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宋江一上山晁蓋讓位宋江做老大!當時宋江不願意因為實力不允許!

    先回答問題,晁蓋讓位宋江做老大,當時的宋江為何不願意?我的回答是不是宋江不想當大哥,而是實力不允許他這麼做。

    話說宋江終於離開了江州,準備上梁山了。這次宋江上梁山,和上次孤零零一個要去坐牢可不一樣,這次的宋江,打了無為軍,做了晁蓋都沒做到的事兒,有底氣了。

    在路上,宋江讓花榮,戴宗,李逵這三個心腹小弟跟著自己,晁蓋身邊則一個人都沒有。宋江趁著周圍沒人,就對晁蓋說道:【小弟來江湖上走了這幾遭,雖是受了些驚恐,卻也結識得許多好漢。今日同哥哥上山去,這回只得死心塌地與哥哥同死同生。】

    宋江這番話,主要有以下兩個意思:一是別看晁蓋你人多,可我最近也收了不少小弟,我是有資本和你斗的。二是我準備和你同生同死。

    到了梁山,晁蓋二話不說,一下就要把梁山白送給宋江,讓宋江當老大,眾人皆驚。【晁蓋便請宋江為山寨之主,坐第一把交椅。】

     有人說這是晁蓋認為宋江的才能高過自己,想要退位讓賢。

    實際上晁蓋這個梁山,可不是晁蓋的啊,而是大家一起打下來的。當初說好了,梁山是晁蓋,吳用,公孫勝,林沖等人【共管梁山】,有什麼事了,大家一起開會,晁蓋一個人說了不算。這樣說來,晁蓋根本沒資格讓梁山。

    在這種情況下,晁蓋硬要讓梁山的話,就會有兩種情況發生:

    一事宋江不接受。你宋江不是想和我鬥嗎?那我就不和你鬥了,我直接把我所有的一切全都讓給你。不過你肯定不好意思要——但你這次都不要了,你以後就更不能要了。

    二是宋江接受了。宋江如果真的那麼厚臉皮接受了的話,那梁山的管理層肯定是不同意的,肯定會反對宋江,那宋江當梁山老大這件事就一定會暫且擱置下來,以後再提上日程。並且,梁山的管理層就會對宋江產生很大的不滿。

    所以說,晁蓋這一招很絕,晁蓋的這一招,直接就把宋江的後路給完全堵死了。這次白給你還不要,那以後就別想要白給的機會了。兄弟們的眼睛都看著呢,大家都知道你不要了。以後沒人會逼著你要——逼著你要,就是逼著我退位,得罪了我,你還不敢要,逼我的兄弟們這不是討不了你的歡心還得罪了我啊?

    同時,透過這次讓位,晁蓋還可以獲得‘退位讓賢’的美名,但實際上,卻還是手握大權,可謂是一舉兩得。

    晁蓋要把梁山讓給宋江,宋江不要。

    宋江很誠懇的說道:【哥哥差矣。感蒙眾位不避刀斧,救拔宋江性命。哥哥原是山寨之主,如何卻讓不才?若要堅執,如此相讓,宋江情願就死。】

    宋江這麼說,潛臺詞就是:你和我競爭山寨老大,你比我的優勢,僅僅是你來得早而已。你本來就是山寨之主,我就不和你搶了。宋江上梁山後新排位方式

    晁蓋回答道:【賢弟,如何這般說?當初若不是賢弟擔那血海般干係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眾?你正該山寨之恩主。你不坐,誰坐?】

    晁蓋這麼說,則是在提醒宋江:現在的你,僅僅是對我們七人有恩而已,對整個山寨,是沒什麼大用的。你不是【山寨之恩主】,你僅僅是我的恩主而已。

    你對我有恩,我多謝你當初【擔著血海般的干係前來救我】。但是如今,我也擔著血海般的關係,把你給救出來了,我們互不虧欠了。至於山寨,你對山寨沒有一分錢的恩情。

    宋江聽了,就說道:【仁兄,論年齒,兄長也大十歲。】

    你看,宋江和吳用,這兩個是一路人吧?

