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首席投資官

    全球已經進入經濟危機。我們先了解以下貨幣的形成流程:

    貨幣的形成流程一般為:央行派發基礎貨幣給商業銀行——商業銀行拿到錢後,透過信貸將錢提供給企業和居民——居民企業和居民拿到錢後,在透過存款和還款的方式,重新回到商業銀行。

    目前的情況下,全球央行的“大放水”,並不足以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經濟通縮的可能性比較大。

    在本輪危機當中,由於企業生產和居民消費,雙雙受到疫情衝擊,經濟的供給和需求均出現大幅度下滑。企業和居民首先採用手段為降低當期開支,調低收入預期。也就是,銀行即便有錢,企業和居民也並不會如以往那樣去輕易貸款。銀行的貸款利息下降(對應央行的降息),能刺激部分貸款意願,但並不能讓其完全恢復。所以財政部門透過減稅降費或者直接的財政補貼。當然,財政政策也會面臨財政約束,也就是政府錢從哪裡來的問題。只能透過放水的手段進行刺激。

    綜合所述: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為,現在僅憑央行放水救市,就說我們會面臨嚴重通脹,這是不正確的說法。病毒疫情對實體經濟的衝擊和經濟週期的衰退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 2 # 夢十三少

    各個國家的經濟情況都不同,但是解決問題卻是非常接近,就是放水。各個國家都認為如果自己不放水,別的國家在放,就很容易會令自己國家吃虧,自己國家的經濟受傷。另外每個國家的領導人都不希望在自己的任內出現經濟問題,就會施壓財政政策執行人,例如美國。

    這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何世界各國都喜歡放水的情況。

    當然放水也不一定能解決經濟問題,但是能將經濟問題發生的時間延後。

  • 3 # 財經宋建文

    有句話叫:“防患於未然”。

    雖然全球經濟還沒有出現發生危機,但有衰退的徵兆,各國央行需要提前應對。美聯儲亦在7月31日進行了十年來的首次降息,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也將此次降息稱為“預防式”降息,也就是對可能出現的危機進行的預防處理。美國國債收益率倒掛也使得美國經濟衰退可能性上升,美聯儲大機率還會繼續降息進行預防性應對。

    從2019年初開始,全球央行不斷開啟降息模式,先後有28個國家或地區選擇了不同程度的降息,其中印度已連續四次降息。我們以印度來例來看一下,2016年GDP增長8.17%,2017年GDP增長7.17%,2018年增長6.98%,均保持了很高的水平。但今年印度一季度GDP增速放緩至5.8%,二季度放緩至5%,所以印度才會如此頻繁的降息。

    而美聯儲既是美國的央行,又是全球的央行,美聯儲如果降息,釋放流動性,會壓低美元,其他出口至美國的國濟經濟壓力會更大,因而在美聯儲降息後,又有不少國家的央行跟隨美國進行降息操作。

    總的來說,雖然現在尚未出現全球性的危機,但受到貿易摩擦和經濟週期規律性影響,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不可避免,在8月份,IMF對2019年和2020年世界經濟增速預計分別為3.2%和3.5%,較該機構今年4月份的預測值均下調0.1個百分點。

    在此大背景下,不少國家出口下滑、通脹低迷、國內外投資疲軟等也是引發降息的主要原因。對於新興經濟體而言,降息從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市場利率下行,有利於緩解融資壓力。但同時也需要注意的是,但在當前全球債務高企、資本市場高位執行的情況下,降息可能加劇資產泡沫,削弱金融機構盈利水平,助長全球債務累積,形成新的風險。

  • 4 # 諮詢師天生

    央行的貨幣寬鬆手段能否有效應對經濟下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採取措施的時間;目前經濟危機確實還沒有出現,但是現在已經有明確的經濟下行徵兆了,也因此,各國央行開始了提前的寬鬆週期,以應對即將到來的危機。

    一、經濟危機的徵兆和經濟下行趨勢

    全球經濟的發展,從歷史中可以發現週期性的規律,即經濟增長週期與衰退週期交替出現。2008年次貸危機將全球經濟帶入了衰退當中,而從2009年開始,全球經濟開始了一輪新的增長,進入增長週期;現在看來,這次的增長週期已經接近結束了。

