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alight
-
2 # 雨中的承諾2016
3歲還吃手則是一種倒退行為,這個時候應該努力干預了,先排查寶寶身體是不是缺微量元素鋅、鐵等;若孩子無聊吃手,就放下手頭的工作多陪陪他,轉移注意力;如果寶寶除了吃手以外,情緒也不太正常,比如壓抑、焦慮、強制、逆反,就要多加註意了,多花點心思去疏導他的情緒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那些阻止吃手的粗暴方式是否可行呢?比如罰站捱打、把手塗上辣椒、苦澀的手指水.......
這些懲罰行為會傷害到寶寶的身體,但更多的是對寶寶的心靈造成創傷。這種動不動就責罵、限制行為的粗暴干預,會讓寶寶產生對抗心理,在他內心裡,並不會覺得吃手是錯的。如果迫於外力他改正了吃手的毛病,那麼他也會在其他地方找到補償和滿足,形成新的不良習慣,比如啃指甲、過早的抽菸。
尤其是對於小月齡的寶Bora說,最有可能激發他們驚奇和快樂的,是他們發現發現自己能夠控制某些物體和事件,吃手就是他自我能力發展的表現之一,如果大人妨礙他們,對他們施加控制,很有可能會激怒你的小寶寶,怎麼也安撫不好。
孩子的行為背後,往往有著不容侵犯的自然規律和生命需求。切勿用大人眼光,粗暴干涉孩子,影響孩子成長。
-
3 # 育兒知識心得
寶寶認識這個世界,首先是透過嘴開始的。因此,吃手指也就成了每個寶寶生長髮育的必經過程之一。不過,雖然寶寶們吃得很開心,但是家長卻免不了要擔心。那麼,吃手指真的有那麼壞嗎?到底要如何糾正寶寶吃手指的習慣呢?
1歲前的嬰兒吃手是正常生理現象,可不少孩子過了1歲還有吃手習慣,就應該找找原因。缺鐵、缺鋅或許是常見的問題,但更要警惕的是潛在的心理問題,尤其對於2歲以上的孩子,很可能因為精神壓力大養成吃手癖好。
正常嬰兒透過吃手來探知世界
三四個月的嬰兒開始吃手指,說明他們的智力發育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從只會盲目揮舞小手的新生兒,發育到能自行控制手的活動,小嬰兒克服了許多困難,做了許多嘗試。對他們來說,能把手指準確地放進嘴巴里,是一個巨大的進步。此外,吃手指也對嬰兒的心理發育起到良性的刺激作用,能夠穩定他們自身的情緒,保持他們學習的好奇心,因為嬰兒期的孩子都是透過口腔來探知世界的。如果父母在三個月內開始阻斷孩子吃手,孩子的心理發育將受到非常大的影響,長大以後容易變得自信心不足、多疑和膽小。
不正常1歲以上的幼兒吃手要找原因
孩子到了1歲以後,隨著活動範圍的擴充套件、生活內容的豐富,已經不再需要透過吃手指這個單一的辦法來達到探索世界的目的。此時,如果小孩還是喜歡吃手,家長就應該好好找原因。要提醒的是,吃手常是孩子排遣壓力、對抗孤獨的方法,而家長往往容易忽略這一點,只會關注微量元素是否缺乏。
專家指出,孩子吃手可以反映幾種心理:當父母或看護人很少和孩子肌膚相親,很少陪孩子說話、做遊戲,孩子飢餓、患病時不能得到及時的撫慰,吃手是寶寶的一種自慰方法;如果孩子的生活環境、看護人經常更換,或家長經常訓斥打罵寶寶,家庭關係緊張等等,在較大心理壓力下,孩子會透過吃手來排遣內心的壓力;如果孩子常獨自在家裡玩玩具、看電視,接觸不到同齡的夥伴和新鮮事物,不免會感到寂寞,孤獨和乏味,孩子會用吃手來排遣孤單和寂寞。當孩子緊張焦慮時、飢餓時、無聊時或模仿其他孩子偶爾吃手時,爸爸媽媽見了就嚴厲訓斥,令孩子更緊張,反而會進一步強化孩子吃手。
強調不能粗暴手段糾正吃手習慣
要幫孩子改掉吃手的習慣,首先應帶孩子做微量元素測試,若缺乏就要及時補充。如果身體健康,就要考慮是壓力大造成了心理問題,可從如下方面予以糾正:多摟抱、多陪伴孩子,仔細分辨孩子的各種要求,滿足他的各種需要,有條件的媽媽可以為孩子做撫觸按摩,睡前給寶寶講輕鬆愉快的故事,輕快的兒歌,讓孩子愉快地入睡,時時感到安全、幸福、滿足。當孩子吃手時,可以給孩子一塊磨牙餅乾,讓他的小嘴啃啃,或來個安慰奶嘴或磨牙棒替換一下小手(安慰奶嘴和磨牙棒要注意清潔和消毒)。可以讓寶寶多和小夥伴一起玩耍,多接觸外面的新鮮世界;為寶寶安排豐富多彩的活動,儘量不讓他一個人閒著,他就想不起來吃手了。