    當初吳用想要當除了晁蓋之外的老大,壓住公孫勝劉唐三阮幾個,就提議按照年齡來排位子。結果,吳用當了老二,僅次於晁蓋。

    如今宋江則更直接,直接說:晁蓋啊,你當老大,只是因為你年齡比我大而已!

    可見,宋江和吳用,唯一認可晁蓋比自己強的地方,就是年齡。至於晁蓋的智謀和武功,宋江吳用恐怕還真看不上。

    晁蓋當了老大,宋江做了老二,吳用做了老三,公孫勝做了老四。

    按照這個順位下來的話,不出意外,就應該是林沖做了老五,秦明做了老六,花榮做了老七…………可是,林沖沒當成老五。

    宋江忽然說道:大家【休分功勞高下,梁山泊一行舊頭領去左邊主位上坐,新到頭領去右邊客位上坐。待日後出力多寡,那時另行定奪。】

    宋江這句話,他一下子,就把晁蓋幾人的功勞,資歷,地位,全都給弄沒了!一瞬間,大家變成了在同一起跑線上的人。剛剛上山的薛永侯健等嘍囉,瞬間跟林沖劉唐等開國功臣一個地位了!

    一是自己的小弟都是剛剛上山的,毫無功勞,這樣一來可以消除晁蓋派的功勞,讓自己的小弟跟晁蓋的小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二是晁蓋的小弟,優勢勝在都是梁山的大功臣,劣勢則是人太少,才九個。自己的小弟,優勢勝在人多,有二十七個,劣勢卻是個個都是無功之人。如果按照原來的情形,那麼晁蓋派的人,一個功臣的地位就能等於自己好幾個小弟。如今,則大家都沒有功勞,晁蓋派已經沒了優勢,只有劣勢。宋江派則有了人多這個優勢,二十七VS九,宋江可以用人海戰術壓死他們。

    就連公認極其聰明的大才子金聖嘆,都在這裡點評道:宋江【只一句,便將晁蓋從前號令一齊推倒,別出自己新裁,使山泊無舊無新,無不仰其鼻息,梟雄之才如此。】

    在金聖嘆的眼裡,宋江是:梟雄。和劉備曹操是一個級別的。

    宋江提出這麼奸詐的排列方式,晁蓋見了,倒也不好反對。因為此時山上的員工,沒有功勞的新員工佔大多數,就算是花榮秦明等老員工,大多也都是沒什麼功勞的人。晁蓋如果反對宋江,就會涼了所有新員工的心,讓大家有種要被老員工一直騎著的感覺。到時候,晁蓋失了民心,完蛋的更快。所以,無奈之下,晁蓋也只能認可宋江如此奸詐的提議。就這樣,宋江和晁蓋的鬥爭,已經開始了,他們的鬥爭已經越來越危險,越來越激烈。以至於後來晁蓋死掉,宋江還是不能順利的接班當梁山一把手,這是後話。

  • 2 # 娛不思樂

    不是這樣子的,是晁蓋看透了宋江的把戲和為人,所以晁蓋到死最後一口氣也不願意將位置傳給宋江,知道宋江沒有什麼本事。所以晁蓋臨死前 提出來的要求:誰拿下曾頭市的人頭誰坐老大位子 ,晁蓋心知肚明宋江沒有這個本事。

    因為晁蓋心中早已有了人選,並且晁蓋早已看清宋江的為人。在梁山上如果沒有林沖 晁蓋也當不上梁山的老大 所以他想將位置讓給林沖, 但是在臨死前又不好說出口。

    然而才想來一個折中之策……就是開頭提到的要求 並且晁蓋和宋江的理想也是不一樣的。宋江永遠也逃離不了朝廷的鎮壓,所以他選擇妥協

    但是晁蓋想開創於自己的盛世,顯然他這種遠大抱負,宋江是理解不了的 所以才不願將位置傳給宋江。可後來宋江在背後搞小動作 最終還是坐上了梁山老大的位置。所以梁山好漢的招安命運也就註定了。

  • 3 # 木澈

    他這個境況跟《三國演義》中呂布被曹操打的很慘不得已投劉備那裡有些相像,當時劉備也是要把徐州交給呂布,呂布很想要呀!要不是陳宮阻攔,他就要了。因為聰明的人都不會要。

    《水滸傳》中也一樣,他初入梁山伯,根基還沒打好,他是個聰明人,懂得怎麼經營自己的人設和拉攏人心。

    不接受的理由:第一,晁蓋比宋江年齡大,宋江自己也說:“論年齒,兄長也大十歲,宋江若坐了,豈不自羞?”