    (一)製造業資料的下滑

    從2017年開始,可以看到各國的製造業pmi從上升轉向了下滑。本輪經濟增長的動力來自於頁岩氣革命帶動的製造業增長,因而製造業數值的下滑,代表了經濟增長的動力正在衰減,從那時起,可以認為本輪經濟增長週期開始向末端發展。此後多個主要國家和地區的pmi數值降低到了50以下,這個榮枯線意味著,經濟增長週期開始向經濟下行週期過渡,並且導向了未來的衰退期。雖然美國經濟在特朗普減稅刺激下優於其他經濟體,但是本月公佈的pmi數值依然已經降低到了50以下,代表全球經濟向經濟下行週期的轉換正式開始。

    (二)先行指標的預示

    第一,國債收益率的倒掛

    今年5月起,美國3月-10年期國債收益率曲線出現了持續性的倒掛,引起了市場的迅速悲觀。國債收益率的變化意味著市場認為短期內可能出現衰退,因此寧可忍受更低的利率,也要投資遠期的國債進行避險,從而壓低了遠期國債收益率。歷史上,國債收益率的倒掛有7次帶來了衰退,被分析者們認為是衰退的強關聯前瞻性指標,這是市場對衰退來臨預期的一個重要的因素。第二,美國就業市場的魔咒

    美國勞動力市場依然保持著強勁,這是美國經濟仍然優於國際水平的鮮明特徵。但美國非農失業率保持持續低位的同時,也帶來了市場的更加悲觀:美國的自然失業率是4%,在歷史經驗中,只要非農失業率持續低於這個數值平均32個月以上,就會帶來新的一輪衰退。原因現在還不明朗,可能來自於經濟週期的自然演變,但現在美國非農失業率已經低於這個數字長達28個月了,時間越向後推延,顯然就更不利於市場的預期。

    在此之外,全球各國的房地產市場與製造業資料都開始了嚴重下滑,伴隨著恐慌指數的上升,種種跡象表明,市場的悲觀預期並不是空穴來風,雖然衰退不在眼前,但是似乎經濟增長向衰退的演變已經開始了。

    二、央行的干預時間與效果

    央行的寬鬆貨幣手段是干預經濟下行的典型工具,透過降息、資產購買等方式,央行可以增加市場的貨幣供應和流動性,降低融資成本,從而對市場進行支撐。然而,央行的寬鬆手段並不是每次都對經濟下行有所幫助,因為干預經濟的時間點非常重要。

    (一)提前干預的重要性

    美聯儲的歷次降息後,卻不一定總是能力挽狂瀾,將美股和美國經濟的走勢拉起,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降息的時間點。1995年和1998年是格林斯潘的兩次得意之作,美聯儲透過果斷的“預防式降息”,在經濟下行剛剛露出端倪的時候就立刻干預,從而扭轉了美股的下行,也真的預防了經濟向衰退的演變。

    而2001年則是反面的案例,美聯儲在經濟開始下行、網際網路泡沫已經破滅的前提下,降息非常猶豫,直到美股的頹勢和不可控下跌開始,才匆匆降息,這樣對經濟下行的延緩和阻礙作用已經非常不明顯了。

    因此,央行對經濟下行趨勢進行干預的時間點,對於干預的效果非常重要。但歷史上,各國央行對經濟下行的干預往往會遲滯和延後。

    (二)現在降息算不算晚?

    對比以往的資料來看,現在各國採取降息的時間點並不靠後。雖然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的經濟資料依然堅挺,但是從其他國家,特別是歐日中等主要經濟體情況來看,經濟的下行趨勢已經比較明顯了,適當的寬鬆早就該進行了。所以並不是各國央行的寬鬆手段提前釋放,而是美國經濟的情況比其他國家尚好,因此美聯儲寬鬆的壓力比較弱而已。

    而美聯儲雖然在7月否認了降息週期的開啟,但是現在看來,在9月重新開啟降息的機率非常大。從這個角度來說,可能美聯儲這次的動作,要更早於以往的經驗。

    三、提前寬鬆的利與弊

    在危機之前提前進行寬鬆,這可能是一個預防經濟下行將全球經濟帶入衰退深淵的方法,但同時也可能帶來一定的隱患:

    第一,過早的寬鬆可能增加泡沫風險

    從2007年的降息,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經驗,那就是在危機之前的寬鬆可能可以延緩危機,但還可能推高泡沫風險,從而導致危機發生時更強大的衝擊。目前央行寬鬆面臨的最大輿論壓力就是這個,歐日央行的負利率政/策一直在持續,這意味著流動性本身就處於氾濫的狀態,那麼更多的寬鬆,也可能意味著資本市場未來更大的風險。

