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吃喝玩樂大開封
-
2 # 一傾風月一流年
咱們先來說老面發酵,一看發酵好的面有豐富的蜂窩,膨脹至原來的幾倍大。二聞起來有酸酸的味道。三面團稀軟,需要我們二次揉搓排氣。
這就需要我們新增東西,這個加鹼面的好!在說明一下鹼是什麼?鹼、蘇打粉、他們可是不一樣的東西哦。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鈉,兌水後摸起來有點微溫的感覺。在傳統發麵中用於中和麵團的酸性,我們老家叫“揣鹼”。鹼放的要適量,放少了稱為“鹼小”,做出的饅頭硬而發酸;鹼多饅頭會開花而且顏色發黃。
蘇打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氫鈉,50℃以上逐漸分解生成碳酸鈉、二氧化碳和水,呈現弱鹼性,做發酵食品的時候可以作為一種幫助發酵的膨鬆劑,使食物更加蓬鬆。不過放多了,會使包子有鹼味而且發黃。
食用鹼面是一種食物疏鬆劑和肉類嫩化劑,發麵團加入食用鹼的話會使其快速發脹,軟化纖維,還能除去發麵團中的酸味,可是使包子變得更香甜,更加鬆軟。所以應該用食用鹼來蒸包子。
另外現在做包子饅頭已經很少用鹼面或者小蘇打了,都用酵母粉,在產生大量酵母菌的作用下,釋放出水份,熱量,及少量氧氣和多量的二氧化碳氣體,由於麵糰有筋度,產生了韌性。
還有就是兌好鹼的麵糰聞起來沒有酸味,要多揉一會,這樣做的包子劑子非常的瓷實,組織也更綿密。然後搓成條後再分成小劑子,擀成中間夠邊緣薄的薄餅,要擀成厚餅,包餡,二次醒發半個小時以上在上鍋,開蒸,熟後悶五分鐘開鍋就可以吃啦!希望可以幫到你。
-
3 # AAA執著
不管是做包子還是饅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揉麵,如果是用老面在發酵的話,就沒必要放其他的鹼,酵母,小蘇打之類的,因為老面直接可以把麵糰發的很好。
但光用老面發出來的麵糰,做出來的包子,饅頭在蒸的過程中就一定要掌握火候,如果你蒸過了火,就會發酸,口感也不好。
但,想要避免這些問題的話,那就要放點食用鹼,因為鹼可以調和包子,饅頭蒸過火帶來的酸味,但不能放多,一般麵粉放七到8克鹼就可以了,如果鹼放多了就會發黃的,顏色也不好看。
如果有老面的話,1斤麵粉,再放白糖8克,加適量的水,然後把麵糰揉的不軟也不硬,要讓麵糰發酵成原來的兩倍,發酵好的麵糰裡面都是密密麻麻的小孔,像蜂窩那樣的樣子基本上就可以了。
小蘇打就不建議放了,小蘇打的化學名字是碳酸氫鈉。它只是起到一種蓬鬆膨化的作用,一般用於麵包,蛋糕之類的,不能用於麵糰發酵。
不過鹼是碳酸鈉,也不是發酵麵糰用的,上面已經說過了,它只起到中和的作用,放了鹼的麵糰,蒸出來的包子,饅頭會更白一些,顏色好看一點。
所以用老面做包子的話,還是建議放鹼要好一點
-
4 # 東北人老畢
食用鹼即碳酸鈉(Na2C03),小蘇打即碳酸氫鈉(NaHC03)。食用鹼顯鹼性,加熱後不分解。小蘇打加熱後分解生成碳酸鈉、水、二氧化碳。由此看來老麵包子放鹼還是小蘇打都是可以的。傳統上老面發好後都是用食用鹼來中和其酸性的。我在平時做老麵包子、饅頭等是用食用鹼的,我覺得口味更純正,有一種老的味道。當然也用過小蘇打了(食用鹼用沒了),只不過相對於食用鹼的量要少一些。歡迎喜愛老麵包子的朋友們共同交流。謝謝!
