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宋高宗趙構是怎麼樣一個皇帝?除了殺岳飛還做過什麼?
7
回覆列表
  • 1 # 大山裡的幼稚鬼

    宋高宗雖然不是一位英明睿哲不惑之主,蛋也並不昏庸無能。而他本人最厲害的,其實是馭臣之道,岳飛之死,實際上也是南宋政治迴歸的一種選擇。

    公元1126年,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南逃的康王趙構於次年稱帝,這才延續了宋朝的歷史。但在最初的日子裡,這個權力中樞並沒有自己的安身之處。為了逃避金人的圍追堵截,宋高宗被迫不斷轉移行在,時而建康,時而平江,甚至逃到了海上避難。隨著“紹興和議”的簽訂,政局也隨之穩定下來。如果以時間來界定的話,宋高宗的:“時來運轉”當從1139年開始。從1127年到1139年這十多年,可以稱之為南宋王朝的開創時期。

    從北宋崩潰到南宋站穩腳跟,是充滿了驚濤駭浪的。起艱難困苦的程度 並不亞於建立一個新的朝代。找噶偶表現得並不昏庸,也不怯懦,顯示了不錯的政治才能。歷史上在強敵面前欲求偏安而不可得的事例比比皆是,而做到的似乎也只有宋高宗一例。這或許也是趙構在南宋人的諸多記載中被稱為“中興之主”,受到相當推崇的原因所在。應該說,在這一點爽,此人做的並不是糟不可言,甚至可以說相當不錯。

    建炎時,南宋草創,政局不穩,中樞跑來跑去,在這危急存亡之秋,宋高宗能夠清醒地認識到需要依仗主戰派,所以任用李綱為相,當時朝中有怕金怕得要死的朝臣,比如御史中丞顏歧言就曾建言:“張邦昌為金人所喜,雖已位列三公,宜增其禮;綱為金人所惡,宜置閒地。”

    你看看,這說的是人話麼?李綱為此對皇帝表態,朝臣有這麼議論,不行就讓我回去種田好了。宋高宗說我當皇帝大概金人也是不喜歡的,我這麼說了,顏歧言就無話可說了。他的這句話,在當時確實起到到了安撫主戰派、穩定人心的作用。

    南宋王朝重建後,面臨的首要問題仍然是對待南侵的金政權是抵抗還是投降。當年北宋王朝內部主戰與主和兩派之間的鬥爭,又在南宋朝廷內繼續上演。

    宋高宗繼位後,面對國破家亡的慘景,位拉攏人心,不能不標榜“中興”。因而啟用抗戰派中德高望重的李綱做宰相,又令副元帥宗澤知事開封府,領兵進駐東京,李、宗二人成為抗戰派主要代表。

    在啟用主戰派的同時,高宗也沒有忘記任用投降派,為平衡兩派勢力,他又任命副元帥黃潛善為中書侍郎,參與政務;汪伯顏同知樞密院事,執掌軍權。黃。汪二人是趙構繼位前當兵馬大元帥時元帥府的舊人,時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宋高宗之所以採取折中措施,時因為他有自己的如意算盤:當金兵大舉入侵、威脅他的皇帝寶座時,他就重用抗戰派;當金人入侵不能取勝二釋放出和談訊號時,他就重用投降派。

    當然,宋高宗想要達到的主要目的,是讓主戰派與主和派能夠做到互相牽制,形成力量的平衡,但這談何容易!,在當時險惡的環境下,無論哪一派佔上風,都不利於宋高宗統治地位的穩固。為防微杜漸,宋高宗不惜對祖宗家法破例,對個別冒尖的任務實行最嚴厲的制裁,當然這類懲罰有時表現得雷厲風行,有時則拖泥帶水。如對愛國志士陳東、歐陽徹痛下殺手,而對民族敗類張邦昌,幾經反覆,才把他賜死。