    第二,參差不齊的寬鬆節奏造成的問題

    歐日央行在已經寬鬆的基礎上,即將開啟新的資產購買計劃;而美聯儲現在連降息週期都沒有正式開啟,這樣的節奏錯亂帶來了一定的問題。即使美聯儲再迅速的降息,也不可能在短期內把利率降低到零或者負值,這讓歐日央行的寬鬆帶來的流動性將更多進入美國市場,而並沒有支撐本國經濟。這樣導致了美聯儲面對了流動性氾濫和國債收益率倒掛加重的矛盾,決策更加難以進行。

    因此,央行干預經濟下行程序當中,降息的時間點至關重要,這決定了寬鬆手段對經濟支撐的效果;現在雖然經濟還沒有到危機的層面,但種種跡象表明,未來的衰退可能已經在路上了,因而現在央行的提前干預也在情理之中。只不過,提前的寬鬆可能在延緩經濟下行的過程中,還可能帶來其他的隱患。

  • 5 # 淡淡禪風

    全球經濟早就出現了危機的先兆,只是還沒有爆發,比如阿根廷的貨幣已經跌成了白菜價,難道各國政府會願意看到本國經濟危機發展到阿根廷的程度才去干預嗎?經濟危機這東西是能不引爆就不引爆,能輕微爆發絕不讓它全面引爆,經濟危機又不是什麼好事,能提前預防自然是不想等到爆發了再處理。

    各國央行為何集體“放水”?

    各國央行集體放水也是沒辦法的事,誰讓美元是世界貨幣,而過去幾年間,美聯儲又是加息,又是縮表的,搞的全世界出現錢荒。有人可能會問,美元貨幣政策為何讓世界錢荒,這是因為:

    1.美元緊縮貨幣政策導致美元升值,世界財富迴流美元資產,世界各國不同程度出現錢荒

    美元加息會讓美元的使用成本變貴,以前企業可以0利率貸款,加息後就要付利息了,加息其實就是在限制銀行對外放款的數量,因為利息高了,所以貸款的人少了,市場上的貨幣也就少了。縮表是在從市場中抽離美元,美聯儲對外拋售持有的美債,其實是在回收美元,讓市場上流通的美元變少。

    加息和縮表都是在減少市場上美元的數量,因此結果就是美元越來越值錢,這種趨勢一旦形成,世界熱錢就會瘋狂的流向美元資產,因為可以被動獲得收益。這樣,美元緊縮政策一出,世界上的美元就會流向美國,其它地方的美元自然減少,出現錢荒。

    2.世界各國的貨幣流通量大多與美元儲備掛鉤

    比如它國來中國投資,帶來的自然是美元,因為美元世界通用,但是在我們國內不流同,怎麼辦,到央行去兌換成人民幣。換言之,如果有1億美元來中國投資,對應的中國央行就要向國內釋放7億人民幣(按匯率兌換)的流動性,同樣,如果外資撤離了,要帶走自己的資本,就要把國內盈利的人民幣再到央行那裡兌換成美元再帶走。因此,如果外資撤離的話,相當於市場流動性在減少。

    因此,世界上很外資佔比重的國家被稱為玻璃國家,因為美元政策一變,外資一撤離就是一地雞毛,比如阿根廷,另外還有南非、越南、印尼、土耳其、包括印度,這些國家都具備相同的特點,高外債、低外儲、外資佔比高、常年貿易逆差,導致美元加息,外資撤離,本國經濟就會陷入半癱瘓狀態。

    3.避免被美國抄底

    美元加息大量美元流向美國,外資撤離會讓世界上不少國家經濟受到嚴重的打擊,甚至引發經濟危機,後果是很多優質資產大幅貶值。如果此時美元放水的話,就會美國的財團用極低的價格給抄底本國的優質資產。最經典的案例是97年金融危機時,南韓同樣爆發了經濟危機,本國優質企業市值縮水到原來的十分之一,被美國財團以十分便宜的價格收購,結果危機之後,南韓股市前10大企業有一半被美華人控股。現在南韓的三昨、LG等大企業背後都有美國財團的影子。

    因此,當美國貨幣政策發生改變時,為了預防本國優質企業被抄底,最好的辦法就是央行放水,把價格打上去,這也是為什麼08年時中國為什麼推出4萬投資,就是為了應對美國的QE。

    總結:美元緊縮貨幣會導致世界各國出現不同程度的錢荒,而當美元政策再次寬鬆時,各國又要防止被美國抄底,因此,各國央行在美元政策改變時會出現集體“放水”的情況。

  • 6 # 用心說交易

    這叫“防患於未然”,近來來新興市場發展蓬勃,尤其是紐西蘭、印度、泰國,三個國家的央行在降息放水上要是做足了功夫。所謂開弓沒有回頭箭,好不容易盼來的經濟增長,當然要小心翼翼的保護好了!這樣的貨幣寬鬆政策也反應出了各國央行對經濟增長前景的擔憂,透過這樣的經濟寬鬆去防範經濟滯漲或衰退!

