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峴廬

    首先,瘦金體是可以入國展的,這與現在展覽提倡的百花齊放,要求取法的多樣性是密切相關的,即不同風格的作品哪怕寫的不好也要矮子裡面拔高選一些上去。

    其二,中國書法自古以來對於書法家的附加要求是很高,包括人品、藝術水平、文化水平。瘦金體的創造者宋徽宗趙佶歷來評價就是昏君、亡國君,所以因人廢字,大家在看瘦金體時心中難免會有些鄙夷,這就導致有些人水平高但因為不滿足評委的心裡要求,所以落選。

    第三,瘦金體本身存在變化少,鋒芒多的缺點,這與書法的本身審美是相悖的。傳統書法審美要求用筆變化豐富,不可“狀如運算元”,而瘦金體在用筆上過細,導致變化不夠。中國傳統審美一直強調儒家的中正平和和道家的蕭散衝澹,瘦金體鋒芒必露是明顯不符合這種主流審美的。

  • 2 # duxingshensi

    國展啊,雖然普遍水平要高,但,文化的意義高於水平上的層次。文化上,提了瘦金體就不可避免靖康之恥,誰提誰隔應,還怎麼展?

  • 3 # 2282256301110阡陌

    根本原因在於:宋徽宗是亡國之君。

    書法的價值,一般由兩個因素決定:一是書法本身的美醜,包括筆功、筆力、結構、特色、特質等等;二是書寫者的地位、身份。

    現在社會,依然是這樣的標準。想要書法值錢,要麼是字好,要麼就是人出名。

    瘦金體的字,本身非常美!瘦而有骨,瘦而有神,靈動俏麗,不媚不俗。開創了一代書家新風,獨創一門書法門派。對中國書法文化的貢獻可圈可點。然而,在傳統觀念中,華人有“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惡其人,惡其餘胥”的“株連”邏輯,因為宋徽宗執政時亡了國,他成了不祥之人,所以連同他的字(瘦金體)也就成了“不祥之字”。這樣喪氣的字型,怎麼可能登上“吉慶祥和”的國展呢?

  • 4 # 6964411054756

    瘦金體是獨創的一種字型,自宋朝流傳至今。無論藝術性還是實用性都有它存在的價值。特別是一點一筆一畫絲毫苟且不得,要想象大師們的草書那樣糊弄人是完全不行的。喜歡的人自然喜歡,不喜歡的人別去碰。這種字型和歐體、柳體、顏體等都是古代書法家的字型。是中國的文化瑰寶!

  • 5 # 乾安2018

    一般認為的原因:瘦金體的普及程度不廣泛。

    1、皇帝的字是御筆,一般人豈敢隨便模仿,招引仿造御筆的嫌疑?因此在宋代便得不到普及。

    2、理論指導匱乏。瘦金體既然歷代臨習鑽研者廖廖無幾,其技法論述更是歷史空白,這使得某些愛好者即使有心練習,卻苦於找不到門道,得不到指導。

    3、瘦金體資料非常缺乏。

    4、荒謬的瘦金體傾國傾城論。有部分人認為北宋是因為瘦金體而亡國,把瘦金體定為亡國之書體。

    5、認為瘦金體是美術字,題畫字,帶來極差的負面影響,也是影響了瘦金體的傳播普及的重要因素。

    個人認為以上論點(原因)基本是對的,論據也還靠邊,但是言者立場有問題。

    1.瘦金體創始人宋徽宗是個亡國之君,千秋功罪自有評說。華人素有“字如其人、文如其人”之說,雖不能百發百中,亦可謂普遍真理。華人拜師學藝,講的是德本才末。不流行是對的,流行才奇怪呢。個人認為,可能恰恰是因為瘦金體為亡國之君所造,才有了這麼大的名聲,因為,地球從來不缺好事者。

    2.說瘦金體資料少,難學,沒人教:一方面有創始人名聲的問題;另一方面,這種字難不難寫不是問題,美不美才是問題。為什麼“鑽研者寥寥無幾”?個人覺得,有創始人的原因,也有這種字型不足為法的原因,藝術美也不是可以強加於人的。當然,瘦金體之所以流傳至今,也一定有它的合理性。

    3.幾年前認識一個寫瘦金體的人,個性孤僻,認死理,自稱學道,但是攻擊性很強(不排除是一種身體疾病的表現),能說,但非常難以溝通。看到TA寫的瘦金體,現在想想,也有這種彆扭感。

    以上,純個人觀點姑妄言之,不能以偏概全,如有冒犯方家,敬請諒解。本人也不是專家,請高人不要笑話俺。

  • 6 # 海之藍80859

    瘦金體是宋代,宋徽宗趙佶創造的一種書題,作為一朝皇帝沒人敢模仿,所以到現在還沒幾個人去研究模仿,又怎麼能入國展呢?

