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木學長探房
-
2 # 最愛你的房大人
一般公攤有高有低,不同的住宅型別公攤會有所不同!
公攤所佔用的區域主要為電梯井、步梯空間、過道空間、大堂等公共區域!
一、最低公攤的住宅:就是普通多層住宅(無電梯),只有步梯的樓房(和部分單位房),公攤最小,一般在15%以內,但居住便利肯定沒有有電梯的住宅那麼好!
二、多層住宅(10樓以上35樓左右),公攤就在15%-25%之間
三、超高層住宅35樓以上更好一般20%-30%公攤
越高層的住宅建築,公攤就會越高,但是國家規定不允許超過30%的公攤!但是並不是說明所有的房子公攤越低,得房率就越高!
所以公攤的計算就是公共區域(過道,電梯井,樓梯、大堂、……)÷整棟樓的建築面積;往小簡單的算就直接拿你這層的公共區域所佔的面積÷整層的建築面積!
-
3 # 律師為哥侃物業
謝謝邀請。房產面積測量當然有規則,總的原則是按照商品房垂直投影面積加公攤面積等於商品房的建築面積。公攤面積包括分攤整個小區的裝置間面積、本樓走廊樓梯間電梯間面積、架空層面積、防火連廊面積、合理分攤外牆面積等等,具體執行請詳見國家制定的《房產面積測量規範》,詳細對照自己本小區情況,大概可以得出自己的面積的數額,對比公佈數額就可以知道相差在哪兒了。如有異議,可透過信訪或訴訟渠道進行測量複核,最好是集體申請,因為費用較高。
希望解答可以為你提供借鑑和參考。
-
4 # 設計show
公攤面積,這個詞只要是買過房的都應該聽過,有時我們買完房後,感覺這房子的公攤好大,甚至還想著去查測繪部門查閱圖紙和測繪面積,找開發商討“公道”,我想說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業主確實有權向設計單位、規劃單位、測繪部門等機構查閱所購房產的相關檔案,比如最終設計圖紙或者最終設計方案等等。但是即使業主把所有詳細圖紙拿到手,但依然是無法計算出公攤係數、公攤面積這些資料。因為其計算方式和複雜程度是非專業人士無法掌握的。
說回正題,我和大夥一起分享一下公攤面積的知識,有不對的地方還請指出。
在瞭解公攤面積的計算規則之前,我們先來了解幾個名詞: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公攤面積、套內實用面積、公攤係數、公攤率。
為了便於直觀的理解,我在下面畫了一棟房屋的一層示意草圖。
1,建築面積:一個小區或一棟建築的建築面積在土地出讓之初,根據規劃就有嚴格的規劃,衡量一個小區的建築面積的資料就是容積率,容積率=總建築面積/土地出讓面積,我們單從每棟房屋的結構來看,其建築面積為該房屋的外牆中線區域內的面積(見下面示意圖)。如果房屋為不只一層,則計算每一層建築面積的總和,建築面積我們也可以解理為產權面積。
2,套內建築面積:這個名詞很少有人聽過,甚至有些售樓人員都不知道,但這個面積是和公攤係數有最直接的聯絡。套內建築面積並不等於我們常說的實用面積,很多人把兩個概念混淆,所以往往會造成我們買房後對面積的感知錯誤。套內面積為我們所買戶型的外牆(單套房屋的外牆不等於整體建築的外牆)的中心線區域內的面積。
3,公攤面積:這個面積我們大夥都有初步的認知,就是公共區域的面積,其計算規則同樣也是公共區域的外牆中線區域內的面積。公攤面積=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公式很簡單對不對?但是對於公攤的認定和計算卻是最複雜的,雖然我們在網上或一些相關檔案上可以方便的查到哪些面積可以算作公攤面積(如過道,樓梯,裝置用房等)。但這些面積該怎麼攤?攤給誰?卻有很大的區別,後面我會詳細講到。
