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談古論金
-
2 # 皓瑋馮建華
我不是學歷史的更沒研究過歷史,既受邀就看著這提問以現代人的眼光,說說看法……
其一滿蒙通婚淵源由來已久,似乎本就該如此,一般老百姓間也甚為流行,這點也切合優生優育的法則……
其二皇太極作為志在問鼎中原的女真族領袖,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蒙八旗是最佳物件,驍勇善戰,想必皇太極後宮五人必是蒙部落首領的格格,也屬政治聯姻。
其三作為帝王,如需愛情本族女人隨意挑,野性彪悍的皇太極,同所有男人一樣,異族女性的吸引力強於本族女性。
純屬胡言,不必怪罪…
-
3 # 小枝談歷史
早在努爾哈赤時期,滿蒙就開始結盟,蒙古科爾沁貝勒的堂妹嫁給努爾哈赤,直到皇太極娶了蒙古科爾沁的博爾濟吉特·哲哲,滿蒙關係才開始逐漸穩固。
博爾濟吉特·哲哲,蒙古科爾沁貝勒莽古思之女。皇太極再迎娶哲哲之前已經有元妃鈕鈷祿氏,和繼妃烏拉那拉氏,前者是開國功臣鈕祜祿·額亦都之女,後者是烏拉部貴族博克鐸之女。元妃鈕鈷祿氏雖生下嫡子,但只活到二十歲便去世了,而且嫡子早夭。繼妃烏拉那拉氏是皇長子豪格的母親,因為見到努爾哈赤以及阿濟格不下轎,被努爾哈赤視為侮慢行為,遭勒令離婚。哲哲深明大義,端莊賢惠成為皇太極身邊地位最高的女人,隨著皇太極從金國大汗到大清皇帝的身份改變,哲哲也從大福晉到清寧宮皇后。
唯一可惜的是,哲哲連續為皇太極生了三個女兒,沒有一個滿蒙血統的孩子繼承汗位成了哲哲和科爾沁心病,就這樣十三歲的小女孩兒帶著這個使命被送到了皇太極身邊。
這個小女孩就是哲哲的侄女,吳克善的妹妹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天命十年,布木布泰嫁給皇太極,成為側福晉。按理說皇太極的後宮五妃,布木布泰是第二位入宮的,排序應該靠前,可事實上確實後宮五妃裡的末位永福宮莊妃。原因不外乎,政治上沒有特別大的利用價值(有姑姑哲哲大福晉主持大局),後宮裡也不太得皇太極的歡心(姐姐海蘭珠才是皇太極的心頭肉)。幸好,莊妃育有一子,九皇子福臨也就是後來即位的順治爺。
博爾濟吉特·海蘭珠的出現,讓皇太極知道什麼是愛情,也許是因為第一次見海蘭珠時,她已經是個已婚過的成熟女人,卻又因為喪夫的失落和無助,勾起了皇太極的保護欲。海蘭珠嫁給皇太極時,已經是二十六歲了,這在古代已經是高齡女了。儘管海蘭珠已經嫁過人,皇太極仍然視她為元配妻子,不僅給她尊貴的四妃首位宸妃,還給她的宮殿賜名“關雎宮”。出處來自《詩經》,男人只有對自己最愛的女人才會無意識的展露浪漫之情,皇太極對海蘭珠便是如此。
阿霸亥博爾濟吉特·娜木鐘是皇太極的第三大妃子,居麟趾宮,封為貴妃。她的妃位是用利益交換的,娜木鐘原是林丹汗的大福晉,天聰八年,林丹汗去世,部落再也無法與金人抗衡,身為大福晉的娜木鐘為了族人的性命只得帶著傳國玉璽投降。皇太極最好的接納方式就是迎娶林丹汗的遺孀,名正言順的得到玉璽。綜合各個利益講,皇太極既然已經有了正妻,還有了最愛,只能讓娜木鐘成為後宮第三人。
林丹汗去世後,留下多位福晉,竇土門福晉也是其中一位,她的名字叫博爾濟吉特·巴特瑪璪。這位福晉原是阿霸亥部落的,也算是比較勇敢的一位了,林丹汗去世後,在族人的保護下,前來歸順皇太極,話裡行間都透露出要嫁給皇太極的意思。可偏偏皇太極不願意領情,最後還是皇太極的兄長代善的勸說,皇太極才同意娶她,因為竇土門福晉歸順時有一定的利益帶給皇太極,皇太極便讓她居於莊妃之上,成為後宮第四淑妃,居衍慶宮。
皇太極後宮五妃,位分不同,恩寵也不同,最讓皇太極敬重的是哲哲,得到皇太極的愛情的是海蘭珠,娜木鐘和巴特瑪璪給皇太極帶來大量的財力和人馬,只有莊妃,雖有科爾沁的支撐卻始終是個備胎,這也是皇太極給後宮五妃排序的原因。
這五位都是蒙古族,也都是成吉思汗的後裔,但他們來自不同的部落,哲哲,海蘭珠,莊妃來自科爾沁部落,娜木鐘和巴特瑪璪來自阿霸亥部落,也就是漠南蒙古。
