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全國政協委員範小青說:改作業不是家長的事情!她將呼籲給家長們減負!但一些網友卻認為她說的並不全對。對此,您怎麼看?
7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名稱真男

    教育是家長和學校共同的努力,作業確實是學校的事,家長只能督促孩子做作業,至於結果肯定是學校的事,再說了好多題家長也不會啊,小孩去學校讀書學習搞得家長也得跟著讀書學習。

  • 2 # 老胡說三農

    現在的個別老師實在是太不負責任了。自己天天給孩子佈置了大量的作業,但自己不輔導或不批改,把輔導作業或批改作業的任務交給了家長。我倒想問問:如果是這樣的話,還要你們這些老師做什麼?混工資嗎?那乾脆就取消教師這個職業算了。讓家長自己教育自己的孩子吧!

    在幾十年前,那時的老師真的很負責任。人家從來不會讓家長輔導孩子的作業,更不會讓家長批改孩子的作業。在我的印象中,那時的民辦教師都是在學校住宿的,他們為了批改學生的作業幾乎天天忙到半夜,實在令人敬佩。而現在呢?有一部分老師真的有辱老師的稱號,他們把教育孩子僅僅當成了謀生的手段,根本就沒有當成自己的職責。他們教課是在敷衍,他們育人是在做戲。整天把教學當差事,把“副業”當主業,簡直有辱師德。

    譬如,我在某中學門前連續蹲守過好幾天。我發現有幾位老師只要上罷課,就會“逃離”學校。要麼回家幹家務,要麼四處閒逛,並且,還有相當一部分老師天天用手機掛著遊戲。試想,這樣的老師還怎麼能夠教育孩子?他們配當老師嗎?在他們這樣的工作態度下,還整天喊著工資低,要求政府漲工資呢!我就想問:你們配拿高工資嗎?

    當然,還有一部分老師是非常敬業的,是確確實實把教書育人當成了自己的事業來做的。對於這一部分老師來說,著實應該漲工資,並且,應該得到全社會的褒獎。

  • 3 # 愛喜30

    現在的老師可不比從前。各部門的檢查、調研、考核反反覆覆;大小活動得參加,燒腦的表格、資料填報、貧困幫扶要開展……老師也是分身乏術。基因、資源、時間。家長總得付出一、二吧!檢查作業算個啥

  • 4 # 肥貓小橘

    非常同意!有些家庭作業已超出孩子能力範圍,變成家長作業,大多數家長因數作業問題責罵過孩子,這樣不僅不能促進孩子學習,還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還額外增加家長的負擔。

    以前上學時改作業都是老師的事,做手工也是在學校內完成的,家長基本不會為這些事操心,如果孩子在學校表現不好或做了錯事,那時老師才會聯絡家長。

    現在真是奇怪,如果家長沒有檢查作業老師還會批評家長!老師改作業不是本職工作嗎?怎麼現在都成了家長的事。我的孩子上學時也是要家長改作業,我就堅決不改,最後老師只好自己改。

    以前作業做完了有的自己檢查,有的不檢查,然後由老師批改,如果錯了就直接打叉,然後在後面訂正。現在家長都檢查完了,作業本上都是五角星、100分,作業本雖然好看,總覺得沒有把做作業的真正目的體現出來。只有出現打叉的錯題,學生才會覺得難受,才會警醒自己,訂正過後對這道題的印象才會加深,這個知識點才會記牢。

    現在的家庭作業不是讓父母簡單的督促,而是深入參與,家長不僅要改作業,有時還要代孩子完成一些完成不了的作業,這與家庭作業的初衷背道而馳,無形中給家長增添不少壓力,在壓力下有的家長會打罵孩子,這樣不僅起不到促進學習的作用,還會傷害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著不同的作用,家長與老師應各司其職,從不同方面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給家長減負,對孩子的成長有促進作用:

    ▲減少孩子的依賴性,增強自律性:低年級時,父母陪伴孩子讀書、寫作業有引導、促進作用,也有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隨著孩子的長大,還讓父母陪伴寫作業或學習,只會增強孩子的依賴性,不能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沒有增強孩子的自律性。

    ▲增強孩子動手能力:泡菜、畫繪本,製作APP等等,這些超出孩子能力範圍的事,對孩子的動手能力、學習級力不僅起不到促進作用,還會招至家長的抱怨,因為有些事對家長來說也是挺難的。如果老師根據學生的能力,佈置合適的手工作業,不需要父母的參與,讓學生自己動手獨立完成,不僅增強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在製作過程中也鍛鍊了孩子的思考力。

    ▲減輕家長負擔可以更好照顧孩子:家長白天上班,晚上還要陪孩子寫作業,還要檢查作業,孩子出現錯題還要講解,整個過程結束也差不多要洗洗睡了。長期精力透支,對家庭、對孩子都不是一件好事,如果沒有這些事,家長就輕鬆許多,會有更多的精力照顧家庭、照顧孩子。

    家庭作業是為了加強孩子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為了讓孩子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家長怎樣引導孩子學習:

    ▲合理按排作業完成時間:有的孩子喜歡回家先玩一會再寫,有的孩子喜歡一回家就寫作業,有的孩子非要等父母催了才寫,不管是先玩還是先寫,讓孩子自己制定完成作業的時間,完成的時間不能耽誤休息,不能拖拉,否則就要接受相應的小懲罰,這是促進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也是對自己學習的責任。

    ▲讓孩子認識作業的重要性:把作業和所學的知識相對應,讓孩子認識到作業是對已學知識的鞏固與複習,如果出現不會的題說明這個知識點掌握的不牢固或是沒理解透,這正是需要重點加強地方或薄弱點。

    ▲鼓勵孩子挑戰難題:大多數孩子一遇到難題就退縮,不願意去面,不願意去積極思考,如果不突破這一關,孩子就不能突破自己,在以後的學習中會積累越來越多不懂的知識點,這些問題逐漸積累會讓孩子失去學習的興趣,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難題,比如從哪找這道題的突破點,這道題牽涉幾個知識點等,這時家長的陪伴會讓孩子感到學習不再枯燥與孤單。

    為家長減負也是為了孩子能逐漸獨立成長,家長陪伴孩子學習是暫時的,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為了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為了以後放手時孩子能獨自奔跑!

  • 5 # 北湖

    這個提案如果公開徵求家長意見,絕大部分家長會毫不猶豫地否了,雖然輔導作業是每個小學生家長最頭疼的事,但你要不讓家長們輔導,他真的不敢啊。

    作業確實不是家長的事,可孩子做不好作業的後果是要家長承擔的,所以,無論怎麼痛苦還是得咬牙忍著,縱然氣得肝疼,緩一緩還得接著輔導,畢竟孩子是親生的,等著他後悔就真的晚了。

    我家有一個正上小學的神獸,做作業時的常規狀態是東張西望+尿頻口渴,偶發狀態是捶胸頓足+嚎啕大哭,現在已經是我們家的一害,一到作業時間一家人避之唯恐不及,唯有親媽,咬著牙也得上,賭不起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波爾山羊拉稀怎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