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優秀的少先隊員

    隋煬帝開鑿運河,曾發河南、河北諸郡軍民百餘萬,丁男不供,役及婦人。有人評日:“煬帝此舉,為其國促數年之祚,而為後世開萬世之利,可謂不仁而有功。”一

    方面,我們應看到大運河的開通與隋煬帝巡遊享樂的動機不無關係,當我們說起隋運河時,千萬不要忘記運河底的冤魂! 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看到當時南北經濟特別是江淮、河北地區的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南北物資的交流成為迫切的需要,大運河就是適應這種情況而出現的。它透過漕運,交流南北物資,而且又在軍事上有利於加強對東南和東北地區的控制,對後來中國經濟、文化的發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 2 # 一個歷史過客

    隋煬帝歷來沒有好名聲,他被眾多的史家們定為荒淫暴虐之君而載入史冊。連開鑿京杭大運河一事,也作為他的“罪狀之一。

    開運河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有人認為隋煬帝勞師動眾開運河,主要是

    “出於君主遊幸之私意”。

    他擔任過揚州總管多年,對江南風光特別留戀,曾說:“我夢江都好”,連作夢都沒有忘記去江南遊樂。為了能經常玩賞江南的風光,以及顯示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力,才有此舉。依據是:運河工程嚴格按照了能供御用遊幸的要求進行,如開通濟渠這一段時,規定水面開闊可通龍舟,兩岸為御道,

    “自長安至江都,置離宮四十餘所”,妃嬪、內侍、宮使、禁衛一應俱全;運河剛剛完工,這位暴君就“三遊江都”、“三駕遼左”,順著河道率眾“遊幸”。

    其實開運河並不是隋煬帝遊興大發的產物,而是出於隋朝政治、經濟形勢發展的需要。

    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加強南北聯絡,便利消運,充實財政。

    因為到了隋代,經過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不斷開發,中國的經濟重心已經逐步南移,但面臨的主要外患仍在北方,所以政治中心不能隨之移動,這樣,加強二者之間的聯絡就顯得十分緊迫和必要;

    二是為了加強對江南地區的控制,鞏固統一的中央集權。

    隋代是繼分裂了三百餘年以後建立起來的統一王朝,但江南形勢卻一直沒有安定,江南士族和少數民族不時舉眾反隋,鞏固全國統一是擺在隋代君臣面前一個艱鉅的任務。為了控制南方的局面,開通運河就成了不可少的工程。

    開運河是虐政嗎

    有人認為,發起如此浩大的工程,隋煬帝不同大臣詳加計議,專行獨斷,急徭重役,迫使許多農民離開田地,並遭折磨而死。開運河是當時嚴重危害社會和人民的虐政。據史籍記載,在開通濟渠和永濟渠時,規定完工期限不到一年,先後調集了河南、河北及淮北民夫各達一百餘萬,而沿線農戶的所有男丁還不足這個數字,只得

    “丁男不供,始役婦人”;

    大量民工日夜在泥水中工作,致使有的滿身蛆蟲,不堪忍受,成批死亡。在通濟渠工程中,丁夫的死亡竟高達三分之二。

    其實隋代運河並非煬帝一朝所開,煬帝時期實際上不過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做些疏通修理工作,為隋代的經濟力量和生產力發展水平所能夠承擔。開運河確實給廣大農民帶來沉重的負擔,但作為隋煬帝本身來說,還是盡了應有的努力,比較注意節省人力物力的。如開通濟渠,就選擇了行程較短的合理路線,且工程又分期進行,儘量減輕工程對社會生產可能造成的嚴重影響。另據《資治通鑑》記載:

    “詔發河北諸軍百萬穿永濟渠”,

    他想方設法調集了軍隊的力量開渠,以減輕農民的負擔和對社會生產的影響。

    大運河的歷史作用

    這條貫通南北的大動脈,在開鑿時確實付出了巨大代價,但一經開通,對於繁榮經濟,鞏固統一,發揮了積極作用。它促進了隋代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南方,由於得利於交通運輸與灌溉的方便,使江淮一帶的工、礦、農、林等方面,很快成為全國財賦集中的地區。耕地與戶口的增長,也較其他時期為快。南糧北運以後,對北方人民也有好處。

    結束語

    大運河在隋以後的一千多年時期裡,對於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流域之間的文化經濟交流,帶來了很多便利。對於維護和鞏固南北的統一有著不可低估的歷史作用。杜佑在《通典》中就對此讚不絕口:

    “自是天下利於轉輸”,“運漕商旅,來往不絕”。

    李吉甫在《元和郡縣誌》中也說:

    “隋氏作之雖勞,後代實受其利焉”。

  • 3 # 換個名字繼續懟

    京杭大運河最早是春秋吳國為伐齊國而開鑿邗溝。公元前360年魏惠王開鑿的鴻溝,基本都是為了征服他國的軍事行動服務的。

    到了隋朝將大運河南北貫通。

    到了元代才全線貫通。

    發揮價值作用最大是明清兩朝。

    提問者問到隋唐的大運河,那就說隋唐的。

    隋唐為解決國都長安人口增長帶來的物資供應壓力,於是把關中東大門函谷關外的洛陽設定為陪都,類似門衛傳達室,修大運河將物資集中在陪都洛陽,修了幾個倉庫,含嘉倉和回洛倉專門囤放物資。如果長安需要就讓處在門衛傳達室的陪都洛陽透過廣通渠運到國都長安,類似北京自產物資滿足不了北京眾多人口的需求,於是透過海運空運將物放天津港,天津也就成了直轄市。畢竟首都的地價太高了,修一個太大的物資屯積場太費錢。

  • 4 # 斷裂的歷史

    最早記述這段歷史的人會告訴你,隋煬帝為了自己貪圖享樂,縱情江南,給自己修了一條從南到北的大運河,而且還特意為旅途修了一艘樓船,作為自己享樂的交通工具,為此他不惜大力征召民夫,搜刮民財,最後百姓民不聊生。但是事實是如此嗎?

    再說大運河的工程量,雖說大運河的工程量是很大,但是和萬里長城一樣,它還是被誇大了,因為中國從春秋時期就開始在各個支流附近開鑿小的運河,同時隋煬帝的大運河也不是今天看到的大運河,後人在他的基礎上繼續擴建,才有了現在的京杭大運河,所以它的最初工程量沒有想象的那麼大,相比較而言,後來的三次遠征高句麗才是真正的勞民傷財。

    再說他貢獻的一面,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南北朝時期就因為北方戰亂不斷而且南方相對平靜而使經濟重心南移,修建大運河正好加速了這個過程,奠定了南方一千多年的富裕局面。從後來中國的版圖看,一條連通中國南北的大動脈是必要的,在沒有鐵路的古代,河運是最有效的手段所以隋煬帝不修,日後也會有別人修,而且前面也提到了,正是隋煬帝主持了一個大工程,才讓後人只需要做一些修修補補的工作。

    從下圖也能發現,京杭大運河並不是修了條直線,這雖然是為了節省成本,但是客觀上為中國複雜的水路的打通做成了貢獻,從此以後,中國的河流不再是相互獨立的分支。

    那為什麼他那麼招黑呢?因為取代他的人為了自己的合法性不能承認自己是造反,要告訴天下我要討伐不義之君,既然站在不義的對立面那我就義的一方,為自己的統治提供合法性。

    總結一下,京杭大運河成本沒有想象的大,但是利在千秋,是打通南北的重大水利工程,之所以一直招黑是有人需要把隋煬帝變成不義之君好站在他的對立面。

  • 5 # 奇趣講史

    隋煬帝人物簡單介紹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0日),一名英,小字阿摐,華陰人(今陝西華陰),隋文帝楊堅次子,母文獻皇后獨孤伽羅,是隋朝的第二個皇帝也是最後一位皇帝,於604—618年在位。開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為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繼位。他在位期間修建大運河,營造東都洛陽城,開拓疆土暢通絲綢之路,開創科舉,三徵高麗等。

    建京杭大運河原因

    一方面,從經濟上看,大運河利於交通,促進了經濟的交流與發展,是中國唯一的一條貫通南北的水路。南北大運河的溝通,改善了交通條件,為農副產品的交換與商品的流通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運河不僅是京都糧食、物資主要運輸線,也是商業交通的重要航道。不僅淮南、江南等地的糧食、絲茶諸多產品從水路運來,北方的棗、梨、藥材也由此路運向南方。

    另一方面,運河的開鑿利於政治和軍事的控制,可以通文書、運士兵。煬帝開通以長安、洛陽為中心的大運河以後,在政治和軍事的控制上有了很大的便利。但由於隋朝享國短促,大運河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顯示。

