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快樂媽媽Maggie
-
2 # 張小雨育兒成長路
孩子做事情越來越被動,提不起興趣,爸爸媽媽要考慮最近孩子有沒有因為哪些事情沒做好,爸爸媽媽在她身邊責備了她,讓她心靈深處產生了挫敗感,從而導致不願意再去做這件事情,而在孩子有挫敗感時父母有沒有及時的去鼓勵她呢?
首先要去關心孩子,看看是不是有些事情導致了孩子不好的體驗,讓孩子心理產生了負面情緒,爸媽要嘗試與孩子去溝通,去引導孩子,讓她能說出心裡面真正的想法,再從源頭問題去改善。
其次,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多去觀察孩子,及時給予鼓勵,可以選擇在一件小事上,比如:刷牙、洗臉或洗澡等等事情上去鼓勵她,誇獎她,給她正面的反饋,讓孩子在一件小事上有小小的成就感,讓她越來越自信,使孩子漸漸對身邊的事物感興趣。
同時爸爸媽媽在新鮮事物多鼓勵孩子去接觸,去嘗試,爸爸媽媽自己也要起到帶頭作用,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帶動孩子一起去參與,營造一種好的環境,讓孩子感受到這種氛圍,平時經常常帶孩子出去走走,放鬆一下,讓孩子去感受外面的新鮮事物,這樣孩子也更會慢慢對身邊的事物產生興趣。
爸爸媽媽在平時陪伴孩子時,多鼓勵,讓孩子更自信,有成就感,少去指責她,不要以爸爸媽媽的主觀判斷及自己自認為的標準去過分要求孩子,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客觀的給予孩子一些伸展空間,才不會讓孩子產生過度的壓力,從而對事情從喜歡到不感興趣。
-
3 # 春粟5576
謝邀!對於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是讓人頭疼的一件事,孩子小的時候做為家長多培養他的注意力,比如買玩具不能見什麼就買什麼少而精,再大些觀察他對什麼有興趣就往他對感興趣的事上引導,比如開發智力動腦的玩具或書,多鼓勵少批評。總而言之教育孩子不是件容易的人,孩子小時累人,大時累心,每個做父母都身有體會……
-
4 # Fanny媽媽談育兒
興趣這個東西,說起來很簡單,其實很複雜。孩子一歲前,很重要。寶寶一歲前,對任何事物都感興趣,好奇心非常強,這就是最初的興趣雛形。隨著家庭教育和家庭環境的影響,比如說寶寶第一次感受畫筆,你是怎樣的表現?寶寶第一次跟著音樂“翩翩起舞”,你是怎樣引導的,包括語言等等各階段的敏感期,都是怎樣度過的,這都是後期形成興趣愛好的重要因素。
所謂全腦開發、早教等等等等,其實都是在用更科學的方法,開發並保持寶寶對各種好奇的延續,從而形成興趣。當然要選擇理念和方法正確的機構,不是越貴越好,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我的女兒就是這樣,一歲前,我全程監護。不是為了望子成龍,只是覺得一歲前太重要了。這段時間,是為今後各種好習慣地建立打基礎階段。我在家陪她閱讀,遊戲……把基本的語文知識、數學知識、自然科學等等,貫穿其中。二歲後,參加早教班,因為之前好奇心維護得好,所以她對早教班的內容都很感興趣。3歲後,也帶她試聽各種課,哪個都不排斥,但我只選擇了舞蹈和繪畫。後來因為舞蹈老師的原因,舞蹈課沒有堅持,打算換個老師,從頭開始。繪畫一直堅持到5歲,也許和老師的教學方法有關係,女兒始終保持高度熱情。現在上學前班,校內也有美術課,孩子會和課外繪畫班比較,總感覺校外的更適合她,所以一直堅持學。
每個寶寶生下來,都是天才,就連那麼多天生的智障兒童,經過正確引導,都能獲得一技之長,比如舟舟,又比如一些自閉症兒童成為畫家……天才和俗物,在於怎樣引領!如果寶寶3歲了,就找個適合的老師,開始啟蒙,也來得及,不要過早下結論。
-
5 # 萌智
寶貝處於喜歡探索嘗試的階段吧!所以更喜歡體驗,專注做一件事情的階段還需要過渡一段時間!
你家寶貝年齡在哪個階段呢?寶貝性格特點是什麼呢?
