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澹奕

    說起梁武帝蕭衍或許很多人不清楚,但這位皇帝開創了一項傳統卻流傳至今,那就是漢傳佛教不得食用葷腥肉類。蕭衍並非大一統王朝的皇帝,只不過是南朝梁的君王,但這位長壽、篤信佛教、多才多藝且能征善戰的皇帝,在歷史上倒還真不算是泛泛之輩。雖說蕭衍臨終的確是飢寒交迫,但也不能說其就是餓死的,畢竟當時他已經八十六歲了。

    蕭衍晚年淒涼潦倒,表面上是因為當時爆發了侯景之亂,然而導致侯景之亂髮生的,也跟蕭衍本人有莫大的關係。蕭衍年輕的時候也算得上是一代英主,但就像歷史上很多的帝王一樣,上了年紀的蕭衍越發昏庸,導致南梁的國力越發衰微,使得侯景等人有機可乘。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話雖如此,但作為南梁開創之君的蕭衍,其家世倒還真是非常顯赫。蕭衍出身當時的名門大族蘭陵蕭氏,屬於超級門閥家族成員,其祖上就是漢朝的蕭何。除此之外,蕭衍與南齊皇室也都是親族,母親張尚柔也出身望族。蕭衍最初得以建功立業,成功取代了南齊建立南梁,也與其極其顯赫的家世背景息息相關。

    不僅僅是出身高貴,就能力而言蕭衍也不是一般人。論武,蕭衍本身就是武將出身,前半生戎馬行軍征戰不少,而且戰功卓著;論文,蕭衍博通文史經卷,在經學、史學、佛學等領域建樹頗多,琴棋書畫無所不精,譜曲、作詩、棋藝在當時都非常出名,被列入“竟陵八友”之中。客觀來說,蕭衍完全就是個出身非凡,文武雙全的近乎完美的人。

    這麼牛的人做了皇帝又如何呢?當然好了,的確,蕭衍成功幹掉了同族開創的南齊,建立南梁之後初期,也是勵精圖治。他吸取南齊最終覆滅的教訓,常年勤於政務而且非常節儉,廣泛採納諫言提拔人才,一時之間南梁的實力得以突飛猛進。從東吳到南朝這段歲月之中,以南梁時期江南地方是經濟文化最為繁榮,這都與梁武帝有密切關係。

    不過隨著本身年歲漸長,加上北朝紛亂南梁國力日益強盛,蕭衍開始不斷鬆懈怠政,而且開始瘋狂迷戀佛教。“南朝四百八十寺”這樣的佛教昌盛之景象,與蕭衍存在莫大的關聯,若是蕭衍單純篤信也就算了,關鍵他已經跑偏了。由於蕭衍不務正業,導致之後南梁朝政無人盡心打理,而那幫子讒佞也紛紛作怪,值得南梁日漸衰敗,給蕭衍最後的悲哀埋下禍根。

    除了痴迷釋教,蕭衍還有個最大的毛病就是包庇宗親與親近佞臣。蕭衍認為當年的晉朝在八王之亂後得以南渡倖存,就是依靠大量的宗親貴胄還有門閥望族的幫助,所以蕭衍稱帝之後對於很多親貴們各種縱容抬舉,而這些人也儀仗恩幸胡作非為。蕭衍又識人不清,接納了被北朝拋棄的侯景,結果引狼入室。

    侯景之亂的最終爆發,與蕭衍本身昏庸有很大的關係,侯景為人本來在北朝就是惡名遠揚,但蕭衍卻不以為然,反而厚賜爵祿軍功,結果侯景最終還是反叛了,而那些平日裡儀仗皇恩的宗親不僅沒有幫著蕭衍,反而臨陣倒戈。蕭衍最終孤立無援被侯景困在臺城皇宮之內,用度不斷減少,而那時候蕭衍已經八十多歲還有病在身,最終自然一命嗚呼淒涼離世。

  • 2 # 烽火野史

    直接原因是“侯景之亂”導致梁武帝餓死宮中。侯景本是東魏叛將,被梁武帝蕭衍所收留,後來梁國與東魏打算議和,侯景當心自己成為犧牲品,就以“清君側”為名在壽陽起兵叛亂,549年攻佔梁朝都城建康,困住了宮城。梁武帝被困在宮裡,卻一籌莫展,最後竟被活活餓死在宮裡。

