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路遙說電商
-
2 # OpenstackOne
第一階段:從單個網路APPANET向網際網路發展,TCP/IP協議的初步成型;
1969年美國國防部建立的第一個分組交換網ARPANET最初只是一個單個的分組交換網(並不是一個互連的網路)。所有要連線的在ARPANET上的主機都直接與就近的結點交換機相連。
為了打破這個問題,於是ARPA開始研究多種網路(如分組無線電網路)互連的技術,這就導致後來網際網路的出現,成為了現在因特網的雛形。
1983年TCP/IP協議成為ARPANET上的標準協議,使得所有使用TCP/IP協議的計算機都能利用網際網路進行通訊,因而人們將1983年作為因特網的誕生之間。
第二階段:建成三級結構的Internet,分為主幹網、地區網和校園網;
因特網必將擴大其使用範圍,不應侷限於大學和研究機構,之後隨著世界上的許多公司紛紛接入到因特網,是網路上的通訊量急劇增大。於是美國政府決定將因特網的主幹網轉交給私人公司來經營。
第三個階段:形成多層次ISP結構的Internet,ISP首次出現。
從1993年開始,由美國政府資助的NSFNET逐漸被若干個商用的因特網主幹網替代。出現了因特網服務提供者,簡稱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ISP可以從因特網管理機構申請得到多個IP地址,同時擁有通訊線路及路由器等聯網裝置。使用者只需要向ISP交納規定費用,就可以從ISP得到所需的IP地址,並透過該ISP接入到因特網。
擴充套件資料:
1、網際網路能夠不受空間限制來進行資訊交換;
2、資訊交換具有時域性(更新速度快);
3、交換資訊具有互動性(人與人,人與資訊之間可以互動交流);
4、資訊交換的使用成本低(透過資訊交換,代替實物交換);
5、資訊交換的發展趨向於個性化(容易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66306530滿足每個人的個性化需求);
6、使用者眾多;
7、有價值的資訊被資源整合,資訊儲存量大、高效、快速;
8、資訊交換能以多種形式存在(影片、圖片、文字等等)。
-
3 # 強國製造
第一階段
第一個階段,各種傳統的網際網路網站以“內容為主、服務為輔”為主要形態。而其內容提供方式,則主要是資訊塊,有部分資訊流。它的特點是,透過靜態網站,來實現內容的展示。這個階段的內容發現機制,是透過搜尋引擎做內容聚合來實現的。
使用者透過搜尋引擎尋找內容,使得搜尋引擎成為事實上的網際網路入口,併成為使用者與內容的中間商。這、就是李彥宏說的“中間頁”戰略的原因。
這個階段的網際網路,其缺陷相當明顯。 一是使用者分散,沒法聚焦,帳號體系的缺失,也導致內容作者與使用者沒法互動,因此不能提供持續服務。第二則是使用者與網站各自獨立於分裂。無論是內容找使用者,還是使用者找內容,都非常困難,這導致資訊的流通成本很高。
第三則是訊息流的缺失,導致部分服務需要跳轉到溝通工具上去:郵件,QQ等。這加劇了使用者與內容提供方的溝通成本。第四則是因為這個階段的網際網路,其核心是基於域名,使用者使用成本非常高。這也間接導致了域名生意的火爆,搶注那是家常便飯。
第二階段
在第二個階段,也就是web2.0時代,各種網際網路網站與內容流型社交網路(facebook,微博等)並存。這個階段的網際網路形態,仍然是以內容為主,服務為輔。而其內容與服務提供方式則主要是提供多種資訊塊與資訊流。其中資訊流以內容流為主,訊息流為輔。
這個階段的內容發現機制,是內容與服務終於透過社交網路的統一賬號,得以直面使用者,而搜尋引擎不再是唯一資訊獲取的渠道。
在這個階段,網際網路發展出現了一些改進:第一是透過資訊流來提供服務與部分動態內容,而取代了之前的透過靜態網站呈現內容的方式。第二是依託於社交網路的初步發展,使用者成為網際網路的中心。這也體現了“以使用者為中心”的企業一般性策略。第三呢,則同樣因為社交網路的發展與聚合作用,使得使用者聚焦。
而統一的賬號體系,則為使用者與內容提供商提供了持續互動的可能,從而也促進了內容提供方為使用者提供更加長久的內容展示與服務的能力。第四則是,動態內容的主動推送,使得內容方不會被遺忘,從而避免邊緣化。
而這種主動推送,也節省了使用者內容的尋找時間,符合人性的懶惰。所以很多網站的流量,就開始大量來自於微博等的導流了。而傳統的搜尋引擎的價值則被弱化。
但這個階段的網際網路,仍然是有很多缺陷的。第一個缺陷,是資訊塊的缺失,導致欲展示其他資訊時,仍然要跳轉到其他網站。二是訊息流的弱化,使得互動不足,導致服務傾向於工具,而不是溝通。不過在國內,依託於線上即時通訊工具QQ的發達,減少了因此不足導致的資訊溝通成本。
第三則是這個階段剛出現才七、八年,而快速發展也就最近三、四年,新的工具就崛起了,並因此改變了使用者習慣。傳統社交網路面臨著使用者從內容流型社交網路向訊息流型社交網路遷移的問題。
第四,則是這個階段的網際網路,其移動屬性較弱,不如移動app的隨時隨地的價值。
第三階段
第四階段
第四個階段的崛起,則得益於移動網際網路的深刻發展,從量變將會引起質變。在這個階段,超級app將會誕生,有可能完成早期搜尋引擎曾經做過的事情:成為連結中心,打造網際網路統一體。
擴充套件資料:
國際網際網路的影響
1、經濟影響
今後5年,G20中的發達國家網際網路年增長8%,對G20GDP貢獻率將達5.3%,發展中國家增長率高達18%,2010-2016G20的網際網路經濟將近翻番,增加3200萬個就業機會。
2、多功能互動
網際網路就是一個能夠相互交流溝通,相互參與的互動平臺。在美國大學裡,一般學習的不是新聞學,而是大眾傳播學(masscommunication)。
在這個意義上,“communicate”與宣傳和被宣傳無關,而是和大家共同“參與”的“交流”緊密相關。我在這裡強調“網路就是傳媒”,也是為了強調網路在人類交流和傳播中的重要作用。
3、語言影響
網際網路的出現對傳統語言產生重大影響,從而出現了網路語言。這種語言是伴隨著網路的發展而新興的一種有別於傳統平面媒介的語言形式。它以簡潔生動的形式,一誕生就得到了廣大網友的偏愛,發展神速。
4、消極影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1333366306435響
虛假資訊、網路欺詐、病毒與惡意軟體、色情與暴力、網癮、資料丟失、網路爆紅、陰謀論、過於公開、過於商業化、駭客攻擊。
回覆列表
1.利用網際網路做廣告推廣服務
2.銷售數字化
3.點業務和產品網際網路化
4.企業數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