如果是三到四歲,三到四歲小孩子的專注力相對較弱,因為處在大腦發育階段的寶貝,他們對很多事情都是抱著嘗試的態度,真正作為興趣還是需要大人的正確引導和健康的氛圍!
體驗課分為幾種!關於美術,音樂,樂高,等等。你家寶寶上的是哪一種呢?是早教課程還是託班?根據寶貝性格來定吧!多多嘗試,看看寶寶習慣哪一種生活方式!
早教課程分為蒙氏,金寶貝,美吉姆,等等,每個早教品牌的早教理念和課程方式都會有一些不一樣,氛圍也會有細微的區別!你家寶貝如果去過早教機構做體驗,那麼你還是會發現你家寶貝的興趣所在的,早教課程著重於性格,興趣,才藝的培養和發展!
如果是普通的興趣班,氛圍沒那麼棒的話,寶貝不感興趣也很正常,選擇正規一點的興趣班,對於寶貝就是一種塑造!在興趣班認識小夥伴,大家一起做一件事情似乎會更有趣!
孩子喜歡閱讀,那就帶她多去繪本館,孩子喜歡運動,那就帶他去運動場,游泳館,孩子喜歡塗鴉,就帶他去美術館,孩子喜歡語言,那就帶她去英語學習機構。如果是學習類的,比如閱讀和英語,不建議在app軟體上面學習,建議去相關正規課程機構給孩子提供一個學習氛圍,激發孩子興趣!把握孩子的興趣和年齡段,科學育兒,正確引導!
-
6 # 大賽爸爸說
我認為孩子對很多事情都沒興趣完全是因為沒有發現其真正感興趣的地方。我家孩子正處於幼兒園階段,身邊不少朋友都在讓孩子學各種興趣班,也有去體驗過一些課程,不過到現在為止我們還沒有讓孩子正式開始上課,對於這個事情我非常能夠理解和體會家長們的感受,也把我的一些想法與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育兒理念必須要明確。是因才施教還是隨心所欲或者是父母做主,到底在幼兒時期給孩子什麼樣的生活,讓孩子的心靈處於什麼狀態,這個是大方向,父母們一定要想清楚達成一致意見,統一思想,避免因此引起家庭矛盾而困擾生活。
其次,初心不可過於的功利。孩子不是父母滿足自己虛榮心的工具,更不是為了取悅或者達到父母個人願望而存在。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和他們是平等的生命,只有時間的先後而不應成為籠罩於其上的遮陽傘。讓孩子擁有健康快樂的童年回憶才是最好的禮物。
再次,尊重孩子感受和選擇。父母更多會是權衡利弊來選擇事物,而孩子只會對喜歡的東西感興趣。現實是很多父母都做不到讓孩子自己做決定,那種所謂的“為你好”傷害了無數孩子的內心,強迫孩子去學一個技能或知識只會事得其反,甚至於最後家長都學會了而孩子仍沒有入門,這又有什麼意義?
最後,一旦決定就持之以恆。孩子在幼兒時期的選擇往往都是一過性的,普遍的現象是三分鐘熱度,因此家長們要注意觀察孩子的天份和興趣之間的關係,發掘天份,培養興趣,本著先讓孩子喜歡上這個東西再與孩子溝通達成進一步學習的約定,並持續鼓勵孩子堅持下去就可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總之,我一直認為,在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不在於學會多少技能,而在於掌握生活自理能力,充分的培養與發揮其想象力和創造力,不拘一格,不限一技,家長們在孩子興趣點的基礎上增加引導提供環境條件就可以了。
-
7 # 浩墨香教育
孩子對什麼事都沒有興趣是不可能的,我覺得可能有這樣一些原因,還可以採取這樣的辦法。
一是你可能還沒有找到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一般說來,孩子的興趣是有的,有的孩子廣泛,有的孩子少點,但是,總得有孩子感興趣的,你要多留意,多觀察,一定能發現孩子感興趣的事情或活動。如有的孩子對繪畫、舞蹈、音樂都不感性趣,但是,喜歡到大自然,觀察小動物,對生物植物感興趣,這也是孩子的感興趣的,也有孩子喜歡活動,這些都需要家長觀察來發現。
二是孩子的興趣是可以培養的。關於你報名參加了幾個班,孩子都不感興趣,這是可能的,與平時對孩子的興趣培養有關,所以,你平時要可以在家多陪著孩子畫畫兒童畫,做做手工,唱唱歌,也可以與孩子一起活動,孩子取得了小成功,興趣就慢慢來了。
總之,只要家長勤於觀察,善於發現,總能找到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同時,家長還要多陪伴孩子,與孩子一起活動,一起製作,孩子的興趣也慢慢培養出來的。
-
8 # 皓月長歌正面管教
耐心的等待吧!
