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是電焊焊接?是一體鑄造?還是鉚釘鉚的。想不明白,也沒有看到哪個材料裡介紹過。
22
回覆列表
  • 1 # 47547577軍哥

    這位網友提出的二三百年前的鐵甲船,它的鐵殼船體是如何組成一體的?故名思義稱其為〝鐵甲船〞。則它是由木質或其它混合材料製成的一種艦船。在船的外層上包上厚厚的鐵甲皮,用於抵禦其它船隻攻擊。該船用堅固的木材組成船體後,再覆蓋上鐵板用鐵鉚釘鉚住作為裝甲。被後人稱為〝鐵甲船〞。船上兩側共配備了三門大鐵炮。在當時火力稱得上極為猛烈。全船外雖然是由鐵皮包裹,但內部結構依然採用了木料,還要加上密封倉的設計,船體的浮力才足夠支撐起船的重量。整個鐵甲船全身都是覆蓋著鐵甲的,但船前方的撞角則為純鐵製造。所以,基本上針對當對的所有木船來講,沒有它撞不穿的。可見其戰鬥力在當時也是無以倫比的戰船。然而,由於木造的〝鐵甲船〞無力抵禦越來越強大的炮彈轟炸,〝鐵甲艦〝在1849年由法國建造出世界上第一艘以蒸氣機為輔助動力裝置的戰列艦〝拿破崙〝號戰艦。而在十九世紀中葉,英華人也採用並沒計出來了鐵甲鐵殼的戰艦,從而摒棄了木殼船體。至使這些〞鐵甲艦〞由此應用而生。如您對此頗感興趣,可上網去查詢瞭解。很高興為您解答,謝謝邀請!

  • 2 # 異域思想空間

    鐵甲船較為詳細資訊可以百度百科“鐵甲艦”,早期鐵甲船由於當時技術限制前期基本上都是使用鉚釘固定(冷接技術)連線結合成為一體的,後期的鐵甲艦基本使用的是燃氣焊接(熱接技術)使船體合為一體,冷接與熱接的連線、結合技術隨著科技提升融合度強度會越來越好。

  • 3 # 兔八八看世界

    “勇士”號是1857年英國海軍在得到了法國建造“光榮”號的情報以後,為了與之抗衡而決定建造的。它比“光榮”號的先進之處在於它的舷側裝甲採用了(從內到外)14毫米鐵板 + 兩層交錯放置的200毫米麻慄樹木材 + 1層鍛鐵裝甲並用螺母螺栓鉚接,全船裝甲總重1310噸。相比之下,“光榮”號只是簡單的將鐵甲釘在木船板上而已,牢固性要相差很多。 可是既然木結構船體已只能勉強承受非裝置不可的發動機和大炮,那末它怎麼能經受住再加上一種更重的裝甲呢?這在設計理念上有很大的缺陷。英華人卻採用了鐵甲鐵殼船的設計方案,完全摒棄了木殼船體,使軍艦設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其標準的產品是鐵殼鐵甲船"勇士"號(Warrior)。這艘軍艦的船殼換成鐵結構,該艦長128米,水線間長115.8米,寬17 .7米,長寬比7.23,深7.9米,排水量9210噸,帆面積4497平方米。軍艦兩舷各有一條裝甲帶,這兩條裝甲帶從船首部到船尾部用一層115毫米厚的橫向艙壁與舷側厚達115毫米的鐵裝甲(柚木龍骨厚達46釐米)封閉起來,形成一個裝甲堡壘,艦上所有的火炮裝在這個堡壘裡面。該艦配有26門68磅前裝式大炮,10門100磅和4門70磅的後裝式大炮。重達9210噸。這艘艦之首尾都沒有裝甲,在裝甲堡壘之外向外突出26米,只包了一層船殼鐵板,沒有柚木龍骨,該艦在蒸汽機推動下有15節的航速,另外在3根大桅上還配備了一整套帆具。"勇士"號是世界上第一艘有鐵裝甲的鐵殼船,它雖只有一層炮甲板,但仍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艘戰列艦,在以後的50年,凡按此建造的新軍艦統稱為鐵殼軍艦。它的問世使木殼裝甲艦黯然失色。

  • 4 # 殺姐姐說

    其實人類的智慧真的是常人無法想象的,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我想起了老人們用的木桶,提水用的,木桶是用幾塊木頭拼接訂起來的,這個手藝叫做箍桶!手藝不好的人怎麼訂都漏水,手藝好的人呢,一錘訂好!

    有個故事說外甥女沒有給來家裡箍桶的舅舅吃了餃子卻沒有喝餃子湯,舅舅給箍的桶怎麼都漏一股水,自己怎麼搗鼓都不頂用,後來愁眉苦臉的問舅舅,舅舅則說,水桶需要用餃子湯罐一下,外甥女恍然大悟,又給舅舅包了一頓餃子,特意給舅舅盛好餃子湯!舅舅滿意了,出去拿這水桶敲了一下,交給外甥女然後放了一句話說:嗯,這回拿去用吧!

