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支支吾吾
-
2 # 水塘宇
《春秋繁露》是中國漢代哲學家董仲舒所作的政治哲學著作。《春秋繁露》推崇公羊學,發揮「春秋大一統」之旨,闡述了以陰陽五行,以天人感應為核心的哲學-神學理論,宣揚「性三品」的人性論、「王道之三綱可求於天」的倫理思想及赤黑白三統迴圈的歷史觀,為漢代中央集權的封建統治制度,奠定了理論基礎。西漢中期,戰亂頻仍的諸侯王國割據局面基本結束,生產得到恢復與發展,中央集權得到鞏固與加強,出現了經濟繁榮和政治大一統的局面。為適應統一的中央集權的需要,董仲舒的神學唯心哲學思想便應運而生,其哲學思想主要反映在所著的《春秋繁露》中。他主張,西漢王朝應當放棄漢初以來的黃老之治,改弦易張,推行儒術,走出西周以後的社會動亂。
《春秋繁露》17 卷,82 篇,漢董仲舒(前 179 一前 104)撰。董仲舒,廣川(今河北景縣棗強)人,西漢哲學家,今文經學大師,專治《春秋公羊傳》;曾任博士、江都相和膠西王相,漢武帝舉賢良文學之士,召其面奏,仲舒遂對策建議:「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為武帝所採納,開此後兩千餘年封建社會以儒學為正統的先聲;除此書外,尚有《董子文集》。此編為作者闡釋儒家經典《春秋》之書,書名為「繁露」。據《漢書·董仲舒傳》記載,董仲舒說《春秋》事得失,作《聞舉》、《玉杯》、《蕃露》等數十篇。《蕃露》是他講《春秋》諸篇中的一篇。「蕃」與「繁」古字相通。《史記》說「蕃露」原是冠冕的一種裝飾。
董仲舒否認歷史的發展,王朝的更迭只是形式上的改變,實質上卻是絕對不變的。所謂的「性三品」,即是聖人生來性善,小人生來性惡,中人之性,則可善可惡,性善聖人則是天生的統治者,中人之性則可以教化,逐漸變善,至於小人則是「斗筲之性」,只能接受聖人的統治。總之,此書內容反映了作者的整個哲學思想體系,這種以儒家宗法思想為中心,雜以陰陽五行學說的思想體系,對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作用與影響。
-
3 # 不繫之舟泛滄海
孔子在為誰背黑鍋?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也備受爭議的人物。尊崇者稱之為聖人,反對者把他作為守舊、腐朽的代表,把近代中國落後捱打、備受屈辱的責任歸結到以他為代表的吃人的封建專制禮教上去。五四運動以來,人心思變,將攻擊的矛頭直接指向了孔子,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的確,就連袁世凱復闢都要先先舉行“祭孔大典”,不把孔子徹底打倒,封建思想的流毒就永遠無法徹底肅清,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就永遠無法實現。
但孔子真的應該為封建禮教負責麼?我們知道封建專制禮教大廈的基石就是所謂的“三綱五常。”而孔子從來沒有提過“三綱五常”的說法,三綱五常的源頭不在孔子,而恰恰就在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
表面上看,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好像儒家取得了獨尊的地位,其實,董仲舒的儒學,已不是孔子的儒學了,而是一個集各家學說於一體的融合體了。
首先,他把儒家和陰陽五行家統一起來,使儒學蒙上了濃重的迷信色彩,提出凡事有陰陽,陽為尊,陰為卑,並據此提出了影響中國兩千多年的三綱五常學說,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特別是把“君”提到了無與倫比的地位,他說“人副天”,“道(人道)之發原出於天(天道),天不變,道亦不變。”從而使“三綱五常”理論永恆化,這是完全為君權專制統治服務的政治理論。孔子從來沒有過這樣的說法,孔子那時也沒有權力如此之大的皇帝。孔子的確說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話,但那不過是要復禮而已,而不是要把君權無限誇大。而且孔子一向主張中庸之道,堅決反對極端化,也就不可能支援把君權無限放大的極端做法。孔子也從來沒有迷信思想,對於陰陽五行家那些所謂占卜、災異學說也是極力反對的。