    宋高宗一開始是優待張邦昌的,這是因為他認為張邦昌是有功於大宋王朝的,而且張邦昌在對金戰與降的問題上,是一貫主降的,可以和主戰派相抗衡。從這一層面來看,張邦昌有利用的價值,儘管他的節操不佳。但是高宗要中興大宋,不能不直面“靖康之變”後一些大臣變節投敵這一現實,對這些有前科的人如果不懲罰,就起不到凝聚人心的作用,奈米中興大宋只能成為一句空話。在這一背景下,宋高宗懲治了一些敗類。然而宋高宗的舉措是“抓小放大”,如果不是李綱據理力爭,在汪、黃之流的蠱惑下,張邦昌是不會受到制裁的。

    當宋高宗地位穩固後,他開始患得患失,猜疑心很重。他能夠當皇帝,是因為全家大小被一網打盡,一定程度上而言,並不是十分合法。所以他很懷疑有實力的人物取代他。當然宗室的可能性最大,其次便是握有軍權的武將。皇位問題自然也和宋高宗對武將的擔心交織在一起。本

    本來就是沒有多少安全感的皇帝,遇到的恰是南宋武將勢力勢力陡然上升的現實,他不能不害怕武將會利用他的先天不足反叛。對他來說,苗劉兵變、淮西病變都是前車之鑑,岳飛就是在宋高宗這樣的心理下被殺的。

    總而言之,宋高宗深諳祖宗家法,對大臣既充分利用,又猜忌防範;對主戰派與投降派,他善於製造均勢,適時打破平衡,讓他們既互相牽制又互相鬥爭,從而最大限度地維護自己統治的安定局面。這些都是宋高宗的馭臣之道。其中不乏高明果敢的措施,也不乏令人詬病的陰謀。它的好處是抑制了武將勢力的膨脹,避免了尾大不掉局面的形成,維護了皇權集中制,使南宋和北宋一樣沒有出現唐末。五代那樣軍閥割據的現象;壞處是使南宋只能偏安於東南,缺不能保證長期偏安,岳飛時候的宋金歷史演變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

  • 2 # 無藏南即951W

    即使不是昏君,但也不是明君。總的來說不太明白。除了殺岳飛之外,他還是飛毛腿跑路皇帝。只要前線稍有釘不住的跡象,他撒腿就跑。為了安全還曾經跑到海上。應該是徽欽二帝被擄對高宗刺激很大造成的。總之他寧肯把鞋子跑掉或者躲進耗子洞裡也不想成為第三個被擄皇帝。另外為了讓大金國放他一馬,他還對金稱臣納貢,用低姿態和錢財買和平。好在宋朝營商環境好,老趙眼睛總是盯著北方邊界,對老百姓如何生產生活不管不顧,結果南宋商品經濟特別發達,政府財政收入充裕,也就有錢財給大金國納貢。南宋滅亡不像後來的明朝因為老朱家管得太多太細而使得明朝成為最貧窮的王朝,老百姓窮得造反,皇帝沒錢調兵,最後“窮死”了。而南宋直到滅亡還剩下幾十噸銅錢。近些年考古發現了多處南宋官府錢幣窖藏,每處都有十萬斤。