    第二,晁蓋的名聲並不比他小,晁蓋曾經也是鄉紳保正,犯事後,宋江放了他,然後宋江被髮配遊蕩的那段時間,見到好漢就把救晁蓋的事拿出來說道說道,也因此他的江湖名聲才越來越鞏固。此時若是接受了晁蓋的相讓,那不是打自己臉嗎?他懂得謙遜能給自己帶來的好處。

    第三,梁山那麼多能人異士,好多還是初次見面,宋江還沒為梁山立功績就拿老大位置,這麼做難以服眾呀;這就跟職場的空降老大似的,要想讓以前的老員工服你,你得把本事亮出來呀!他需要時間去亮本事。亮本事的同時,讓兄弟們知道他上面還有一個壓著他的人,那些兄弟們才不會有意見。

  • 4 # 雲淡風輕1273031637

    晁蓋是大家推選的寨主,武功超群,神武過人,平生仗義疏財,為人義薄雲天,專愛結交天下好漢。後又為救宋江帶領眾好漢劫了江州法場,也算是宋江的救命恩人。況且當時宋江初上梁山,沒有功勞,沒有威信,也怕是不能服眾,於情於理宋江當時不敢居寨主之位。但是他卻被地裡處心積慮地招攪人心,擴充勢力,早已存架空晁蓋之念。最終晁蓋感到宋江的威脅,想借曾頭市之戰挽回威信,不幸被毒箭射中面頰而死。宋江就藉助人脈順理成章坐了頭把交椅。

  • 5 # 梅中行

    生辰綱被劫後,宋江的人生軌跡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作為鄆城縣刀筆小吏的宋江既無實權也胸無大志,遍觀《水滸傳》,沒有關於宋江走科舉路的描寫,也厭惡務農,作為殷實的地主之家弟子,他卻有扶危濟困、仗義疏財的義舉,因此搏得個"山東及時雨″的美名。晁蓋、吳用等劫掠生辰綱後,不秘事漏,宋江冒殺身之禍通風報信,致使晁蓋、吳用等逃過一劫,亡命江湖。晁蓋辦事太欠周全,冒險坐上水泊梁山寨主之位,即思回報宋江救命之恩,送金贈銀也便罷了,偏偏修封略具要旨的書信,派個記號最為明顯的赤發鬼劉唐作信使。接著宋江的厄運就開啟了,從殺閻婆惜開始,至避禍,至坐牢,至題反詩,至判斬決到逼上梁山,宋江也終於成了梁山的一員。宋江來到山寨,晁蓋、吳用等即刻熱情招待、撫慰,晁蓋並欲讓寨主之位於宋江,宋江力辭。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原因。1,從名氣和威望來說,晁蓋比宋江過之而無不及,晁蓋同樣是扶危濟困、仗義疏財,廣結江湖好漢,專好打抱不平、疾惡如仇,人稱"托塔天王″。2,從資歷來說,晁蓋穩坐梁山寨主之位已久,人事安排已妥,山寨也建設得井井有條,可謂是兵精糧足,欣欣向榮,晁蓋也無失政、失德之舉。3,僭越之舉,晁蓋年長為兄,宋江為弟,晁蓋為一山之主,宋江初來乍到,若不辭,則為僭越,是古時大忌。4,晁蓋也非誠心相讓,而是客套虛禮。若是真心,必當三讓,而宋江必當三辭,以效帝王禪讓之三讓三辭之禮。宋江自知之明,如同燭照,故力辭之。

