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非狂不可

    對某一個客體產生主觀上的感情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我相信只要不是天生冷酷,每個人心中都應該有一份熱愛,對某樣東西有一份揮之不去的情感。

    如果我們不能將自己置於十三世紀初的法蘭西,對當時的巴黎居民產生共情,那我們又如何能理解,當剛剛加冕不久的小國王和他的母親被一群貴族圍困時,巴黎居民憤怒的拿起武器,成群結隊地走出巴黎,武裝保衛他們的國王呢?如果我們無法對一個僅僅是十二三歲、被困在堡壘裡瑟瑟發抖的小孩子產生共情,我們又如何去理解他為自己國度的所有臣民求得拯救的願望,最終毅然踏上十字軍東征的道路呢?

    如果我們不把自己帶入1789年的法國農民,回到那個物價飛漲、時局動亂年代,我們恐怕無法理解為什麼農民那麼急切的想廢除一切封建特權,以至於寧願聽信一些無稽的謠言。

    如果我們把自己帶入1940年的法華人,帶入一個經歷過一戰、無比熱愛自己祖國的老兵,我們難道可以用“產生感情不合理”去批判他在《奇怪的戰敗》中那種恨鐵不成鋼和無比痛心的感情嗎?我們能去指責他在他的書中洋溢著的愛國熱情嗎?

    當我在讀《為歷史而生》時,時常讀的熱淚盈眶,最終看到他被納粹處決,雖然我早已經知道結局,但我還是感覺痛徹心扉。難道我不應該產生這樣的感情嗎?

    我們是人,歷史專業的學生是人,歷史學家也是人。我們不僅會產生感情,我們更應該產生感情。

    最後,提一個可能有點意思的觀點。巴特菲爾德在《歷史的輝格解釋》中談過他的一種觀點:(大意是)歷史學家在寫作時可以產生感情,產生傾向,但是一定要將這種傾向表現出來,讓讀者知道你有這種傾向;那些明明傾向性嚴重卻裝作價值中立的作品是對讀者的不負責任。

  • 2 # 紅旗飄揚88

    合理啊,人是很複雜的情感動物,比喻我在學習近代歷史清朝被西方列強所欺辱時,我是怒其不爭,中華五千年文明險些斷送在清朝滿族統治者手裡,讓我怎麼可能對其沒有偏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朝代歷史後者某個皇帝一段時期歷史,但是學習肯定還是客觀的瞭解歷史。何況我們學習的歷史本來也古人自己喜好來記錄下來的。

  • 3 # 凡幾

    人是不可能完全客觀的。

    如何做到儘可能客觀地看待歷史 ,並得出公正客觀的結論。正式我們要學習的課程。

  • 4 # 小貓咪看天下

    肯定是合理的,因為歷史文化雖然從表面看是區分每個國家的分界線,但實際上文化之間的交流是沒有障礙的,因為每一個國家都有不可磨滅的歷史。特別是對於關注歷史文明的好奇者,都是一個學習別國文化的方向。

    人在有認知的時候就已經能接受不同的事物,那就說明任何一樣東西其實都是可以被大家所接受和認知的。歷史是一個國家的門面,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國家所有曾經發生和經歷的事件都會被記錄,曾經的歷史不會被抹掉,也不會被改變。所以對於某個國家的歷史、地區和文明有主觀賞上的感情傾向是合理合法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很多人迷茫,根本原因是缺錢”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