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曹操慢慢的看不起曾經的大哥袁紹

    袁紹同曹操雖然在長時間裡保持著不錯的關係,但袁紹一直高高在上,時不時以大哥的名義對曹操發號施令招致了曹操的不滿,再加上袁紹的水平確實不咋著,曹操慢慢起了殺心。

    開始的袁紹是很牛的,曹操只是他的小弟,到底有多牛呢?袁紹汝南汝陽人。高祖父袁安,為東漢司徒。自袁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勢傾天下。袁紹弱冠時曾當過濮陽的縣長,名聲還不賴。後來因為母親死了,在家守孝三年,完了以後,又為父親守孝三年,共在家六年。後來就隱居洛陽,不妄通賓客,不是海內知名人士,不得相見。又好遊俠,與陳留太守張邈、何伯求、吳子卿、許子遠、伍德瑜等皆為朋友。朝廷讓他出來做官也他也不做。

    袁紹最牛的時候,天下的謀士、猛將大都奔他而來。曹操最有名的謀士如荀彧、郭嘉都來自袁紹的陣營,袁紹手下的謀士沮授、田豐都是天下數一數二的智謀之士。武將中三國第一的呂布,都曾經做過他的下屬。曹操五虎將中的張遼原來是呂布的部將,張郃也來自袁紹的陣營。後來袁紹開始下滑,曹操開始看不起他了。

    189年,袁紹為何進畫策,多招四方猛將及豪傑,並使引兵向京城,以要協太后;何進認為他的想法靠譜,認為他說的對。

    時任典軍校尉的曹操聽到後笑著說:宦官是古今都有的,但人主不應給他們太大的權,使他們到了今天的地步。既然準備治他們的罪,應當誅其元惡,把領頭的殺掉就完了,這是一個獄吏就能辦到的事,何至於向外招外兵呢!想把他們都殺完,事情必然宣露,我將要看到他們的失敗。

    更讓曹操看不起袁紹的是,袁紹是一個軟蛋,面對董卓,他雖然表面上裝作不害怕,但內心卻非常恐懼。一出門就選擇了逃跑,結果他的叔父袁隗一家倒了黴,全部被董卓殺害。袁紹的辦事可見一斑。所以,曹操說他“色厲而膽薄”,其實就是說他沒膽的。

    袁紹與韓馥謀立幽州牧劉虞為帝,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和曹操商量這件事,但遭到了曹操的拒絕。曹操答袁紹書說:“董卓之罪,暴於四海,吾等合大眾、興義兵而遠近莫不響應,此以義動故也。今幼主微弱,制於奸臣,未有昌邑亡國之釁,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諸君北面,我自西向。”這是二人政治上的分歧。

    袁紹曾經得一玉印,叫曹操看,曹操於是笑而惡焉。袁紹企圖把曹操收歸門下,叫人對曹操說:今袁公兵強勢盛,兩個孩子已經長大,天下群英,有誰能超過他?曹操不應。於是更加看不起袁紹,起了滅掉袁紹的心。

    建安元年,曹操迎漢獻帝建都許昌,曹操被封為大將軍,武平侯。以袁紹為太尉,袁紹恥於排名在曹操之下,不接受。於是曹操就把大將軍一職讓給了袁紹,自己擔任車騎將軍。袁紹不在內功上下工夫,而去爭一些虛名,相比之下,曹操就聰明的多。把大將軍讓給袁紹並不能改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實。

    再後來,袁紹、曹操二人開始鬧翻,公元199年,河內太守張楊的部將楊醜殺掉了張楊,準備投靠曹操,但隨後張楊的另一部將眭固又殺掉了楊醜,率其眾投靠了袁紹,屯紮在射犬。四月曹操兵臨黃河,命令手下將領史渙、曹仁渡過黃河攻擊眭固。眭固讓張楊原來的長史薛洪、河內太守繆尚留守,自己率兵向北向袁紹求救,結果在犬城和史渙、曹仁的軍隊相遇,一番交戰後,眭固大敗被殺,於是曹操渡過黃河,包圍了射犬。薛洪、繆尚率眾投降。

    曹操攻擊眭固的行為,標誌著二人蜜月期的結束。在此之前,二人雖說有過矛盾,但基本是合作態度,是較為親密的盟友。眭固已經投降袁紹了,曹操還對他發動攻擊,說明這時的曹操已不把袁紹放在眼裡了。