孩子現在沒興趣不代表以後沒有喜歡的,慢慢等他長大,慢慢等他找到他的興趣點。目前階段,最好不要強迫孩子去學他牴觸的東西。
等待的同時,讓他接觸更多的新鮮事物。
帶他多去看,多去感受,讓他有更多的機會發現可以去感興趣的事情。
最後,你問問自己,你有沒有興趣愛好?
——這對孩子很重要。
如果有,記得經常帶著孩子一起去做,或者讓孩子看著你做。
比如,你喜歡打羽毛球,那麼可以帶著孩子旁觀,並告訴孩子你打羽毛球的時候真的很開心。
其實,如果你真的開心,不告訴孩子,孩子也是能感受的。
如果你沒有興趣愛好,那麼建議你趕緊找一個自己相對喜歡的,並經常快樂的去做這件事。
當你有了你的興趣愛好,你愛你的興趣愛好,那麼孩子早晚也會有屬於自己的興趣愛好。
榜樣的力量是非常大的,這比你嘮叨一萬個字都管用。
小心別帶偏了方向喲!:)
-
9 # 積木育兒
興趣班重在“興趣”兩個字,這也是孩子學習時最好的動力源泉哦。您要知道,對於人來說,學東西快和好不是隻有智商,還需要有外在動力和內在動力的驅使,而我們自己的內在動力對學習的作用力是最大的。孩子因為喜歡就會去願意學習,享受學習,當收穫成果後他更會體會到滿足和快樂,這些快樂和滿足會促使孩子更願意繼續學下去,這其實是一個良性迴圈。
孩子現在不喜歡您報的3個興趣班,那麼您就需要好好想想孩子平時喜歡做什麼?在哪些事情上關注點更多、更容易投入進去?根據這些去選擇興趣班的體驗課,會更容易“中標”哦。平時您可以多帶孩子去一些博物館、美術館、音樂會等等不同的場景,看看能不能激發孩子的興趣?當孩子的眼界開闊了,他會找到自己的傾向和選擇哦。
最後小小提醒您一下,如果孩子對某方面表現出興趣想學習,您答應前要先把未來學習中可能的挑戰和困難告訴孩子,這是給他一個“預警”,讓他了解一旦選擇了去做就要堅持下去,勇敢的面對挫折和挑戰。
-
10 # 羅院長的小院子
透過寶媽描述,弱弱的判定下,您可能有些武斷也有些不夠耐心。因為僅僅是自己做主選了三個興趣班,寶寶不感興趣就下定義:小孩兒對什麼事都沒興趣。 這個恕絕大多數育兒的麻麻都不敢苟同。如果正巧這三個就是孩子確實提不起興趣甚至厭煩的事情呢。
比如,孩子天性好動。喜歡運動類的,踢球啊游泳啊甚至高階一些擊劍啊馬術之類的。而媽媽硬是拽著去參加書法、圍棋、畫畫興趣班,孩子本身帶著反情緒參加的,自然不會願意,也很難上個體驗課就改變想法突然愛上了自己原本不感興趣的東西。
還有的孩子性格方面慢熱,對於喜歡一件事一樣東西是需要時間的。如果這孩子是這樣的性格,那寶媽這句:對什麼都不感興趣 有一半兒對。因為孩子還沒有喜歡上,只是個體驗課沒感覺,可能要上了幾次熟悉了老師熟悉了環境才能喜歡上。這種對於上興趣班的孩子來說,並不是個例。很多。
對於慢性子的孩子,真的可以多耐心等待一下,陪伴孩子多上幾節課,只要孩子不是排斥的,那都有可能轉換成興趣。
對於完全誤判斷了興趣的,也別三個就所有,根據孩子日常所表現出的愛好選擇興趣班更對症也更容易培養特長。
如果真的是佛系小朋友對所有事不感興趣,也別下定義,自家孩子糟了以後半點競爭力都沒有。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恨鐵不成鋼甚至出言“你怎麼這個不喜歡那個不喜歡到底要幹嘛,你看誰誰學的多好“之類的,孩子只會更無感甚至反感。給孩子多一點等待的時間。或者上親子興趣班,和媽媽一起學一起做會讓孩子更願意接受。
-
11 # 心儀曉曉
謝邀!你不要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強加給孩子,他現在沒興趣,是你做父母的平時觀察引導不夠。孩子三歲了,他肯定會有自己喜歡的玩具啥的,要多觀察,不要心急。這麼小的孩子,注意力不會集中,你一下報三個班,也太為難他了。慢慢來,孩子都是好孩子,以後大點會好的!