    確實,南北大運河開鑿後,有利於後代王朝特別是唐宋王朝對全國政治和軍事的控制。在此時期的統一局面與南北運河的暢通是分不開的,唐宋王朝每年都要組織民夫對運河進行一次大規模的疏浚,以保證運河的通暢,反叛者也常以斷絕漕路來對抗朝廷,唐王朝對南北大運河之東北段——永濟渠作了疏浚後,發揮運兵運糧的作用。另外,唐王朝為了防禦北方少數民族的侵襲,就是透過南北大運河運送物資以備北軍之費用的。所以說,王朝是透過運河實現了多全國的政治、軍事控制,由唐朝便可窺一斑。

    南北大運河的開鑿,後世多又責難。但我們應當看到,隨著歷史程序的發展,大運河歷史功績一點點顯露出來了,這條全長五千華里,世界是開鑿最早、航程最長、最雄偉的人工運河是中國真正的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這裡面也凝聚著具有高瞻遠矚真略眼光的決策人隋煬帝的一份功勞。

  • 6 # 瑜健讀史

    關於歷史人物,簡單理解有兩點:一是,肉體上已經死亡了的人;二是,時間上已成為過去時的事。

    京杭大運河是13世紀元定都北京後,為了使南北相連,把原來以洛陽為中心的隋朝橫向運河修築成以元大都為中心,繞過了洛陽南下直達杭州的縱向大運河。

    為了準確表達,這裡使用全稱“隋唐京杭大運河”,這自然繞不開隋煬帝。

    隋煬帝傾一國之力開挖大運河,後世一直頗有爭議。有人說“貪戀美景方便江南選美”、有人說“耀兵江南自斷大隋龍脈”等;總之,都是因為隋煬帝修挖京杭大運河而引來殺身之禍,隋朝從“開皇盛世”傳二世即亡國。

    歷史上隋煬帝究竟是不是這樣?隋唐京杭大運河是怎樣的一條河流?

    隋煬帝名喚楊廣,“煬”是諡號,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為其追加的,表示“好內怠政、外內從亂”,為“惡諡”。

    史實上,楊廣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實幹家:20歲統率全軍平定陳朝,實現天下統一,晉封太尉;22歲與楊素平定江南叛亂,改鎮揚州穩定江南局勢,謙恭謹慎,禮賢下士,贏得朝野稱頌。

    楊廣繼位後,遷都洛陽、開鑿運河、開創科舉取士、平定吐谷渾、東征高句麗,開疆拓土,加強南北交流,儼然一副天下雄主的做派。

    隋唐京杭大運河,是將許多天然河流與歷代王朝開鑿的河道連為一體而成,全長1700公里。分為四段:(1)從洛陽對岸的沁河口向北,直通北京的“永濟渠”(2)從洛陽出發溝通黃河、淮河的“通濟渠”(3)從西安至潼關東通黃河的“廣通渠”(4)北起江蘇淮安直達揚州的古邗溝(山陽瀆)。

    隋朝大運河的開通是在地方性運河的基礎上形成的,沒有地方性運河的開鑿,要想開隋朝大運河是缺乏基礎的。分裂時期,地方政權為大都開鑿了一些地方性運河,這些運河,從客觀上講為隋開鑿大運河做了準備。「百度百科」

    隋文帝楊堅在位時,南北方疆域雖然實現統一,但是南北朝的分裂格局已經長達300多年,這種無形的裂痕不可避免地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民俗等各個方面,嚴重地削弱著一個剛剛走上統一帝國的凝聚力和穩定性。

    首先,大隋都城長安居於西北一隅,為了加強帝國中央政府對四方疆土尤其是江南地區的控制,徹底消除南北歷史隔閡、真正實現從形式到精神上的統一,選擇在南北結合地的洛陽營造一座新的帝國行政中心勢在必行。

    其次,中國曆代封建統治者為鞏固政權,四方征伐,為保證軍事行動所需的大量糧草供應,當時選擇水上運輸是最好的解決途徑。中國地理水系都是東西走向,而人工開鑿運河、溝通南北水運則是保障軍事行動能否順利實行的先決條件。

    再者,黃河流域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其中下游平原區域是歷代人口稠密、科學文化發達的地區;而黃河以南的東南沿海卻是物產豐饒之地,黃河自西向東的走向解決不了南北地區物質、文化交流。

    隋唐大運河的開鑿正是在這種形勢下,和遷都同步進行的。這點,足以表明隋煬帝楊廣無疑是高瞻遠矚、雄才大略的皇帝。

    隋唐大運河是先輩留給後世的文化遺產

    2014年,卡達多哈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宣佈,中國大運河專案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意義深遠。