4,套內實用面積:這個很好理解了,就是我們常說的實用面積,也就是房屋內的淨空面積。套內實用面積=套內建築面積-牆體投影面積。
5,公攤係數、公攤率,這兩個概念都是衡量公攤面積大小的一項資料,但是兩個不同概念,其計算方式也不一樣。公攤係數=公攤面積/套內建築面積(注意不是建築面積),公攤率=公攤面積/建築面積。公攤係數一般用小數表示,公攤率一般用百分比表示,如果我們去找測繪部門查閱相關資料,裡面一般不會顯示公攤率,都是顯示的公攤係數。假設一套房的建築面積為130平方,公攤面積為30平方,那麼其公攤係數則為:30/130-30=0.3,而公攤率為:30/130=21.08%。所以我們如果拿到測繪部門的資料時要注意分辨。
下面看圖吧,這是簡單繪製的一層房子(包含A、B兩個戶型)的平面示意草圖(圖中所標示的面積為粗虛線內的面積):
上圖中的公攤面積很清晰明確,但我們居住的小區實際比這複雜得多,不只一層樓和一棟樓,甚至有幾十棟樓,裡面包含商業房產、配套用房、物業用房、裝置用房等(具體哪些區域可以計算在公攤面積內,網上可以很方便查到,我就不作累述)。
我舉個例子,一套裝置用房,原則上是要計入公攤面積,但這個裝置房是計入所樓棟的公攤中嗎?並不一定,而是根據這個裝置用房歸屬哪(幾)棟房屋使用才計算入哪(幾)棟房屋的公攤。而有些物業用值班警務室則要所有樓棟來分攤。計算分攤有個原則,誰用誰分攤,誰受益誰分攤。
因此,一般情況下同一棟房的每套房屋的公攤係數都是一致的。也有特殊情況,那就是有些樓棟上面是住宅,下面是底商的,那麼底商的公攤係數和住宅的公攤係數就會不一樣。比如:大廳有可能是商業和住宅公用的,那麼其面積就需要被商業和住宅共同分攤。再比如:電梯如果在下面幾層的商業開門了,那麼商業區就需要分攤電梯的面積,而有的電梯在商業層沒有開門,則電梯的所有面積都需要住宅來分攤。另外還有樓梯也是樣的道理。如果是大型的商業廣場那就更復雜了。電梯都有十幾部,樓梯也分了很多,再加上不同用途的裝置房等。
所以我一開始就說,不是專業人士,甚至非本建築的直接負責人,是無法計算出公攤面積的,至於公攤係數和公攤率自然也就無從得知了。
寫到最後再衍生一下,那就是陽臺的面積,準備的說應該叫陽臺建築面積,其具體計算方式則為陽臺四周牆體中線區域內面積的1/2,假設一個陽臺的軸中線尺寸為2m*4m,那麼這個陽臺的建築面積則是2*4/2=4平方米。其計入產權的面積也只有4平方米,另外還空中花園,入戶花園也是隻計算一半的面積。所以我們在買房時經常看到有很多樓盤會有贈送面積,只不過是開發商利用規則漏洞把有些本該屬於室內的面積設計成陽臺或空中花園,名義上來贈送一半給業主,這是開發商最常用的一種“偷”面積的手法,但是露臺(沒有頂的陽臺)又不一樣,露臺不計入產僅面積。
-
5 # 房產老J
公攤面積飽受購房者的詬病,但是我們對於公攤也只能抱著無奈的心情去對待。既然大家對於公攤都是這麼的不屑,有這麼的難以理解。下面老J就根據自己的實際工作經驗來為大家解讀公攤面積究竟是怎麼算的。
公攤面積的計算其實並不難理解。只是牽扯到分攤到的時候裡面有太多的是拉扯。由於計算公攤的難度與樓棟的設計複雜程度有關,因此,老J就按照一般的高層純住宅來給大家解釋說明:
想要了解公攤面積的演算法我們就要知道什麼是公攤面積?