    根本原因是梁武帝一心崇佛,荒廢朝政,讓侯景有了可乘之機。梁武帝即位之初還能勵精圖治,但後來梁武帝沉溺佛學,甚至四次“捨身”到同泰寺當和尚,成為著名的“和尚皇帝”,他還不納忠言,導致朝政廢弛,軍備渙散,官員們腐敗成風,社會矛盾尖銳。因此,侯景起兵後竟然勢如破竹,用一年時間就攻佔了都城建康。

  • 3 # 甲歷史

    【梁武帝曾被戴綠帽子,一氣之下出家為僧】

    ​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蕭衍是梁朝的開國皇帝,同時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皇帝,他才思敏捷,文筆華麗,所作的千賦百詩,其中不乏名作,為“竟陵八友”之一。他在位時間達48年,在南朝諸帝中位列第一。

    ​蕭衍稱帝之後,初期的政績是非常顯著的。他吸取了齊滅亡的教訓,自己很勤於政務,而且不分春夏秋冬,總是五更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在冬天把手都凍裂了。

    ​蕭衍的節儉也是出了名的,史書上說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他不講究吃穿,衣服可以是洗過好幾次的,吃飯也是蔬菜和豆類,而且每天只吃一頓飯,太忙的時候,就喝點粥充飢。在這方面,蕭衍在中國古代所有皇帝中也算得上出類拔萃之輩。

    ​蕭衍在政治上風生水起,但是在家庭方面卻很不幸福。蕭衍的六弟蕭宏,竟和蕭衍的大女兒私通,兩個人還謀劃著要篡奪蕭衍的皇位,結果派人刺殺蕭衍時,事情敗露。事後,大女兒自盡,六弟病死。蕭衍的次子蕭綜,竟然是自己的妃子吳淑媛與東昏侯所生。但蕭衍並沒有歧視這個兒子,還封他為王,做將軍。但吳淑媛自己失寵之後,就蕭綜身世的事告訴兒子。後來,梁朝和北魏發生戰爭,蕭綜作為梁朝將軍竟然叛逃北魏。蕭衍非常生氣,撤消他的封號,並把吳淑媛廢成庶人。

    ​這兩次打擊對於蕭衍來說是很大的。建國開始的時候,蕭衍重視儒家思想,還自己親自寫《春秋答問》等書,解答大臣們的疑問,直接倡導了好的學習風氣。但經過這兩樁事後,蕭衍看破紅塵,從儒家轉向了佛家,還幾次入寺廟做了和尚,當住持,講解經書。從此,蕭衍精心研究佛教理論,荒廢朝政,造成朝政昏暗腐敗。

    ​後來爆發“侯景之亂”,叛軍長驅直入,兵臨建康,攻破臺城。蕭衍被侯景囚禁宮中,斷絕食物供應,蕭衍沒有東西可吃,想喝口蜂蜜水都沒。最後,英明一世的南梁開國皇帝梁武帝蕭衍竟然被活活餓死了。​​​​

  • 4 # 水靈173515282

    梁武帝蕭衍,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中都裡(屬今江蘇常州)人。其父蕭順之,為齊高帝蕭道成的族弟,故蕭衍為蕭道成族侄。蕭衍自幼聰穎,博學多才,特於文學方面更有天賦,早年遊於竟陵王蕭子良門下,與沈約、謝眺、範雲等為“竟陵八友”。公元502年,奪取齊政權,建立梁(因蕭衍被封為梁王,因以為國號)。蕭衍在位四十八年,前期勵精圖治,頗有政績,其治堪與宋文帝“元嘉之治”比肩。但蕭衍善始而無善終,後期篤信佛教,任用奸佞,終致“侯景之亂”,餓死於臺城,終年八十六歲,為中國歷史上第二長壽皇帝(乾隆帝終年八十九歲,南越帝趙佗一般不算),諡號武帝,廟號高祖。

    根據《通鑑》卷一百五十九)記載:

