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恩鈴

    日本和服是由中國的漢族服飾發展而來,所以在日本被稱為"吳服"和"唐衣",和服是西方人對吳服的稱謂。和服與漢服同源,有些相似,所以漢服往往被誤認為是和服。其實兩者是有明顯的區別,只要瞭解一下,就很容易辨別出來。

    一、 整體風格不同:漢服飄逸灑脫,美在靈動。 和服拘謹寧靜,美在端莊。

    二、 裁剪製作不同:

    1、 前片:漢服前左片為整幅布、右片多為半幅布。和服前身左、右片都為半幅布。

    2、 領口:漢服交領是裁剪出來的。和服交領是按對襟裁剪,穿著時相交呈交領。

    3、 袖子:漢服廣袖線條柔和,袖口是開放的。和服振袖直線直角,下部縫合,後部敞開。

    4、 腰帶:漢服以博帶束腰。和服以布料圍腰。

    5、 衣裾:漢服衣裾較大,和服衣裾較窄,

    6、緣邊:漢服衣領、袖口、衣裾都有緣邊;和服只有衣領有緣邊。

    ——源自漢服百科

  • 2 # _Smile無傷

    漢族人以前以華夏族自稱,漢服原名華夏衣冠,東晉衣冠南渡,就是漢服以及所代表的文脈道統南遷,黃帝垂拱而治的典故也是華夏衣冠。雖然中國歷史頻繁改朝換代衣冠也有所差異,但漢服的基本款制不變,只是在漢服基礎上的改進,幾千年來一脈相承到清漢人胡化奴化去漢化從而斷絕,隨著現代民族認同的重新覺醒與國家發展進步的需要,中華文明覆興運動營運而生,漢族作為中國五十六個之一恢復民族傳統服飾,復興民族文化,接續文脈傳承得到普遍認同。

    和服是漢服傳播到日本後,仰慕華夏文明的日本將其作為本民族服飾,經過長時間的演變本土化的產物,但基本仍絕大部分保留其脫胎的漢服的型制。

  • 3 # 主角光環超強的女屠夫

    這個問題,不要從國際區別那麼大去想,世界這麼大,每兩個不同的民族就在服裝和風俗上有很多區別,在一些少數民族裡,即使是同一個民族,不同的部落族群都有各自的服裝和習俗。

    所以,中國的漢族,跟日本的大和民族,就有著各種各樣的區別,包括服裝。

    華人的體型,氣質比較柔和,跟漢服的設計裁剪搭配很完美(中國56個民族的正規民族服裝都是平面裁剪,當年老人家們設計各自的民族服裝時都有從自己族群的體型特徵來考慮,儘量達到美的要求。所以看歐美國家的人穿漢服的圖片你們有的人會說有違和感,就是他們的體型比起華人來過於壯實立體,他們的祖先也從他們的體型特徵出發,設計了立體裁剪的服裝)

    漢服的特點,有中縫,有接袖(相關資料百度早就普及了,懶得說了),交領的穿在身上是貼合的,就算是淺交領,也有中衣在裡面墊著,絕對不會有電視劇上把脖子以下到胸口包括兩個肩膀都露出來的情況。深衣形制的曲裾深衣直裾深衣和短曲裾是分裁製的,也就是把腰部作為分割線,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分別做好,再縫合起來拼成一件完整的外衣。目前很多新人比較喜歡,也最容易被舞臺裝混淆的短曲裾下面的部分是一個從膝蓋開始繞著腿往上包,最後把最小那個銳角綁在腰部的一個銳角三角形布片,再用腰帶束腰把腰部衣服上那條上下部分縫合的線遮住。短曲裾是包住大腿的,所以被一些女孩子當做練步神器,畢竟作為禮服還是有點拘束的。

    仿曲裾的舞臺裝和電視劇服裝是通裁的,腰上沒有縫合線,底下是開口,穿上用腰封固定(某寶上只要提到腰封的都不是漢服,漢服不管什麼形制什麼款式都只要不同的腰帶,沒有腰封這個說法)

    有些人會覺得一些叫做襦裙的舞臺裝,上襦蓋在裙子外面,再用腰封束腰,上襦的下半部分做成不規則的裙襬的樣子,有層次感,也跟古畫上的仕女身上的有點相似度,而正規漢服的襦裙卻只能塞裙子裡,長點的長衫長褙子蓋住裙子了又沒有腰帶綁。那種風格的舞臺裝,上衣有仿仕女圖的交領上襦和對襟上襦的特點,但古時候的閨閣小姐在自己家過日子的時候只要是穿襦裙套裝,還是衣服塞裙子裡的,出門的時候為了避免裙子遇到突發事件曝光的情況,都有綁一條圍裳,給她們畫畫的時候,要見畫師,畫師是外人而且大多數是男人,也得全副武裝,圍裳就需要穿出來了。比如我頭像的孟婆,穿的是粉色上襦,白色下裙,中間有花色的那個就是圍裳,再加一條披帛,一般就是仕女圖的標配了。漢服的形制多,款式更多,但萬變不離其宗,穿漢服的人總能給人一種恬靜內斂的感覺,在這方面,就跟和服有著很大的區別,和服的美,從漢服出來,卻自成一派。