公攤面積就是除去我們房屋的套內面積之後剩下的共用部分。公攤面積的分攤規則是誰使用誰分攤。這樣一來,高層純住宅的公攤面積就包括以下部分:門斗、門廳、大堂、樓道、前室、電梯、樓梯、管井、屋面間、電梯機房、裝置用房、外牆和保溫等。
公攤面積的計算公式:
公式的情況就如上圖所示。那麼,下面老J就帶著大傢俱體來計算一下公攤面積吧:
這裡我們舉個例子:
我們假設上圖的戶型是一個18層樓層的單層平面圖。
那麼18層的總建築面積就是單層建築面積✖️18;這裡我們就使用圖上的D戶型建築面積來算:129.45✖️2✖️18=4660.20平米
(兩個戶型雖然格局不一樣,但是面積相同)
套內面積:套內面積包括一半的外牆,也包括室內的牆體,這些都是住戶自己的套內面積,也就是用圖上標註的我軸線計算:
D戶型套內:6.55✖️1.20+9.90✖️9.55+1.25✖️4.20+1.20✖️4.50=113.06平米
總套內面積=113.06✖️2✖️18=4070.16平米
總公攤面積=4660.20-4070.16=590.04平米
公攤係數=590.04/4070.16=14.50%
D戶型的建築面積=113.06+113.06✖️14.50%=129.45平米。
剛好和戶型圖上的面積吻合。
-
6 # 買房參謀
所謂公攤面積,是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的簡稱,它與套內建築面積之和構成了一套商品房的建築面積。依據《房產測量規範》可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即公攤面積為:
1. 大堂、公共門廳、走廊、過道、電(樓)梯前廳、樓梯間、電梯井、電梯機房、垃圾道、管道井、水泵房、消防通道、交(配)電室、值班警衛室等,以及為整幢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物業管理用房以及其他功能上為該建築服務的專用裝置用房;
2. 每套與公用建築空間之間的分隔牆及外牆(包括山牆),為牆體面積水面投影面積的一半。
不應計入的公用建築空間為:
1. 倉庫、機動車庫、非機動車庫、車道等,作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單獨具備使用功能的獨立使用空間;
2. 售房單位自營、自用的房屋;
3. 為多幢房屋服務的警衛室、管理(其中包括物業管理)用房。
-
7 # 醉江南小鎮
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裝置間、保安室、變電室、過道走廊、公共門廳、垃圾道、共用牆體,超過2.2米高度的小區景觀體息室,一,分小區公攤(裝置間、保安室、變電所、小區的室內活動場所、過道走廊、公共門廳等),小區內各戶都攤。二,各樓幢分攤(過道走廊、公共門廳、架空層、超過2.2米層高的技術轉換層),本幢的各戶共同分攤。三,各單元分攤(單元的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電梯前室、消防前室以及公共觀觀平臺等),這些由本單元的各戶分攤。一般多層(6層及以下無電梯)6~10%;7~11層小高層,8~12%;12-18層10~16%;18-33層16-26%的公攤面積。
-
8 # 1程前
產權證上的標註公攤面積,是整棟樓公共部分,共用部分的面積總和,(如電梯、樓梯、前廳、連廊、供水、電井、空中花園等),按建面的比例分攤到戶的。你個人只有個大概的瞭解權,即使你是大學數學老師,也沒法測出你的公攤面積準確數字。因為你沒裝置沒圖紙、把整棟樓測完,然後再精算到戶。霧裡看花,一直就這麼幹的。未來有望按實際居住面積計算。要看政策,購房人擔心這塊,提出質疑一般也沒啥用。
-
9 # 冷眼窺一斑
在國內現在幾乎沒有按照使用面積銷售的,房產證等均以建築面積登記,這個建築面積中就含有公攤面積在內。
一、公攤面積如何計算?
(1)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公攤面積;
(2)公攤面積=公攤係數×套內建築面積;
(3)公攤係數=總公共分攤面積/(套內建築面積×總套數);
(4)套內建築面積=套內使用面積+牆體佔地面積+陽臺面積(封閉算,不封閉一半計算)。
二、房屋公攤面積多少合理?
