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OSU蜜月
-
2 # 急診夜鷹
這個問題還真蠻多人問呢!
先明確,人工呼吸,必須是吹氣,而不是吸氣。
吹氣,吹的不是口裡的氣,而是肺裡的氣。
有人可能會問,肺裡的氣?那不是廢氣嗎?
實際上大氣中的氧含量是21%,人體吸入後再撥出來,仍有16%--18%的氧含量,能滿足心肺復甦的需求,並不是廢氣。
人工呼吸作為一種急救技術,可以用於嚴重呼吸衰竭,不能代償者,此時患者仍有心跳,僅需要人工呼吸輔助,在醫院裡,醫護人員會使用下面這個工具--球囊面罩(又稱簡易呼吸器)而對於公眾來說,沒有器械可以使用,只能使用口對口人工呼吸。
對於院外心跳呼吸驟停,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合稱心肺復甦)是最重要的急救手段。
胸外按壓是透過按壓胸骨下半部分,利用胸廓的下陷和回彈使得心臟血流被動進出,從而產生血流供給心腦重要組織器官。
而人工呼吸,是將氧氣送入患者肺內,與按壓產生的血流形成氧的交換,將氧輸送給心腦。
通俗說,胸外按壓是心復甦,人工呼吸是肺復甦。
對於心臟驟停者來說,胸外按壓比起人工呼吸要更重要。
例如 對於一個馬拉松跑者賽道心臟驟停,在早期的5分鐘施救時間內,你甚至可以採取持續胸外按壓而不做人工呼吸的方式急救,效果也很好。
不過對於溺水窒息導致的心臟驟停患者,單純的胸外按壓效果就欠佳。最好是人工呼吸與胸外按壓相結合,才有更好的搶救成功率。
心肺復甦時,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通常採用30:2的配合方式,即按壓30次,人工呼吸2次,再按壓30次,再吹氣2次,交替進行(按壓的時候不吹氣,吹氣的時候不按壓),一直到患者復甦成功或者醫護人員到達接手搶救。
更多救命常識,
-
3 # 蝌普
心肺復甦術(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簡稱CPR,是指當心跳停頓及呼吸終止時,合併使用胸外按壓及人工呼吸進行急救的一種技術。心跳停止後血液迴圈會中斷,各組織器官的供血和供氧也會隨之終止。人體的不同臟器對缺血缺氧耐受時間的長短差異較大,其中大腦皮層一般不超過6分鐘。傷病員一旦發生了心搏驟停,如果在6分鐘內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復甦搶救,患者大腦和其他重要器官組織往往會形成不可逆的損害。因此,儘早開始心肺復甦至關重要!
一般來說,心跳停止的時間每延長1分鐘,復甦成功的機率就會下降7-10%。隨著時間的延長,復甦機率呈線性大幅度下降【此處做成動畫效果】。若在心跳驟停1分鐘內就開始正確有效的CPR,復甦成功率會大於85%;到達6分鐘時,復甦機率降為40%左右;延誤至8分鐘,患者復甦機率不足20%,而且即使生還也會遺留嚴重的神經系統損害,甚至成為植物人;如果10分種後才開始心肺復甦,傷病員生還的機率幾乎為零。如果在等待醫務人員的時候,現場的人都不作為,將會錯失最佳救治時機,十分鐘後即使得到專業的救治也毫無意義。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一些急救技能,尤其是心肺復甦術(CPR)。
其實這項急救技術並不複雜,美國心臟協會(AHA)在2010年10月18日將心肺復甦指南上闡述的步驟順序調整為:胸外按壓(Compressions, C)、開放氣道(Airway, A)和人工呼吸(Breathing, B)。
如何判斷一個傷病員發生了心跳驟停呢?首先,輕輕拍打傷病員雙肩並高聲呼喚看其有無反應;其次,觸控喉結與旁邊肌肉形成的淺槽內有無大動脈搏動,並觀察胸廓有無起伏;第三,扒開傷病員眼瞼檢視瞳孔狀態,然後在傷病員胸前聽一下有無心臟跳動的聲音。“無意識、無呼吸、無脈搏”且瞳孔散大,就表明發生了心跳停止,需要立即進行心肺復甦。總結一下心跳驟停的判斷方法與表現:輕拍雙肩高聲喚,再摸血管看呼吸;意識喪失瞳孔散,動脈停搏心音無。
P11:此時正確的處理方法應該是:第一,立刻尋求周圍的人幫助拔打120急救電話;第二,保證傷病員平臥在質硬的地方,並解開上衣,迅速開始胸外按壓,連續30次;第三,採用輕壓額頭輕抬下頦的方法開啟氣道,注意去除假牙等口內異物;第四,以口對口人工呼吸的方法(嬰幼兒以口對口鼻的方法)連續吹氣2次,並持續以30∶2的比率進行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
為方便記憶總結為:求助拔打120,硬地平臥胸按壓,開放氣道去異物,人工呼吸口對口。如果周圍環境中有除顫儀,則可利用心臟除顫來幫助恢復心律,提高復甦機率。