如果寶寶滿2歲了還吃手,家長就應當帶著寶寶一起諮詢醫生,和醫生一起分析寶寶吸吮手指的原因,根據不同原因進行糾正,輕的可指導爸爸媽媽滿足寶寶情感需要等措施,重者採用行為矯治方法。在矯治過程中,媽媽爸爸的態度要和藹,語言動作要輕柔,千萬不要採用打罵、譏笑、恐嚇等方法,最好跟孩子講道理,如吃手很髒,手上還會留下難看的疤痕等等。如果孩子聽從勸告,把手放下不吃了,要及時表揚他。同時,家長要給孩子正面的引導,提出孩子不能幹什麼的時候,一定要提出應該幹什麼。
-
4 # 懶媽媽育兒
隨著寶寶的月份增加,有些寶寶對吃手指的痴迷程度與日俱增,甚至必須吃著手指才能入睡,這不外乎2個原因:
1、寶寶未吃飽
如果是母乳餵養,奶量不足或者哺餵時間過短,寶寶沒有吃飽,他就會吃手指頭以求額外慰藉。如果是奶粉餵養,奶嘴的孔太大,吸允的過程太快,沒有滿足寶寶的吸允需要,他也會藉助吃手指頭來彌補。
2、寶寶感到無聊
寶寶醒的時候,發現周圍沒有吸引他的玩具,又沒人陪她玩耍,會感到無聊,在這個時候就會開始吃手指頭解悶,又能吸引別人的注意
專家從寶寶心理學角度解釋:吃手指頭是寶寶支配自己的行動能力不斷髮展的表現。為顯示眼手協調的及抓握能力,能穩定寶寶的情緒,有利於寶寶心理發育
其實,吃手指頭同時也是寶寶認知世界的一種方式,寶媽不必大驚小怪,只需要採取順氣自然的態度來對待就好,如果寶媽強行制止反而可能會引起束縛寶寶眼手協調能力及寶寶的抓握能力的發展,那就適得其反了。
如果寶寶有過度吃手指頭的現象,那麼寶媽需要有些小對策來緩解:
1、每次喂寶寶吃奶時,儘可能讓寶寶充分享受吸允的快樂
2、多陪伴寶寶玩耍,引導寶寶玩玩具,聽歌,講故事
3、當寶寶吃手時,可以給寶寶一塊磨牙餅乾或小胡蘿蔔,讓其代替手指頭
4、多帶寶寶出去,感知更多的事物
-
5 # 七寸憂傷
寶寶吃手正常嗎?
寶寶認識這個世界,首先是透過嘴開始的,而手對於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的寶Bora說,只是一個外在的東西,而不是自己身體的一個獨立器官。因此寶寶常會用嘴來認知陌生的一些事物。
對於2-3個月的寶Bora說,吃手標誌著寶寶的心理發育進入到一個新階段:手指功能的分化和初期的手眼協調階段,是智力發育的一種訊號。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把嬰兒出生後第一年稱為“口腔期”,是人格發展的第一個基礎階段。
吃手活動是嬰兒期獲得滿足的最佳、最主要途徑。2-3個月寶寶正處於口唇快感器,如果吸吮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會影響身心發展。長大後,很容易出現咬指甲、吸菸等不良習慣,甚至容易產生脾氣暴躁、心理焦慮、對人缺乏信任感等現象(若身邊的成人朋友出現這種現場,問問他媽媽小時候是不是經常不讓他吸吮(*^__^*) 嘻嘻……)。
吸吮手指對於半歲內的嬰兒和半歲後的嬰兒來說意義有所不同。6個月內完全是為了滿足吸吮的需求。提示媽媽們給寶寶準備樣式不同的“咬膠”,促進寶寶對軟、硬、熱、溫、涼等感覺的敏感度,同時還可準備“指套牙刷”按摩牙齦,緩解個別寶寶出牙前期的不適,刺激牙齒萌生。也是為了預防半歲後持續吃手習慣的出現。8個月後吃手要比以前少很多,若一歲多了還是不能改正,建議找到專業口腔醫生尋求幫助。
吃手是寶寶成長過程中一種心理需求和行為,是寶寶一種健康的自我安慰的方式。細心的媽媽會發現當寶寶感到不安、煩躁時,吃手會平穩寶寶的情緒。在正常發育的情況下,寶寶不會養成常吃手的習慣,媽媽們不必擔心,也不要設法阻止。