  • 3 # 東園先生

    作為宋徽宗的眾多兒子之一,高宗趙構能脫穎而出,在亂世浩劫中登基,開創南宋百年基業,成為宋朝“中興之主”,絕非評書中說的那個昏庸、無能、膽怯之人。

    據《宋史》記載,宋高宗生於大觀元年五月(1107年6月),天資聰穎,博聞強記,從小是個聰明的孩子。青年時,喜歡騎射,愛好槍棒,而且力氣很大,能拉二百斤的弓。據《金史》記載,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春,金兵第一次包圍開封府,金軍下令宋朝的親王、大臣前去軍中議和。宋朝收到金軍命令後,決定割讓太原、河間、中山三地,並派親王、大臣前去交割土地。誰去哪?這時候朝廷亂成一鍋粥,親王個個託病不去,大臣也嚇得不敢,大家都害怕被金軍扣押成為人質。在這關鍵時刻,趙構不畏生死,自請前去。宋欽宗大喜,命少宰張邦昌為計議使,與趙構同去金營。金軍元帥斡離不扣留趙構在金營十餘日(當時就想扣留趙構作為人質),面對金將恐嚇,趙構毫不畏懼。二月,京畿宣撫司都統制姚平仲在夜裡襲擊金人的營壘,金人責備宋朝使臣,張邦昌十分恐懼,伏地痛哭,趙構不為之所動,斡離不對此感到詫異,這個小青年具有如此膽魄,是不是窩囊的宋朝皇子?於是便放趙構回去,讓宋朝派一個真正的皇子過來。這是金人做的記錄,應該比較公正,趙構當時只有19歲,作為一個出身溫室,錦衣玉食,沒經歷過風雨的貴族年輕人身處敵營、處亂不驚,確實膽識驚人。

    建炎元年(1127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二十歲的趙構臨危即位。隨後的三年的皇帝生活,趙構是在金軍的追殺中度過的。當時,東京城破,父兄被擄,軍心渙散,群臣無能,接手的是一副渙散的爛攤子。隨後的3年,中原淪喪,山東淪喪,苗劉兵變,趙構帶著一幫殘兵敗將逃亡江南,與其說是做皇帝,不如說是亡命天涯,勉強維持殘局,這個時候,意志不強的人很容易就放棄了,但是趙構堅持下來。建炎四年,金軍渡江南侵。這期間,韓世忠組織了黃天蕩戰役、吳玠、吳璘兄弟倆指揮了和尚原戰役,兩次關鍵的戰役宋軍大獲全勝,阻止了金軍的鐵蹄,挽救了宋朝,趙構的皇位才得以保全。

    趙構執政之時,正處內憂外患之時。對外,有金軍連年侵襲,咄咄逼人,政權隨時都有被異族顛覆的可能。對內,剛剛立足江南,這是一片陌生之地,可謂人生地不熟,連年戰事,軍費開支巨大,戰場上的經濟來源,只能從老百姓身上來,橫徵暴斂,農民不堪重負,爆發了農民起義。為了剿滅農民起義,又徵了練餉。面對土地兼併嚴重,貧富不均如此懸殊的局面,趙構判斷,如果對內不採取緩和政策,讓農民休養生息,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一旦爆發,南宋將失去統治權,金人趁機南下,宋連半壁江山也難以保全(明王朝就是如此滅亡的)。面對這樣的局勢,宋高宗決定向金議和。議和純屬無奈之舉,但也是務實之策。

    公元1140年,金兵又一次大舉南侵,在順昌之戰中,宋軍擊敗了金軍。接著岳飛指導下宋軍又取得了郾城大捷,再次擊敗了金軍。

    在勝利的情況下,宋金簽訂了紹興和議(如果沒有一系列的勝利,金也不會答應議和),和議的簽訂也奠定了南宋後期的和平局面。以現代的角度來看,和議的簽訂有些屈辱的味道,但從當時金強宋弱、金攻宋守的大環境看,不失為維持南宋偏安的長久良策。而這種局面,趙構功不可沒。

    後來,《宋史》把趙構和劉秀相提並論,定為中興守成之明君。雖然後期的趙構親信小人,冤殺忠良,但是在主政伊始,幾個關鍵時期,他還是有所作為的,起到了主心骨的作用。如果沒有他,金兵可能早就攻打下了宋朝,歷史上也不會出現長達一百五十年的南宋了。對於宋王朝的延續來說,中興之主的說法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 4 # 風雨益生

    趙構在中國帝王之中算是中上之君,也是有所作為!與金議和也不是壞事,當時的南宋確實打不了大金國,算上岳飛也是白給,不要被小說演義給騙了!有宋一朝君主都還算不錯,沒有一個暴君,當然出了個書畫君主異類,算是個昏君!