    “上神色不變,問曰:‘卿在軍中日久,無乃為勞。’景不敢仰視,汗流被面。又曰:‘卿何州人,而敢至此,妻子猶在北邪?’景皆不能對。任約從旁代對曰:‘臣景妻子皆為高氏所屠,唯以一身歸陛下。’上又問:‘初渡江有幾人?’景曰:‘千人。’‘圍臺城幾人?’曰:‘十萬。’‘今有幾人?’曰:‘率土之內,莫非己有。’上俯首不言。”

    此段對話,有梁史美化武帝之嫌,但也顯武帝之無奈。侯景困武帝於臺城,“上所求多不遂志,飲食亦為所裁節,憂憤成疾”。五月,武帝口苦,要蜂蜜而不得,連說“荷荷”二字而死。

    後湘東王蕭繹(即梁元帝)雖平定了侯景之亂,但梁亦元氣大傷,人口銳減,版圖丟失過半,北強南弱格局更為發展,故其後隋得以滅陳統一中國。

    “打江山易,坐江山難”,誠然!以梁武帝之資,當初起兵,何其明斷,而晚年又何其昏聵也!溫公評梁武帝曰:“梁高祖之不終也,宜哉!……自以蔬食之儉為盛德,日昃之勤為至治,君道已備,無復可加,群臣箴規,舉不足聽。如此,則自餘切直之言過於琛者,誰敢進哉!由是奸佞居前而不見,大謀顛錯而不知,名辱身危,覆邦絕祀,為千古所閔笑,豈不哀哉!”

    禪宗有個公案說到梁武帝為何餓死的原因:

    有一天,梁武帝問志公禪師說:「我的壽命還有多少呢?」

    志公禪師說:「等我圓寂之後,你會造個塔。什麼時候這個塔坍塌損壞了,那時你的壽命就到了,應該往生了。」

    本來志公祖師圓寂時那個塔是木造的。

    梁武帝想到預言:「這個塔什麼時候倒了、塌了,我就什麼時候往生。好吧!我現在把它造成一個堅固的塔,用石頭造!」

    想不到他把這個木塔拆了,造石塔的時候,侯景就造反了,把他抓住,圈到臺城裡頭,在那裡餓死了。

    為什麼梁武帝會餓死呢?

    梁武帝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宗廟饗之,子孫保之,怎麼還會餓死呢?這是他自己始料所不及的。

    據說梁武帝在因地修道的時候,有一隻很調皮,也很通人性的猴子。他不入定時,它不麻煩他;他剛剛一入定,它就弄出一個什麼動靜,把他擾亂的不能入定。

    這猴子大概是怕他睡著了不念經,所以就給他做一個巡香的人;怕他睡著了不修行,就把他弄醒,令他不能入定。

    這個老修行心裡覺得很不高興的:「這猴子真是討厭!」於是就把這猴子圈到旁邊的洞裡。

    圈到洞裡,也不過是想讓它一時不麻煩他;

    想不到這回猴子不來麻煩他,不來叫他,他就入定了很多天。

    等他一出定的時候,想起猴子還在洞裡圈著呢,就去把洞門的石頭移開一看,這猴子已經餓死了。

    因為這樣,這猴子死的時候瞋恨心很重的,說:「你這個老修行,心這麼狠!這麼毒!把我餓死。我將來一定要報仇!」

    因為這個老修行已經有一些功夫,圓寂之後雖然還沒修成,來生卻做了皇帝——也就是梁武帝蕭衍。

    蕭衍做了皇帝,怎麼樣也想不到會有一個人來造反,造反的人就叫侯景。

    梁武帝因地把猴子堵死到洞裡,侯景造反也就是要來報他餓死猴子的仇恨,所以也把他圈到臺城裡餓死了。這是報應迴圈,絲毫不錯的;

    這種事情都是陰錯陽差,不期然而然,預想不到的。

    其實,這都是給我們表法,明因果之理,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善因結善果,惡因結惡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 5 # 月下蕭寒

