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六甲番人
-
2 # 葉無思
謝友邀請,儒教和宗教的論述,前面網友說的很詳細,不再重複。我的回答是儒學不是宗教。我的擔憂是為什么現在很多人罵孔孟,想把祖宗傳下來的優秀文化一口否定。如果一個民族連自已的祖宗都不承認,有什麼面目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在信仰金錢,物慾橫流的今天,華人思想如此之混亂無知,恐今後之大禍將不遠矣。但願我之擔擾是庸人自憂。謝謝邀請。
-
3 # 十八子哥醉三郎
可以算是宗教!儒家尊孔子為先,有孔廟。道家尊老子師,有道觀。佛家尊如來為祖,有寺廟。儒釋道就是宗教,教意不同而已。
-
4 # 曼伯
儒學不是宗教。
宗教的一前提是有神,比如佛教有佛,道教有三清,基督教有基督,伊斯蘭教有真主,都幹了些不是人乾的事情。
儒學是世俗哲學,無神。子不語怪力亂神。孔子是人,生前無神蹟,死後不成神。受追封為人間聖王,不作天國帝君。所以,儒學不是宗教。
-
5 # 拓荒者and
宗教傳播的是宗派教義,儒教傳播的是國學精粹。所謂儒教,儒學教育而已。傳播知識,教授文化,闡明禮節,尊崇國粹。儒學與其他宗教有著絲的關聯,質的區別,不能一概而論。
-
6 # 逛一逛3
儒教能算宗教嗎?不能。
中國古代“三教”指儒、釋、道即儒教、佛教、道教。其中,佛教是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西漢末傳入,魏晉南北朝盛行,隋唐漢化。道教興起於東漢末,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都對中國的社會發展和文化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春秋戰國時期,孔子開創儒學,孟子繼承,形成傳統的孔孟儒學,漢武帝時期,儒學大師董仲舒以傳統的孔孟儒學為基礎,揉合諸子百家中的法家、道家、陰陽五行等學說,形成“君權神授”、“天人感應”為核心的新儒學(儒學神學化),並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為漢武帝所採納。從此以後,儒學獨尊並逐步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倆宋時期,又以傳統儒學為基礎,融合佛教、道教等形成程朱理學,使儒學思辯化、哲學化、理論化、平民化(儒學宗教化);宋明時期,理學又進一步發展為陸王心學。由此,從漢武帝時期到清末,儒學成為二千多年中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官方哲學,儒家思想也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影響深遠!雖然儒學長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官方哲學,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而且也經歷了神學化、宗教化的歷程。與佛教、道教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教”,但是,儒教(學)終究不是宗教。所謂“儒教”的“教”不是宗教,而是指儒學綱常倫理的“教化”。
宗教,一般有幾大要術:1是有教主崇拜,2是有教義,3是有組織形式,4是有禮拜儀式,5是有眾多門徒……“儒教”可以說,有教主~孔聖人,有教義~四書五經,有眾多門徒~幾乎所有華人,但是,卻沒有宗教的組織機構和禮拜儀式。更重要的是,儒學的核心是“仁”、“禮”、“義”,講求“三綱五常”倫理道德為現實社會的天理,講究“存天理,滅人慾”。以儒家的綱常倫理來教化人們。因此,儒學雖然有神學化、宗教化的傾向,但畢竟不是宗教。“儒教”的“教”是指“教化”。
-
7 # 亂答題
孔子是一位實事求是的唯物主義者,從來沒有借鬼神的名義去騙人,經常教育學生們要離鬼神遠之,他稱自己的弟子就叫學生,他自己稱為老師,他主要是教書傳授知識為專業。所以他一輩子到老就只是一個窮秀才。孔子手下沒有樹立任何天兵天將、仙子羅漢。所以孔子自己承認只是一位凡俗夫子。