1、一般多層建築(無電梯,基本上為六層及以下,電梯洋房除外),公攤係數在5-10%這個範圍內屬於正常情況,有些超過10%,但是比較少見。
2、在有電梯的板式小高層建築中,公攤係數一般在15-20%左右。
3、在有電梯的板式高層建築中,公攤係數一般在18-25%左右。
4、在有電梯的塔式小高層建築中,公攤係數一般在18-22%左右。
5、在有電梯的塔式高層建築中,公攤係數一般在20-30%左右。
三、公攤主要包含哪些面積?
公攤主要包含了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變電室、裝置間、公共門廳、過道、值班警衛室、共用牆體等地方,買房者應該對這些進行了解,這樣才能知道買的房子公攤具體多少。
-
10 # 手機使用者54404884452
㝍這個文章的人腦子有病,咋樣算公攤不是老百姓說了算的,那是囯家那個房管理部門和開發商想咋算就咋算,老百姓能有發言權嗎?
-
11 # 香扒佬
一、公攤面積如何計算?
(1)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公攤面積;
(2)公攤面積=公攤係數×套內建築面積;
(3)公攤係數=總公共分攤面積/(套內建築面積×總套數);
(4)套內建築面積=套內使用面積+牆體佔地面積+陽臺面積(封閉算,不封閉一半計算)。
二、房屋公攤面積多少合理?
1、一般多層建築(無電梯,基本上為六層及以下,電梯洋房除外),公攤係數在5-10%這個範圍內屬於正常情況,有些超過10%,但是比較少見。
2、在有電梯的板式小高層建築中,公攤係數一般在15-20%左右。
3、在有電梯的板式高層建築中,公攤係數一般在18-25%左右。
4、在有電梯的塔式小高層建築中,公攤係數一般在18-22%左右。
5、在有電梯的塔式高層建築中,公攤係數一般在20-30%左右。
三、公攤主要包含哪些面積?
公攤主要包含了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變電室、裝置間、公共門廳、過道、值班警衛室、共用牆體等地方,買房者應該對這些進行了解,這樣才能知道買的房子公攤具體多少。
公攤讓沒錢的人變得更窮,變相提高房價,是中國房市的畸形銷售!希望國家出手整治!
-
12 # 西部社會論壇
必須去消公攤面積!房子有公攤面積極不合理容易誤導購房者!而且每個城市甚至每個專案的公攤面積率不一樣相差很大這就更加誤導購房者對房子實際空間面積的瞭解!是對購房者知情權的誤導!因此在房子單價上也使購房者被誤導了把公攤面積也按房子單價算是嚴重欺詐購房者!失去對房子實際空間面積的判斷和使用規劃!對房子單價對比失去判斷!因此房子有公攤面積極不合理!國家必須規定房子面積應為實際空間面積這樣不會對購房者產生誤導!無公攤面積以房子實際空間面積算房子總價更合理!這樣購房者對房子實際空間面積和單價一目瞭然!使購房者有知情權更好選擇規劃對房子實際空間面積的需求!這樣才公平合理!
-
13 # 原野先生
交房時,看到室內的使用面積
和買房時看到的樣板間差那麼多!!!
公攤面積究竟是個什麼鬼?
哪些公共空間是算到公攤面積裡的?
