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龍女5505
-
2 # 魯江散人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你指漢代應該包括東漢在內,這裡先從西漢說起。漢武帝時為了聯合西域的國家一起對付匈奴,派張騫出使西域,當時的西域也處在匈奴的威脅下,張騫一路西行,先後到達大宛,烏孫等國,這些都是匈奴的附屬國,他們也想擺脫匈奴的控制,張騫先後兩次出訪西域,開闢了絲綢之路,漢朝正式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
公元105年,匈奴因懼怕漢兵的攻打,向西北遷徙,針對這變化,漢朝也加強了五原和朔方的防守,修建長城,派大軍駐守。武帝遷徙七十萬人口到函谷關以西和朔方以南,命邊境士兵六十萬人屯田戊邊。
在西面,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把公主嫁給烏孫王,派李廣利征討大宛等匈奴屬國,在河西設立四郡,隔斷了匈奴和羌族的聯絡。匈奴遷徙西北後,避開了漢軍主力,漢軍幾次遠征西北,也因為長途跋涉,十分疲勞的。匈奴集中兵力,專攻一路。所以五次遠征西北都失敗了。後期漢朝國力經過長期戰爭到了蹦潰的邊緣,各地農民起義不斷,漢武帝被迫停止對匈奴戰爭。漢宣帝時汲取了武帝用兵的教訓,採取防禦的方針。從而拖垮了匈奴,各部落紛紛降漢。
東漢的西北是和羌族混戰了一百多年,東漢末年因為鎮壓黃巾起義,無暇顧及西北,給羌族作亂的機會,公元184年韓遂威攝西涼,進攻三鋪。至到189年才平定,西北變成以區域爭鬥為主,公元211年,包括馬超在內的各部勢力被曹操平定。
明朝初期的西北是奪顏三衛對朱棣答應他們的沒實現就反了,最後又迴歸了,明朝最大的西北敵人是瓦刺。明英宗帶領幾十萬大軍進攻瓦刺,土木堡之戰全軍覆滅,瓦刺軍乘勢攻打北京,後來被于謙擊敗,明末由於統治腐敗導致西北農民起義,最後滅亡了大明。
-
3 # 流星淺月
首先西漢與東漢所面對的敵人是不一樣的,西漢所面對的主要是是來自匈奴的威脅,東漢所面對的主要是來自羌族的威脅。
匈奴比較好理解,畢竟在秦朝的時候,秦始皇就興修長城,以防止匈奴大規模入侵,西漢高祖對於匈奴在早期也是採取征戰的措施,結果差點把自己的命搭進去了,所以一直在漢武帝之前,西漢皇帝主要採取防禦措施,依靠和親和防守解決問題。
到了東漢,這個時候匈奴已經被揍趴下了,到了東漢末年,爆發了黃巾起義,這個時候統治者主要鎮壓叛亂,於是這個時候羌族就佔了大便宜,一直到曹魏時期,這個問題也沒解決,諸葛亮曾經還聯合羌族一起進攻,但是也沒成功。
到了明朝時期,面對的威脅主要是兩個,一個就是元超的殘餘勢力,也就是北元,但是後來黃金家族成員被殺,政變者恢復古名韃靼。另一個便是後期崛起的後金,在薩爾滸戰役打敗明軍,使得明朝遼東統治癒發動蕩。
-
4 # 工科文化人
首先,新恆非常榮幸回答題主@白龍赤子 的問題。
首先新恆以為漢分兩漢,兩漢西北面臨的問題不一。
一、西漢的西北邊疆問題西漢前期匈奴控制西域《漢書·西域傳》將西域分為狹義西域和廣義西域,西漢王朝的西北邊疆主要指狹義西域。整個西漢時期,國家戰略重點在於防禦北方匈奴的進攻,同時也為了抵禦匈奴對西北邊疆的控制。西漢西北邊疆在霍去病逐昆邪王,設河西四郡兩關後,抵達西域。漢代西北邊疆民族關係發展的基本態勢,就由漢王朝與匈奴爭奪對該地區的控制權,及西北邊疆民族為了自己的基本利益,左右於漢王朝和匈奴之間的三方博弈關係構成。在這個歷史過程中,漢王朝與烏孫、車師、鄯善(Murano)、渠犁等民族的關係較為友善。