其次,董仲舒根據陰陽學說提出“天地之大德曰生,禁民為非曰義。”說陽是天之德,陰是天之刑,刑主傻,德主生,天親陽而疏陰,重德不重刑。把儒家與黃老刑名之學統一起來。
他還說天不是為王生民,而是為民立王。他還提出天使人有義和利兩種生活,利養人的身體,義養人的精神,但義重於利,從你把儒家與墨家統一起來。他還提出人有性和情(情慾),性為善端,情為惡首,情要服從於性,從而把孟子的性善說與荀子的性惡說統一起來。
總之,董仲舒對孔子的學說進行了重大的改造,和孔子的原始儒學已經有很大甚至根本的不同了。他使“儒學”完全變成了適應君權專制統治的政治哲學,後世儒者基本沒有跳出這個範疇,他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如何解釋這套哲學,根本沒有任何創新,當一種解釋方式不能為大眾所接受時,他們就再換一種解釋方式,宋明理學就是這麼產生的,理學吸收了禪宗和道家的一套邏輯思維方式來解釋董仲舒的學說,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功,儒學徹底變成了儒教,並得到了明清兩代皇帝的推崇,使得封建皇帝專制權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極大的束縛了人民的思想,真正變成了麻痺、腐蝕人民精神的鴉片,真正做到了“天不變,道亦不變”。中國社會在專制腐朽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直至被西方徹底落下並受到他們的侵略和蹂躪。
而後世所有封建帝王在實行這套學說的時候,好像忘記了它的真正提出者董仲舒了,而都是打著孔子的旗號進行的,而普通老百姓就更不知道董仲舒是何許人了。孔子徹底變成了一塊招牌和工具,所以,兩千多年來,孔子都是為董仲舒背黑鍋的。
我們反對封建禮教,但並不反對孔子原始儒學的精髓,我們一定要把反對孔教和反對孔子本人區別開來。對於孔子所提倡的仁愛,禮樂,忠義,孝悌,忠恕之理,中庸之道,家國情懷,宗族觀念,民族氣節,大一統思想,等等,我們一定要用新時代的新觀念去批判的加以繼承,使他們更好的為現代社會服務,我們的抗擊疫情能確定如此偉大的勝利,充分說明了這些傳統優秀文化成果的強大的戰鬥力,是我們中華民族永遠的驕傲。
-
4 # 高山流水24494
提這些,爭論這些問題,不就又回到哲學原點了嗎。
人活著到底為什麼?
不論是孔子、董仲舒還是老子、莊子,都是華夏文化的一部分,我們世世代代享受著這些文化盛宴,你喜歡什麼就讀什麼,研究什麼。你不喜歡會有人喜歡,我們今天所有的一切都有他們的影子,不一樣的層次,不一樣的利益者,都有自己的嗜好,花有百色,事有千種,才使世界美麗多姿。我們活著享受著也辨別著維護著創新著,就是不能丟棄!
豐富多彩,百花齊放是民族文化的特點。
回覆列表
《春秋繁露》是中國漢代哲學家董仲舒所作的政治哲學著作。《春秋繁露》推崇公羊學,發揮"春秋大一統"之旨,闡述了以陰陽五行,以天人感應為核心的哲學-神學理論,宣揚"性三品"的人性論、"王道之三綱可求於天"的倫理思想及赤黑白三統迴圈的歷史觀,為漢代中央集權的封建統治制度,奠定了理論基礎。
秦漢以前古書記載有夏、商、週三代,董仲舒遂認為夏是黑統,商是白統,周是赤統,改朝換代只不過是"三統"的依次迴圈,只是"改正朔,易服色",在曆法和禮儀上作形式上的改換。夏以寅月為正月,商以丑月為正月,周以子月為正月,三代的正月在曆法上規定不同,故被其稱作"三正",在仲舒看來,一個新王朝出現,無非在曆法上有所改變,衣服旗號有所變化,此即為"新王必改制",表示一新個王朝重新享有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