-
4 # 平沙趣說歷史
首先提一下,皇太極的後宮不可能只有五個人,所謂後宮五人指的是一後四福晉,也就是崇德五宮,又稱五大福晉。
崇德元年即崇禎九年(1636年),稱帝改國號的皇太極在瀋陽宮殿舉行即皇帝位的隆重典禮,並冊封“一後四妃”:中宮皇后哲哲、東宮關雎宮宸妃海蘭珠、西宮麟趾宮貴妃那木鐘、東次宮衍慶宮淑妃巴特瑪璪、西次宮永福宮莊妃布木布泰。
皇太極冊封的“一後四妃”都是蒙古族,還都姓 博爾濟吉特,當然,她們並不是都來自同一個部族,但其中三人來自同一個地方。
1、中宮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名哲哲。
哲哲是皇太極的髮妻,蒙古科爾沁貝勒莽古思之女,1614年與皇太極 成婚,時年15歲。
天聰元年(1627年),皇太極繼承汗位,哲哲被封為大福晉。崇德元年(1636年)被冊封為 中宮皇后,居住在中宮清寧宮。
哲哲與皇太極生了三個女兒,無子。她性格平和,主持後宮,不與眾妃爭寵,德冠後宮。
皇太極逝世後,順治帝即後,尊哲哲為皇太后。順治六年(1649年)哲哲病逝,享年50歲。
2、東宮關雎宮宸妃:博爾濟吉特氏,名海蘭珠。
海蘭珠於天聰八年(1634年)嫁給皇太極,年26歲。眾多影視文學作品都將海蘭珠描繪成皇太極最愛的女人,兩人有沒有愛情不知道,反正海蘭珠是皇太極最寵愛的妃子是沒錯的。
海蘭珠是哲哲的親侄女,蒙古科爾沁貝勒塞桑(哲哲之兄)的女兒。海蘭珠深受皇太極寵愛,其居住的宮殿名為“關雎宮”,《詩經》中的關雎有何意思眾所周知。
海蘭珠曾為皇太極生過一子,即皇八子,皇太極為此大赦天下,儼然一副要將其立為太子的模樣。但這個孩子不滿週歲就因病早夭,連名字都還沒取。
喪子之痛讓海蘭珠悲傷至極,不久就鬱郁而病,於1641年病逝。此時皇太極正在松山大戰前線,聞訊後竟不顧一切地從戰場趕回瀋陽宮中。
海蘭珠死後,皇太極悲痛萬分,涕泣不止,飲食不思,夜不成寐,甚至昏厥。
3、西宮麟趾宮貴妃:博爾濟吉特氏,名那木鐘。
那木鐘原來是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的福晉,林丹汗西逃身死後,她降附後金,皇太極將她納入後宮。
關於皇太極娶那木鐘時還有一段曲折。當那木鐘來降附時,阿巴泰等多人請皇太極納之為妃,但皇太極婉言拒絕。
皇太極命兄長大貝勒代善娶那木鐘為妻,代善找了個蹩腳的理由拒絕。後來在諸貝勒的再三堅請下,皇太極才娶了那木鐘。
皇太極逝世後,順治帝加封那木鐘為懿靖大貴妃。康熙十三年(1674年),那木鐘病死。
4、東次宮衍慶宮淑妃:博爾濟吉特氏,名巴特瑪璪。
巴特瑪璪也曾是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的福晉。林丹汗死後,巴特璪於天聰八年(1634年)率眾降附後金。
大貝勒代善與一幫貝勒上奏,請皇太極娶巴特瑪璪為妃。最初,皇太極沒有聽從。後來出於政治意味考慮,才納其為妃。
5、西次宮永福宮莊妃: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
布木布泰是蒙古科爾沁貝勒塞桑的女兒,哲哲的侄女、海蘭珠的妹妹。比起本名,布木布泰的諡號更為人熟知,那就是孝莊太后。
布木布泰於天命十年(1625年)與皇太極成婚,時年13歲。崇德三年(1638年),她生下了皇九子福臨,也就是後來的順治皇帝。
布木布泰長得秀美,人很聰明,又知禮數,是皇太極后妃中最著名的,也是關係到清朝早期興亡的關鍵人物。
莊妃並不太得寵,原本她地位僅次於姑姑哲哲,在後宮中位列第二,結果上面三位一個接一個地來,把她擠到第五位。
雖然不是很受寵,但在皇太極死後的政治鬥爭中,莊妃發揮了調和矛盾、安定局勢的作用。在康熙帝繼承大位以及扳倒鰲拜集團的鬥爭 中,孝莊太后為清朝作出了守成兼創業的貢獻。
孝莊太后的歷史地位是受到今人肯定的,當然關於她的傳聞也很多,如下嫁多爾袞、勸降洪承疇等等,傳聞真假暫不去管。
布木布泰於康熙二十六年(1688年)去世,享年75歲。