    其實這種擔憂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來源於“中美貿易戰”,近段時間可以看到多國的債券收益率出現倒掛情況,不僅僅是美國,包括德國也是如此。面對貿易戰的不確定,投資者紛紛都在湧入安全邊際更高的資產當中,比如債券和黃金等。正是這樣的情緒導致了債券收益率倒掛的情況(如果不懂債券這塊,我近期剛好有寫文章解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下)。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會減弱消費者信心和進入到一個低通脹的不良狀態中,目前為止,全球的長期利率已經下降到了歷史最低的水平,“防患於未然”成為了各個國家央行需要打的一場保衛戰,所以現在很多國家央行開始採取放水的方式來穩住金融危機後這段期間的經濟增長成果!

  • 7 # 名山遊俠

    這是世界很多國家根據當前世界經濟面臨下行嚴峻形勢,不得已而採取的預防性措施。透過打好提前量,做到水未來先疊壩,透過降息鼓勵和刺激投資,增加就業,減少社會危機風險,防止出現經濟嚴重衰退,社會動盪不安,政局不穩。但是,當前世界仍有少數國家對放水持觀望態度,因為它們對全球經濟和自身經濟預測仍抱有謹慎樂觀態度,同時也考慮不想把關鍵時刻才投入使用的金融財政槓桿輕率用完。

  • 8 # 西格瑪的化學

    利率是宏觀經濟調控的一種直接有效的工具。在經濟下行或者可能下行的時候,各央行往往都會選擇調低基準利率,調低基準利率的好處在於:

    1,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增加企業經營積極性,提高企業的利潤;

    2,增加企業投資的積極性,利率低,融資成本低,企業更有資訊擴大規模,新建生產線,開發新產品。

    3,有利於刺激消費,存款低利率會降低存款的意願,從而提高了消費的活力。

    由於全球貿易局勢出現緊張,導致對外來經濟預期悲觀,因此各國會設法增加投資的信心,最有效最直接的兩個措施是降低利率和降低稅收。現在雖然談不上危機,但是全球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增加了企業的潛在風險和運營成本,因此降低利率能夠抵消部分貿易保護主義帶來的負面影響。

  • 9 # 不執著財經

    進入2019年後,全球一片降息聲四起,已有印度、烏克蘭、阿根廷等20多家央行宣佈降息。同時,歐洲和日本央行也暗示要貨幣政策持續寬鬆下去。而美聯儲也受到外界的影響,在7月底宣佈降息,市場預計9月份還要降息。

    但實際上世界經濟還遠沒有進入到衰退期, IMF的最新預測報告顯示,IMF預測2019和2020年的世界經濟增速分別為3.3%和3.5%,僅是不及年初的預期。與此同時,美國經濟雖然存在下滑壓力,但美國經濟在今年第二季度的增速也達到了2%,對於美國這麼龐大的經濟體來說,這個增長速度已經是難能可貴,要遠勝於歐洲和日本等發達國家。

    從目前情況看,儘管全球經濟有放緩的可能,但離開2009年經濟大衰退,還是有一定距離的。所以,很多人覺得奇怪,全球經濟倒還沒有怎麼危機,而各國央行為啥卻要主動集體“放水”呢?