長期以來,消費者習慣按建築面積買房,而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公攤面積,這就使某些不法開發商利用“公攤面積”這個合法外衣,在房屋銷售過程中“不該攤的亂攤”。但是,由於建築面積計算的複雜性和專業性,購房者很難知道自己買的房子面積夠不夠,有沒有被開發商兌水。 所以,很多購房者就這樣吃了“啞巴虧”。
公攤面積:
是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的簡稱,它與套內建築面積之和構成了一套商品房的建築面積。對於公攤面積的處理,目前中國尚無明確法律法規出臺,因公攤面積的不明確,使其成為房地產交易過程中爭論的焦點。
一般來說,多層面積公攤比例為8%--15%;小高層公攤比例為10%-20%;高層公攤比例為20%--30%。 根據相關規定,開發企業交房時,房子總建築面積與合同面積的誤差不超過3%。
看清楚了!!公攤面積都有啥:
高層樓座的一個單元的兩個步梯是算入公攤面積的
電梯井:尺寸按照電梯選型確定,井壁上安裝電梯軌道和配重軌道,預留的門洞安裝電梯門。
管道井:走各種管道的空間,有垂直的,也有水平向的,有貫通的,也有分隔的。
樓梯間:容納樓梯的結構,包圍樓梯的建築部件(如牆或欄杆)。
裝置間:設定電信、計算機網路、建築物配線裝置進行網路管理的場所。
變電室:小區的電力系統中對電能的電壓和電流進行變換、集中和分配的場所。
過道走廊:住宅套內使用的水平交通空間。
公共門廳過道:進入住宅後的公共空間,採暖和製冷要求按建築物功能要求設定
共用牆體:主體承重結構,包括基礎、內外承重牆體、柱、梁、樓板、屋頂、戶外牆面等。
一梯兩戶、南北通透的板式樓座,電梯間和走廊間合二為一,公攤面積相對較小。
那些不計入公攤面積的:
倉庫、車庫車道、供暖鍋爐房、作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售房單位自營、自用的房屋、管理用房等。
-
14 # 莪太帥很無奈
交房時,看到室內的使用面積
和買房時看到的樣板間差那麼多!!!
公攤面積究竟是個什麼鬼?
哪些公共空間是算到公攤面積裡的?
長期以來,消費者習慣按建築面積買房,而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公攤面積,這就使某些不法開發商利用“公攤面積”這個合法外衣,在房屋銷售過程中“不該攤的亂攤”。但是,由於建築面積計算的複雜性和專業性,購房者很難知道自己買的房子面積夠不夠,有沒有被開發商兌水。 所以,很多購房者就這樣吃了“啞巴虧”。
公攤面積:
是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的簡稱,它與套內建築面積之和構成了一套商品房的建築面積。對於公攤面積的處理,目前中國尚無明確法律法規出臺,因公攤面積的不明確,使其成為房地產交易過程中爭論的焦點。
一般來說,多層面積公攤比例為8%--15%;小高層公攤比例為10%-20%;高層公攤比例為20%--30%。 根據相關規定,開發企業交房時,房子總建築面積與合同面積的誤差不超過3%。
看清楚了!!公攤面積都有啥:
高層樓座的一個單元的兩個步梯是算入公攤面積的
電梯井:尺寸按照電梯選型確定,井壁上安裝電梯軌道和配重軌道,預留的門洞安裝電梯門。
管道井:走各種管道的空間,有垂直的,也有水平向的,有貫通的,也有分隔的。
樓梯間:容納樓梯的結構,包圍樓梯的建築部件(如牆或欄杆)。
裝置間:設定電信、計算機網路、建築物配線裝置進行網路管理的場所。
變電室:小區的電力系統中對電能的電壓和電流進行變換、集中和分配的場所。
過道走廊:住宅套內使用的水平交通空間。
公共門廳過道:進入住宅後的公共空間,採暖和製冷要求按建築物功能要求設定
共用牆體:主體承重結構,包括基礎、內外承重牆體、柱、梁、樓板、屋頂、戶外牆面等。
一梯兩戶、南北通透的板式樓座,電梯間和走廊間合二為一,公攤面積相對較小。
那些不計入公攤面積的:
倉庫、車庫車道、供暖鍋爐房、作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售房單位自營、自用的房屋、管理用房等。
原野先生
1992粉絲 · 2贊
回覆列表
一般商品房的公攤面積15-20%左右,算是比較合理的。
像小洋房或者1梯2戶的房子,公攤面積還會大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