    梁武帝(464-549),即蕭衍,南朝梁的開國君主。字叔達,南蘭陵(今江蘇常州西北)人。他做了四十七年皇帝(502-509年在位),活到八十六歲。他是中國歷史上很有特色的人物,自幼即博覽群書,好為謀略。他在經史上造詣頗深,曾撰《群經講疏》二百多卷,《通史》六百卷。長於文學,“洛陽兒女名莫愁”的詩句至今仍在傳誦著。他還精通樂律,曾創制準音器四具,名“通”,又制長短不同的笛十二支以應十二律。他還是一個草隸兼長的書法家。

    據《南史》記載,梁武帝對政務十分勤奮,四更天就起床辦公,手凍裂了也不停筆在生活上也很樸素,穿普通布衣,一頂帽子戴三年,一床被子要蓋兩年,不酗酒,長期素食,每日所用皆粗茶淡飯。在他統治前期,還是有些成績的。他勸課農桑,進行過籍田。籍田,雖是封建皇帝表面耕田的形式,但在當時不無鼓勵農耕的作用。他儘量選用良吏,並派人到各州郡去巡視官吏的政績。他還多次減免賦稅,減輕人民的負擔。他的這些措施,使梁朝曾一度出現文化盛世之象,連北方的敵國也頗為佩服。

    但梁武帝算不上好皇帝,在他統治期間,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寬縱皇族,縱容他們橫徵暴斂,甚至公開搶劫。他的六弟臨川王蕭宏,是個貪得無厭的人,聚斂了幾億錢財,武帝得知後,不加處罰,反而誇獎說:“老六,你真會生活啊!”對其他的兄弟子侄犯罪甚至犯叛國罪,他不以國法懲處,只行家教。他的侄子蕭正德,曾逃奔東魏,後又逃回叩頭請罪,梁武帝哭著教訓一番,又允許他回到原來的封地上。對於權貴,武帝也不按法用刑,使蕭梁的政刑紊亂到了極點,二是信佛,梁武帝晚年信佛極為誠篤。不穿絲製衣服,因為制絲綢要殺許多蠶;聽說要處死罪犯,就顯得悶悶不樂,因為這些與佛家不殺生的主張是相違背的。他還大力提倡佛教,把它宣佈為國教,讓各地廣興寺塔,大鑄佛像,把大量的土地和財物賞賜寺廟。他曾幾次捨身佛寺,每次都讓臣下以上億萬錢將他“贖出”。由於他的大力提倡,佛教的傳播在南朝出現了空前的盛況。這位皇帝也因此得了個“皇帝菩薩”的雅號。

    梁武帝晚年的統治十分黑暗,百姓的處境日益惡化,起義此伏彼起,蕭梁已處於滅亡的前夜。公元547年,這位昏庸腐朽的“皇帝菩薩”輕易招納東魏叛將侯景,不久,侯景發動叛亂,引兵攻破建康,梁武帝被活活餓死。

  • 6 # 蕭湘居士__

    民間都講孝順兒子,文化大力提倡百事孝為先,梁武帝為一國之君,我估計他兒子特別孝順,懂得其父需要減肥。不會是故意給他餓死的吧?

  • 7 # 國史春秋

    皇帝過的都是養尊處優、錦衣玉食的生活,如果他們被餓死還真有點不可思。

    除梁武帝之外,歷史上還有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死於飢餓,他就是戰國時期的一代雄主趙武靈王。

    梁武帝的死因和趙武靈王有相似之處。

    趙武靈王的死,是由於嗣位之爭,兒子縱容佞臣肥儀把他困在了沙丘宮,三個多月把宮殿裡的老鼠都吃光了,最終被餓死,慘不忍睹。

    梁武帝同樣死於政變,但主要是自己的荒唐行為造成,所以世人對於趙武靈王的死充滿惋惜,而梁武帝之死卻認為是咎由自取。

    梁武帝有兩個身份,一個是皇上,另一個是和尚。但是他把皇上的當成了兼職,把當和尚成為了痴迷執著的事業。

    南北朝佛教盛世,當時光是建康城內就有佛寺500多所,僧尼有10萬餘人,這一空間盛況的締造者就是梁武帝。

    梁武帝喜歡偷偷往寺廟跑,4次捨身於寺廟,最短的一次當了4天和尚,最長的一次是37天。每一次朝廷都是花重金將其贖回,寺廟則獲取可觀的收入。

    梁武帝一心向佛,荒廢了政務,社會矛盾不斷激化。梁武帝早年無子,過繼了侄兒蕭正德為嗣子做太子,後來梁武帝生了個兒子。有了親兒子,自然是讓親兒子繼位了,於是空歡喜一場的蕭正德就心存了怨恨。

