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

    春節走親訪友,孩子4種行為被批“沒教養”,家長規矩教育如何教

    春節是家人帶孩子走親訪友的好時機,一方面孩子能見見久未謀面的親人,另一方面親人也能觀察觀察孩子的家教表現。

    1、見到長輩不打招呼。

    一般父母第一次攜全家人去親戚家拜年時,都會特意對孩子說“這該叫誰誰誰?”,讓孩子跟著叫。但去了幾次之後,家長便不教了,有的孩子見了長輩也不叫了。

    曾聽過外婆對媽媽說:“你家的女兒見到我都會叫,一聲一聲叫得可甜了。不像小女兒家的孩子,見到我一次都沒叫過。”

    雖然當面親戚們不會說孩子怎麼沒叫人,但背地裡還是會拿各家孩子比較一番,說父母不會教,孩子沒禮貌。

    因此,家長見孩子們沒有向長輩打招呼,要當場指出來,讓孩子從小做個知禮懂禮的人,並養成這個好習慣,不能家長不說就不叫了。

    2、好吃的都往口袋塞。

    過年了,親戚們即是好客,又是疼久沒見面的小孩,看見什麼好吃的,就拿給孩子吃,這是親戚的好意。可是,有的孩子,將桌子上自己覺得好吃的、喜歡的東西,都裝進自己的口袋,想要帶回家去,這就是孩子的“不禮貌”了。

    雖然親戚見孩子這樣,甚至會多拿一些他/她想要的東西,讓孩子帶回去。但肯定也會有一些人看不慣孩子這樣,私下會說,這孩子真“貪心”,口袋都塞得滿滿的,裝不下了,還一直拿。

    因此,家長見到孩子把好吃的都往口袋塞,一定要及時勸阻和教導,讓孩子可以帶1-2個,但不能帶很多,要懂得也留一些給別人吃。

    3、翻箱倒櫃。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心強、活潑好動,於是一到別人家,就無所顧忌地探索新世界去了。到房間裡找找有啥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拉開櫃子裡,有啥好東西,拿出來翻一翻;看到桌上的電腦,有密碼打不開,去找媽媽……

    相信這是大家最不喜歡的吧,一是怕丟什麼重要東西,二是嫌棄日後還要再收拾。可能也有人背後說幾句,這孩子太皮了,拿別人家當自個家似的,一來就翻個底朝天,真不知道爸媽是怎麼教的。

    因此,家長要和孩子約法三章,去別人家只能在公共場所裡玩,不要跑到別人房間,也不能隨便亂翻東西,要尊重別人隱私。

    4、大聲哭鬧。

    到別人家做客,孩子最喜歡和小朋友打鬧一塊兒,哭哭鬧鬧總難免的,家長哄幾句就好了。最怕孩子無故哭鬧,任性發脾氣,家長和親戚輪番勸說都不聽,還固執耍賴。

    親戚們可能會對這孩子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背地裡也指責父母平時沒教好、不會教,才讓孩子這麼“無法無天”。

    因此,家長平時要注意孩子的規矩教育,不能慣著孩子任性耍賴的壞脾氣。另外,還要教會孩子在別人家不能大聲哭鬧,有什麼解決不了的事情一定要跟大人說。

    以上4點,就是孩子去別人家做客,春節裡走親訪友時,經常會犯的“不禮貌”行為。家長要從小教、及時教、看見了當場糾正,讓孩子懂規矩、知禮儀。

  • 2 # 寶媽寶爸的育兒記

    不邀自來,很有興趣的一個問題,說說個人觀點,各位看官不喜勿噴!感謝感謝!

    這是個挺好的一個問題,教孩子知道要遵守規矩的同時,也應該教孩子不要墨守成規。該如何讓孩子知道要遵守規矩呢?

