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刪我
-
2 # 文旅攬勝
蘇聯T-34/85坦克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北部,正對著德中央集團軍群方向的是羅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軍,包括第70、第13、第48、第60、第65集團軍以及第2坦克集團軍,總兵力達71.1萬人,1.1萬門大炮和迫擊炮,1,785輛坦克和自行火炮。
值得一提的是蘇軍在庫爾斯黨戰役反坦克火力更加強大,為整個戰役立下了汗馬功勞。裝備大量了PTRD和PTRS反坦配置火力。這種反坦克配置靈活很強,比如在一個射擊位置最多隻能射擊5到10發的時候,又可以轉移到所處隱蔽地轉移到敵人坦克地側面後者後部,予以打擊。
-
3 # 榮華之武器堂
庫爾斯克戰役中,蘇軍對於反坦克防禦非常重視。
按照編制,此時蘇軍1個步兵師建制內有各種火炮和迫擊炮252門,其中48門45毫米反坦克炮,另外212支反坦克槍,每個步兵團大致有16門反坦克炮。
在受坦克威脅方向上的步兵部隊,蘇軍部署了大量反坦克支撐點。反坦克支撐點內的兵力通常包括:反坦克炮、反坦克槍、迫擊炮分隊、自動槍組、坦克殲擊手、工兵和小群坦克。其兵力兵器的密度,決定於方向的重要性和地形條件。反坦克支撐點配置成棋式隊形,與步兵分隊保持緊密的協同動作。反坦克支撐點的構築和協同動作的組織由合成軍指揮員負責,火力配系則由炮兵指揮員負責,他同時是反坦克支撐點的指揮員。可見,反坦克支撐點是由炮兵為基礎組織的。
當時,蘇軍平均每個步兵團有3-5個這種支撐點(相對於步兵團9個步兵連,反坦克支撐點並沒有在每個步兵連防禦地域內都建立),反坦克支撐點又都組成反坦克地域。一般每個反坦克地域由3個反坦克支撐點組成,每千米正面反坦克支撐點1-1.4個,反坦克炮密度每千米3-7門 。
反坦克支撐點和反坦克地域都構成環形防禦,之間的間隙地都以各種火力和工程、地雷障礙物加以掩護。德軍坦克如果突人反坦克地域內部或反坦克支撐點之間,就會受到幾面火力的同時打擊和各種障礙物的阻滯中而陷入被動。為封鎖德軍坦克突破後通向縱深的道路,蘇軍從師直到集團軍都建立了快速障礙設定隊,兵力為裝備炸藥和地雷的1個工兵連到1個工兵營並加強有步兵分隊,機動工具為汽車。反坦克炮兵預備隊也在各級軍隊的預備隊中佔有重要地位,兵力由1個加強反坦克炮連到1-3個反坦克炮旅不等。
正因為蘇軍如此重視反坦克防禦,所以德軍庫爾斯克進攻未果,幾天後蘇軍就轉入了反攻,並最終取得會戰勝利。
-
4 # 島主說事
庫爾斯克戰役,由於蘇軍事先掌握了德軍的堡壘計劃內容,加上蘇軍在德國掌握了虎式坦克以及曼施坦因配備的裝備和人員數量,從而使防禦作戰變得有針對性和在重點地段加強了防備。
那麼,面對德軍不斷拖延的進攻時間,蘇軍是如何做好防禦準備的呢?