-
8 # 穿插游擊隊
這取決於該怎麼定義宗教?他認為,從社會學的寬泛視角來看:宗教是一個連續統一體。那些崇拜超自然象徵、有組織模式支撐的有神信仰,比如基督教、佛教,當然是宗教。而像儒家這樣,有強烈情感特質的無神論信仰,從功能上判斷,也可以認為是一種宗教。而且,在儒家的道德實踐裡,也不是完全依靠理性解決超經驗的現象和問題的。於是,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儒家思想逐漸受到了佛、道兩家和神秘主義的影響。從思想和行動上,都有宗教的氣質,也承擔著類似的心理功能。
《中國社會中的宗教》這本書也迴應了古代知識分子是否真的“獨立於宗教”的問題。一般儒生信不信先不說,紀曉嵐絕對是大儒吧?他在《閱微草堂筆記》裡寫的神鬼故事,哪些是杜撰出來嚇唬人的,哪些是自己相信的,是很難分辨的。而且紀曉嵐自己也聲稱這些事是他經歷過的或親耳聽來的。這個現象也能說明:在中國歷史上,儒家知識分子和大多數華人過得是一樣的宗教生活。
當然,這只是本書從社會學立場上提出的觀點。直到今天,一直有學者認為:高階的儒家知識分子必然是無神論。但他們也承認,這種境界奉行的是一種“無神的神學”,近似宗教情懷。但這樣的人,即使在儒家知識分子裡,也是極少數。
-
9 # 鼓仔824
平時說的幾大宗教,基督耶穌,聖母瑪利亞,東正教,清真,佛教,道教,印度教,都是有道場的,有宗教的一系列組織規定的。而且宗教有一個比較大的特點,就是要有道場,而且禮拜的儀式非常多。儒教原則上還不能算是宗教,只能算是儒家學說,儒學也發展到只作為一個儒教而已,而且在儒家裡面是蠻反對神鬼論,還有神通認的。儒家也原則一直在中國歷史上沒有出現過宗教,中國2000多年,歷朝歷代也都是禁止宗教統治王權的。而且儒學本身比較入世,而宗教比較出世,像大家熟悉的道教、佛教、基督等等。和其他同時期的墨家和法家,也只是和儒家成為一個學說而已,沒有成為宗教。
-
10 # 無中生有hz
儒教一詞,始見於漢代。這個教是“教化”、“教育”的“教”,不是宗教的“教”。從南北朝開始逐漸流行的“儒、釋、道三教”中的“儒教”,開始具有某些宗教含義。生活在中國這塊古老土地上的各民族,包括漢族和少數民族及其他們建立的王朝如遼、金、元,西夏及清,都以儒教為國教。
儒學在中國的傳播形式有諸多宗教的特徵,如教主、教徒、教義、教堂、經書俱全。教主是孔子,但更像是多神教,所以還有孟子、朱子等一系列聖人;教徒是一代代所有的讀書人,他們從小就熟讀經典,立志按經典去修身齊家治國;教義非常豐富,包括三綱五常八目,敬天、奉祖、孝親、忠信、仁義、崇禮、性善、弘毅等儒家重要理論和概念;教堂則是遍佈全國各地的孔廟,以及泰山、天壇等禮拜場所;經書有儒教三經:《易經》《論經》(論語)和《禮經》(禮記),更為人熟知的有“四書五經”,“十三經”,“九經”等。同時,儒教以天地為崇拜物件,古代皇帝稱為“天子”,即皇帝治理國家是天在世間的代表,讓人想到基督教聖父、聖子的說法。
儒學從南北朝開始叫做“儒教”,也稱作“聖教”,和佛教、道教一起並稱為三教,即儒釋道。以“儒家思想”為最高信仰,尊孔子為先師,孔子亦被尊為儒教聖教主。但實際上華人並不認為儒學是一個佛道那樣的宗教,只不過是在古代華人對儒學有一種類似宗教情節的態度。
儒學源自堯舜禹的五教,五教即五禮: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春秋時“儒”從巫、史、祝、卜中分化出來的。周公姬旦,在周朝建立以後,曾經“制禮作樂”,建立了當時先進的禮儀制度。但是數百年以後,這套制度逐漸遭到了破壞,因此春秋時代的孔子希望恢復秩序和安定,呼籲克己復禮。由於周公姬旦和孔子在禮儀制度和宗教觀念上的重大貢獻,直到唐代,人們還常常是“周孔”並稱,認為他們是兩個最大的聖人,並把儒家的主張說成是“周孔之道”。