    大運河申遺專案包括: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浙東運河在內的三大部分十段河道。

    唐代詩人皮日休《汴河懷古·二首》其一: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 7 # 北都

    確切的說京杭大運河是在元朝修建的。

    隋煬帝修建的是京城長安到杭州,以東都洛陽為中心的大運河。同時修建了連通東都洛陽到涿郡(治所在今北京)涿州的大運河 --永濟渠。

    元朝嫌永濟渠太繞,就重新修建了京城大都到杭州的大運河 -- 京杭大運河。

    隋煬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爭議比較大的皇帝,生生把一副好牌打得稀爛,最後讓李淵撿了個漏,坐上了莊。

    他老爸隋文帝楊堅是透過北周靜帝禪位得國,雖然比強搶溫柔的多,名聲也應該不會太好,但是歷史上開創了開皇盛世,掩蓋了這一汙點。隋文帝楊堅很好的詮釋了“瑕不掩瑜”這一成語。

    我們要分析隋煬帝這個人,首先要來看他具體做了哪些事。

    隋煬帝楊廣在位期間主要進行了:

    修建大運河,

    修建並遷都洛陽,

    加強中央集權,

    北服東突厥,

    西征吐谷渾,

    三徵高句麗,

    改革了對後世有重大影響的科舉制度,

    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首次“萬國來朝”的盛世局面。

    凡此種種,在加上隋煬帝給自己定的終其一生的“大業”年號,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很有野心,想要建功立勳超越父親和前人的皇帝,想要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春秋史筆,想要畢其功於他這一世,完成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千秋偉業。

    對隋煬帝有了這些判斷後我們再來看他修建的長杭大運河(長安到杭州的大運河)的意圖就有了依據。

    他修建大運河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方便享受。

    造豪華宮室,造豪華遊艇,哪一項不都用到了大運河的便利。大運河的修建保證了宮室修建的進度,同時也保證了他乘船出遊的浩大場面和舒適。

    第二,穩定民生。

    河運是最划算、最安全的運輸方式,也能夠將南方產糧區的糧食快速、大批次的運往京城平抑糧價,穩定民生。

    第三,安定邊疆。

    由於突厥的強大,在北方部署了大量的兵力。修建大運河能夠快速的將糧食、軍備等物質運輸到前線。

    第四,繁榮社會。

    運河的建成能夠促進京城、南方和燕趙遼等地的經濟來往,能夠帶動社會的繁榮發展。

    第五,促進交流和傳播。

    運河的開通,把各地緊密的聯絡在了一起,促進各地區的交流的同時,還能夠快速的把自己浩蕩皇恩和不世的功績傳播到全國各地。

    綜上,可以得出結論:修建大運河是隋煬帝實現它千秋“大業”的根本原因。

    大運河的建成對當時和後世有哪些影響呢?

    首先,實現了隋煬帝當時的治國方略。

    其次,對黃河的泛濫起到了一定的洩洪分流的作用。

    然後,促進了經濟的繁榮發展。

    最後,促進了文化交流和融合。

    歷史浩浩湯湯,千年京杭大運河還在發揮它的功效,靜靜地服務著這片大地上的人民,而那些禍國殃民的都消失在了歷史裡,甚至人民的心裡...

  • 8 # 高廣銀

    隋唐時期國家的政治中心在北方,主要在西安以及洛陽,除了南宋形勢所迫把政治中心遷往南方,可是同時期的遼與金依然是北方。後面的元朝、明朝一直到清朝,都不約而同的把政治中心放在了北方,這個不是巧合。

    我們知道古代政治中心-國都,一般首先選擇建在經濟富庶地區,因為利於收稅,以前的稅主要是糧食,運輸成本非常高,如果離經濟中心太遠,無形中增加社會成本。比如殷商多次選擇遷都,從亳遷藩,又從藩遷到砥石,直至遷到殷墟也就是今天河南安陽,主要原因就是經濟問題。另一個選擇國都原因是地勢,選擇在軍事上易守難攻之地,像漢朝劉邦把長安定為國都,目的就是關中地區,退可守,進可攻。

    另外一個選擇國都目的是為了戰略。比如西周把自己的國都從寶雞遷到西安,主要原因是文王開始謀劃攻打殷商,需要把自己的都城遷到離殷商更近的地區,利於戰爭物質的準備。還有戰國時期的魏國,為了攻打齊國,把都城從從山西遷到開封。