    不久後,東魏大將侯景前來投奔,梁武帝雙手歡迎,並把他封為了河南王。侯景是個陰險狡詐之輩,他來到南梁不久就看出了皇族內部的矛盾,所以他覺得有機可乘。於是侯景蠱惑蕭正德發動政變,忽悠說成功後讓他當皇帝。蕭正德深信不疑,於是配合侯景率軍攻入建康城,將宮城圍困。

    梁武帝被困淨居殿,一連數日,無人去管他的死活,據說在奄奄一息的時候,口中不斷的唸叨著:“蜜!蜜!”

    蕭正德也沒有坐成皇帝,事成之後就被侯景殺了。

  • 8 # 老頑童374236889

    梁武帝簫衍晚年遭遇侯景之亂,城破被俘,飢病交加,瘐死獄中。可憐一代英主,識人不敏,遇人不淑。足為後世教訓。

  • 9 # 靜靜時光

    梁武帝蕭衍,是南北朝時期梁朝的創始人。梁武帝蕭衍很信佛,對佛教是十分的虔誠。他又被稱為和尚皇帝,他曾多次出家為僧,但每次又都在大臣和嬪妃的勸阻下,朝廷花一大筆錢從寺廟把他贖回。

    梁武帝蕭衍雖是虔誠的佛教教徒,他在梁朝修建了很多寺廟,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說。但是梁武帝蕭衍對國內百姓卻是十分殘暴,沒有一點菩薩心腸。

    梁武帝晚年更加昏暈了,當時北方的一名叫侯景的叛將帶著部下前來投奔梁朝,當時梁朝的大臣是一致反對接收侯景的,說侯景就是一隻喂不飽的狼。但是梁武帝卻不顧群臣發對,還是接收了侯景。

    侯景這個人名聲很臭,是個反覆無常之人,多次反叛自己的前主子。

    果不其然,沒過多了,侯景就反叛了。梁朝軍隊大敗,當時的梁朝都城建康也被侯景攻陷了。

    梁武帝被叛將侯景給關在皇宮之中,不給食物和水,梁武帝就這樣活活給餓死了。真是引狼入室,自作孽不可活。

  • 10 # 西山講歷史

    梁武帝自己作死,並且大家誰也攔不住,所以他被餓死真的是活該。

    梁武帝蕭衍據傳說是漢初三傑蕭何的二十五世孫,英明神武、弓馬嫻熟、精通兵法,頗受當時的齊明帝信任,是南齊抵抗北魏的主力。後來隨著蕭衍在朝中的勢力越來越大,在中興二年逼迫齊帝蕭寶融退位,自己登基成了皇帝,國號是梁,史稱南梁。

    蕭衍剛即位的時候用勵精圖治來形容他一點都不誇張,並且蕭衍知人善任,所以把南梁治理的井井有條。業餘時間蕭衍還進行文學創作,和另外七個當時的文壇巨頭被一起合稱為“竟陵八友”,這時的蕭衍文治武功都被人稱道。

    如果歷史一直按照這個脈絡來發展的話,梁武帝就會給歷史留下一個高大的背景,和一個賢明的歷史形象。只可惜歷史不能假設,因為長期沉迷於文學創作,梁武帝就慢慢飄了,用現在的話就是膨脹了。

    蕭衍開始沉迷於佛學,不理朝政,天天找和尚高談闊論。後來發展到極端,蕭衍會脫下龍袍,跑到寺廟出家,完全不管朝政。國不可一日無君,你蕭衍要是真的想出家就老老實實安排繼承人,你踏踏實實出家,只可惜這全是蕭衍的表演,他用這種行為刮錢支援他心愛的佛教事業。蕭衍對佛教還有一個著名的貢獻——和尚不能吃肉就是蕭衍立下的規矩。