-
12 #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我們的父母都有一個非常錯誤的觀念,覺得孩子就應該自己喜歡學習,懂得道理。而事實上,孩子的興趣,孩子的學習,都是需要我們的家長有意識的引導和培養的,所有的興趣都是可以有意識的培養起來的。
塑造良好的家庭環境。環境對一個人的學習和成長影響是非常大的,為什麼有的孩子從小就喜歡閱讀,喜歡讀書,而有的孩子長大了以後,也照樣抗拒和厭惡學習,這跟家庭環境有著極大的關聯。
家長一定要創設一個適宜孩子學習和成長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受環境的薰陶會潛移默化的,慢慢的愛上學習,愛上閱讀。
跟天賦一致的興趣培養。我們為什麼一直倡導要因材施教,因為每個孩子的天賦性格都是不一樣的,所以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天賦和性格,來科學合理的規劃孩子的人生和未來。
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我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人工智慧時代,會像工業時代一樣,翻開嶄新的一篇人類文明。在人工智慧時代,我們未來的競爭對手不再是人類,而是人工智慧,絕大多數工作會被人工智慧所取代。所以在這樣的狀況下,更需要我們的家長根據孩子的天賦和性格來科學合理的規劃孩子的未來,才能夠讓孩子在未來的殘酷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
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天賦來科學合理的,做孩子教育的頂層設計,這樣才能夠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佔據優勢,成為人生贏家。
回覆列表
親愛的,你說孩子就算去學以前喜歡的事情現在也不能堅持,除了這一點,還有哪些例子能夠證明你說的孩子對任何事情提不起興趣呢?
我們先來看看哪種情況下,孩子會自發自願地去學習並且堅持。一般來說,孩子喜歡的東西,只要父母不去進行干擾或者批評,孩子都會堅持做下去。這是基於孩子自己對價值感的需要。我們會發現,從孩子不到1歲開始,他就想要自己去做一些事情,比如撿地上的東西,比如自己拿勺子,慢慢的,孩子一定要自己吃飯,幫媽媽掃地....
孩子天然就具備對萬事萬物的興趣,只要父母沒有人為地敢於或者批評。
觀察並瞭解孩子的天賦雖然孩子對萬事萬物都有天然的興趣,但是並不意味著孩子小時候喜歡的東西長大了也能堅持。原因就在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喜歡的事情不一定剛好就是自己天賦所長的東西。這也是我最近給我們家樂樂做了大腦基因多元智慧測試才有的新的感悟。
比如剛開始孩子喜歡一件事情,但是因為他的天賦不是很擅長這方面,越到後面越吃力,這件事情讓他感覺不到成就感,所以就會因為挫敗而不喜歡。比如樂樂之前說想學鋼琴,我們家本來就決定等他六歲給他報鋼琴,但是給樂樂測試後顯示他的操控力不是他的天賦(我對樂樂的觀察和了解也是這樣),但是對音樂的感知力是他的天賦,所以諮詢師就建議說樂樂學鋼琴後面會越來越辛苦,那我就會給他改成學架子鼓,因為架子鼓不會需要那麼精細的指頭的動作。所以你可以看看你們家孩子是不是這兩方面原因造成的。任何孩子都有他喜歡和擅長的東西,找到這個點,支援孩子去做,孩子就會有興趣。
所以關鍵是父母自己要了解孩子,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天賦。
及時鼓勵孩子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任何堅持,都離不開父母的鼓勵。我說的不是不是簡單地說“你很棒”“你很聰明”。而是我們要發自內心欣賞孩子,看到孩子的進步,並且告訴孩子媽媽看到了你那些進步。
只要這樣堅持去鼓勵孩子,孩子所做的事情又是自己擅長的,慢慢興趣度就會上來。
當然,最最最重要的是,不要去否定孩子的想法,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