  • 6 # 尚書屋

    晁蓋讓位宋江,不是宋江不願意,而是宋江不能接受。

    晁蓋讓位宋江的問題,主要是圍繞著報恩這個問題展開的。《水滸傳》中寫道:

    晁蓋便請宋江為山寨之主,坐第一把交椅。宋江那裡肯,便道:“哥哥差矣。感蒙眾位不避刀斧,救拔宋江性命。哥哥原是山寨之主,如何卻讓不才?若要堅執,如此相讓,宋江情願就死。”晁蓋道:“賢弟,如何這般說?當初若不是賢弟擔那血海般干係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眾?你正該山寨之恩主;你不坐,誰坐?”

    晁蓋以報恩為由讓位宋江,宋江也以救命之恩為由推卻。兩人都以報恩為由互相謙讓,打了一套太極。實際上晁蓋讓位,宋江推卻,背後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一、宋江彼時不能做梁山老大。

    宋江行走江湖最大的資本就是自己的名氣,義字當先、講義氣。晁蓋帶領梁山好漢,捨命劫法場把宋江救上梁山。宋江剛上山就取代自己的救命恩人做老大,於道義不符。

    雖然宋江此前也救過晁蓋七人,可是現在晁蓋又救了宋江一次,從報恩的角度看,晁蓋和宋江二人互不相欠。晁蓋上梁山在先,是梁山的寨主。此時宋江宋江被梁山好漢所救,是被收留者,梁山對宋江有恩,而此時宋江對梁山無功。宋江此時取代晁蓋做老大無法服眾,鳩佔鵲巢反客為主有損宋江的聲譽。

    二、晁蓋不是真心讓位宋江。

    晁蓋剛救了宋江,就以報恩為由讓位宋江,恰恰說明晁蓋並不是真心讓位宋江。晁蓋宋江互為彼此的救命恩人,晁蓋以報恩為由讓位宋江,宋江報不報恩總不能搶恩人的寨主之位吧?晁蓋主動讓位,實際上是以退為進,對宋江的道德綁架。

    如果晁蓋真心讓位宋江,完全可以以宋江的客觀優勢優點為由讓位,而不是報恩為由道德綁架宋江。

    宋江的能力、威望、實力都強於晁蓋,晁蓋揚長避短以報恩為由讓位佔據了道義上的制高點,讓宋江不能受讓和覬覦晁蓋的寨主之位。

    宋江上梁山時從能力、實力、威望都強於晁蓋,晁蓋的寨主之位受到了威脅。晁蓋以退為進,以報恩為由讓位宋江,實際上對宋江的一種道德綁架。在道德綁架下,宋江不能受讓和覬覦晁蓋的寨主之位,使得晁蓋的寨主之位解除了威脅。

  • 7 # 聽雪說史

    晁蓋讓位宋江做老大,當時的宋江為何不願意?

    宋江素有大志,為人城府極深。處事上陰險狡詐。晁蓋想讓位宋江做老大時讓了兩次,他拒絕了兩次。晃蓋不想讓了,老大之位卻被宋江巧取豪奪了去!

    晁蓋讓位宋江做老大,是真心讓,而宋江不受,到晃蓋不想讓時為時己晚,無論他想與不想,宋江都必坐老大位置。從宋江拒絕做老大到用陰謀篡取老大之位的過程也是宋江對朝廷認識的一個轉變過程。

    宋江一個有野心的人,在他在潯陽樓題的反詩中有明顯流露,先看《西江月》:

    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冤仇,血染潯陽江口!

    再看這首:

    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 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什麼叫猛虎臥荒丘?什麼叫敢笑黃巢不丈夫!這分明是不甘居人下,志在天下的真情流露,如果真有機緣,就是讓他做大宋天子估計他也不會含糊!似有這般野心的人怎可能甘心與一介草莽的晁蓋之下?