  • 7 # 無玄客

    瘦金之難寫,難哭了書法大師。

    一個月隸書,三個月顏體,六個月歐楷,一年聖教序加書譜,不到兩年初學的普通書友就可以出不錯的作品。

    瘦金說,呵呵。

    瘦金筆法難,筆法練三年。

    瘦金結構難,結構又三年。

    瘦金活用難,活用再三年。

    九年下來,瘦金楷書才能見人。

    千萬不要告訴他,瘦金還有行書和草書。

  • 8 # 不二齋

    我一個朋友是學習瘦金體的,從高中到現在也學了十幾年了,他也隔三差五的投上幾次稿,但最後都是石沉大海,他也很納悶,為什麼瘦金體這麼漂亮的字型,卻偏偏上不了國展,一氣之下該學了繪畫,堅持了幾年,竟然成了職業畫家。

    瘦金體不能夠上國展也並不是絕對的,有一些中書協舉辦的展覽還是能夠看到瘦金體的影子的,比如剛剛在濟南會展中心舉辦完的全國第八屆楹聯書法作品展,我去現場看了,裡面就有幾幅瘦金體的對聯作品,很是顯眼。

    但是總的來說,國展上面瘦金體的數量還是非常的少的,不僅僅是瘦金體,就連唐代的楷書也不常見。我覺得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1、當下全國書法的主流就是以二王書法為主的小行草書,你去看展覽,一般整個展廳都是清一色的二王和米芾,中間夾雜著黃庭堅和蘇東坡,隸書、楷書、篆書都比較少,楷書一般就是褚遂良或者魏碑,幾乎是見不到瘦金體的。

    總結到底層原因,還是因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更喜歡瀟灑率意一點的東西,喜歡自由的書寫,不喜歡被太多的法度吸引,可以說宋代的尚意書風在當今又開始興起了。

    而瘦金體這種書體不被大多數人喜歡,主要是因為他的法度也很嚴謹,必須要這樣寫,很難寫出自己的個性和麵貌,應書法術語說就是寫不出來。

    2、參賽者的自身選擇也很重要,因為往屆展覽,並沒有出現太多的瘦金體,說明這種字型並不好入展,入展的機率非常的小,除非有真水平,要不一般都會故意的規避這種書體。

    加入中書協突然在一次展覽裡面選了10幅瘦金體,那麼下一次展覽必然會冒出大量的瘦金體,投稿者都會研究展覽,跟著流行走。

    3、中書協也會有意的規避,畢竟瘦金體只是一種很小眾的書體,寫的人也少,寫的好的更少,要是展覽上瘦金體太多了,也會顯得千人一面,畢竟這種書體是很難寫出自己的人個性的。

    你覺得呢?

  • 9 # 啞廬

    一,瘦金體很容易入展 在所有書體中瘦金書是最容易入展的作品 它不需要雜交 唯一可以直接投展的書體 我用此體已讓六名學員加入中書協

    二,作品入不了國展 A,書寫技巧不過關B,形式不符合國展C,沒有專業老師指導

    三,每種書體在國展中原則上是不許超過兩件 主要是考慮到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 所以選擇書體特別重要

    我是寫書法的小學生

    我叫劉國峰

  • 10 # 快樂書法

    一,瘦金體和虋寶子碑一樣,風格特異。在漫長的書法史上,在書法風格流派歸類中屬於孤例。其風格的獨特性,法度的自足性決定了其不能與任何書體融合。書法藝術講究師法多門,稼接融會,才會出現新的風格和表現形式。但這類風格無法融入其它書體,難怪成為孤例。從古至今,絕少有人效法。因為學這類書法,無法加入任何其它優秀書法的風格的元素,也不能有任何個人的創造發揮。國展提倡風格多樣,但更堅持共性的原則和原創的原則。這也就難怪國展中少見瘦金體。

  • 11 # 冰弦集

    我一直覺得瘦金體的不流行與大眾對徽宗的認知有關。若它是一位偉人首創的,相信追捧度一定會很高。而瘦金體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亡國體”,這與徽宗的生平有很大關係。但是,政治觀應和美學觀剝離開來研究,不因為作者的人格而對其作品產生偏見才是客觀公正的做法。比如看待蔡京和趙孟頫的書法亦應如此。

  • 12 # 千年蘭亭

    書法史上有些很另類的書體,比如“瘦金體”,比如“六分半書”,比如“漆書”,這些字型有個性,但普及性不強,國展中,這類字確實難以入展。

    趙佶是個很有意思的皇帝,他喜歡硬瘦書法,同時他又喜歡工筆畫,他想將工筆的筆法引入書法,於是便有了瘦金體。

    但平心而論,瘦金體有點類似今天的美術體,藝術價值並不高,這正如鄭板橋的“六分半書”,我們可以欣賞,但並不提倡。

    在大俠金庸的筆下,少林、武當是正宗,崆峒、峨眉屬旁流,天下武林,還是要看少林武當,所以瘦金體、六分半書註定是難入國展的。

  • 13 # 翰墨今香

    瘦金體不能入國展嗎?我覺得當然不是。但是國展之上瘦金體的作品少卻也是事實,這裡面的原因有兩點:

    第一,學的人少

    能參加國展的,很多都是有童子功的,就是從小學習書法的。我們拜師學書法,幾乎沒有老師一上手讓你來練瘦金體的。一般都是從楷書四大家開始入門,或者是隸書等等。

    練習瘦金體的,多半都是有了一定的基礎後,在拓展學書範圍的時候喜歡上的瘦金書。瘦金體是非常有特點的一種書體。我們知道宋徽宗本身擅長工筆花鳥,而“瘦金書”正與其工筆花鳥畫的用筆方法契合,細瘦如筋的長筆畫,在首尾處加重提按頓挫,再取黃庭堅中宮緊結四面伸展的結構之法,頗有瘦勁奇崛之妙。

    但也正是它的這種特點,限制了它的發展,瘦金體與其他別家的書體很難有互通之處,因此喜歡瘦金體的人就不多,而願意下功夫練的就又少了,最後能把它發揚光大的又少之又少了。

    第二,不利於創新

    很多人都在抱怨說國展不喜歡臨摹的作品,只喜歡一味創新的作品,確實如此。但這不是國展的問題,自古以來,書法都強調書家要寫出自己的面目,而不只是作古人的“書奴”,所以學習書法我們一直都在強調“師古而不泥古”。

    前面我們說了,瘦金體的特徵太鮮明瞭,你如果寫的跟它不一樣,那寫出來的就說四不像,如果你下功夫寫的非常像,那又等於沒有創新。

    另外瘦金體自古以來學習它的人就很少,就是因為,它是帝王創造的書體,一般人很難寫出它的神來。另外,書法的最高表現,講究的是抒情達意,而瘦金體在這一點上確實不利於書家抒發自己的情感。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還有一些說法,在一些人看來,瘦金體鏗鏘有力、筆筆如刀,用筆太瘦、太薄、太硬、太尖利,這種用筆與傳統書法中講究的蘊含、穩重、剛柔並濟的中和之美相悖,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溫柔敦厚之德背道而馳,所以學習的人少。

    綜上所述,瘦金體學的人就少,而在少數人中,再能對瘦金書進行創新的人更是沒有。因此,瘦金體難入國展也是正常不過了。

  • 14 # 漩渦鳴人yy

    瘦金體,宋徽宗趙佶所創造的字型,其實這種字型看上去挺好看的,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很多人希望這種字型能夠有多一點的人繼承,但是從歷史和文化這兩個角度上來講,你真的瞭解這個字兒以後,你就很難有興趣去學。

    比如說從文化的角度上來講,你寫字的時候尤其是那些書法家,更多的是注重自己個人特徵的注入。我小時候曾經報了書法班,寫的並不是毛筆字而是普通的鋼筆字,寫了之後寫的工工整整的就跟那個印刷出來的字型一樣,但鋼筆字的那個老師就告訴我你那個字兒寫的不好,要學會破格,我當時一直沒搞清楚這個破格是什麼意思?

    後來,我漸漸去學會了一些毛筆字,然後去接觸了一些毛筆字的字帖以後才開始理解到個人的情,各人的意,注入到書法裡面所能打出來的那種狀況,這是一種玄而又玄的東西,但是這種東西,確實能夠被人看得出來。

    這個受精體看起來這麼漂亮,為什麼這不是一種好的書法呢?其實跟我小時候練的鋼筆字一樣的道理,由於這個瘦金體格局定的實在是太死了,1.1捺都有著明確的規定,並且除了宋徽宗趙佶以外,其他的人很難能夠駕馭的了他,我一寫這種字的人寫字兒的時候1.1那幾乎都是在學著宋徽宗的字兒,但那寫這就是普通的模仿,很難根據自己的個人情感將那種寫字的意氣風發,帶入到瘦金體裡面。

    如果這種字兒放到毛筆字老師面前,估計毛筆字老師會啪的甩你臉上,說你寫的字兒,這叫什麼字兒?這都沒破格!

    所以說瘦金體完全就是螃蟹肉,看上去很好吃,但是真正願意去動筷子的人很少。

    當然更多的人不願意去學這個瘦金體,其實跟宋徽宗他的經歷有很大的關係,也聯絡到歷史上面一個著名的事情叫做靖康之恥,宋徽宗,宋欽宗這兩個漢人的皇帝被北方的女真人擼到了北方去,並且狗活了幾十年。如此屈辱的一段歷史,自然是文人騷客們一直批評的物件,也是他們不願意去回首的一段往事。

    宋徽宗和宋欽宗的這樣的落魄,也讓其他的人,無法去直視他們所創造的這種字型,寫的再漂亮有什麼用字兒寫得再好看又有什麼用?最終的結果成為別人的階下囚,受盡別人的白眼,然後在青石上面留下自己的汙名,這種字兒誰碰誰倒黴!

    所以很多人一瞭解這段歷史以後,基本上對宋徽宗創造的這個瘦金體,表示興趣伐伐,所以學習這種字型的人也偏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給你一次機會讓你穿越到小說當中,你願意經歷誰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