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凡夫書旨
-
2 # 三國演義的智慧
生活在於看得開
從極迷處識迷,則到處醒。
所謂迷,應該就是執著、鑽牛角尖。誰不曾執迷呢?我們確實是想放下執著、瞭然心境、通達事理、渾然天成!但是,怎樣做到呢?
“小窗”告訴我們,從極迷處下手!這真是不尋常啊!試想,當我們把自己內心中最為執著、執拗的人和事物,看來的時候,我們還會再迷惑嗎?還會再執拗嗎?不會了。
將難放懷一放,則萬境寬。
我們誰不曾為了某人、某事,而不能釋懷?都有過的!我們渴望通達、渴望釋懷、渴望釋然!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面對紛繁複雜的變化,該怎樣做“萬境寬”?
作者說,將難放下的、放下,也就是了!
實際上,我們想想,我們執著什麼呢?到底為了什麼呢?或許都是空的、假的、只是過程罷了!
所以,做好自己、自律,按照道理做事,追求平凡與樸實的生活,享受與他人互動的時光,自己就是最幸福的人!
我們不是不重視他人的評價、不是不重視他人的態度、不是不重視人生的奮鬥;恰恰相反,我們重視人生的奮鬥和價值、我們關注自己的內心、不斷修養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認識、讓自己做一個釋然、自然、真誠的人。
我們得看開,人生是一個過程,溫暖自己、溫暖他人、不必執著!
-
3 # 納蘭若磬
“從極迷處識迷,則到處醒;將難放懷一放,則萬境寬”大概意思是:在最迷茫困惑的地方識破迷局,那麼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是清醒的;把心中最難放下的東西放下,那麼面對世間萬物都會寬心。《小窗幽記》的這句話,可謂是人生大智慧。人生在世,難免遇到不順心的事,這些挫折和失意在心中堆積多了,久了,就會心生迷茫,不知所措,該放下的沒放下,該爭取的卻沒去爭取,整天渾噩度日,而遺憾終身。那麼我們該怎樣破局呢?下面且聽筆者,簡要剖析這句話的深刻內涵。
先淺談“從極迷處識迷,則到處醒”吧。每個人都人生目標,都想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為了這個目標,為了這個價值,我們在各自的道路上拼搏、探索、進取。然而,通向人生理想的道路,本身就曲折、泥濘,甚至艱險,各種挫折和失意會如約而至,它們如一個又一個迷局一般,在你周邊釋放。由於人的承壓能力有限,精力有限,疲於奔波的你,開始感到絕望。於是,你迷茫了,退卻了,恐慌了,不知出路在哪裡。你開始亂跑、亂喊、哭泣卻沒有用處,反而將自己陷入死衚衕裡,不斷地惡性迴圈。如果想要挽回自己,這個時候就要勇敢站到“極迷”面前,將精力收攏,一心一意去克服最大的困難,那麼當你走出這個迷局時,你的內心將會變得無比強大的。最大的迷局都走出來了,何懼周邊的小迷局。戰勝了心中最大的“恐懼”,你的道途將會清晰無比。
那麼“將難放懷一放,則萬境寬”又怎樣精準理解呢?都說,人生是一個不斷取捨的過程。有的人為了名利,有的人為了權勢,有的人為錢財,有的人為了感情,付出了青春,付出了健康,付出了所有。即便得了名,得了權,得了財,忘不掉情,卻失去了最珍貴的東西,錯過最美的風景,讓你的人生都鬱鬱寡歡,不能釋懷。那麼,這樣的人生,要來有何意義呢。特別是在情感方面,如果一方執意要離你而去,說明她的心裡已經沒有你,即便往後再怎麼呼喊,再怎麼傷心,都無補於事。你要做的就是端正心態,泰然面對。有句話說的好,“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該放下的就應該果斷放下,不要因為這些磕絆,而誤了青春,誤了終身。一旦把心中最難放下的東西放下,那麼世間還有什麼事情看不開呢?放下是一種解脫,是一種救贖,是一種智慧,更是一場修行。
總之,人生在世,要敢於面對最大的困難,敢於放下最難放下的東西,突破內心的“恐懼”,重拾信心和勇氣,同時保持一顆平常心,這樣生命才會大放異彩。
-
4 # 海之音2020
你怎麼理解《小窗幽記》“從極速處識迷,則到處醒;將難忘懷一放,則萬境寬”?
句出於《小窗幽記·集醒篇》。大意為,在最易令人迷惑的地方識破迷惑,那麼無處不是清醒的狀態;將最難以放下心懷的事放下,那麼到處都是寬廣的路。
《小窗幽記》作者一說為陳繼儒(1558-1639),字仲醇,號眉公,又號糜公,松江華亭人;又說是陸紹珩(1624年前後在世)。二人皆是詩書畫兼功,當時與文徵明等齊名的儒學大師。此書通篇慣用對仗、比喻、對比、排比等修辭、妙語迭出,為明時清言中最具影響力的代表作,與《圍爐夜話》、《菜根譚》並稱處世三大奇書。
該書按照醒、情、峭、靈、素、景、韻、奇、綺、豪、法、倩分12集,格言駢散相間,字句玲瓏剔透、簡短精緻,內容發人深省、益人心智。全書說事析理獨中肯綮。主要闡明瞭涵養心性及處世之道,表現了文人隱逸、淡泊、獨處山林的曠達和超脫之情。
該書成書於明天啟年間,天啟是明熹宗朱由校的年號。朱由校登基短短七年後便溺水而亡,由明代最後一個皇帝崇禎繼位。此時,昔日曾享譽東方的大明已是民生凋敝、日薄西山。文人墨客的諸多作品難能不流露出封建衛道者對王朝統治日漸式微的哀婉。思想受時代苑囿,本書時時透露著讀書人的清高,窮酸自傲和與世俗的格格不入,與斂心滅跡、得過且過、隨波逐流、恪守古訓,等等,但又流淌著文人的才情,哲人的冷雋和辯證的睿智。
此句雖然明顯片面強調了心智的作用,但在取捨方面,清晰地體現了一種辯證的清醒。“放下”是一種輕鬆的方法,但只有踏踏實實地“做”才是解決問題最根本的方法。
回覆列表
從極迷處識迷,則到處醒。如你端坐在萬米高空飛機上看天,下為雲朵,上為清天。實乃天本常清天,而你我他每每受陰晴之傷。將難放懷一放,則萬境寬。如你住著從父母所贈套房50平的屋,下決心要買個200平米,價格500萬的新室,自己年薪不過10萬,難啊,難。有一天你去旅遊了,看到的是山清秀水,品嚐的是美味佳餚,亨受的是異域風情,人生如此足矣。不買了,游去了。天本常清,日月常明,浮雲不遮望眼,極處放下本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