    為了讓蕭衍回心轉意,繼續打理朝政,大臣們要花一筆鉅款從寺廟把皇帝贖回來,這樣的事情蕭衍幹了三次,每一次花費的鉅款都是億萬。就這樣,蕭衍把自己的國庫給揮霍空了。

    本來有機會能北伐,收復北方,統一全國,蕭衍卻偏偏自己作死,皇帝不做做和尚。有了蕭衍的支援,佛教在南梁快速發展,詩云“南朝四百八十寺”說的就是這個事。這些行為迅速掏空了整個國家,投機分子迎合皇帝的喜好,一時間整個南梁到處是不事生產的和尚,本來欣欣向榮的南梁開始迅速衰敗。

    把當和尚當成主業,皇帝當成副業的蕭衍終於迎來的他的報應,他招攬來的東魏降將候景搞出了著名的“侯景之亂”。其實這次叛亂本來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是年輕時代英明神武的蕭衍是絕對不會讓這種事發生的,只可惜蕭衍學佛把自己搞糊塗了,一系列的錯誤行為最終促使候景叛亂。

    候景在佔領了南梁都城以後,軟禁了蕭衍,並限制了他的飲食,就這樣年輕時英明神武的梁武帝,後來的佛國皇帝就被活生生餓死在自己的宮殿裡,享年86歲。

    縱觀梁武帝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作死揮霍自己天賦和國家的一生,被餓死真是不冤。

  • 11 # 歷史上的白橙君

    梁武帝蕭衍為什麼會餓死?

    我覺得有以下兩個個原因:

    第一:間接原因是自身性格問題,

    他喜歡護短,不夠理智,史書上有說到,梁武帝的六弟蕭宏曾經與其侄女(梁武帝的女兒)私通,後來可能因為害怕,就蓄謀刺殺梁武帝蕭衍。但是事情敗露了,令人不解的是,梁武帝蕭衍竟然完全沒有處罰他弟弟,最後他六弟蕭宏還是病死的。還有一件就是他的兒子蕭綜,叛逃北魏,梁武帝在蕭綜母親死後起了惻隱之心,恢復其子的封號,最重要的是,蕭綜的母親是前皇帝東昏候的妃子,梁武帝納她之後七個月就生了蕭綜。很可能蕭綜不是他親生兒子。

    也就是這個性格原因導致他的弟弟,女兒,兒子對他做出這些事。也就是這些事情影響他晚年的思想,開始信佛,導致朝廷三次交贖款到他出家的寺廟,做出如此荒謬之事,直接讓梁朝政野動亂。

    第二,直接原因信任北魏降將候景

    這是他被餓死的直接原因,接納北魏的候景,而且封他為候,直接給了他權力,這可能與他兒子投降北魏被封候有關,(所以間接原因和直接原因是有聯絡的)再到後來候景勾結蕭正德,篡位。把梁武帝蕭衍圍困,直到而死。

    其實梁武帝初期是很英明神武的,但是越到晚年,他性格上的缺點越明顯,這也是導致他晚年悽慘結局的根本原因!

  • 12 # 喬江寶

    立國之初,蕭衍勵精圖治,立國學,廣納諫,使國家繁榮穩定,民眾富庶安康。但這種良好的局面並沒有維持下去,到了梁朝中後期,蕭衍沉溺於佛教,大興土木,廣建寺院,棄朝堂而不顧,重用奸臣惑亂朝綱,致使大好局面重又陷入奢靡腐朽的景況之中。但促使蕭衍走向滅亡的,也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候景之亂”。

    候景本是懷朔鎮中已經被鮮卑族同化了的羯人,他陰險狡詐,朝秦暮楚。早年在東魏爾朱榮手下充當先鋒官,因鎮壓葛榮起義有功,升為定州刺史。東魏孝靜帝武定五年(公元547)年,候景反叛東魏以河南所轄7州13鎮為進見禮,投降了西魏。西魏文帝知道候景善變不可信於是採取了“受降如臨敵”的態度,分派大軍陸續接收了候景獻出的土地,同時召候景入都長安,採取明升暗降的辦法企圖解除他的兵權再除之,以絕後患。與此同時,東魏皇帝見候景叛變,命大將慕容紹領兵進剿河南叛軍,候景在兩魏的夾擊下十分被動,也沒有勝算,於是派使者到梁朝覲見蕭衍洽淡歸降事宜。