  • 5 # 月日兮

    開南宋一百多年江山,固中華五千年之脈絡,此君不昏且聖。

    親歷過戰爭,目睹過金國軍事勢力的趙構/秦檜深知,馬是當時最先進的戰爭武器,而南方不產馬,但產糧;北人不習水戰,南人不習馬戰也沒馬,所以以長江為險熬死金國實為上上之策,後來果然做到,孟珙率南宋軍報了血海深仇

  • 6 # 漢唐雄風14

    謝謝邀請,我來回答。從實際意義上來說,宋高宗趙構不是“昏君”,當然他更算不上“明君”!從他殺害岳飛並給秦檜追諡這兩件事情上,可見一斑——他頭腦清醒得很!只是因為他感覺到,自己的皇權受到了兵權的威脅,才痛下殺手,毫不留情!因為慮及金國勢力和朝中秦黨勢力的強大,才給秦檜諡號“忠獻”!他後來所做的一切。也都是為了一己之私,而置天下蒼生於不顧!有人曾經做過分析,搞政治的五六十歲都算年輕——所以真正“老糊塗”的幾乎沒有!

  • 7 # 四方鐵牛

    趙構剛開始有膽略,後來被金兵嚇破了膽嚇陽痿了到了臨安安定下來就開始享樂了,特別秦檜為相不斷欺哄趙構讓他不問時局,不知時政還是用老眼光看宋軍包括岳家軍,其實越到後來金國經濟國力不行了,拖不起。當時作為軍事家岳飛是知道的,直搗黃龍戰勝金國完全可能,但趙構心理上完全沒有力量戰勝金國。沒有心勝一切無從談起,更何況在深宮之內不會出去看一看實際情況受秦檜蒙閉,秦檜一讀書人北宋狀元被金國抓走,金國要讓他做間諜如不從根本受不了皮肉之苦也沒有勇氣不從,趙構讓他做宰相根本就是引狼入室,所以他會去求和他覺得能偏安一隅就心安了,心不勝如何有信心一戰,所以後來談判簽下一紙賣國條約這都是在金國安排之下順理成章的事。等金國收了南宋的錢恢復了元氣再想打勝難上加難,當時一口氣掃平金國沒問題。關於迎回二帝對趙構根本構不成威脅,當時宋徽宗己死,如果趙構能判明當時行勢舉全國之力拿下金國 ,宋欽宗一亡國之君根本無法和趙構相提並論讓他在某地做個王爺順便搞定他不成問題。當時金國也十分虛弱己無力再戰必竟戰爭時間太長消耗巨大國力虛弱金軍依仗的連環馬,鐵浮屠都被岳家軍的鉤連槍和圓鐵錘所破,鐵浮屠雖然刀槍不入但碰上圓鐵錘它不破甲專把人打成內傷至死,所以岳雲的圓鐵錘戰隊專破鐵浮屠。金軍依仗的神器被岳飛所破根本無力再戰勝岳家軍收回燕雲十六州在防卸上補上北宋的缺口不是問題,宋朝國君講享受膽小的多,有膽略的少錯過這一時機還簽下不平等條約讓金國恢復元氣以後再想戰勝金國難上加難所以以後北伐都以失敗告終。

  • 8 # 滄浪水清纓濁足

    可能是我見識淺薄吧,我無法理解為何那麼多人認為趙構不是十足的昏君,從名族情感上來說,他在抗金入侵和恢復中原基本沒什麼作為,昏君對他來說名副其實。至於說他為什麼是昏君以及都幹了哪些事,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說我的觀點:1、狗屎運。趙構這個皇帝來的太意外了,宋徽宗有三十一個兒子,趙構排行第九,位置算是靠前,但他出身不行,是小老婆生的,依宗法制度,皇位繼承權怎麼也輪不到他。不過命運就是那麼愛開玩笑,碰巧金人南侵,碰巧徽欽無能,發生了“靖康之難”,二帝以及大量趙氏皇族被虜,又碰巧趙構不在京城,作為靖康之難的漏網之魚,陰差陽錯的登上了皇位。

