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紫姐姐

    導語:孫策,字伯符,“江東猛虎”孫堅長子,吳大帝孫權兄長。他是孫吳政權的奠基者之一,如果沒有孫策,便沒有孫權的江東六郡八十一州。還有人說“孫策不死,便無三國”,孫策到底有多“恐怖”?他到底幹了什麼事情,為什麼有人這樣認為呢?

    公元191年,孫堅攻打荊州時,被荊州牧劉表的部下黃祖所殺,這時,孫策才17歲,還是一個未成年人。他將父親孫堅安葬在曲阿之後,又守孝兩年,便投奔了袁術。在袁術手下,孫策不被信任,鬱郁不得志。他於是多次哀求袁術,袁術才將孫堅舊部歸還給孫策,孫策於是帶著亡父的三千部下來到江東,開疆闢土。

    孫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有一個好夥伴周瑜,還有亡父的部下程普、韓當、黃蓋,及自己的班底周泰、蔣欽等人。他經過五六年的東征西討,擊敗劉繇、黃祖等人,一統江東。

    孫策在統一江東後,著手北伐,想要逐鹿中原。此時,北方經過十餘年的征戰,韓馥丟失冀州,劉備多次戰敗投奔荊州,公孫瓚、呂布敗亡,北方只剩下了袁紹和曹操兩大強者。

    曹操看到孫策吞併江東,他卻與袁紹在官渡等地相持,無力東顧,於是嘆息道:“今後恐怕無法遏制孫策的擴張了。”他為了避免樹敵過多,只能對孫策實行安撫。曹操讓揚州刺史嚴象舉薦孫權為茂才,還將胞弟的女兒許配給孫策的胞弟孫匡,又為兒子曹彰迎娶孫賁的女兒,結成秦晉之好。總之,曹操無所不用其極,都是為了討好、穩住孫策。

    《三國志》:是時哀紹方強,而策並江東,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撫之。乃以弟女配策小弟匡,又為子章取賁女,皆禮闢策弟權、翊,又命揚州刺史嚴象舉權茂才。

    由此可見,孫策在曹操心中的地位有多重,他已經將其放在與袁紹同級別的地位了。孫策在統一江東後,雄心壯志,想要北伐,襲擊許昌,迎奉漢獻帝,匡扶漢室。他不是隨便說說,而是付諸於行動,秘密整頓軍隊,暗中調兵遣將。

    但是,在他即將北伐,奇襲許昌的時候,他在丹徒山打獵被殺死的吳郡太守許貢的三個門客行刺。孫策及其部下雖然將三個刺客全部擊殺,但是他也身受重傷,被救回不久之後身亡,年僅26歲。

    孫策遇刺身亡的訊息傳到曹操大營,他才鬆了一口氣,感到後方不會被襲擊了,能夠全力以赴與袁紹對戰了。說實話,曹操和袁紹在官渡發生大戰,袁紹幾十萬大軍,而曹操能夠抽掉去前線的僅有幾萬,雙方實力相差懸殊。曹操當時是無力同時與袁紹、孫策兩線作戰的。在官渡之戰最關鍵的時刻,只要孫策出兵偷襲曹操後方許都,曹操大軍便會徹底崩潰。

    只是孫策要偷襲許都的謠言傳到曹操陣營,曹營之中的將領們便私通袁紹,向袁紹寫信,作為袁紹的內應,為自己留一條後路。

    在此緊急關頭,曹操大謀士郭嘉卻說道:“孫策吞併江東,殺了不少英雄豪傑,手下雖然有不少猛將,但是仇敵也多。最關鍵的是孫策自以為武功高強,經常獨自一人出去,不作防備。像他這樣的人,不用太擔心。”郭嘉還精準預測孫策必定死於刺客之手。果不其然,孫策在襲擊許都前夕,被許貢的三個門客所殺。我們不知道郭嘉是如何得知有人要刺殺孫策的,卻不能否認這個結果。

    《三國志》:眾聞皆懼,嘉料之曰:“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策臨江未濟,果為許貢客所殺。

    結語

    孫策在統一江東之後,實力確實“恐怖”,連曹操都感到害怕。他可以集合整個江東的兵力襲擊許都,迎奉漢獻帝。官渡之戰的結局也會改變,袁紹獲得最後勝利,曹操戰敗,退出爭霸。孫策挾天子以令諸侯,與袁紹在北方爭霸,便沒有魏蜀吳三國了。