    至於後來的官渡之戰更是針鋒相對,成了仇敵。

  • 2 # 唯一0713

    袁紹和曹操本是一塊長大的好友,但是兩人身份相差懸殊,袁紹是四世三公之後,屬於名門望族。而曹操也屬於宦官之後,這也就決定兩人根本不是一路人,袁紹屬於那種超級自負的人,也不可能真正從心底看得起曹操。再說東漢末年宦官亂政,民不聊生,各地農民起義四起。袁紹依靠四世三公的名聲招攬人才,招兵買馬,壯大實力想要割據一方,而曹操當時想報效朝廷,拯救萬民於水火之中。這就導致兩人思想不一樣,從而開始有了分歧。從曹操行刺董卓未果而逃老家,使曹操認識到東漢大勢已去,不如自立山頭,於是招兵買馬,擴大實力,侵佔地盤。但當時曹操的地盤緊鄰袁紹地盤,二人都想擴大勢力範圍必然會鬧掰。這也就導致後來的官渡之戰曹操大敗袁紹

  • 3 # 一斛濁酒喜相逢

    袁紹和曹操雖是發小,但二人皆有逐鹿中原的雄心壯志,分道揚鑣是遲早的事。一山不容二虎,利益面前無兄弟。無獨有偶,歷史上鐵木真和扎木合曾結拜三次的安達,也一樣為了江山分道揚鑣,反目成仇。

    據三國相關歷史記載,曹操和袁紹是這樣翻臉的:

    當年兗州之亂時,曹操地餘三縣,糧食將盡,是袁紹發兵救活了垂死的曹操。在曹操最脆弱的階段。袁紹沒有落井下石,反而雪中送炭。

    曹操從完成挾天子以令諸侯戰略目標後,其一切行動就圍繞著擊敗袁紹這個新的戰略目標進行了。因為袁紹曾向曹操展示他私刻的玉璽,也就是說曹操知道袁紹是不可能支援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戰略的。於是曹操迅速消滅周邊的割據勢力,時刻準備著與袁紹決戰。

    199年3月-8月期間,曹操曾經2次想偷襲冀州,第1次曹操在3月份趁袁紹主力在圍攻公孫瓚,從河內偷襲,但被袁紹發覺後,曹操撤退。

    第2次曹操又趁袁紹指揮大軍過蕩西山剿滅公孫續和張燕時,於8月份公然進軍黎陽,佔領冀州魏郡的黎陽縣。但袁紹迅速回師,於是曹操歸還了黎陽縣,但是分兵守官渡,但袁紹青州卻被奪去齊、北海、東安三郡。

    至此,袁紹和曹操的關係完全破裂。

    公元200年的官渡大戰,袁紹大敗於曹操。此後,袁紹一蹶不振,其子袁譚和袁尚的勢力最終也為曹操蕩平。

  • 4 # 吞天曆史

    袁紹和曹操從小便相識,袁紹家族在朝廷威望很大,四世三公之後,所以曹操一開始很是佩服袁紹的家庭背景和身份的,董卓霍亂之時,十八路諸侯群雄並起,共討董賊,並組成軍事聯盟,曹操因袁紹家族的威望,和其他諸侯一起推舉袁紹為盟主,聽袁紹差遣,但袁紹這人其實沒什麼真本事,做事猶豫不決,外表雖儀表堂堂,但肚子裡沒貨,做了盟主之後戰況不佳,曹操心有餘而力不足,知道袁紹只是個自大但沒什麼能力的官三代。

    東漢末年,董卓被除,朝廷混亂,諸侯紛爭,沒了朝廷的束縛,名望和家族不再那麼重要了,靠的是軍事實力,曹操此時的目標是爭奪土地,佔據優勢,而袁紹又在北方對自己形成了威脅,曹操覺得袁紹既沒能力,也沒有領導力,自然不服。當兩個勢力都在爭奪各自利益,分道揚鑣是肯定的。

  • 5 # 逆境求生欲

    袁紹名門之後,四世三公幾代人食漢祿,對漢朝感情應該說很深,而曹操出身卑微,雖然有心報效國家建功,朝廷多災幾次生變。

    袁紹和曹操既是玩伴,又同為漢臣關係應該是不一般,至何進被十常侍殺害,董卓進京霍亂朝綱,有正義的官員相序逃離,比如袁紹和曹操相序出走,各自回老家招兵買馬準備討伐董卓,在袁紹曹操帶領下組建的十八路諸侯聯軍討伐董卓,董卓戰敗放棄洛陽遷都長安,十八路諸侯聯軍沒有繼續追擊,主要是糧草問題,又擔心中埋伏人心不齊,無奈放棄追擊就此解散,十八路諸侯各自回老家開始不安分起來相互兼併,至此天下割據,有能力者開始表演。

    袁紹在河北,打敗強敵公孫瓚,統一河北四郡,隨把目光放到黃河以南曹操的地盤,在失去先機,強行用兵,致使手下離心離德,最後被曹操打敗病死,又發生讓幼子繼位,導致長子不滿,發生內亂被曹操個個擊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想問下,現在有哪些平臺銷售水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