    第一點:家長要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規矩了,比如禮儀中的規矩,學校的規定,公司的規則,國家的法規。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應該開始慢慢教導孩子禮儀的規矩,家長除了在口頭上對孩子說,還需要以身作則。因為你跟孩子說的時候,孩子不一定完全理解你在說的意思,而你的行為孩子看了是會模仿了,細心的家長就會發現孩子總會喜歡模仿。為什麼孟母要三遷,因為孩子會模仿,周圍環境對孩子是有很大的影響的。

    所以家長在孩子面前不只是要言傳,還需要身教。父母該怎麼做呢?家裡要有禮儀的規矩,比如吃飯時的筷子不可以指別人,打噴嚏不可以對著別人,要有大有小等。在外面要有法規,比如過馬路不闖紅燈,坐地鐵不吃東西等。從生活的細節中入手,讓孩子以你為榜樣,試問連家長都遵守不能規矩,孩子怎麼遵守得了呢?

    第二點:透過繪本,故事來引導孩子

    很多小朋友會很喜歡看繪本,聽故事,作為家長可以利用這一點來引導孩子,潛移默化的讓孩子明白要遵守規矩。在給孩子選購繪本故事時,關於遵守規矩的內容,在陪伴孩子一起讀時,將故事的寓言告訴給孩子,比如告訴孩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遵守規矩,所以我們在外面是不是應該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呢?”在將接近我們生活的道理告訴給孩子。

    結合生活的例子時,可以多引發孩子去思考,多問問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呢?不要自己就告訴孩子你就要這麼做?在引導孩子遵守規矩時,也可以鍛鍊孩子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第三點:正確教育孩子的觀念

    禮儀的規矩是什麼?法律的規定是什麼?是為了來約束人的行為的。而該怎麼讓孩子遵守規矩呢?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懂得正確的觀念,當孩子懂得自律,懂得自愛,懂得尊重。你覺得這樣的孩子會不懂得規矩嗎?一定是不會的,這樣的孩子懂得什麼規矩應該遵守,什麼規矩應該打破!而幫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教育孩子優秀的品格是最重要的。我們不應該一直告訴孩子,你必須這樣做,你必須那樣做。我們應該多引導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要那樣做。

    在我看來,在孩子小時候,首先應該正確教育孩子的觀念,接著再引導孩子遵守規矩,這才能夠讓孩子真的的懂得遵守規矩,而不是墨守成規。

  • 3 # 育教補習班

    每個家庭的做法也自然不一樣。有些家長時常會以小孩“小”為理由,放縱他們做很多事情。但是隨著年齡慢慢長大,會發現小孩越來越難管。而有些家長,從小比較“嚴格”,但是小孩長大了卻非常聰明懂事。寶爸寶媽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給寶寶立規矩:

    一、2歲開始立規矩

    二、父母言傳身教

    三、確定明確要求

    四、制定懲罰措施

  • 4 # Mom育兒

    自從有了孩子後常感慨“育兒難,難於上青天”,就生下來的這麼一肉糰子,什麼都是從零開始教,勞心勞力。過程中這一肉糰子被教的好不容易有了思考能力了,各種作妖也就緊跟著來了。上躥下跳、雞飛狗跳、天天嗷嗷叫!那麼規矩就成了我們降住小魔頭的法寶,更是家長手裡的一把“剪刀”,剪去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旁枝末節,茁壯成長成參天大樹。

    為什麼要給孩子立規矩呢?

    古人訊聖人言“無規矩不成方圓”。建立良好的規矩意識是孩子走向社會化的關鍵一步。

    我第一次對問題少年的認知是在看了湖南衛視的《變形記》之後,參與交換的城市孩子都是家庭條件挺好的,縱然或有錢或有權,家長面對孩子無不一副腸子都毀青了的樣子,恨不得將孩子回爐重造。那時我還未結婚生子,我就在想如果我有孩子絕不會讓他成為問題孩子,絕不能讓“無規無矩”成為孩子一生的短板,毀了孩子一輩子,自己悔了一輩子。

    為了孩子,規矩當立!規矩的建立應越早越好。

    一些家長尤其隔代養育,對孩子的愛更像是縱容。一句話“等孩子大了就好了”,能噎死很多人。可是孩子的身體會長高長大,但思想、規矩需要去教,所謂的順其自然大都是自欺欺人。當然不排除有些孩子就算是環境再糟糕依然能根正苗紅的長大,但作為家長敢去賭自己的孩子就是這麼特別嗎?