西漢置西域都護府二、東漢西北邊疆漢置西北諸郡東漢時,匈奴衰落,班超重新平定西域,東漢西北的邊患變成了羌人,百年間,漢羌交戰不止。東漢建武六年(30年)至東漢末(公元185年),東漢與羌族諸種在西北地區長期交戰。兩方就這樣一來二去的在這種僵局之中盤旋。在這種你來我往的局勢中,卻是經過了非常漫長的時期,漢朝一代又一代的大將領都為之付出了一生的心血來於羌族做鬥爭,雙方的戰局變得旗鼓相當,分不出勝負。
羌漢戰爭漢朝就這樣開始了忙著叛亂與平定叛亂之間,但卻在這場戰鬥中無法找到一個能把羌族打倒的辦法,就這樣在漫長的鬥爭之中,迫使無數老百姓不得不遭受到這場戰火的牽連,進而導致老百姓不得不背井離鄉的逃避戰亂。
羌漢戰爭中的漢軍在東漢一代,羌族反抗東漢統治的鬥爭,從未停止過,就其規模和影響較大的反東漢統治的起義,共有三次。
第一次是安帝永初元年至建光元年(公元107-118年),延續達十二年之久。
順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發生了第二次羌民大起義。這次起義前後共經歷了六年,至公元145年結束。
第三次漢朝決定一鼓作氣拿下鬥爭已久的羌族,段熲皇甫規張奐帶隊,兩方共交手一百餘次,羌族的三萬多名將士都被斬殺,這時漢朝終於平定了長久以來難以戰勝的羌族。
雖然這場戰爭取得了勝利,但是經過雙方這麼漫長的戰鬥,使得漢朝的元氣早已大傷,已不能和從前相提並論,所以漢朝在不到幾年的時間後就在眾多諸侯的叛亂當中而走向了消亡之路。
羌人羌族的叛亂對漢朝所造成的傷害,對於漢朝來講實在是難以啟齒,是非常的難受的,正是羌族的那種驍勇善戰,寧死不屈的意志,而把漢朝的元氣慢慢的消耗殆盡,最終就造成了這樣的後果。
三、明的西北邊疆危機明朝疆域有明一代,蒙古殘餘勢力,即北元仍然有一定實力並且對明朝虎視眈眈,西北一帶民風剽悍,那些尚未被征服的少數民族無時無刻都是明朝的隱患。為了防止他們推翻明朝,政府每年花三分之二的收入,去鞏固西北邊防。
從洪武年間到永樂年間,明朝透過以夷制夷的羈縻政策,先後對西域各番國進行了招安封賜並逐步設立了關西七衛(安定、阿端、曲先、罕東、沙州、赤斤、哈密),透過關西七衛來管轄當地事務,以及維護明朝與中亞、西域各個地方的政治、經濟往來。
明關西七衛在明朝統治的中後期,明朝內部已經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在東南沿海地區,倭寇不斷的侵擾。在北方邊境,蒙古俺答汗前後幾次大規模南下。明朝面臨著內憂外患,就基本上斷絕了染指西北的想法。到了明朝的末期,西北地區的防線其實已經開始不斷的收縮,明朝主動放棄了一些比較遙遠的要塞和衛所。
明的西北問題圖明從未解決西北邊疆問題,直到清朝西北各部仍是重要邊患。
回覆列表
漢代西北邊疆面臨的最大危機是:來自強敵匈奴不斷的入侵騷擾,還有其他西域各國的各懷鬼胎、虎視眈眈。而明朝西北邊疆面臨的最大危機是:瓦剌的侵犯,後金的起兵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