力的政治對手。成功的雍正事怎樣對待他的這些政治對手呢?
雍正皇帝上位期間,最痛恨,也是最具競爭的就屬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集團。於是在自己政權基本穩定之後,馬上對二人給出了最嚴厲的懲處。不但革去二人的黃帶(皇室成員身份),而且把他們兩個從玉牒(皇室家譜)中除名。並給出他們多重罪狀,投入監獄,雙雙摺磨致死。兩位皇子最終成為了政治博弈的犧牲品。
其他對他不利的成員,不是削職,就是軟禁處理。當然,他的這些殘酷政治手段,主要還是為了維護雍正皇帝的政治統治。
雍正上位的時候,當時的國家並非國富民安,一副繁榮昌盛的景象。老爸晚年留下的許多朝政弊端以及國家經濟發展出現的諸多問題都需要及時的得到解決。
雍正上位期間,大膽改革,全力整頓朝政弊端,以鐵的手腕大力處置官員貪腐問題。重要問題親力親為。在雍正時期,數以萬計奏摺上的數千萬字的批語就能看出雍正皇帝對待國家大事是多麼的勤勉。他留給子孫後代的是豐富的物質基礎,以及廉潔高效的幹部隊伍。
雍正皇帝是一位合格的國家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