    還有一種是把國都定在自己起步的地方,或者說自己勢力最強的地方。比如三家分晉時候,韓、趙、魏都把國都定在自己家族所在地,就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後梁的朱溫把開封定為國都,這裡是他勢力最穩固,最強的地方。也有為了擺脫舊勢力的影響,選擇遷都的,比如北魏孝文帝,把國都從山西大同遷移到洛陽。武則天把國都從西安遷到洛陽,也是為了擺脫原有勢力的影響。原有貴族根系發達,一時之間很難剷除,只能選擇遷都換個戰場,但是孝文帝遷都玩大了,大同老貴族與洛陽新貴族之間產生矛盾,最終導致國家的分裂。

    北方的魔鬼

    當然很多朝代把國都定在北方主要原因是對抗北方遊牧民族,中國是一個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持續對抗的二元國家,由於遊牧民族生活的地方氣候惡劣,如果遇到乾旱或者極寒天氣,導致牧民解決不了溫飽問題,從而南下對農耕民族進行搶劫,我們看到從秦朝開始就北修長城,對抗遊牧民族,只要北方有遊牧民族,這個問題就一直無法解決。這也是我們看到朱棣放棄南京,固守北京的原因,也是為了對抗逃往北方的元蒙遊牧民族。

    如果按照二元結構畫一條線,你會看到這條線兩邊有西安、洛陽、開封、北京、安陽。特別是宋朝一直死磕的“燕雲十六州”剛好處在遊牧民族與農耕文明之間,如果北方遊牧民族南下,燕雲十六州是一個很好的緩衝地帶,宋朝割讓“燕雲十六州”等於把自己的腹部暴露在對方刀下。

    隋唐大運河

    國都在哪兒,戰略重心就會放在哪兒,隋煬帝意識到經濟重心的南移,但是戰略重心依然在北方,那麼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呢?修建大運河。為什麼要修建大運河而不是其他的方式呢?我們拿漢武帝時期為了抗擊匈奴,後勤補給送到前線是1/10,也就是說路上要消耗掉90%。再看看唐朝時期糧食的運輸,30艘大船隻要1000人的運輸隊伍,能運送200萬公斤糧食,如果採用陸地運輸需要7000輛馬車,運送隊伍至少需要一萬人以上,因此我們能看到這中間效能差距非常之大。

    隋煬帝想透過這種大運河的方式聯通戰略重心與經濟重心,讓南方的戰備物質能夠源源不斷的運送到北方。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隋朝修通的大運河,在唐朝時期發揮了它巨大的作用,唐朝皮日休曾說:“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另外《汴河懷古》中描述:“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可見隋唐大運河對於唐朝的重要意義。

    在京杭大運河之前,隋唐大運河一直是重要的航運通道。隋煬帝在修通大運河以後,把都城遷到洛陽,為什麼要從長安遷到洛陽呢?我們看到唐朝時期,當糧食運送到洛陽後,再透過黃河轉運到長安,但是這段運輸水域兇險無比,特別是三門峽段,落差大,暗礁多,中間耗損特別大。在唐朝中後期,每當洛陽糧食不能供應到長安時候,朝廷貴族都來洛陽,因此洛陽也成為名副其實的唐陪都。

    我們看隋唐大運河,為什麼還要修到北京呢?經濟中心與政治中心相連不就可以了嗎?上面我提到,戰略重心。因為北方有高句麗,這個曾經讓隋煬帝夜不能眠的國家。楊廣曾經三次遠征高句麗,動用了幾百萬人,而且這些主要的戰備物質都是來自南方,甚至兵源大部分也來自南方。現在很難說清楚,是因為修大運河導致隋朝的覆滅,還是攻打高句麗導致隋朝覆滅。但是煬帝楊廣的戰略眼光卻是獨特的,能看到大的宏觀形式變化,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操之過急,而且公關能力很差。隋煬帝楊廣三下揚州,本來是為了拉攏江南士人,但是在江南士人看來是極盡奢欲。就這樣,隋煬帝楊廣本來可以建立與秦皇漢武一樣偉大功業,但是因為這個CEO制定戰略太急功近利,導致整個隋朝的覆滅。

  • 9 # 慈海覺林1j2T

    京杭大運河的開通,其積極意義遠大於負面影響。儘管它的開通加速了隋朝滅亡但從對後世深遠的影響來說還是巨大的,魏晉南北朝是中國的經濟重心開始南移到隋朝煬帝開通大運河後加速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到唐宋元明清以至近現代南方一直是中國經濟的重心。正如唐末詩人皮日休所言: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教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直擊淚點句句戳心的傷感句子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