防止寶寶吃手的小妙招
1、 在喂寶寶時,要注意和寶寶肢體和眼神的交流,提供足夠的關愛和溫暖。母乳餵養是最佳選擇。
2、 若是人工餵養,奶嘴口大小要適中,不可太大,有效控制流速,給寶寶足夠時間來滿足吸吮的需求。
3、 在喂寶寶時,餵奶者要保持好心情,不能急躁,以免給寶寶造成壓力。
4、 在寶寶睡醒後,不要讓他單獨躺太久,以免寶寶感到無聊而吸吮手指,養成習慣,不容易改正。
5、 若寶寶喜歡時不時吸吮手指,家長儘可能及時把手指輕輕從嘴裡拿開,用玩具或其他東西吸引他的注意力。
6、 多陪伴寶寶,利用空閒時間多和他交談、唱歌給他聽、或一起看書玩積木。讓寶寶沉積在活動中,忘記吸吮。
7、 在寶寶剛有吸吮的傾向時,把衣袖拉長遮住手指也是不錯的。
小手作為寶寶與探索世界的心相連的載體,是寶寶的忠實夥伴,作為家長,可以更好地幫助寶寶健康成長。願寶寶們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長大。
等寶寶大了教他學習時,推薦你使用遊戲+教學這樣的方法。比如陪著寶寶做遊戲互動,在生活的過程中教學,還有閱讀繪圖,不過這東西寶寶容易拿來吃。
我家閨女從三歲開始接觸漢字,現在用了一年認字300多個勒,基本上都是軟體裡面學來的,裡面動畫故事超多,寶寶特喜歡看,還有遊戲可以玩(遊戲是鞏固識字的喲),開始我還擔心玩太長時間對寶寶眼睛不太好,然後發現裡面竟然有個設定功能,可以設定學習時間,和使用時間自動關閉,超讚。用的久了還鍛鍊了寶寶的用眼習慣。百度搜索【貓小帥學漢字】現在學的字多了,故事聽多了,我下班回來還會跑過來給我講故事,超暖心的(雖然講的斷斷續續的,但是超可愛的喲)。
-
6 # 幼兒教育
寶寶吃手可以滿足他的吸吮需求,用吃手探索世界,同時好處還有寶寶可能更聰明 、鍛鍊感覺運動系統、 實現自我安撫、 原始的情緒應對方式、緩解出牙期的牙齦不適。
吃手要區分月齡和情境。如果你的寶寶是0-6個月,吃手或安撫奶嘴完全沒有問題,他能滿足寶寶的吸吮需求,實現自我安撫,減輕家人的安撫壓力。爸爸媽媽洗乾淨寶寶的手,注意衛生即可。
6月齡以上的寶寶時常會用吃手或安撫奶嘴緩解出牙期的牙齦不適,用吃手探索世界,緩解緊張害怕等情緒。
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加,學到其他自我安慰手段,用語言、食物或者玩具排解壓力,吃手行為隨之消失。
如果非要戒吃手和安撫奶嘴。我們可以嘗試以下方式:
1、如何轉移孩子注意力 ,當他無聊了開始吃手,遞一個他喜歡的玩具,孩子會自然地伸手接過來,或者提議一起跳舞,也會讓吃手自然停止。
2、充分的牙齦按摩,讓寶寶的牙齦能在媽媽的幫助下不因出牙不適而依賴奶嘴和吃手。
3、提高有效陪伴的時間。大月齡的寶寶通常會因為無聊吃手和安撫奶嘴,爸爸媽媽需要和寶寶親密互動遊戲,讓寶寶娛樂生活更豐富。
4、發展寶寶的自我安撫能力。吃手和安撫奶嘴常出現在哄睡前,寶寶透過口腔的刺激安撫達到入睡的目的。爸爸媽媽可以幫助寶寶多做身體撫觸按摩,放鬆身體肌肉,提升寶寶的自我安撫能力。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識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回覆列表
6個月以下寶貝吃手,很頻繁的,這個時期被稱為口欲期,口腔敏感期。吃手是寶寶認識自己,探索世界的方式,是認知發展進步的一個表現。父母已定不要胡阻止寶寶吃手。
6個月到12個月吃手情況減少,有時候吃手可以看看寶寶是不是在長牙,牙齦癢癢。有時候是不是無聊,無聊就和他一起遊戲。
有寶貝會在睡覺的時候吃手,這是寶寶安撫自己的方式。如果覺得不妥,可以給寶寶照其他安撫物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