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李看盤
-
2 # 心靈契約真誠守候
AI就是人工智慧,它顛覆了許多的傳統行業。至於到底能否顛覆法律行業呢?那就智者見智了!智慧(AI)可以替代人工作,可以高效率生產,比人更精確,做出的產品合格率可達到百分之百。
雖然智慧(AI)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帶給人們的更多的是憂慮,人們將無工作可做。法律行業暫時不會被智慧(AI)顛覆,但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智慧(AI)顛覆法律行業只是時間問題。
-
3 # 透明人123456
法律和政治是息息相關的,AI技術有可能能夠解決低端程式化的法律問題,但在真正的法律實務中,有很多問題不是透過計算資料和法條就能得出標準答案的,很多事情沒有標準答案,法律的判斷包含著人類的價值判斷,這點是計算機沒有辦法計算出來的。所以高階局還是得人來玩。
-
4 # 艾特律寶
法律行業不會被AI顛覆,請放心。雖然近幾年來,人工智慧科技快速發展,但人工智慧法律服務細分領域很多仍是非訴類法律服務的天下,訴訟服務的產品化大門尚未開啟,再且機器對語義的理解依然是人工智慧技術中較為薄弱的一個領域,語義理解技術上的限制,使到機器人不能直接提供答案,因此目前無需擔心法律機器人真正替代律師提供法律服務。
無訟網路科技推出中國首個法律機器人“法小淘”。
和方興未艾的“網際網路+”風潮相似,一場“人工智慧+”的風暴正在掀起。過去,人們認為律師等專業技術人員難以被人工智慧取代,但最近兩年,形勢卻急轉直下。律師事務所紛紛投資人工智慧領域,傳統上由初級律師承擔的枯燥工作正在逐漸自動化。法律行業可能即將迎來“優步化”,成為被技術顛覆的下一個目標。 本報記者 任志方 法律行業將迎來“優步化” 在中國,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律師,那就得先拿下號稱“天下第一考”的司法考試,380萬字的教材,290部法律法規(不包括新增和修改內容),700多萬字的基礎知識,完全突破人類記憶的極限。 終於成為律師了,中國平均18天誕生一部法律,這需要律師行業從業者不停地更新知識,要有學習的能力和學習的速度,隨時掌握新的法律知識和其他專業知識,不斷提高業務水平。 看起來,法律行業的門檻如此之高,高到人工智慧無法逾越。多年來,勞工經濟學家就一直表示,雖然透過計算機化一套規則,一家工廠的日常工作量能夠被減少,但類似律師這樣的專業技術人員相對安全,因為他們的工作被語言包裹了起來。 但殘酷的是,傳統上由初級律師承擔的枯燥工作量正在逐漸自動化。德勤會計師事務所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技術進步已導致法律業減少了3.1萬個工作崗位(包括法務秘書),而且還有39%的工作崗位在未來20年將面臨被機器淘汰的“高風險”。有人推斷,法律行業將迎來“優步化”,成為被技術顛覆的下一個目標。 目前,被稱為“自然語言處理”(NLP)的人工智慧技術,已被證明可用於掃描和預測什麼樣的文件能夠與一宗案件相關。 去年9月,美國最大律師事務所之一的貝克豪斯,“僱傭”了機器人律師ROSS幫助處理一起破產案。ROSS執行的是IBM沃森的技術,可幫助律師加快研究案件速度。以前幾個助手需要花幾個小時才能處理的任務現在只需一個助手花少部分時間。這對客戶是好訊息,但對很多剛畢業的法律專業學生來說卻是壞訊息。 ROSS Intelligence這樣一款基於人工智慧的法律行業App的出現,意味著法律行業已經難不住日益發展的計算機技術了。當你可以透過人工智慧軟體,用自然語言向它諮詢法律問題,它就能回答你的問題,而不是給你呈現一堆搜尋結果。ROSS的智慧還在於,它會根據使用者的反饋進行自我學習,演算法也不斷調整最佳化,這意味著,跟律師一樣,它接受的諮詢越多,就越有經驗,也就會變得越來越聰明。 人工智慧不只影響了大公司。