施救者應雙手重疊、十指相扣,用手掌根部按壓傷病員胸骨下段(兩乳頭連線與胸骨中線的交點為中心的區域),以髖關節為支點,用自已的上身重量來下壓,而且在下壓與抬起時肘部都不能彎曲,手掌根部也不要離開按壓部位。按壓間期不要靠在傷病員胸壁上。用仰頭舉頦法開放氣道、去除口腔異物後,採用口對口的方式進行人工呼吸。在吹氣時要捏住傷病員的鼻子,並要達到胸廓抬起的效果。按壓與吹氣的比率為30∶2
-
4 # 山有木兮l
人工呼吸是心肺復甦中的一個步驟,而心肺復甦主要針對心臟驟停的病人。如果心臟驟停發生後得不到及時搶救復甦,那麼會對人體重要器官造成嚴重傷害,甚至會失去生命。
當我們面對昏迷或者心臟停止跳動的患者,如果我們幫助使其呼吸道順暢的情況下,患者還沒有自主呼吸,那麼就要對患者進行人工呼吸,保證患者供氧,防止身體器官因缺氧造成嚴重損害。
人工呼吸分為兩種,一種是口對口呼吸,另一種是口對鼻呼吸。
1、口對口呼吸
患者在仰臥位,施救者一手放在患者前額,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鼻孔,另一手握頦部使頭儘量後仰,保持氣道開放,然後深吸一口氣,張開口封閉患者的嘴周圍,向患者口內連續吹氣2次,每次吹氣1~1.5秒鐘,直到胸廓抬起,吹氣停止,鬆開緊貼患者的嘴,放鬆捏住鼻子的手,講臉轉向一旁,聽患者是否有氣流撥出。如果患者沒有恢復自主呼吸,要持續進行吹氣。一分鐘內檢查頸動脈搏動以及瞳孔,面板顏色,直到患者復甦成功。或準備好做氣孔插管,或患者死亡。
2、口對鼻呼吸
當患者因為某種原因導致口腔不能開啟時,可以採取口對鼻呼吸。首先開放患者氣道,頭後仰,手託患者下頜使其口閉上。深吸一口氣,用嘴包住患者鼻子,用力向鼻孔吹氣,直到胸廓抬起,吹氣後將患者口部張開,讓氣體撥出。
-
5 # 第一反應急救君
等你get更多急救小知識~
把呼吸面罩蓋在TA的臉上
一隻手放在TA的額頭,並捏住鼻子(就是鼻孔)另一手托起TA的下巴,向後仰頭保持氣道開放~
接下來吸一口氣,給TA渡氣~需要進行2次人工呼吸(每次吹氣一秒~),在吹氣時注意TA的胸廓是否隆起哦~
-
6 # 小荷醫典
人工呼吸是吹氣還是吸氣
人工呼吸是向患者口內吹氣,以保證不間斷地向患者供氧。
昏迷病人或心跳停止病人在排除氣道異物,採用徒手方法使呼吸道暢通後,如無自主呼吸,應立即予以人工呼吸,以保證不間斷地向患者供氧,防止重要器官因缺氧造成不可逆性損傷。
正常空氣中氧濃度約為21%,經呼吸吸入肺後人體大約可利用3%~5%,也就是說,施救者口中撥出氣中仍含有16%~18%的氧濃度,只要我們在進行人工呼吸時給病人的氣量稍大於正常,使氧含量的絕對值並不少於自主呼吸,這樣就完全可以保證身體重要器官的氧供應,不至於由於缺氧而導致重要生命器官的損害。
特別提醒:人工呼吸一般是口對口的吹氣方式,但當患者有口腔外傷或其他原因致口腔不能開啟時,可採用口對鼻吹氣。
本內容由山西省人民醫院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 副主任醫師 丘蕾稽核
點這裡,檢視醫生回答詳情
回覆列表
昏迷患者或心跳停止患者在排除氣道異物,採用徒手方法使呼吸道暢通後,如無自主呼吸,應立即予以人工呼吸,以保證不間斷地向患者供氧,防止重要器官因缺氧造成不可逆性損傷。正常空氣中氧濃度約為21%,經呼吸吸入肺後人體大約可利用3%~5%,也就是說,撥出氣中仍含有16%~18%的氧濃度,只要我們在進行人工呼吸時給患者的氣量稍大於正常,使氧含量的絕對值並不少於自主呼吸,這樣就完全可以保證身體重要器官的氧供應,不至於由於缺氧而導致重要生命器官的損害。
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有兩種,即口對口呼吸和口對鼻呼吸。
1.口對口呼吸
根據患者的病情選擇開啟氣道的方法,患者取仰臥位,搶救者一手放在患者前額,並用拇指和示指捏住患者的鼻孔,另一手握住頦部使頭儘量後仰,保持氣道開放狀態,然後深吸一口氣,張開口以封閉患者的嘴周圍(嬰幼兒可連同鼻一塊包住),向患者口內連續吹氣2次,每次吹氣時間為1~1.5秒,吹氣量1000毫升左右,直到胸廓抬起,停止吹氣,鬆開貼緊患者的嘴,並放鬆捏住鼻孔的手,將臉轉向一旁,用耳聽有否氣流撥出,再深吸一口新鮮空氣為第二次吹氣做準備,當患者呼氣完畢,即開始下一次同樣的吹氣。如患者仍未恢復自主呼吸,則要進行持續吹氣,成人吹氣頻率為12次/分鐘,兒童15次/分鐘,嬰兒20次/分鐘,但是要注意,吹氣時吹氣容量相對於吹氣頻率更為重要,開始的兩次吹氣,每次要持續1~2秒鐘,讓氣體完全排出後再重新吹氣,一分鐘內檢查頸動脈搏動及瞳孔、面板顏色,直至患者恢復復甦成功,或死亡,或準備好做氣管插管。
2.口對鼻呼吸
當患者有口腔外傷或其他原因致口腔不能開啟時,可採用口對鼻吹氣,其操作方法是:首先開放患者氣道,頭後仰,用手托住患者下頜使其口閉住。深吸一口氣,用口包住患者鼻部,用力向患者鼻孔內吹氣,直到胸部抬起,吹氣後將患者口部張開,讓氣體撥出。如吹氣有效,則可見到患者的胸部隨吹氣而起伏,並能感覺到氣流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