    此時梁武帝已經昏庸至極,以為一統中原的時機到了,便貿然答應候景歸降,並封候景為大將軍,河南王。隨後派侄子蕭淵明率領梁朝軍隊步騎5萬人馬進攻彭城(今江蘇徐州)。當梁軍開到距彭城18裡的寒山堰時,遭遇東魏軍隊的伏擊,由於軍心渙散,一仗下來,主帥蕭淵明被俘,梁朝軍隊幾乎全軍覆沒,所剩殘餘逃回建康,梁武帝聞訊大驚失色。此時,東魏軍隊隨即回師進擊候景,候景不敵,所剩800步騎逃至壽陽(今安徽壽縣)棲身。

    東魏為離間候景與梁朝的關係,促使候景叛梁,並最大限度地使梁內亂好坐收漁翁之利,向梁朝提出用俘獲的蕭淵明換取候景,蕭衍隨即答應:蕭淵明早上送回,晚上就遣回候景。候景得知訊息後大怒,為求自保於太清年八月(公元548年)毅然叛梁,率部眾並一路蠱惑流民向建康進攻。蕭衍對候景的反叛毫無防備,即派蕭正德率兵佈防長江天險以保建康,蕭正德早有覬覦皇位的野心,苦於一直沒有機會,正巧藉此次佈防與候景串通,候景看出他的不臣之心許他事成後擁他為國君,蕭正德信以為真,於是暗地裡派大船將叛軍從北岸的江浦,接到南岸的採石磯,候景輕而易舉地度過天塹,直逼秦淮河南岸。

    公元549年3月建康城破,5月蕭衍被餓死臺城,終年86歲。

  • 13 # Z先生評說歷史

    梁武帝蕭衍是一個隨性而為的人,他頗有才情,通文史,文筆華麗,才思敏捷。

    這個梁武帝是一個比較奇葩的存在,先講一則趣事。

    話說,梁武帝蕭衍一直對佛教深有研究,並對和尚這個職業非常有興趣。到了蕭衍執政晚年,他開始不理政事,沉溺於做和尚。於是他就曾經偷偷跑去山裡做起了和尚,而大臣們上朝才發現皇帝不見了,就去請他,他就要求大臣們拿錢贖他還俗,樂此不疲!!!

    為什麼被餓死宮中?作為南朝梁代的開國皇帝,蕭衍執政前期清廉樸實、勤於政務,國家也向積極向上的方向發展。可是蕭衍在位48年,到了後期,年齡也大了,開始完全沉溺與個人境界的追求,在佛教的侵淫中不可自拔。到了後期,他開始不理朝政了,任用了投奔而來候景,候景透過自己的手段,大肆培植自己的勢力,終於候景之亂爆發,都城建康被亂軍攻破。候景攻破皇城後,見到了86歲的梁武帝蕭衍。結果他並沒有殺蕭衍,而是將蕭衍囚禁在臺城宮中,活活餓死。

    我是xiaoZ彈史,翻看滾滾煙塵,知曉橫趣點點。歡迎【關注】我,一起尋找歷史中的真我!

  • 14 # 烽火野史

    直接原因是“侯景之亂”導致梁武帝餓死宮中。侯景本是東魏叛將,被梁武帝蕭衍所收留,後來梁國與東魏打算議和,侯景當心自己成為犧牲品,就以“清君側”為名在壽陽起兵叛亂,549年攻佔梁朝都城建康,困住了宮城。梁武帝被困在宮裡,卻一籌莫展,最後竟被活活餓死在宮裡。

    根本原因是梁武帝一心崇佛,荒廢朝政,讓侯景有了可乘之機。梁武帝即位之初還能勵精圖治,但後來梁武帝沉溺佛學,甚至四次“捨身”到同泰寺當和尚,成為著名的“和尚皇帝”,他還不納忠言,導致朝政廢弛,軍備渙散,官員們腐敗成風,社會矛盾尖銳。因此,侯景起兵後竟然勢如破竹,用一年時間就攻佔了都城建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目前科學家可以讓恐龍復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