    規矩是充斥在生活中的。比如在家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路上要遵守交通規則,又比如在公共場合不能大聲喧譁等等,所以從小立下規矩能讓他更早的獨立,能更早的融入社會,自然而然這些規矩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不會覺得哪裡約束。相反如若小時候放縱,幼兒園裡搶小朋友的玩具、朋友聚餐孩子沒有禮貌甚至打滾示威,家長突然意識到需要規矩來管制他的時候,無異於給他原來的生活加了一層牢籠,那麼叛逆就隨之而來。所以規矩不怕立的早。

    規矩的建立需要家庭氛圍。

    家庭教育裡,規矩不是單獨針對一個人的,是面向整個家庭,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遵守,這樣對孩子而言才是有效的規矩。

    就拿玩手機來說,家長回家沒有課業任務抱著手機刷著影片笑成了隔壁家二傻子,抬頭嚴肅臉對孩子說:“去學習去、去寫作業去,看手機傷眼睛,這是你應該遵守的規矩”,誰家孩子會心服口服呢?既然是規矩,家長應該實踐先行,那麼孩子就會有樣學樣,更信服這些規矩就是需要去遵守的,每個人都需要遵守,是很自然存在的。

    如何有效立規矩?

    1、平等、理解並尊重為前提

    立規矩一個有效的辦法是將規矩擺出來,在一張較大的“大家一起來遵守”卡片上寫下迫切需要建立的規矩貼在顯眼的位置,應注意對應每位家庭成員都應有要去遵守的規矩,這樣才平等公正。

    行之有效規矩的制定要在理解並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假如孩子正專心忙於應付升學考試,如果孩子表示時間緊張、壓力較大,需要空閒的時間適當放鬆,那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項規矩可以在跟孩子溝通後暫且放一放,“娛樂時間、次數應為多少”的規矩也可以隨之調整,但真的是要先溝通,一起制定,不要採取預設的態度,預設基本就代表規矩的界限會慢慢消失。

    2、規矩簡潔明確,更要以身作則

    立規矩時要避免囉囉嗦嗦,大道理一堆,一定要簡潔扼要。規矩儘量具體明確,哪件事情比較急迫可以先率先制定,比如“吃飯不可以看電視”,不要一列幾十上百條的規矩,像文章一樣擺在那裡,但沒有警醒效果。建議一次兩三條就可以。

    規矩制定後要在行動中展現,而不是在嘴裡也不是在紙上。“子不教,父之過”,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要以身作則,身體力行,這樣才能讓孩子明白無論是誰都需要去遵守規矩。要相信父母的榜樣力量很強大。

    3、鼓勵、懲罰機制明確

    教育多半是反人性的,規矩制定更是束縛人性在可控範圍。在規矩執行的過程中及時給出一定的鼓勵、獎勵,愛與甜頭當誘餌會帶來更多的動力。反之,若破壞了規矩也應有一定的懲罰機制,個人認為即為懲罰就不能不痛不癢,當然拒絕體罰。承包家務就是一個不錯的懲罰專案。

    4、讓孩子多接觸優秀之人的小規矩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中國傳統教育觀念中,環境對人的塑造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孟母三遷故事流傳至今。多選擇為人正派、勤奮上進、彬彬有禮的人做朋友做鄰居,這樣孩子從小接觸的人都是充滿正能量的人,自然會在模仿關照中汲取正能量。

    規矩制定簡潔明確!執行堅定態度,更要堅持!