    宋江第一次拒晁蓋當老大是真心,那時還沒有決心落草樑上為寇。當時宋江殺閻婆惜犯了命案,刺配江州的路上,因生辰綱之事他對晃蓋等人有救命之恩,所以晁蓋、吳用派人接他上梁山一敘。眾人為勸宋江不去江州遭罪,費盡口舌。晁蓋性情豪爽,一為報恩,二為全兄弟之義、朝夕相處,禍福與共,直接以梁山之主的位置相讓。宋江堅決反對,理由是不願玷汙父母清白,落草為寇玷汙清白之軀。晁蓋等人自然也不會強人所難。其實此時的宋江還是對朝庭不死心,想著所犯之罪重不至死,有朝一日還能重入仕途,再取功名以光宗耀祖,一旦落草便是背叛朝庭,半生心血全都為空。說什麼玷汙了這個那個的清白,說辭而己,在他心裡是不屑與晁蓋等人為伍的。

    宋江第二次拒絕晁蓋當老大是假意,這次他上梁山是因為他在潯陽樓題反詩要被殺頭,被梁山眾人劫法場救回了梁山。此時他後路己絕,再不說什麼玷汙了這個那個的清白,要保清白可以去以死明志啊。既然上梁山那肯定是想且必須要當老大,這樣才能施展心中抱負,反朝廷再投朝廷同樣可以實現重入仕途,搏取功名以光宗耀祖的志願。不當老大怎麼能哄騙著梁山上這群草莽之輩執行他的思想方針?

    他想當老大而又拒絕的原因是被救上山來的,如馬上取晁蓋而代之,眾人心裡不會服,於名聲也不好。當時他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勢力,鐵桿粉絲也就和他一起來的李逵一個,就是當了老大緊要關口又能依靠了誰?指揮得動誰?至於各種推辭全是廢話。看原著上寫的精彩:

    “晁蓋便請宋江為山寨之主,坐第一把交椅。宋江那裡肯,便道:"哥哥差矣。感蒙眾位不避刀斧,救拔宋江性命。哥哥原是山寨之主,如何卻讓不才?若要堅執,如此相讓,宋江情願就死。"晁蓋道:"賢弟,如何這般說?當初若不是賢弟擔那血海般干係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眾?你正該山寨之恩主;你不坐,誰坐?"宋江道:"仁兄,論年齒,兄長也大十歲。宋江若坐了,豈不自羞?"再三推晁蓋坐了第一位。宋江坐了第二位。吳學究坐了第三位。公孫勝坐了第四位。“

    這也就是為什麼之後每次下山打仗宋江都要帶著人馬衝在前邊而讓晁蓋守在山上,說什麼山寨之主不可輕動,哥哥萬金之軀不能輕易湛險,也就哄哄晁蓋這個老實疙瘩罷了,吳用和公孫勝早就看出來其用心所在。為得就是在一次次的戰場上收買人心。特別是之後上梁山的好漢們,哪個不認宋江,哪個不是對晁蓋也就是尊稱一下老大,禮貌而己。

    宋江志在功名,計謀之深梁山無人可及,兩次拒晃蓋不當老大迫於形勢小施手段而己。

  • 8 # 一哥於一

    一哥“俗人讀水滸”之——

    江州歸來宋公明 眾好漢劫了江州法場,火燒了無為軍,宋江也死心塌地地上了梁山,其實此時的梁山出現了一個較為尷尬的局面,面對龐大的攤子,晁蓋的領導能力不足已經成為現實,而宋江還揹負著眾人的救命之恩,不可能馬上上位,如何辦?宋江自有宋江的精明。

    其二、管人事,眾好漢大鬧江州而歸,梁山好漢倍增至40位,來自於王倫舊部4人,劫生辰綱部8人,青風山9人,江州邦12人,黃門山4人,寫字刻書2人,流蕩於眾集團間的“江湖精神領袖”1人宋三哥。按宋江的意思,四核心之後“休分功勞高下,梁山泊一行舊頭領去左邊主位上坐,新到頭領去右邊客位上坐,待日後出力多寡,那時另行定奪。”舊部按位次、新來的按長幼排序,落座喝酒,這個酒席實在有點怪異,上邊4位,下邊左邊是9位,右邊是27位,不對等啊,其實這正是老宋想得到的,不僅廢了晁吳21人位次,還把青風山集團重新列入新人行列,拉起了團團夥夥,以新對舊,以戰績定位置,可有些人就不讓你出門,比如後來的李雲,上山前是都頭,可戰平李逵,然老宋卻讓他去當木匠,監造房舍,會有戰功嗎?就連晁老大也感到再不出戰,恐眾人不服而“忿怒”去重點曾頭市以致於被害。