    2、跑的快。不得不說趙構在做康王時,還是有骨氣的,敢於主動請纓與金兵議和。都說“屁股決定腦袋”,當上皇帝后,趙構不需要再表現給誰看了,有危險活命最重要。他並不想與金朝抗爭,只想避其鋒芒,偏安一隅。放棄中原先是逃到南京,從南京跑到揚州,從揚州經鎮江跑到杭州,隨後在金兵追趕下跑到越州、明州,陸地無路可走了,又跑到了海里面。不得不說,趙構是中國歷史上最會跑的皇帝。就是跑,偏不給你打敗我的機會。

    3、骨頭軟。趙構在自己一生的統治中,很少有想到要收回北地的打算。就算做過一系列的軍事部署,最終也只是作為乞降的一種手段。後來岳飛突起,堅持北伐,在收復了失地的情況下,他還連發“十二道金令”將岳飛召回,並最終讓岳飛丟了性命。打輸了乞降,打贏了還乞降。

    4、格局小。趙構以“莫須有”的罪名殺了岳飛,有人不認為趙構陰險,卻把岳飛的死歸結為岳飛自己不懂為官之道,不懂政治妥協,一心只想迎回二聖,不為趙構著想。這種觀點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想的是洗刷國恨,拯救華人,而趙構想的只是自己皇位,不顧自己的親爹兄弟。趙構格局可見一斑。

    5、才藝好。跟他爹一樣,有藝術細胞,精於書法,善草書,筆法灑脫婉麗,自然流暢,頗得晉人神韻,其書法影響和左右了南宋書壇,後人多效法其書跡。這是趙構身上少有的可取之處。

    基於以上我覺得趙構是昏君,不是無能而是無骨,不是無才而是無德,不是無智而是無情。

  • 9 # 圖文繪歷史

    我們所知道的宋高宗趙構,除了任用奸臣秦檜、殺害忠臣岳飛外,恐怕再說不出第三件事了,剛好這兩件事在青史上留下惡名,不管是我們的教科書,還是他的評傳,紹興和議,殺了岳飛後,一下子就跳到禪位做了太上皇,最後享高壽81歲。

    圖為南宋行宮臨安府遺址。

    1141年宋金紹興和議,宋向金稱臣,劃定了疆域,還附帶了一個條件,就是殺害岳飛,在這個時候,擺在趙構面前的是一個命運多變的新王朝,新政權似一葉扁舟,顛沛流離,四周列強環視,作為國家來講,以一人頭換取國家太平,不管是忠臣還是奸臣,實在太划算。殺了岳飛後,到1162年趙構退位,這中間隔了20年,趙構在這20年是如何執政的,南宋百姓生活如何,可以肯定的說,趙構不但不是昏君,還是有番作為,可圈可點的地方也不少。

    圖為趙構畫像。

    首先高宗趙構本人不奢華,崇尚節儉,在鳳凰山麓的皇宮僅有十多間大殿,杭州城隨便一個富賈宅府都比皇宮大,這一住就是十多年,直到宋金和議,天下太平後,眾臣們提出擴建宮殿,擬建300間,趙構覺得太浪費,只批准了不到100間,這和北京的紫禁城7000間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了;他還很節儉,平時以素食為主,給大臣的賞賜也很摳門,不熱衷女色,官員進獻的珍寶,都被退回,趙構一朝,北宋的荒淫之風從此銷匿。

    圖為現存建德市南宋時期古道,通儒嶺。

    趙構政權剛建立時,舉國打仗、安置流民,使財政壓力非常大,政權根本沒錢,趙構的做法是“賣田”,把朝廷的公田、未經開墾的荒田持續不斷的賣出,而且價格極低,都是數百萬畝計的賣出,允許富商們多買,自由交易,一改前朝的“抑制兼併”政策,結果南宋莊園經濟十分發達,富人擁有大片土地,佃農有地可租,土地利用率提高,精耕細作水平提高,南宋經濟迅速恢復。