  • 5 # 養生老朽

    我的孩子在他還小的時候,就開始知道有規矩。

    在他3歲上幼兒園開始,回來就告訴我們老師教他們什麼是規矩,來幼兒園如何遵守紀律。

    很多時候不守規矩是在家裡,總是能找到不守規矩的理由。特別是4—5歲的時候,哭鬧好像是真理,一哭鬧老人就放縱。後來老人知道這樣不可以,所以稍加嚴厲,也會收到效果。首要就是讓他知道規矩是必須要遵守的,不能放縱任由他胡鬧。應撇開老人跟孩子講規矩,老人在場是無法講規矩的。

    和孩子講規矩應該在孩子6歲之前。如果沒有讓他按規則行事,對於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既需要自由又需要紀律和原則。紀律是一種以嚴格的形式體現的愛。

    應該讓孩子知道不遵守紀律會得到懲罰,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樣才能培養出成熟穩重的好孩子,也讓他知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 6 # 董老師奧數課堂

    孩子太小的時候是不知道什麼是“規矩”的,自然就不會去遵守規矩。有些家長是放任自流,覺得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慢慢會去遵守規矩了。這些家長完全是“自以為是”,一種長時間養成的壞習慣,是那麼容易改掉的嗎???

    那怎麼樣讓孩子小時候就能守規矩呢?我覺得就是適當的懲戒和獎勵,有獎有罰。做的好的時候獎勵,不守規矩的時候懲罰,約不遵守懲罰越重。表現越好獎勵越大。這樣慢慢孩子就知道那些事情能做有獎勵,那些事情不能做會有處罰。

    當然這也在乎家長的堅持,不是一朝一夕就行的!

  • 7 # Ivy白小白

    1.“規矩”條文內容簡潔,直接明瞭

    2.每一條規則都應事先和孩子講清楚理由和違反後果,並得到孩子認同,尊重孩子的想法

    3.按照“規矩”重要程度制定相應獎懲規則,獎懲內容最好由孩子決定,家長把關

    4:規矩一旦制定,不得隨意更改,需要嚴格執行。

  • 8 # 夏天與喬的家

    1.立了規矩必須嚴格執行,不能因為孩子哭鬧或耍賴就心軟。更不能有其他人來護著孩子打破規矩,不然孩子就會覺得規矩立了也無所謂,反正是可以打破的,沒有必要遵守.

    2.以身作則,定的規矩父母也要自己做到,不能讓孩子守規矩而自己不守規矩。孩子會認為你自己都做不到憑什麼要他做到.

    3. 說話算話,如果有獎勵懲罰,必須執行,不可以答應了獎勵卻沒做到,這樣會讓孩子對遵守規定沒有任何動力.

    4.越早執行越好,孩子開始能溝通後就能開始建立規則,不要等壞習慣都慣上再要改就比較難了.

  • 9 # 隨風飄離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有遠見的父母,都會給孩子立規矩,規矩對孩子的成長不但起著約束作用,更會使孩子得到安全感,有規矩的家庭,能讓孩子終生受益。

    在給孩子建立規則,培養好習慣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立規矩的關鍵期,李玫瑾老師曾提出:6 歲之前一定要給孩子立好規矩。這期間孩子處在敏感期。他們開始逐漸具備自主意識和初步判斷能力,這時候只要家長管教得當,孩子就會從“挑戰規則”到“被提醒後願意配合規則”,再到“不需要提醒也能遵守規則”,逐漸成長為一個自律的人。

    2、不要總透過說“不”的方式去立規矩。總對孩子說“不”只會教會孩子也去說“不”。一定要給孩子提供更多的選擇,讓孩子去探索,然後在這個過程中,正面強化那些對的選擇。

    3、家長一定要以平等身份以身作則,全程參與陪伴孩子,孩子只有在感到受尊重、被理解時,才更願意按照我們的期望行事。

    總之,有規矩的生活能給予孩子們良好的感情和精神,有利於幫助他們更好地進入現實世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確定朋友是不是同性戀?他對女性沒有生理感覺,能這麼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