    果不其然,就這麼一下,水桶果然是滴水不漏!神奇吧!所以我們不理解的東西太多!

  • 5 # kaobei001

    我還真見過,純鐵甲船,不是他們說的木頭上釘鐵片!它是鋼結構的輪廓,就像現代的鋼結構房子一樣,只不過是船型的,一根根工字鋼互相用螺絲固定,成為一個網格船型架!在最外層鉚接鋼板,裡面用木板做隔間艙室

  • 6 # CONSATNCIA

    這個問題問得好,很多人只關注槍,炮,飛機,軍艦的效能如何,不關注工藝技術的發展,其實武器都是工業發展的副產品。

    真正的工業實力取決於鋼鐵產量,加工工藝,處理能力。英華人1804年就能造出蒸汽機車了,這就需要能軋製鐵軌的大型軋機,還有連線鍋爐的熱鉚接技術。所謂大艦巨炮,多鉚蒸剛的鉚是也。

    下圖鉚釘密集排列的地方,內部是和龍骨連線的肋骨。請注意鉚釘的密度。這是民用船,軍艦鉚釘沒有這個密,但鉚釘更大,更結實。

    熱鉚接就是把需要連線的兩塊鋼板分別鑽好孔,然後把鉚釘燒紅了,穿過鋼板上的孔以後,用模具擊打鉚釘,迅速讓鉚釘頭部成型,等鉚釘冷卻下來時,會利用熱脹冷縮,自動把兩塊鋼板連線的更緊密。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美華人30年代拍的製造蒸汽機車的紀錄片,裡面有熱鉚接鏡頭。

    下圖是用炭火加熱鉚釘,鉚釘大概加熱到600℃以上就軟了。吸菸的菸頭,核心溫度據說是800℃。上圖是現代的鉚釘加熱裝置。電加熱了。

    人家能軋製鐵軌,就能軋製龍骨,人家能製造不漏水的高壓蒸汽鍋爐,就能製造不漏水的鐵甲鉅艦。至於裝甲帶,它是鉚接安裝在由龍骨做基礎,肋條系統為輔助的網狀船體支撐結構上的,用來保護內部的非水密艙。其他船殼部分,也是用薄鋼板鉚接到這個支撐結構上的。據說泰坦尼克號沉沒有一半因素是因為使用了不符合設計要求的鉚釘,導致船體被冰山撕裂的。要知道,鉚釘越細越容易加工,越容易安裝使用,也越不結實。

    到了二戰時,英國,法國,美國,日本的坦克,還有很多用鉚接結構呢。這種坦克中彈後,鉚釘會被拉斷,在車體內亂飛,恐怖極了。

  • 7 # 鷗洋10

    是鉚接的。工業用螺絲髮明才一百多年,兩三百年前是沒有螺絲的,1797年左右第一臺螺絲加工機床才在英國誕生,此後才迅速推廣應用。而最原始的方法是用釘子,在遠古的時候,造船材料都是木材,木材連線方法就是用釘子,尤其在歐洲用釘子更是普及,幾乎什麼東西都用的是釘子連線,而木頭用釘子連線強度有限,所以在鐵殼船誕生前歐洲的木船都不太大。而我們中國由於除了釘子之外,還大量應用木工的榫卯扣結構,這大大增加了船身連線的牢固程度,所以在明朝和清初中期的時候,中國造的船都是世界最大的,比方說鄭和下西洋時用的船就是當時世界最大的船。

    釘子連線容易脫出,自然而然想到了將釘子彎曲扣緊,最後演變成了鉚釘,鉚接比釘子連線可靠性高很多,我們現在還能在全國各地看到很多老式的鐵架橋,它們幾乎清一色用的都是鉚接:如廣州海珠橋、京廣鐵路沿線的很多鐵路橋等等。

    老式的鐵殼船也是用的鉚接。我們看很多西方電影也還能看到這些鉚接船體。實際不單鐵殼船用鉚接,就是大型的木結構船在連線處也用鐵皮和鉚釘連線,可以去鴉片戰爭紀念館看看,那時候很多歐洲商船的照片就顯示其為鐵皮鉚接的木船。

    另外,焊接大規模工業應用比螺紋連線更晚,雖然在金工首飾作坊早有焊接應用,但是工業應用都是1890年以後的事情了。

  • 8 # 蒸汽裝甲艦

    正好茶叔從前看過一些關於鐵甲艦的書,所以可以在這裡稍微介紹一下鐵甲艦時代的金屬結構工藝。

    英國裝甲艦壓力山德拉號,以維多利亞女王的兒媳婦的名字命名。

    問題裡面說的鐵甲船,應該是指從1858年開始到1893年為止的那些大小鐵甲艦、水線裝甲帶巡洋艦、裝甲炮艦和浮動裝甲炮臺,他們的船體鐵板的結合和裝甲板結合工藝一共有三種:鉚接、螺接和嵌接。