    首先,年初以來,由於貿易摩擦升級,世界經濟存在著諸多的不確定性。所以,就有部分國家的央行開始降息,於是,很多經濟形勢還沒有太糟糕的國家都認為,別人都放水了,自己不放水就吃虧了,那麼“放水”總要給自己找個理由吧,於是,大家一起開始鼓吹世界經濟不行了。其實,真正全球經濟危機還沒有出現呢。

    再者,目前有一些國家的PMI跌至50的榮枯線以下,於是大家都說,這是世界經濟衰退的症兆。但事實上,PMI一次跌破50又算得了什麼呢?我們國家的PMI也在50上下徘徊,中國的經濟也沒見出現衰退啊!如果PMI指數長期低於50以下,那就要高度重視了,而像美國這樣偶爾一二次PMI跌破50,只說明實體經濟增長不如預期,並不代表美國經濟就此衰退。

    再次,各國央行想“放水”還有二層含義:一是放水之後,本國貨幣就會進入貶值週期,這樣可以增加本國商品的出口競爭力,其實各國央行是想透過競爭性貶值,來增加出口貿易量,有利於本國經濟增長。二是一些國家央行放水之後,本國國債的利率就會降得更低,這樣可以減輕自己將來還債的壓力。所以,各國央行不管經濟形勢好壞,都有迫切放水的衝動。

    最後,本來今年世界經濟形勢就不怎麼好,而大家都在喊全球經濟要衰退了,美國經濟快不行了。同時,也發生了美國短期國債利率與長期國債利率倒掛的現象。也就是說,短期美國國債利率要高於長期。這說明市場各方都不看好中短期的美國經濟。這無疑給美聯儲帶來空前壓力,為了避免美國經濟真的出現滑坡,美聯儲也不得不加入到降息的隊伍中來。但是,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卻指出,這次只是預防性降息,他不承認美國已進入到降息週期。

    事實上,各國央行紛紛放水,對於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作用不會很大,但是負作用不容小覷:一方面,各國央行紛紛放水後,除了本國貨幣持續貶值不算,其國內的通貨膨脹馬上會抬頭。一旦通貨膨脹來臨,要想關進去就難了。另一方面,各國央行放水之後,其國內的資產泡沫也會上升,最後不僅僅是經濟危機,還會有金融危機的發生。其實,放水根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是會上自己上癮。

  • 10 # 叉叉超
    為何全球經濟尚未出現危機,但各國央行就集體放水呢?

    因為隨著全球經濟減速態勢愈發明顯,通脹持續走弱,才使得各國紛紛提前祭起了降息的大旗。

    各國開始陸續降息步入“負利率”

    9月12日,歐洲央行宣佈降息,將存款利率降至負0.5%,創下歷史新低。這也是3年來,歐洲央行首次調降歐元區關鍵利率。

    9月19日,美聯儲再一次爆出驚魂訊息,正式開啟今年的第二次降息。開啟十年來第二次降息達25基點。

    今年以來,全球已有近30個經濟體相繼宣佈降息,透過釋放流動性刺激經濟體,很多國家採取了“零利率”甚至“負利率”政策,各經濟體央行競相降息。全球已有歐元區、日本、瑞典、瑞士和丹麥等多家央行實施了負利率政策。

    什麼是負利率?怎樣導致負利率?

    負利率指將通常的存款利率改為負值。說白了就是存錢進銀行得不到銀行的利息,還要虧本金給銀行利息,可以想象一下存款給銀行還要給保管費!!目的就是抑制儲蓄,鼓勵消費。

    全球負利率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部分發達國家經濟增速與經濟增長預期顯著放緩。

    二、全球經濟增速再度下行,長期性停滯格局延續。

    三、全球範圍內不確定性加劇導致投資者避險情緒增強。

    負利率到底有什麼利弊的呢?

    負利率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

    利處有:促使消費者和企業花錢而不是儲蓄,同時刺激銀行更自由的放貸。

    弊處有:

    實施負利率將對儲戶利益造成損害。

    負利率政策在發揮抑制資金流入作用的同時,也可能加劇流動性緊張。

    負利率嚴重影響掛鉤外幣理財產品收益。

    可能會誘發大量資金向虛擬經濟領域轉移。

    銀行業經營形成較大沖擊。

    總結

    全球經濟的發展,可以發現具有周期性的規律。經濟增長週期與衰退週期交替出現,08年次貸危機將全球經濟帶入了衰退當中,而從09年開始進入新的增長週期。

    比較明顯的是製造業資料的下滑,還有一些先行指標例如國債收益率的倒掛、美國就業市場的魔咒等等的。

    顯示出提前干預的重要性,所以各國央行集體“放水”提前寬鬆貨幣政策。央行的寬鬆貨幣手段是干預經濟下行的典型工具,央行可以增加市場的貨幣供應和流動性,降低融資成本,從而對市場進行支撐。干預經濟的時間點非常重要,所以很多國家採取了“零利率”甚至“負利率”政策。目的就是抑制儲蓄,鼓勵消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摩托車進水之後就沒用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