    著名的南海一號,就是南宋初期在海上絲綢之路向外運送瓷器時的沉船。

    此外,只要是北方來的流民,都可在朝廷領到耕地,借到種子、耕牛,並且免除一切賦稅,要知道,趙構在位30多年,沒有收流民一分錢賦稅,所以南宋在剛建國內憂外患下,沒有被流民沖垮,反而農業更上一層,養活更多人口,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所以宋高宗趙構執政期間的政策,為南宋後來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10 # louanhuamingyouyicun

    《趙構是昏君嗎?》

    明君治天下,重賢臣而遠奸佞,之所以還有奸臣存在無非是君王之道中的【權力平衡】。那麼,經歷了“靖康之恥”後的高宗趙構有何作為呢?實事求是的說,趙構自立為高宗延續了宋家香火,不至於瞬間覆滅;但他被金國的“金戈鐵馬”嚇破了膽,一無明智大慧,二無賢德用人,只求保其CROWN不失,忘記父兄坐井觀天.母.妹遭金人蹂躪之恥,一味偷且苟安;非但不報仇雪恨(枉為男兒之軀),反而重用大奸賊(賣國賊)秦檜,殺害積極抗金的民族英雄岳飛,這樣的皇帝明在何處.賢在何方?本來歷史早已定論,人民早已入心,無乃總有那麼一小撮人枉費心機.信口開河.搬弄是非.為趙構.秦檜之流抹粉翻案,給英雄臉上抹黑,是可忍孰不可忍!逼著人說話,才有此一番議論!

    明君視英雄如棟樑.開彊擴土,繁榮中華,振興家邦;而趙構為一己私利,忘國.家重恥奇辱,殺忠臣以圖苟安,毀長城以保CROWN,實在是昏庸至極,明君在哪裡!難道刮民脂民膏歲歲納貢與金人為明乎?難道於父兄姐妹黎民百姓之屈辱而不顧為孝為賢乎?中華民族之血牲安在?被昏君棄之精光,將中華民族文化推之懸崖盡頭,明君如是矣!

    明君心中有大義,置民族大義於胸中,誰棄民族大義於不顧.都是歷史之罪人!嗚乎!為趙構塗脂抹粉者可以休矣!為秦檜翻案者不要再妄費心機,鐵案如山.天地自有公論,不是誰想翻就翻得了的!

  • 11 # 君山話史

    說趙構是昏君倒不致於,他只是個懦弱、怕死的皇帝罷了。我們設身處地想一想,他這個皇帝也當得挺難的,極度沒有安全感。他做的事多了去了,這裡我說幾件壞的,也說幾件好的。

    第一,貶黜李綱

    南宋開國後,曾經一度被貶的名臣李綱東山再起,被任命為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實際上就是宰相之職。李綱的上臺,可謂是眾望所歸,大家看到了光復河山的希望。

    宋高宗儘管起用李綱為相,實際上他對抗戰並不熱衷,仍然幻想著以投降妥協的方法,來換取與金國的和平。

    李綱寄厚望於宋高宗,希望這位年輕的皇帝能發憤圖強、臥薪嚐膽,收復河山。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宋高宗的最高目標,就是能使自己的小朝廷苟且偷安,除非金國一意要徹底滅掉大宋,否則的話,總有迴旋的餘地。

    表面上看,李綱在朝中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實際則不然。李綱忠正耿直,講原則,不怕頂撞皇帝,時間一長,宋高宗對他越發冷淡。這不是一個好兆頭。此時真正掌控著朝中大權者,卻是兩位主和派人物:黃潛善與汪伯彥。

    很快,李綱便遭到暗算。

    黃潛善等人唆使殿中侍御史張浚彈劾李綱,羅列罪名,比如私殺侍從、典刑不當、杜絕言路、獨擅朝政等。李綱遭到無端攻擊,又事事受到阻撓排擠,遂上書求辭。宋高宗竟然罷李綱為觀文殿大學士,提舉洞霄宮。