一方面,使用地雷陣。與其它戰役不同,這次防禦準備中,朱可夫命令前線指揮員採取梯次佈防,在德軍可能進攻的方向佈設了大量地雷。德軍一個指揮官說,僅幾天時間,蘇軍就在前沿佈設了3萬顆地雷,而且還真假難辨,德軍工兵排雷困難,進攻坦克也經常被炸燬損失嚴重。
另一方面就是大量挖反坦克壕溝。由於德軍推遲進攻,蘇軍有兩個多月的時間準備,朱可夫命令除橫向挖掘一些防禦戰壕外,還要每個作戰單元都連成一片,這樣便於蘇軍前線和梯隊能迅速連線上,而且還便於相互間的支援。因此,蘇軍共動用了十多萬民工參與勞動,在北線中央方面軍的防線構築了5000公里長壕溝,在南線沃羅涅日方向挖掘了4200公里長壕溝。同時,為了鍛鍊士兵的膽量,蘇軍命令士兵們躲在壕溝裡,讓坦克從頭頂上開過去,然後士兵從後面扔反坦克手雷,以此提高戰場士氣和增強士兵打擊能力。
更重要的是,蘇軍專門選拔了一批優秀反坦克手和炮手,配備專門武器,配備專門標誌,不僅待遇上提高,犧牲後家屬還能享受更高的榮譽。這些優秀炮手,有的集中到專門成立的反坦克團,有的經過培訓後配備到步兵團和連,戰鬥打響後,他們專門打擊德軍坦克的要害部位,如油箱、炮管和觀察孔等,由於訓練有素,在實戰中獲得非常好的效果。
回覆列表
在庫爾斯克戰役中蘇軍要從戰役層面突破德軍陣地,至少必須完全貫穿德軍的師級防禦地帶,也就是10公里正面。
德軍師級防禦是如此至關重要。那麼,此時一個德國師有多少兵力呢?因為很多師損失慘重,所以實際兵力和編制相差較大。第320步兵師參加了庫爾斯克戰役,有較大損失但不算致命,留存實力屬於不弱不強的程度,所以具有一定代表性。其在1943年8月底的狀況為:全師9945人,32門榴彈炮(24門105毫米口徑、8門150毫米口徑),21門75毫米重型反坦克炮,21門50毫米中型反坦克炮,14門步兵炮(75-150毫米口徑)、69門80毫米中迫擊炮。495挺機槍、9858支步槍和衝鋒槍。
德國師火力主要是榴彈炮團。按編制有36-48門炮(24-36門105毫米中榴彈炮、8-12門150毫米重榴彈炮)。1943年在東線的平均數量約為30-40門。蘇聯的師火力一般只有76-122毫米口徑,火力量級要比德國師弱。
團火力主要是步兵炮。按標準編制,一個團有8門步兵炮。但因為損失較大,一個師(3個步兵團)通常只有10-20門左右步炮。43年秋季德軍步兵師開始大量列裝120毫米重迫擊炮,有些配備給步兵團,有些直接給步兵營。
一個德國步兵營按編制有48挺機槍,此外還有6門80迫擊炮和9門50迫擊炮。43年秋季有些營在保持原有火力基礎上,還增設了4門120重迫擊炮。按編制德國步兵營有800人左右,而實際很多營被打到只剩下300人甚至更少,平均水平約在500人左右。不過一般來說,德華人倒是基本不缺機槍、迫擊炮和輕武器。很多時候,一些師的步槍比兵額還多。
自1942年初以來,德國軍隊開始列裝75毫米重反坦克炮。這種火炮可以輕易摧毀蘇聯的T-34和KV坦克。但這種炮數量很有限。1942年秋季平均一個德國師只有10門。1943年一個師平均有20-30門重反坦克炮。雖然數量不多,但75反坦克炮還是大大提升了德軍的反坦克優勢——作為對手的蘇聯軍隊,步兵師的制式反坦克炮只有45毫米口徑,根本奈何不了德國的新式中重型坦克。另外,有些德國步兵師還有一個連(10輛左右)的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甚至還有III號強擊火炮連。
以上是一個步兵師自有的武器裝備。重點地段的步兵師還可以得到強化:首先是集團軍所轄的獨立炮兵營。東線共有120多個獨立炮兵營。1943年秋季東線有12個集團軍,平均每個集團軍有10個獨立炮兵營。重點地段步兵師可以得到幾個獨立炮兵營的支援。蘇軍一旦進攻,兩翼的步兵師也可以集中火力射擊。
強擊火炮營,通常有30輛左右III號強擊火炮。一般只配屬給非常重點地段的步兵師。有些師還有88毫米重型高炮加強。這種武器的反坦克效能奇佳。
原則上,德國裝甲師很少被放在防禦線上,而是配置在步兵師的後方充當反擊預備隊。一旦步兵師的防線被突,可能投入2-5個裝甲師反擊。1942年,裝甲部隊的反擊基本都能成功。只有在斯大林格勒,第48裝甲軍(第22裝甲師和羅馬尼亞第1裝甲師)被蘇軍擊敗。而到1943年,裝甲部隊反擊失敗的戰例就越來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