之所以皇太極後宮一後四妃都是蒙古人,跟當時政治姓氏脫不了干係。當時中國的政治舞臺上,有明朝、蒙古、後金(清)三大政治勢力,明朝和滿洲是死對手,而蒙古顯得有些曖昧,雖然蒙古曾經跟明朝打生打死,但他們跟後金的關係也不是很好。
明朝體量巨大,後金要想同明朝爭天下,關鍵問題之一就是要建立滿蒙聯盟。
皇太極時期,重點與實力強勁的漠南蒙古察哈爾部聯姻。蒙古察哈爾部兵強馬壯,其首領林丹汗自稱全蒙古大汗,希望恢復大元可汗的事業,南討明朝撫賞,東與後金爭雄,號令漠南蒙古。
明朝迫於形勢,採取“以西虜制東夷”的策略,聯合林丹汗抵禦後金。林丹汗接受明朝撫賞,阻礙後金攻明。
在擊敗林丹汗以後,皇太極著手收服察哈爾部,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聯姻,於是林丹汗的兩個福晉成了皇太極的妃子,皇太極的兄弟們也娶了察哈爾部的女子。
而後金和科爾沁部的聯姻是從努爾哈赤時代就開始的,皇太極繼續其父的政策。作為老牌盟友,科爾沁部的重要性是比察哈爾部大的,所以皇太極的皇后是科爾沁部的人,四妃中也有兩位來自科爾沁部。此外,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娶蒙古科爾沁部莽古思之妹為妻,多鐸娶莽古思之女為妻。
透過互相聯姻,漠南蒙古同後金結成了牢固的政治—軍事的聯盟。這種聯盟一直持續到清末。
-
5 # 西樓青門外一笑談文史
1636年,皇太極在瀋陽稱帝以後,對後宮制度也進行了改革。為明確後宮位號、身份等級等,建立了崇德五宮,即中宮、東宮、西宮、次東宮、次西宮。崇德五宮后妃的地位遠遠高於其他嬪妃,可以說是後宮的權力中心。
皇太極劇照
中宮清寧宮孝端文皇后,哲哲,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東宮關雎宮宸妃,海蘭珠,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西宮麟趾宮貴妃,娜木鐘,阿霸亥博爾濟吉特氏;次東宮衍慶宮淑妃,巴特瑪·璪,阿霸亥博爾濟吉特氏;次西宮永福宮莊妃,布木布泰,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也就是後來的孝莊太后。
孝端文皇后劇照
明朝末年,蒙古已經四分五裂了,勢力較大的有三大部落,即西至準噶爾盆地一帶的漠西厄魯特各部;貝加爾湖以南、河套以北的漠北喀爾喀各部;東部、大漠以南的“漠南”各部。而漠南各部中,察哈爾部最強盛,首領林丹汗是元朝後裔,一直想恢復元朝家業;科爾沁部東臨海西女真葉赫部,南接喀爾喀部。科爾沁部為了能夠跟察哈爾部抗衡,就經常跟海西女真葉赫部、烏拉部混在一起。
科爾沁部甚至在1593年參加了以葉赫部為首的九部聯軍,攻打努爾哈赤,只不過以失敗告終。後來科爾沁部發現,統一了建州女真的努爾哈赤勢力強大,不能跟他幹仗,得依附於他,於是就開始跟努爾哈赤和好建交,努爾哈赤也不傻,想要統一東北地區,首先得把西邊的鄰居蒙古安撫好,於是努爾哈赤與蒙古族漸漸的也走上了政治聯姻的道路。
於是,努爾哈赤先後娶了科爾沁兩個貝勒的兩個女兒。並且讓四個兒子代善、莽古爾泰、德格類、皇太極分別都娶了蒙古部落女子。而皇太極的婚姻政治色彩更加濃厚,為了聯合科爾沁部對付察哈爾部,先後娶了孝端文皇后、孝莊文皇后、宸妃、淑妃、側妃等多位蒙古科爾沁部女子。
按道理說,聯姻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對抗消滅察哈爾部。那麼消滅了察哈爾部後,聯姻就沒什麼存在的必要了。
但孝端文皇后賢淑端莊,勤儉樸素,識大體顧大局,不干涉朝政,把後宮統領的井井有條,深受皇太極的寵愛與尊敬。包括後來的孝莊太后,對順治、康熙王朝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也給清王室留下了極好的印象。所以,滿族王室與蒙古族聯姻通婚就一代一代延續下去了,甚至成了清王朝的一項基本國策!
