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頑石補天
-
2 # 業餘隨便
地球上的空氣為什麼不會釋放到宇宙中去?
萬有引力的作用,假如說臭氧層破裂了會發生什麼? 臭氧層是地球最好的保護傘,它吸收了來自太陽的大部分紫外線。如果遭到破壞,過量紫外線的照射,人會得面板癌.臭氧層被大量損耗後,吸收紫外輻射的能力大大減弱,導致到達地球表面的紫外線B明顯增加,給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帶來多方面的的危害,目前已受到人們普遍關注的主要有對人體健康、陸生植物、水生生態系統、生物化學迴圈、材料、以及對流層大氣組成和空氣質量等方面的影響。
-
3 # 張志斌63072988
不會的,根據牛頓萬有引力,每一個分子都是有質量的,每一個空氣分子如果要逃逸地球的引力需要達到第一宇宙速度,空氣分子如果忽略流動的速度就是繞著地球運動的衛星,其速度遠達不到第一宇宙速度。正是由於萬有引力空氣才會有大氣壓,才會距離地面約近大氣壓力越大。往高空沒有物體給予空氣分子作用力使得空氣分子達到第一宇宙速度,所以放心吧任何一粒空氣都不會逃離地球。
-
4 # 樹袋熊先生4
宇宙中的物質和地球上的明顯不同,我們在地球表面看到的物質都是正物質包括空氣和水。宇宙中的物質包圍著大氣層我認為宇宙中的物質和地球上的物質是相反的它們像磁鐵互相排斥把地球固定在這個位置我們上太空不是沒有重力受宇宙中的物質排斥。
-
5 # 鬱單越人2
我想大氣會向太空擴散,儘管地球引力會保持大氣的穩定,但擴散是物質的一個屬性,力量是巨大的。地球上的水和一些固態物質會不斷的產生氣體,釋放到大氣中,如果沒有擴散,地球周圍會被濃密的氣體保衛,早就不適合人類生存了。由於擴散運動的存在地球上的水會越來越少,最後會完全乾涸,我們好像看到地球曾經擁有豐富的水,湖泊星羅棋佈,河流縱橫三幹,而現在只留下一些荒灘戈壁,海洋似乎也沒有初始的發達。火星和月亮透過這幾年的探測,也好像她們曾經有過水和大氣的存在,現在我們只能看到一個遺留的痕跡,大氣和水到那裡去了呢?也只能是逃逸到太空去了。(本人不是科學家,純屬胡思亂想罷了,)
-
6 # 章彥博
會揮發走,但速度很慢。
一定溫度下的氣體,其速率分佈符合「麥克斯韋-玻爾茲曼分佈」,其表示式為:
f(v)即是速度為v時的機率密度。為了形象地表達這個式子,可以看下面這張圖:
上圖分別表示了T" = 1, 2, 3時的情形,即溫度逐漸升高時,分佈的變化。橫軸是速度軸。注意這裡的單位都經過約化,以簡化表達(令m/kT = 1)。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溫度越高,速度分佈就越傾向於更高的速度。
從圖上看,似乎速度有所謂的「上限」,比如T"=1時,在v = 4的時候,機率已經降到0了,但實際上並不是,這裡是對能量從零積分到無窮大的地方,同時這個式子也是收斂的。這意味著,特定溫度下,粒子的動能大小是沒有上限的(注意!不是速度,因為有光速的限制)。
地球的溫度可以用300K近似;k是玻爾茲曼常數,k = 1.38064852 × 10-23 m^2 kg s-2 K-1;m是單個粒子質量。這樣,我們就可以計算超過第二宇宙速度的分子比例——因為要脫離地球的引力,速度就必須要超過第二宇宙速度(11.2km/s)。
也就是說,計算此式:
所得的值非常非常小:
這意味著什麼呢?宇宙中所有粒子的數量大約是10^80個,而地球上氣體的總量更是遠少於這個值,也就是說,地球上甚至沒有一個氧分子有這樣的速度。
而換做氫氣,其質量比氧氣要小不少,對應的機率值就大多了:
這相對於分子數量來說,就是一個很大的值了,阿伏伽德羅常數的數量級在10^23,而10^-11的機率下,也有10^12個氫原子會逃脫。從長期看,是一個很大的值。
那麼地球上的氣體會不會離開地球呢?其實按照上面的計算,答案已經很清楚了,質量如果太低,就一定會,比如說氫氣,現在地球的大氣中已經很少了,就是因為它從大氣中逃逸走了。而稍微重一些的氧氣,其逃逸走的機率則極低,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回覆列表
大氣是由水蒸氣、氧氣、氫氣、氦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等氣體以及固體顆粒懸浮物組成的。儘管他們很輕,但是也有質量。地球的引力把他們吸附在自己的周圍。本應該都吸附地產面,但是由於它們的分子密度各有不同,因此密度比重較大對密度比重減小的氣體產生了浮力。例如,在這些氣體中氧氣密度比重最大,因此它們就被吸附在最下層,別的氣體相對較輕,因此就被俘了起來,也有的被裹著水蒸氣或者塵埃顆粒增加了自身的重量,也和其它相同比重的氣體混雜在一塊兒。由於浮力將較輕的氣體浮的很高直到氣體重力等於地球引力氣體才停了下來,形成穩固的大氣層。又擔心氣體會不會“蒸發”到太空或者到其它星球上去。我覺得,如果有這種可能,那就太好了!那就不要費勁拔力的搞什麼“火箭”了。弄個氣球就太空旅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