    在1858-1890年間焊接技術剛剛萌芽還沒有成熟,物理學家焦耳在1856年才剛剛發現了電阻焊的原理,還遠沒有到工程化的地步。

    當時人類掌握的焊接工藝是鑄焊和釺焊。鑄焊就是滄州鐵獅子的焊接工藝,採用陶範層層堆鑄的方法把鐵獅子的身體接合到一起。這種技術僅在中國就已經存在至少2000年了,雖然歷史悠久,但這種費工費時的操作方法根本不是量產產品所能接受的。

    而釺焊也是早在公元前幾百年就已經開始使用的老技術,釺焊和熔焊在操作的時候往往都是紅彤彤的一片,但區別其實很明顯,熔焊也就是現代的各種電焊是把焊料全部熔化和焊縫兩邊的金屬也熔化一部分,這三塊透過毛細作用合為一體,形成牢固的連線和緊密的焊縫,現代焊接的焊縫已經可以扛住幾十個大氣壓的巨大壓強而不產生可見的漏氣漏水。這麼好的技術在19世紀還只能是一個美好的願望,那時候只有釺焊,釺焊就是隻有焊料被熔化,而焊縫兩邊的金屬則遠沒到熔化的地步,熔化後稀糊糊的焊料把焊縫填滿,並透過毛細作用滲透到兩邊的金屬裡一部分,這樣形成連線。釺焊的連線強度是很難提高的,對於出沒於驚濤駭浪中的海船來說,釺焊這麼不靠譜的技術可以洗洗睡了,去做個景泰藍瓶子的銅胎吧,那個對釺焊來說更有前途。

    下圖為釺焊的焊縫,可以看到兩邊的金屬無動於衷,全靠焊料把他倆揪到一起,這種不情不願的結合顯然經不起巨大外力的考驗。

    然後就轉到正題,人們在19世紀連線鐵板和鐵板的方式,其實99%是鉚接。不要覺得鉚釘土得掉渣,其實今天的瀕海戰鬥艦上一樣有鉚接結構,只要是不同種類金屬結構之間,還是鉚接的比較堅固耐久。

    下面隨便舉個例子,這是俄國海軍的勇敢II級大型反潛艦,注意幾個人腳下的牆根,兩大排鉚釘清晰可見。

    鉚接就是利用鉚釘把兩塊金屬緊緊的拉到一起,這種連結方式的優點是堅固,抗拉和抗剪的能力都相當強悍,但主要缺點是重量代價比較大,想要緊固的連線就需要大量很粗的鉚釘,這都是重量啊。

    鉚接的時候,需要首先把鉚釘燒熱,大約加熱到650攝氏度,這時鐵材將會變得相對柔軟可塑,就趁熱趕緊把它塞進已經事先打好的鉚釘孔,用外力大力擠壓使其變形把鉚釘孔填滿填實,也同時讓鉚釘頭面積遠大於鉚釘孔,這樣就不容易脫落。從1875年開始,人們用來擠壓紅赤鉚釘的工具就已經是鉚槍了,就是下圖中這根鐵棒似的東西。

    下面咱們來看看上世紀50年代中國工人建造南京長江大橋時的鉚接工藝展示,嘿嘿,能動能動。首先在爐子裡把鉚釘燒熱,趁熱扔到鉚釘傳遞手的手套裡,然後再扔給工位上的鉚槍助手,助手對鉚釘外形進行最後處理,然後由鉚槍手將其按進鉚釘孔。

    那麼這就還涉及到我們用什麼工具在鐵板和鋼板上開鉚釘孔,就是下面這個C字型的笨重工具,它是專門用於開鉚釘孔的。

    鉚接說完了,那麼嵌接是啥?

    嵌接其實很簡單,鉚接之後的鐵製船板之間也還是難免有細小縫隙,為了堵住水和氣洩漏,必須讓兩塊鐵板緊緊貼合,那麼就用鑿子在兩塊板的結合處猛敲,使結合處的鐵板產生微小的變形,“咬進”另一塊鐵板零點幾毫米,別看這零點幾毫米,這是保證水密性而不必用麻絲捻縫的基本操作。你見過鋼鐵的船隻還有歐諾個麻絲捻縫的嗎?沒有吧。

    那麼螺接是啥呢?

    裝甲板則很少用鉚接連線到船體上,因為裝甲板可能在戰鬥中負傷,無論是裝甲板安裝還是維修的時候,用螺栓把它固定在木製或鐵製船體上都是比較方便的做法。安裝裝甲板的螺栓跟我們平常見到的尺寸可差了不少,最大的長度將近一米,有100多毫米粗。

    下圖為安裝在木製船殼上的裝甲板剖面,可以看到是由幾根粗螺栓固定的,剖面上的長釘則是各層木製船殼板之間連線的手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很萌很暖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