孝莊文皇后劇照
滿清王室與蒙古族通婚的基礎始終都是政治聯姻。只不過在滿清入關前,更多的是蒙古族依附於勢力強大的努爾哈赤。而滿清入關後,則更多的是清王朝為了安撫籠絡蒙古各部,維護地區和平,加強對蒙古地區的控制!
-
6 # 海之聲助聽器羅湖
是因為清寧宮皇后哲哲、關睢宮宸妃海蘭珠、永福宮莊妃布木布泰來自於科爾沁蒙古大領主之家,她們與皇太極的聯姻象徵了後金和科爾沁蒙古之間的聯盟關係,其地位必須得到官方的肯定;麟趾宮貴妃娜木鐘和衍慶宮淑妃巴特瑪璪都是察哈爾部林丹汗的遺孀,皇太極與她們的聯姻象徵了後金和察哈爾蒙古之間的聯盟關係,其地位同樣需要有名分上的鞏固。
-
7 # 茹叔敬
要從努爾哈赤說才正確。努爾哈赤從總的鬥爭利益出發,曾經科爾沁有兩次同建州有不和動兵,努爾哈赤不念科爾沁的舊惡。他說:一朝為惡而有餘,終身而善而不足。從萬曆四十年,(一六一二)建州開始同意與科爾沁棄舊怨,結姻盟,在當時,建州結婚是一種政治行為,是一種借新的聯姻來擴大自己勢力的機會,起決定作用是家世的利益,而決不是個人的意願。我的幾句話相信是對的。努爾哈赤在位時,同科爾沁聯姻十次,其中娶人九次,嫁出一次,其子皇太極繼續實行上述聯姻政策,皇太極在位時,同科爾沁聯姻十八次,其中娶人十次,嫁出八次。蒙古科爾沁部等與後金政權,透過聯姻,鞏固同盟,以加強自己的勢力。因此,蒙古科爾沁部成為後金的政治同盟和軍事支柱,也成為清朝的聯姻親和軍政屏藩。努爾哈赤採用分化撫綏與武力征討的兩手政策,在蒙古科爾沁部取得成功。
回覆列表
這裡提到的皇太極後宮五人是崇德五宮,也就是崇德元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時,冊封的五宮后妃,也稱五大福晉,這五位后妃均來自蒙古。
五大福晉包括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名哲哲,正宮清寧宮皇后; 敏惠恭和元妃,博爾濟吉特,名海蘭珠,關睢宮宸妃; 懿靖大貴妃,博爾濟吉特氏,名娜木鐘,麟趾宮貴妃;康惠淑妃,博爾濟吉特氏,名巴特瑪璪,衍慶宮淑妃; 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永福宮莊妃。
(瀋陽故宮裡的崇德五宮一角)
(海蘭珠劇照)
(娜木鐘劇照)
崇德五宮后妃地位遠遠高於其他妃子。這是因為清寧宮皇后哲哲、關睢宮宸妃海蘭珠、永福宮莊妃布木布泰來自於科爾沁蒙古大領主之家,她們與皇太極的聯姻象徵了後金和科爾沁蒙古之間的聯盟關係,其地位必須得到官方的肯定;麟趾宮貴妃娜木鐘和衍慶宮淑妃巴特瑪璪都是察哈爾部林丹汗的遺孀,皇太極與她們的聯姻象徵了後金和察哈爾蒙古之間的聯盟關係,其地位同樣需要有名分上的鞏固。
但在政治上的關係之外,皇太極也不無其他考量,比如從個人偏愛的角度,他對關睢宮宸妃海蘭珠特別寵愛,從防範禍亂的角度,他重視原為林丹汗正妻的麟趾宮貴妃娜木鐘;相比之下,五人中第二個來到他身邊的永福宮莊妃布木布泰,在後面三個后妃來到之後,地位一直往後排直到最後一個。
從這個角度看,皇太極與布木布泰的感情不見得很好。
(我孝莊這個梗已經說爛了,就不要難為電視劇製作方了)
後來孝莊文皇后不願意和皇太極合葬,原因眾人有很多猜測,但可能也有這方面的原因——她或許不想百年之後,又回到崇德五宮的格局序列中去(皇太極與孝端文皇后、麟趾宮貴妃、洐慶宮淑妃等葬在昭陵中)。
(孝莊太后的昭西陵從體系上屬於皇太極昭陵的一部分,但在空間上位於河北省遵化市清東陵大紅門外東側,與位於瀋陽的昭陵相距2000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