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融見聞錄
-
2 # 優秀文化傳播者
假如不好說,時代不同,做法會變。美國不得人心了,窗戶紙也捅破了,世界人民都在防範,大國都有反制措施,大仗打不起來。
-
3 # 東方上院
美國實際上在二戰之前就己開始了全國範圍的拓荒運動,在石油、製造業、金融、建築、鐵路等多個領域在全球嶄露頭角,在二戰其間加快了軍工發展。在美國軍火商當時賺的是盆滿缽滿。
即使沒有二戰美國的經濟發展也是很快速的,當然,二戰美國作為軸心國戰後得到的利益最大,這又加快了美國經濟的騰飛。
-
4 # 歷史之殤以之為鑑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們來聊一聊。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如果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能走出經濟大蕭條麼?我的回答是:能!下面我們來聊一下原因
羅斯福新政1929年,美國金融界崩盤,股市大跌,美國經濟退化嚴重,經濟蕭條使當時的人們根本看不到希望。
但是當羅斯福上任以後,開始刀闊斧地實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機的政策措施,歷史上被稱為“新政”,從工業,農業,金融和社會保障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改革措施,而此時直到1941年美國參加二戰,國內都瀰漫著一種孤立主義情緒,儘量不摻合歐洲那邊的事情,所以說,在美國參戰前,因為羅斯福“新政”美國經濟已有初步復甦。
之後美國參戰,戰爭使得美國軍工蓬勃發展,更加進一步提振了美國經濟,所以說美國走出經濟蕭條並不完全依靠第二次世界大戰,羅斯福“新政”是主要原因,沒有二戰單靠新政的扶持,美國也會最終走出經濟蕭條。
軍火販子的頭兒美國從二戰結束後,陸陸續續打了好幾十場戰爭,從北韓戰爭到越南戰爭,再到格瑞那達,以及之後的中東和阿富汗戰爭。美國每次都是很雞賊的先挑起對方國內戰爭,然後兩頭賣軍火,最後自己再親自來。別人的國土,別人的人民,別人的生活都被他們毀了,而美國在戰爭中不光撈到了賣軍火的錢,還從實際參戰中獲得了很多因交戰取得的既得利益。
別人的國家毀了,自己又賺錢又有好處,戰火還燒不到自己國家,所以美國當然想打仗!
最後,和平不易,警惕美國搗亂
-
5 # 萬事皆空70
按照凱恩斯的理論,因為居民的儲蓄傾向,會造成投資和消費出現缺口,造成有效需求不足,過剩產品賣不出去讓企業倒閉,失業增加,這又進一步增加過剩,造成惡性迴圈,這就是經濟危機,
1929到1933年的大蕭條是美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經濟危機,讓美國經濟遭到重創,為了走出大蕭條,美國實施羅斯福新政,政府加大投資來拉動需求,在羅斯福新政的刺激下,美國經濟開始企穩,但是美國經濟並沒有完全恢復,
隨著二戰的爆發以及後來的美國參戰,巨大的戰爭消耗和軍事訂單對美國經濟帶來強大的刺激作用,美國工業機器全力開工,實現充分就業,二戰對美國經濟的拉動作用是羅斯福新政遠遠無法相比的,
二戰是在歐亞大陸地區開展,美國雖然對盟國有了巨大的援助,但是有部分美國武器也是需要花錢購買的,這讓全世界的黃金流向美國,同時歐亞大陸地區的參戰國被打成一片廢墟,生產無法進行,這使美國的地位相對上升,最明顯的就是德國和英國,二戰前德國是最大的諾貝爾科學獎獲得國,可以說是科技原創中心,英國是日不落帝國,然而二戰讓德國英國地位一落千丈,美國成為世界中心,可以說,美國是二戰的最大贏家,
在二戰後,美國同樣有戰爭增加軍事訂單,刺激需求的情況,這是由美國優越的地緣和國際地位決定的,其他國家可沒有這個運氣,比如連同樣作為超級大國的蘇聯都不行,阿富汗戰爭幾乎把蘇聯拖垮,因此,戰爭對於美國經濟有時候是拉動作用,美國也經常出兵維護國際秩序,
回覆列表
1、
現在無法猜測如果沒有二戰,美國是否能夠走出大蕭條?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二戰對於美國走出大蕭條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直到1940年,失業率仍高達14.6%;到1944年,這一數字下降到驚人的1.2%,國民生產總值(GNP)增長了一倍多。
2、
但戰時的經濟動員不僅結束了大蕭條。它大大增加了聯邦政府的規模、權力和成本。
它證實了凱恩斯的觀點,即赤字支出可以刺激經濟增長,其後果不僅是政府的財政政策,也包括新政自由主義的議程。
它擴大了大企業的經濟和政治力量,促進了農業機械化和大農業企業的進一步合併,增加了有組織的勞工的規模和影響。
它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重大突破,包括原子彈的發展。
它促成了始於20世紀30年代末的國會保守主義的復甦。
它使美國以壓倒性的優勢成為世界經濟強國。
3、
在1933年美國經濟災難性的崩潰導致至少25%的失業率之後,羅斯福總統20世紀30年代的新政促進了經濟的改善。它還向貧困和失業的人提供了必要的援助。
但是新政並沒有結束大蕭條。事實上,在1933年至1937年的經濟復甦之後,1937年至1938年的經濟大衰退導致經濟指數再次暴跌,失業率達到19%。經濟隨後再次回升,但1940年失業率仍維持在大蕭條時期的14.6%。
然而,到1940年,歐洲的戰爭和美國的國防計劃提供了經濟刺激,1941年和1942年,國防開支和戰爭動員開始使經濟達到新的繁榮水平。
到1944年,美國佔全世界戰爭物資生產的40%,國民生產總值從1939年的910億美元上升到1941年的1260億美元,1943年上升到1930億美元,1945年上升到2140億美元。1939年至1944年間,平民就業人數增加了800萬,達到約5400萬,與此同時,軍隊人數從原來的三分之一迅速增加到1150萬。失業率幾乎消失了,1944年降至1.2%。
國民收入從1939年的730億美元飆升到1944年的1830億美元。
4、
隨著美國的繁榮,其他主要國家的經濟卻受到了戰爭的扭曲和破壞。
1947年,美國生產了世界上大約一半的製成品、世界上五分之三的石油和鋼鐵以及世界上五分之四的汽車。由於戰爭,航空、石油化工、電子等新興產業的規模和重要性都有所增長,包括計算機在內的其他領域的新技術也有所發展。
美國在經濟上的主導地位或許是“二戰對戰後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後果”。
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為美華人民帶來了美好時代的迴歸,併為戰後空前的繁榮奠定了基礎。即使考慮到戰時的通貨膨脹和短缺,新的就業機會和更高的收入也增加了消費者支出,提高了生活水平。雖然在戰爭期間收入的再分配很少,但個人收入的增長如此之快,在最低的40%的家庭中幾乎翻了一番,因此對許多人來說,戰爭使他們的境況和願望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戰時勞動力的短缺也導致僱主僱傭更多的婦女、非洲裔美華人以及其他群體,並提供比以前更好的職位。除了戰時的訓練和經驗,武裝部隊人員還從《退伍軍人權利法案》中獲得了重要的教育和經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