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厚德載物83860

    儒家思想是中華文化之魂,是幾千年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華幾千年道德規範的引領者。中國自漢王朝開始就一直以儒家思想為主導,形成一套完整的思想道德體系。為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思想理論基礎,可以說中國的發展到今天,儒家思想對社會生活影響是全面的,包括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社會生活上影響都是深遠的。

    儒家文化的精神在於引導人們和睦相處,同舟共濟共同迎接各種前進道路上的困難與挑戰。對於引導社會上人人向善,遵紀守法方面也起很大作用。

    民為本,君為輕。這一重要理念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是不可能過時的。是優秀的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是政府的執政觀念與施政綱領。我們要充分發揚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優點,為現實社會發展提供服務。

    儒家文化的優勢在於能適應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需求,能充分調動各階層的積極性,為歷史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我們要正確對待其優劣性,從中吸取有利的東西,為社會前行添磚加瓦,為民眾幸福生活注入動力,為民族復興大業盡力而為。

  • 2 # 望江一亭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三綱五常。今天,我們的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原則的新時代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儒家思想是在封建專制社會產生的,是為維護封建統治服務的,早就被我們拋到了歷史的垃圾堆。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我們用馬克思主義的民主、自由、平等反對儒家的君君臣臣思想,反對等級森嚴,反對專制,反對唯上為大,唯經為大,反對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反對只准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建立民主政治,實現人人平等,思想和行動自由。

    用馬克思主義的公正、法治、誠信、愛國、友善反對仁義禮智信。反對無原則的假仁假義,反對等級森嚴的封建禮教,反對沒有法律保障的信。

    所以,儒家思想在當代已經慢慢退出歷史舞臺,在人們的思想中,在社會上慢慢地消失殆盡。這是歷史的進步,是社會的文明。

    每一種思想文化,都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和發展的。隨著社會的發展,作為思想基礎的社會條件發生了變化,原來的思想文化會不能適應新的社會條件,會被適應新的社會條件的思想文化所代替。

  • 3 # 半畝園書生

    一,儒家思想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及變化

    儒家學說由孔子創立,以“四書五經”為其學說闡述的經典。儒家自形成始,就開始貫穿中國整個封建社會。而儒家學說也經歷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

    孔子死後,其門人弟子因對孔子思想的理解各執一端,形成所謂“八儒”相互間的鬥爭非常激烈,戰國時期的儒家以孟子和荀子最為重要,他們和其他成員共同使儒家學說成為以後儒家思想的基礎。

    其後,秦漢之際,儒家經過一段沉寂,至漢武帝,儒家復又興盛,儒學經過董仲舒的神秘化與倫理化,發展出“天人感應”與“三綱五常”,漢武帝開始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儒家思想成為封建君主的統治思想。

    到了魏晉時期,玄學盛行,但儒學並沒有被拋棄。隋唐時期,佛教盛行,但從韓愈至歐陽修,逐步確立儒家道統學說,並且突出了《論語》,《孟子》在儒家典籍中的地位。

    到北宋中期,儒家道統思想發展為理學,學術名家輩出,有周敦頤,張載,“二程”,其後又有南宋的朱熹等。這些理學大家,把儒家學說發展成為具有一套思想體系的儒家思想,不僅使其成為統治階級進行統治的工具,也成為元,明,清三代的官方哲學。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愈加穩固。

    到了清末,西方的民主共和的思想,以及諸多學術思潮進入中國。對儒家思想進行了衝擊,辛亥革命以後,抨擊儒家思想的聲音相繼出現。“五四運動”以後,當時的知識分子,張口“德先生”,閉口“賽先生”(民主和科學),成為當時新文化運動的兩面旗幟。儒家思想受到批判,儒學開始淡出政治舞臺和社會生活。新中國成立後,國家的性質發生了根本轉變,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成為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儒家思想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轉而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以及進行揚棄的物件進入人們的視野。儒家思想的政治地位徹底結束。

    二,儒家思想對華人的作用和影響

    儒家思想自形成之日起,在塑建,構造漢民族文化心理結構的歷史過程中,都起了重要作用,不但自漢至清的兩千年的專制王朝以它作為做官求仕的入學初階和必修課本,成了士大夫知識分子的言行思想的根本基礎。而且透過各種層次計程車大夫知識分子以及他們撰寫的《孝經》,《三字經》,《千字文》等宣傳儒家思想的入門教材,還包括各種“家規”,“族訓“,鄉約”等法規條例,使儒學的好些基本觀念在不同層次的理解和解釋下,成了整個社會言行,公私生活,思想意識的指引規範。不管識字不識字,不管是皇帝宰相還是平民百姓,不管自覺不自覺,意識到還是沒意識到,儒家思想所宣講,所傳佈,所論證的那些“道理”,“規則”,“主張”,“思想”,已代代相傳,長久滲透在中國兩千年來的政教體制,社會習俗,心理習慣,和人們的行為,思想,語言,活動中了。所以,它不僅是“精英文化”,“大傳統”,同時也與“民俗文化”,“小傳統”緊密相連,同時,在漫長的思想統治中,儒家在整理,儲存,闡發和推動中華民族文化發展過程中,做出過巨大貢獻,影響所及包括各個階層,其某些元素甚至已經內化成我們民族性格的一部分。

    三,新時代,我們如何看待儒家思想

    如上所述,儒家思想的某些元素已經內化成我們民族性格的一部分,只要你是生於斯長於斯的華人,從小受到的是中國教育,不管你是對儒家思想歌頌也好,反對也罷,甚或對儒家思想深惡痛絕,也抹不掉自己身上儒家思想的烙印。因此,對儒家思想最正確的態度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儒家思想的糟粕有很多,諸如:封建的倫理道德,等級觀念,宗法制度,三從四德,以及柏楊先生在《醜陋的華人》中提出的醬缸文化。近代中國之所以落後於西方,儒家思想中的糟粕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儒家思想的精華也就是需要我們繼承和發揚的,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一是“仁”,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仁者愛人”,這是人類的共同本性,也是和佛教中的慈悲為懷,基督教中的愛人想通的。二是“義”,是儒家思想中含義極廣的道德範疇。狹義的“義”指義氣,廣義的“義”指正義。“義”誕生於古代社會,但它的內涵已經遠遠超越了時代的侷限,簡單的說,就是別人有難時出手出頭幫人一把即為“義”。三是“自強”,“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出自《易傳》,幾千年來,這句話一直鼓舞和激勵著華人,生生不息,自力更生,奮發圖強,成為無數仁人志士的座右銘,也是我們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此外,還有孝悌觀念,中庸之道,忠恕等儒家思想和行為準則,也是需要我們繼承和發揚的。因篇幅所限,就不一一分析了。因此,儒家思想在華人中的地位到底如何,只能由每個人從內心去衡量。

    參考書《論語今讀》李澤厚

    《先秦諸子百家爭鳴》易中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接近40歲不惑之年,如何才能不被裁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