    此時距李綱就相位僅僅七十五天。

    第二,殺陳東、歐陽澈

    李綱深孚眾望,公忠體國,他被罷相的訊息傳開後,朝野譁然。太學生陳東挺身而出,上書力請朝廷挽留李綱,罷免黃潛善、汪伯彥,併力主皇帝返回開封,率師親征。與此同時,進士歐陽澈也上書痛罵朝廷中用事的投降派。

    宋高宗勃然大怒,黃潛善又在一旁煽風點火,宋高宗竟然下令將陳東、歐陽澈兩人斬首於東市。自大宋開國以後,歷代皇帝都恪守太祖趙匡胤立下的“不以言罪人”的祖訓,可是宋高宗卻把祖訓拋到一邊,大開殺戒。

    第三,晚年的高宗有所變化

    除了廢黜李綱、殺陳東、歐陽澈外,高宗最讓人指責的事,當然是重用秦檜與金議和,殺岳飛。我們把高宗乾的壞事總結起來,其實就是一件事,他是真不想打仗,他不是雄才偉略的開國君主,他有懦弱的本性。他目的就是想談和,過幾天安心的日子。

    到了晚年,隨著金人撕毀二十年的紹興和約,悍然以舉國之兵南征,高宗還是避不開戰爭。這場戰爭南宋十分僥倖,海軍名將李寶在唐島海戰中取得空前勝利,大破金國水師;緊接著虞允文也在采石之戰大勝。更重要的是,金國內部爆發政變,金帝完顏亮身亡,南宋得以保全。

    戰後,高宗任命虞允文為川陝宣諭使,虞允文趁機向皇帝進言:“金亮既誅,新主初立,彼國方亂,天相我恢復也。和則海內氣沮,戰則海內氣伸。”

    令人驚訝的是,宋高宗竟然一反過去投降的立場,對虞允文所說的表示贊同。

    不過,人的性格真的很難改變。儘管宋高宗意識到自己過去對金政策的失誤,但是他畢竟是個懦弱之人,恢復中原的大業,他是做不來的。因此,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當了三十六年皇帝的宋高宗出人意料地宣佈退位,由太子趙眘繼位,是為宋孝宗。他以遜位的方式,把恢復中原的大事交給新皇帝去解決吧,他不想再為此勞思費神了。

    第四,退位後為虞允文辯護

    宋高宗退位不到一個月,新上臺的宋孝宗就為岳飛平反昭雪,下詔追復岳飛原官職,隆重改葬,並尋覓岳飛後人,加以錄用。宋孝宗這麼做,無疑是得到宋高宗的預設。其實對於岳飛的枉死,宋高宗比誰都清楚,只是當初自己一味求和,不得不犧牲掉岳飛。當然,皇帝自己要認錯是比較沒面子的,所以他讓新皇帝去為岳飛平反昭雪。雖說他遜位了,但大權尚在握,因而實際上為岳飛平反的人,可以說就是宋高宗。他是個懦弱的人,但本質很難說是壞的。

    還有一件事,可以看出高宗晚年思想變化,就是為虞允文辯護。

    在宋孝宗時,虞允文出任宰相。當時有個吹毛求疵的御史,名叫蕭之敏,找茬攻擊虞允文,上書彈劾。這時,早已遜位的宋高宗實在看不下去,忍無可忍,竟一反常態出面干涉,出來為虞允文辯護,並說:“採石之功,之敏在何許?毋聽其去。”就是說,當年虞允文在采石之戰中拯救了大宋,立下奇功,你蕭之敏人在哪呢?

    虞允文與岳飛一樣都是抗金名將,岳飛被高宗所殺,而虞允文則讓高宗親自辯護。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高宗到了晚年,思想上是有比較大變化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最喜歡劉詩詩哪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