    其三、說童謠,梁山聚義廳,宋江再定位,豪傑頻舉杯,酣暢淋漓事,此時宋江舉杯說起京城童謠一事,“‘耗國因家木’,耗散國家錢糧的人,必是家頭著個‘木’字,不是個‘宋’字?‘刀兵點水工’,興動刀兵之人,必是三點水著個‘工’字,不是個‘江’字?這個正應宋江身上。那後兩句道:‘縱橫三十六,播亂在山東。’合主宋江造反在山東。以此拿了小可。”這個宋江如何敢於如此說,一則是童謠之事恐怕眾人有知道的,老宋當作笑話講來,聽者不便計較。二則加大宣傳力度,樹立自己的形象。三則明白告訴眾人,我宋三哥不是吃素的,是上天叫我來領著大夥鬧革命的。這個晁蓋能聽不出來嗎?

    其四、動兵權,眾人暫定之後,宋江提出要回家搬出老爹來梁山,被晁蓋軟抗回去了,說“賢弟,這件是人倫中大事,不成我和你受用快樂,倒教家中老父吃苦,如何不依賢弟?只是眾兄弟們連日辛苦,寨中人馬未定,再停兩日,點起山寨人馬,一徑去取了來。”宋江無奈,只好“堅執要行,便取個氈笠帶了,提條短棒,腰帶利刃,便下山去。眾頭領送過金沙灘自回”。其實不難看出,此時宋江要動兵權,試探性地進行了伸手,老晁不讓,此事一直等到三打祝家莊才如願以償。

    其實,宋江內心何嘗不知,梁山元老派、黃泥崗派仍然把持著山寨兵權,自己在管人事上、造輿論上晁蓋都採取了忍讓的態度,但在兵權上卻是不會讓出的,老宋下一步的棋就是要走分化拉攏隊伍、選擇合適的時機掌控兵權了,而此時初上梁山,不是不想接,而是不能接啊。

  • 9 # 初曉兒

    晁蓋讓位宋江做老大,當時宋江為何不願意?

    一,晁蓋讓位宋江做老大,當時宋江不是不願意,而是不能同意。1、宋江沒有取代晁蓋的理由。

    晁蓋已經是梁山泊老大,梁山泊殺富濟貧的基業是晁蓋開創,晁蓋可不是心胸狹窄,不能容人的王倫。而是以仗義疏財,義薄雲天,專愛結交天下好漢而聞名江湖的人物。

    不管所謂“及時雨”的宋江名聲如何令人“如雷貫耳”,水大漫不過船,宋江一上梁山就取代了晁蓋,於理不合。

    2、宋江對梁山泊身無寸功,當然不能取代晁蓋。

    晁蓋等七人智取生辰綱之後,雖蒙宋江通風報信而免於被官府捕捉。宋江對晁蓋有恩。但江州法場打救宋江的主力軍是晁蓋的梁山人馬,其他諸如張順、李俊、李逵、穆弘等等畢竟是單個的好漢,無非是助力而已。

    宋江救過晁蓋,晁蓋也救了宋江,二人互不相欠,宋江此時對梁山泊身無寸功,此時晁蓋並沒有顯示出作為山寨之主,力不勝任的情況。憑什麼就做取代晁蓋做山寨之主?

    3、宋江一上山就奪了梁山泊主之位,與他的“義”字不合。

    宋江號稱“孝義黑三郎”和“山東呼保義”,兩個“義”字,不管是真是假,都是宋江安身立命的本錢。

    假如宋江此時捨棄“義”字不要,奪了梁山泊主之位,聲名必然在梁山泊眾人心裡大打折扣,梁山泊弟兄們還能支援他,擁戴他?宋江可沒有那麼傻!