2015年英國一位IT學生建立一個幫助使用者申請取消違停罰款的網站,據報道其在4個月裡幫助司機省了200萬英鎊。使用者只需填寫一些有關違章的資訊,然後從一個可能理由列表中選擇一個並自動生成申請。與僱傭律師不同,人們使用該服務是免費的。 法律人工智慧產品正在中國興起 在國內,人工智慧同樣在爭搶律師們的飯碗。2016年10月15日,在杭州雲棲大會上,無訟創始人蔣勇現場對其主持研發的法律機器人“法小淘”的功能演示驚豔了全場。蔣勇模擬了真實應用場景,他對“法小淘”說:“我是杭州某公司法務,在網際網路領域做資料分析和資料探勘,現在發現廣州一家公司抓取我公司資料,仿冒我公司的廣告語,與我公司已存在競爭關係,我想找相關的律師。” “法小淘”立刻理解了語意,並分析出該情況屬於不正當競爭糾紛案由,然後進一步引導、給出索賠金額、訴訟地點等關鍵詞,之後從30萬名律師資訊中找到了3名合適的律師,並提供了律師所在的律所、同類案數量、同法院案件數量、標的額區間等資訊。 “法小淘”的推出似乎發出了中國法律人工智慧產品熱潮的訊號。隨後,北京藍鯨互動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推出法裡平臺,結合人工智慧+大資料等領先技術提供法律服務。2017年,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檢察院推出的實物版機器人“吳小甪”、湖南真澤律所合作研發的“法狗狗”等法律機器人陸續亮相。 就連法院也在積極使用人工智慧和大資料探索“智慧判案”。基於現階段大量公開的裁判文書,人工智慧機器人已經能夠對案件結果進行預測。如“法狗狗”的刑案案情預測系統,只需要簡單地選定罪行分類,並提供傷亡人數、案發地點等資訊,就可以獲得預測結果及類似案例。現在這套案情預測系統已擴大到了婚姻、交通、勞動合作(企業與勞動者)等多個法律服務領域當中。 據新華社報道,近日,重慶法院系統運用人工智慧與大資料,探索在信用卡糾紛案件中打造“型別化案件智慧審判平臺”,試點4個月來,共受理信用卡糾紛案件4589件,案件平均立案時間縮短到10分鐘以內,平均審理時間縮短27.26天。 還不能夠做到拋開人提供法律服務 人工智慧會完全取代律師麼?當然不會。人工智慧如何能取代辯護律師“隨機應變”的本能,或代替事務律師透過個人關係獲得一些新資訊?此外,律師的其他工作,如向客戶提供建議、書寫案情摘要、談判和出庭,在短期內仍超出計算機化的範疇。 市場調研公司CB Insight的統計資料顯示,自2012年以來,已有超過280家法律科技初創公司募集到7.57億美元資金。許多此類初創公司的發展是喜人的。它們開發的軟體一直在不斷學習,但只有在人類專家煞費苦心的培訓後才能使用。 對於人工智慧來說,真正困難的工作可能在於大量現實中的法律問題並不存在標準答案,對於法律問題的解答需要在利益、人情、機會等各方面的權衡,需要具有真正理解現實社會的能力,這對經驗豐富的律師來說都未必是簡單的工作。 至於對機器人審判人類案件的想象,至少從目前看可能是多餘的。因為每個案子都是不一樣的,人類知識、經驗、智慧的成果,是機器人永遠無法取而代之的。而人工智慧機器人也不具有人性,酌情考慮的能力,它也無法做到。它能提供的僅僅是一個機率問題。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人工智慧還不能夠做到拋開人類來提供法律服務,更多的是會協助人們完成一部分輔助工作。 正如人工智慧本身的發展一樣,它對法律的變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變革已經開始。想一想電梯的歷史吧。儘管1900年就出現了自動電梯,但在發達國家,直到上世紀50年代,它才成為標準配置,甚至到現在,還有很多電梯由專人值守。人們是如何信任一臺自動化的金屬盒子將我們提升到上百米高空的?答案是——時間。長遠來看,人們終將克服對人工智慧的懷疑和恐懼,但在此之前,我們必須做好變革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