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1 # 人生與奉獻

    樹立遠大理想,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規則意識,不沉溺網路。樹立責任意識,積極承擔責任。父母也要進行監督,進行必要的提醒。

  • 2 # 百姓話題

    個人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家長以身作則…給孩子一個身臨其境的環境……家長在那玩手機,你要讓孩子安心的學習,是一件多麼不公平的事…至少孩子心裡會這樣想。

  • 3 # A育兒和育己

    第一、言傳身教

    家長是否做到了自律?家長是不是那種“是自己不想飛,生個蛋,讓下一代去飛”的型別?家長躺在床上玩手機,到孩子房間看到孩子在上網課的時候偷偷玩遊戲就怒髮衝冠?家長在家葛優躺,然後讓孩子上網課的時候筆直的坐著?家長一年都讀不了一本書,卻讓孩子要努力學習?正如董卿接受採訪時說道:“其實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去把自己變得更好。”

    第二、學習育兒知識

    家長是不是見到孩子的毛病就叨叨叨、打罵?卻想不出好的辦法去讓孩子做得更好點?如今,經典的育兒理論適度看點,會對孩子有個正向的引導。育兒先育己,願我們父母能夠明白,孩子的起跑線是父母本身,父母的起點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第三、多運動

    孩子一天網課那麼久,有多少運動?是不是孩子除了上網課,就是窩在沙發上看電視?或者玩手機?運動可以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讓孩子的思維更活躍。疫情期間,可以發展一些在家的運動,如成套的keep運動。還有針對於學校體育課的運動,比如仰臥起坐、坐位體前屈、高抬腿跑等。

    第四、良好的親子關係

    是不是和孩子除了說學習就沒有別的可說的了?當下疫情,不能出門,和孩子可不可以去交交心的說點什麼?和孩子有什麼可以共同玩兒的遊戲?孩子是否信任家長?尊重孩子,給孩子自由的空間,而不是家長的獨裁。

    第五、恩威並施,樹立規則“恩威”本來是一對矛盾,要正確處理就需要找到最佳的切合點,一味懲罰,沒有意義。學生在學校還有小紅花獎勵呢,家長就別說學生的任務就是要學習好了,做個階段性目標,如果完成了就讓孩子實現一個心願,更合適。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立下的規矩,無論如何都要遵守,不能夠被打破。

    第六、教育是馬拉松

    明確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時限。教育是為了培養一個有健全人格的人。教育孩子要有一顆平常心。仔細想想要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就會對一時的得與失不是那麼焦慮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吉他拇指指套戴得難受,是方式的原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