    此外,晁蓋雖然光風霽月,心性爽直,但焉知宋江一上山,他就讓位於宋江,完全沒有客氣的成分?

    二,晁蓋讓位宋江做老大,當時宋江不願意,但他並沒有真的放棄做老大的想法。1、宋江深謀遠慮,一開始就佈下了以後上位的棋局。

    一番推脫之後,宋江坐了第二把交椅,吳用、公孫勝坐了第三、第四把交椅。宋江說:

    “休分功勞高下,梁山泊一行舊頭領去左邊主位上坐,新到頭領去右邊客位上坐,待日後出力多寡,那時另行定奪。”

    左邊一帶,是林沖、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遷、宋萬、朱貴、白勝等九人。

    右邊一帶,是花榮、秦明、黃信、戴宗、李逵、李俊、穆弘、張橫、張順、燕順、呂方、郭盛、蕭讓、王矮虎、薛永、金大堅、穆春、李立、歐鵬、蔣敬、童威、童猛、馬麟、石勇、侯健、鄭天壽、陶宗旺等二十七人。

    這樣一來,宋江就把除正副都頭領和兩個軍師之外的眾將,分成了兩大陣營。宋江是新到的人數眾多陣營的統帥。

    2、宋江甫上梁山就開始為以後的上位輿論上的造勢。

    接下去宋江大談所謂“耗國因家木,刀兵點水工,縱橫三十六,播亂在山東”的民謠,暗示他就是上天安排的梁山泊主。

    至於之後的以“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一次次攔阻晁蓋出戰,以不斷充實自己實力,提高自己在山寨的地位,最後終於違背了晁蓋的意願,坐上了梁山泊第一把交椅,那是後話,此處不贅述。

  • 10 # 竹杖芒鞋輕勝馬

    認為宋江也是個聰明人,他肯定猜出來晁蓋不是真心想讓他當老大。再加上宋江剛剛來到山上,很多人只服晁蓋不服宋江,尤其是晁蓋之前帶的人。後來有人猜測晁蓋的死給宋江有關。可能是宋江指使花榮。在黑暗處上了晁蓋一箭。晁蓋不是真心想讓宋江當老大,這點從晁蓋死後,而指定繼承人的時間可以看出來,如果說他想讓宋江當老大,可以直接指定宋江當老大,但是晁蓋臨死之前當著眾頭領的面對宋江說了一番肺腑之言,賢弟莫怪我說:若哪個捉得射死我的,他便是梁山之主。這句話真是字字戳心呀!因為晁蓋對宋江已經佈滿到了極點,他知道宋江的野心想做梁山的老大,然後帶領兄弟們走向窮途末路,晁蓋牆阻止宋江,他說這句話意思是不想讓宋江當老大,不然以晁蓋的性格肯定會對宋江說我死之後你就是梁山之主啦!所以說晁蓋臨死之前的這句話點出了一個巨大的秘密。所以最後我認為晁蓋的死給宋江有莫大的關係。

  • 11 # 張兵武叫獸

    宋江剛上梁山,根基很淺,沒有人脈基礎,也沒有讓人信服的功績,這個時候若是貿然答應晁蓋的要求做老大,很顯然就是“德不配位”,沒那麼大的頭卻戴這麼大的帽子定然不會有好下場。要想坐上頭把交椅,還需一些時日,有了讓眾人信服的功勞,有了群眾基礎,才算順理成章。

  • 12 # 大家好我是波仔

    一切一切要符合"禮"字。

    一:晁蓋先上的梁山,是主,宋江後上的,是賓客,不可能上來就易位,另外晁蓋比他大,宋江於情於理也不能答應,是位不對。

    二:宋江是晁蓋劫法場救回來的,人家有恩於你,這時應當感恩,是時不對。

    三:宋江上梁山寸功未立,沒有功勞,怕眾人不服,是勢不對。

    再說,晁蓋並不是真心讓位,宋江只能推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緩解痛經的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