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佳成vlog
-
2 # 我是杜哥
如果給父母提問題,問父母看重的是一個精美的玻璃杯?是一件嶄新的漂亮衣服?還是自己的孩子?父母都會異口同聲到,當然是自己的孩子。可是為什麼父母的做法,會讓孩子產生一種錯覺呢? 很多時候,父母總是以自己的思維邏輯去判斷事情的對錯,根本沒有從事情真相的角度為孩子想一想。怎樣才能不誤解孩子呢?怎樣才能瞭解孩子做事情背後的意圖呢?這就需要父母對孩子的關切,不是給孩子施加學習的壓力,高要求的壓力,而是緩減孩子成長的壓力,讓孩子多一些快樂,少一些苦惱。 例如,不要給孩子上緊發條,讓孩子生活在時刻都生怕犯錯誤的情況下。其實這樣反而很容易讓孩子重複犯錯誤。就比如一個人端著滿滿的一杯水,越是擔心杯子裡的水灑出來,越是小心翼翼,結果越是灑得多。倘若如平常一樣,不刻意關注水會不會灑,說不定根本就不會灑。 父母不要給孩子許多條條框框的規矩,不要讓孩子對父母產生恐懼感。父母要有一個平和的態度對待孩子。
-
3 # 萬里縹緲
小孩子打破東西很正常的,小孩好動 就是吃飯也不老實的,很多人給小孩用的餐具基本都是塑膠製品或者是鐵製品餐具,其他容易打破的東西就放高點或者放到小孩不易碰到和碰到了不容易掉到地上來的地方就好了
-
4 # 初心雲空
遇事不要慌,先拍個照片都會有這個階段,尤其男孩子,我家娃也是,杯子壞了一批了,花瓶壞了兩個了,以前家裡幾年都不壞個東西,一壞就發脾氣,現在壞什麼我都不慌不忙了,娃安全就行,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陪他度過這個破壞行為較強的階段,慢慢懂事了就能接受指令並會愛惜東西了。陪伴成長,痛並快樂著!
-
5 # 幼兒園老師李貓貓
1、責備會讓孩子更加恐慌。一般孩子摔碎東西都不是故意的,有的時候還會被嚇到,這時候如果父母再去責備孩子的話,孩子就會更害怕。
2、責備會讓孩子無法內省。成人受到責備一般都喜歡給自己找理由,孩子也一樣,這時候孩子的關注點已經是在為自己找理由上面了,而不是在摔壞東西這件事情上。
3、孩子摔壞東西父母應該先安撫孩子的情緒。孩子摔碎東西一般都是不小心的,摔碎東西的時候其實他們自己心裡也不好受,這時候如果父母應該做的是先安撫孩子的情緒。
4、父母應該給孩子調整情緒的時間。如果父母安撫孩子孩子還是大哭,父母千萬不要急躁,也不能要求孩子停止哭泣。孩子哭泣其實是在發洩內心的情緒,父母應該耐心的陪在孩子身邊,給孩子調整情緒的時間。
5、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等孩子的情緒穩定了,父母就可以和孩子說:”東西摔碎了,我們現在應該怎麼辦呢?“引導孩子遇到問題就解決問題,而不是隻會找藉口。
6、父母要有意識的自我提升。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父母應該多學習,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才能在養育孩子這條路上越走越順。
-
6 # 安迪媽媽看大海
關於小孩子打碎東西這個問題。
首先孩子年齡小,四肢和大腦發育還不成熟,有時候會出現手腳不協調的情況,所以容易“毛手毛腳”。
如果擔心孩子老打碎東西,那麼大人要採取措施:
1,把容易碎的盤子碗碟什麼的放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2,或者把易碎品換成不易打碎的高階塑膠製品或者不鏽鋼製品。
心理疏導鄰居家有個二嬸,脾氣比較暴躁。她家閨女一不小心打碎個碗碟什麼的,二嬸就一頓臭罵。
在我們的印象裡,那個小姐姐膽子小,特別怕做錯事。覺得一旦做錯什麼事兒,就要捱罵。
我們叫她出來踢毽子,她說她媽媽不準;
我們叫她一起去公園玩,她說她媽媽不同意;
直到長大交男朋友都要她媽媽過目,她才能決定是不是跟人家交往。小姐姐本來也不是很出色,好不容易領來兩回追求者都被二嬸挑剔走了。
後來小姐姐就單著,一直到現在都沒結婚。
母親的脾氣多孩子的性格是有很大影響的,生活在語言暴力裡的孩子性格會變的十分懦弱膽小,生怕做錯一點事惹家長不高興。久而久之,要麼變成討好型人格缺乏自我,要麼變得毫無主見,任人擺佈。
所以對於孩子打碎東西東西這個事情,還請多方面考慮。
-
7 # 羅桂田心理諮詢
不知道你的孩子現在什麼年齡,這個問題跟年齡有相關度。
1:如果你的孩子現在2-3歲,這個年齡是人生第一叛逆期,打破碗、盤子、鹽罐子,這些都不是問題,這個年齡就這樣,你以後把這些東西換成塑膠的,孩子就打不破了。當孩子出現這樣的事情的時間,一遍又一遍的告訴孩子以後不準這樣了,就可以了。時間長了,年齡大了就可以好了。
2:如果你的孩子年齡大了,12歲以後,我們工作過程中也有很多很多的這樣的案例,孩子跟父母作對,打碎家裡面的東西,這樣的事情出現,爸爸媽媽就要認真的對待這個問題,想一想自己教育、管理孩子的方式方法哪裡錯誤了,需要改變了。
-
8 # 迷糊小哥
每一個小孩都會有點調皮,大人要用耐心,好好教育他,我小孩吃飯的時候,我一直坐在他旁邊,每天堅持下來,慢慢地他就會改變,不信請看
-
9 # 小巷深處幽
孩子總是打破東西,我們要看到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是什麼。
我覺得孩子有意去接觸家中的鍋碗瓢盆,一般都是因為他想積極參與到家務活動中,而不是故意要打破東西的。
針對這種情況,我覺得家長首先應該肯定孩子的積極性。
“媽媽知道你想幫媽媽打掃衛生,真的太感謝啦”。一定不要說,“讓你不要碰,不要碰,看看,又碎了吧。你怎麼這麼不聽話”之類的話。
同時,也要看到打破東西這件事,對孩子的不利影響。比如否定自己能力,打破碗後的沮喪、害怕等等的情緒。例如我怎麼把又東西打破了,爸爸媽媽會不會罵我之類的。
我記得我小的時候,曾經幫媽媽掃地,一邊掃,垃圾一邊從簸箕裡掉出來。被媽媽嘲笑了很久。好像從那以後,我就不太願意做家務了。
所以,在肯定他的行為之後,要根據孩子的實際年齡和能力,給他安排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做菜的時候幫家長剝蒜、摘豆角,幫家長疊被子,打掃衛生等等。
一方面,鼓勵他更多地參與到家務中來。另一方面,讓孩子嚐到能力的甜頭,對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對孩子的成長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
10 # 女裝店的故事
看是多大的孩子,一兩歲的話就怪你當大人的沒把東西收拾好,孩子不知道這些東西是易碎的,如果三歲以上老打破東西,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不是故意的就不要太責怪,告訴他以後小心,如果是熊孩子就要多加教育
回覆列表
對孩子實行“軟硬兼施”的態度,堅持住,他會有很大的改觀,還有一點就是家人一定要在孩子面前樹立正能量的引導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