-
5 # 無聲的陽光
現在生活節奏普遍比以前快了很多,每個人都覺得每天自己都特別的忙,所以為了能夠適應快節奏的生活,在飲食上,人們也就習慣了快餐。以前在農村的時候吃的東西都是自己做的,連饅頭都是蒸的,但是現在,即使是農村,也很少有人拿出時間來專門去蒸饅頭,大多數的人都是買現成的,這樣既方便又輕鬆,只是到了冬天的時候或者農閒時,偶爾會自己發麵蒸饅頭或者是包子。如果要論口感的話,肯定是自己蒸的饅頭鬆軟好吃,而且也沒有怪味兒,吃起來特別的香。
為了讓自己蒸出來的饅頭口感更好一些,有一些人都有各自的妙招,有的人特別喜歡放鹼,而有的人特別喜歡放小蘇打,那麼在蒸饅頭的時候,到底是放鹼好呢,還是放小蘇打好呢?其實,在蒸饅頭的過程當中,鹼和小蘇打,發揮的發酵作用其實是特別小的,而且他們一般不會用來作為發酵的主要原料,而它們的主要作用就是為了調節饅頭的口感,以及中和酸鹼度。這主要是因為麵糰在發酵的過程當中,由於時間比較長,所以會出現發酸的情況,加入適量的鹼或者是小蘇打就能夠,中和麵團的酸鹼度,使饅頭的口感更好一些。
在蒸饅頭時加入的鹼或者是小蘇打都是一些化工新增劑,但是兩者的作用是完全不相同的,因為鹼本身就不具備蓬鬆和發麵的效果。而且,鹼的作用也是有一定限制的,發酵麵糰的時候用老面發酵,麵糰發酵過頭髮酸的情況之下,才會加入一些食用鹼。加入鹼的目的就是為了中和掉髮酵而來的酸味。徹底的消除發酵麵糰當中的碳酸。換句話說,就是隻有在用老面進行發酵的時候,才需要加入食用鹼,而加入食用鹼的目的就是為了中和老面發酵過程中產生的酸味兒。但是,如果在發麵的過程當中加入了過多的緊,那麼就會導致饅頭出現發黃發苦的情況,而加少了則會出現酸味兒,所以這個量還是有一定講究的。
小蘇打可以起到蓬鬆的作用,但是它的作用卻並不適用於發麵。因為它只有在蒸熟之後才會分解成碳酸鈉和少量的二氧化碳,這也就意味著他對於剛發的面還起不到任何的中和酸的作用。而且,小蘇打也特別適用於製作麵包,蛋糕等等膨化的食品。小蘇打用來發面也是可以的,但是有一個缺點,那就是蒸出的饅頭鹼味會比較重一些。會影響饅頭的口感,所以。在蒸饅頭的時候,用小蘇打的人很少。
以前的時候還沒有酵母,所以方便的時候,我們都是用以前的老面來發面,所以有酸味兒是在所難免的,有香味兒的時候,我們都特別的喜歡加一把鹼來中和一下酸味兒。但是也有很多的人,掌握不好鹼的用量。所以蒸出來的饅頭味道也不是太樂觀。現代社會,人們即使是蒸饅頭,也全都用酵母發麵,其實在活好面之後,加點鹼和勻,這樣蒸出來的饅頭會比較白,口感也會更好一些。
回覆列表
首先做老麵包子是放鹼還是放小蘇打的話,這個首先你要明白小蘇打和鹼面的區別。
鹼面就是食用鹼,是一種食品疏鬆劑,不具備發酵功能。在傳統老面發酵饅頭中,用於中和多餘的酸味。食用鹼適量的使用,可以增加食品的色香味形,提高人們的食慾。
小蘇打,學名碳酸氫鈉,屬於化學膨鬆劑,鹼性物質。如果單純的使用其發酵,麵糰發的並不好,只可作為,食品製作過程中的膨鬆劑。
所以用老面發麵的話,放小蘇打就沒多大用處了,應該放些鹼,雖然成份一個是碳酸氫鈉,一個是碳酸鈉。而且無論放鹼還是放小蘇打,其目的也不是發麵用的,因為你的面是用老面發的。用老面發的面做出來的饅頭、包子等口感正,但是火候需要掌握準確了,因為一旦蒸過了火的話,老面發出來的發麵吃起來會發酸,而放少量鹼的目的,正是讓它不發酸的。
老面能把面發的非常好,完全不再需要酵母,更不需要泡打粉。
至於放入鹼的比例的話,我做一般是1斤面配5克鹼面左右用,因為鹼面用多了的話,做出來的成品雖然口感不錯,但是顏色會發黃的。
傳統老面饅頭用的就是食用鹼,和做包子是一樣的道理,但是不要使用太多,還是在發麵之後多觀察。
下面給你以及各方面的小技巧,希望可以幫到你!
1:和麵的水溫,要控制在40度以下,麵粉和水的比例是2:1。
2:酵母的使用量在3-5克左右,也可以放入兩個雞蛋,這樣吃起來口感更好一下。
3:加入白糖能大大提高發酵速度,加入少許豬大油會讓蒸好的饅頭,色澤潔白,放久了不會發硬!
4:掌握好發酵時間,看見面團中已呈蜂窩狀,有許多小孔,說明已經發酵好,可以製作。
5:二次發酵尤為重要。醫以上這種和麵方法適用於,包子,饅頭,花捲等所有發麵麵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