    可惜的,孫策被三個小小的刺客所殺,要不然,還真的可能是“孫策不死,便無三國”,而是雙雄爭霸。

  • 2 # 牧十安

    《三國志》中陳壽評價孫策:“策英氣傑濟,猛銳冠世,覽奇取異,志陵中夏。”袁術感慨:“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人稱“江東小霸王”的孫策自然恐怖,個人能力強悍,自身運勢也是極好,只要命裡再多給他兩年,整個三國的局勢必將改寫。

    一、恐怖的個人能力

    191年,孫堅攻打荊州時被荊州牧劉表的部下黃祖所殺,是時孫策十七歲。為了替父報仇,便屈身到袁術帳下做小軍官,只為討得父親的舊部。面對著袁術的假仁假義,孫策壓住心中的焦躁和悲憤,短短時間裡,竟讓袁術麾下的大將橋蕤、張勳等都傾心敬重他,連袁術也感嘆有子該如孫郎。

    十七八歲的年紀,未有多少戰績(討伐山賊時還全軍覆沒過),卻能得到多年宿將的傾心結交,足可見他的個人魅力和政治手腕相當了得,這也是後面那麼多猛將願意誓死追隨的原因。

    再來看軍陣方面,除了剛開始的不熟練導致折損過一些手下,後面基本上是打誰誰滅亡。打祖郎打陸康都是輕鬆拿下,就算與袁術拉鋸多年的劉繇也是眼見孫策來攻,果斷棄城四逃。要知道當時的孫策也就萬餘兵馬且多半是招募不久的,戰力良莠不齊。之後的奪取廬江更顯孫策的謀略,對接受袁術舊部而實力正強盛的劉勳實行調虎離山之計,並藉此大敗黃祖,報了殺父之仇。

    建安五年(200年),孫策基本一統江東,是年二十六歲。短短九年間,從一無所有的少年郎一躍成為一方霸主,可以決定整個天下走勢,同樣的年齡有幾個能做得到?

    二、運勢好

    為了擺脫袁術以便發展自身實力,便同袁術請命攻打劉繇,可當時身邊只有幾千雜兵,自立都是問題,這時周瑜便帶著自己招募的軍隊與孫策會合。而且周瑜招募的丹陽兵都是驍勇善戰久戰之兵,對此時缺兵馬的孫策來說無疑是最好的。再者周瑜的家族在江東豪門大族裡的的影響巨大,孫策也得以在丹陽落腳,也為後面招攬人才打下了極好的基礎。

    缺兵少馬時就有人送來,要緩和江東世族間的關係,身邊也恰好有適合的關係,不是運勢又是什麼?

    再者,在孫策漸漸稱霸江東的後面幾年,能對他起到威脅的幾大勢力如公孫瓚敗亡,劉備屢戰屢敗正投奔劉表,袁術病死而部下四散,曹操和袁紹對峙得正忙。這個時候的他漸漸成長為一把懸在眾人頭頂的利劍,隨時想要大飲一番鮮血。此時的曹操也嘆息:“難以與他爭鋒了!”選擇對孫策安撫,並與他結成兒女姻親。

    三、結語

    若孫策不死,那三國的格局絕不會是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那樣,至少曹操的境地會十分艱難,也不會給劉備那麼安穩的發展期,孫策也明顯不是安分待在江東這小角落的主,不去主動爭奪幾次天下那就不是小霸王了。

    可能就是孫策的個性使然,他嗜殺的性子也為他最後的遇刺埋下了禍根。也可能就是命中註定一般,天命終究難違,所以演義中把孫策的死和術士于吉連在一起,多了些鬼神的意味。

  • 3 # 煎餅的歷史

    孫策是江東猛虎,年紀輕輕,卻能在東吳就站穩了腳。一是他的意志堅定,二是,孫策嗜殺。孫家的政權可以說,全靠殺來的,江東不服者就殺!當時袁紹要和孫策聯盟,孫策不死,就怕曹操勝不了官渡之戰。那歷史可能就變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提煉辣椒紅油,放哪幾種香料粉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