    在強盛的大唐,日本經常派使者過來學習各種文化,自然也包括服裝。但是在服裝的傳承上,人家是借鑑了大概的視覺特徵,卻還保持著很大的區別,就相當於你不會寫作文的時候我給你一本作文參考書,你參考完了,最多也就從你個人的感覺出發,借用其中一些你自己認為好的詞句,不至於沒有自尊到把人家的文章連標點符號都抄下來。

    所以日本把男裝裡相對儒雅的衣裳款稍加改動,跟漢服的原版視覺上相差不大,但更容易活動(沒辦法,誰讓他們不學我們的豎褐和圓領袍),女裝上借鑑了直裾深衣的視覺效果,(大概是曲裾過於拘束雙腿,不方便她們渡邊,山口,松下……等等容易影響人口發展),或許是小國家沒有必要像華人那樣浪費布又拖沓,所以下襬不再像直裾的下襬那樣用很多布料,縮小了下襬的寬度,能像直筒裙一樣下來就可以了,腰帶的寬度和長度也改得比較大,寬得可以包著整個腰部,長長的幾圈圍下來,已經夠嗆了,所以不像曲裾直裾的腰帶那樣把結綁在正前面,而是在後面打了一個大大的結,所以那個其實是腰帶的結哦,不是到哪裡都揹著枕頭啦。而且她們的袖子和袖口都改得比較省布料了,小臂的部分垂下來的其實是跟袖子縫在一起的兩個布片,貌似後邊都還看見洞呢,跟漢服的廣袖,區別一眼就看見了。但是和服,北韓服,也和中國的各個民族的服裝一樣,總是無時無刻被舞臺裝和影樓裝冒充著,上圖這些相對廉價的服裝,在用料和做工上都差太多,多用於夜店搞噱頭的場合,而那些在做工上比較精細,視覺上有一定的美感,但露胸露肩,沒有正規和服的規矩,最多也就是中國的影樓用來凹造型的。都不能算是正規的和服。

    漢服跟和服的區別,無非就像苗族服裝和壯族服裝的區別——來自不同的民族一定是不一樣的。對於那些故意不認識的人,你解釋到天荒地老人家都還是那句話,能尊重每一個民族的人,第一眼都不會覺得漢服跟和服是會像到分不清的。

  • 4 # 天官書

    嚴格來說“和服”屬於“漢服”中的一種,“和服”在日本國內被稱為“吳服”,顧名思義,是“吳地”的服裝,民國時期,仍有一些江皖地區的女性穿著吳服。對於日本來說,和服也屬於自中國的舶來品,根據文獻證明,和服自吳服以來,上千年並沒有發生什麼變化。漢服只是一個廣義的稱呼,其中包含秦漢漢服在不同的朝代,以及不同的地區,都有不同的樣式。統稱為漢服,吳服及和服只是其中一種,但現在狹義上的漢服主要指秦漢時期中原地區的服裝

  • 5 # 甘草小仙女

    漢服和和服的區別大著呢!從外觀上就可以看的到!就拿腰帶來說吧,漢服的腰帶清秀靈動,有仙氣,有各種材質。和服的腰帶除了顏色圖案不同外,就是一個樣子,穩重有餘卻很刻板!外加背後要背個包,很沉悶!然後就是袖子,袖子的學問大著呢!這個就不說了!看圖自己體會吧!

  • 6 # 遼AM63S7

    如果你問怎樣區分怎樣區分漢族傳統服飾和日本傳統服飾。那麼大部分人都能很容易區分出來,因為兩種服飾都有鮮明的各自民族的特色,而且中日兩國的服飾從古至今根本沒有一樣過,只不過有些稍微相似的地方。

    但是你問的是區分漢服和和服。很遺憾,這有些困難。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這個比喻用在漢服身上最合適不過了。傳統服飾界對漢服的定義是15年曆史的現代古風服飾,他的創造者不是古代勞動人民,而是現代個別網民。下面第一張圖片,就是15年前全國首次私下展示的漢服照片。有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對勁?是不是怎麼看都覺得是和服。對了,經過專家鑑定那就是一件和服。漢服黨們當然會說了,和服是學漢服的。別忘了,現代和服明治維新後才定型,跟以前的日本傳統服飾都不一樣,你拿件小作坊造的劣質和服說是漢服,那也太不專業了再說和服的寬腰帶也不是中國傳過去的,是日本人學西方教士弄出來的東西,結果漢服黨真以為那玩意兒是他祖宗發明出來的,大量採用,鬧出巨大國際笑話。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是發生?不奇怪,這樣指鹿為馬的事每天都在發生,連黃花蒿和三文魚都不能倖免。真正的漢服出土文物漢服黨們恐怕都不敢瞅一眼,嫌醜。於是他們選擇符合大多數人審美觀點的和服來冒充。

    估計有人要懷疑我是精日,其實我是愛國小粉紅,我清楚的記得十幾年前漢服復興的許多領軍人物都以叫中國支那為榮,不知現在的漢服黨作何感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政企客戶營銷,需要人脈嗎?底層一線員工有真正自己的人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