儒學自漢代被奉為官學,其後各主要朝代或歷史時期,包括分治時期的主要王國,都以儒學為官方指導思想。直到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儒學失去了官方思想的地位。從國民政府時期(1925年7月1日——)開始,又重新尊孔,並把孔子祭祀列為國家祭祀。中國大陸在進入改革開放以後,儒學重新得到重視,並把在海外興辦的中國文化教學機構命名為“孔子學院”。在過去一個世紀中,儒學雖然經歷了多次清洗和醜化,但她對很多華人的思想依然有著潛移默化的重大影響。儒學也是古代南韓和越南的官方正統思想,現在儒學對南韓、越南以及日本一些人的思想仍然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北宋張載莊嚴宣告:“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顧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際發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慷慨呼號;文天祥、東林黨人在異族強權或敵對政治勢力面前,正氣浩然,視死如歸。中國歷史上無數仁人志士,中國幾千年的大一統國家意識和家國情懷,無不顯示著儒學的精神價值和道德理想,無不證明著儒家思想在引領和護航一個國家和民族蓬勃發展中的豐功偉績。
-
11 # 玄谷真人
終極是人類要探問的,道徳是需要修養的,天國、極樂卻不是必須要講的。儒家有終極之解決,有系統修養道德論述,有化育天下之法,只是不講天國、極樂。
我們現在理解的宗教基本是有所謂神創,有另外一個世界圖景誘惑,有這個世界無法檢驗的神神怪怪的描述的,以引誘人去信奉、皈依。但這只是宗教的形式,而且是非理性的恐嚇色彩的,有很多負面影響的形式。這種宗教文化的產生在古典文明時代,甚至之前,中古時代極盛,瀰漫世界東西方文明。如果不是儒家說天理修心性倡人文主義,追求現世理想社會,人類可能走不出中古的宗教瀰漫文化氛圍。
那儒家不同於通常理解的宗教,保持理性,又不是一般的哲學,可以解決終極問題安放心靈的優勝處在哪裡?有道理,有修法。
終極問題之需要解決,在於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終極之疑問,世界本源是什麼?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怎麼生活是正確的?
我們可能透過哲學去思考這些問題。但是,西方叫哲學的那些論述不能很好解決世界本質本源,自然人生的意義和怎樣生活更正確也回答不了。玄谷年輕時就在那些哲學裡尋找思考了十年之久,某年大悟世間之法原來如此,但終極問題在這個思路上豈能找到?
也曾瞭解過不同宗教。印度宗教史,佛教史,舊新約,可蘭經,都通讀過,雖然說它們中有終極的追問,有神、主的描述,有天國給你一個幻想寄託,也有一些教導還是有道理的。但是,它們中描述的神、天國、極樂世界,甚至輪迴之說,都是無法檢驗無法充分證實的。這就不僅不能讓人更踏實地瞭解終極問題,難以理性地安放心靈,又給了人們不少新的迷惑。例如基督教,從宗教源流說,它起源多神教,有人也說耶和華與瑣羅亞斯得羅阿胡拉是指一個神,但亞胡拉不是唯一真神只是主神。你讀一讀耶和華、亞胡拉,讀音確實類似。而波斯古經中的創世故事也與舊約中的創世故事很類似。這就從宗教起源上讓我們疑惑,你們這種宗教到底是神啟示的,還是那些教主、先知編選的?而且,瑣羅亞斯德其人也不得善終,這經歷也讓人覺得好奇怪,西方這教主編類似故事,雖也勸人向善,可自己的人生結局怎麼那麼令人嘆息!?
-
12 # 水雲天草坡地
儒家怎能是宗教!雖然他有一些時代的侷限性,但是基於人類自身為主體建立的社會思想體系,絕不是那些借鬼神來愚人的宗教。
-
13 # 民間秘籍珍藏選錄
自古以來,有儒家的說法,卻少儒教的說法。家與教的區別,內行與外行的區別,就如同我與你的區別,熟絡了稱自家人,不熟悉言他教派。新世紀新變化,可見其道衰矣。
家者,家國天下,同心之言。思想的東西,拿出來的皆是影響,這無可厚非。如果你偏把這當作束縛,那不如無是無非無中自生去。不想學就不學,不想聽就不聽。
這世界有研究學問的人,有接受思想的人,他們樂觀向上,積極好動,是儒家文化等各類思想良好的接班人。他們會把文化思想發揚光大。
評價一個思想是否正面,只需看立道者的心意何在?安天下者自然善心,儒家正風千古不變。
至於頑劣者,好事者,心動者,不沉不安,不靜不養,自無緣其中奧義。
-
14 # 醋酸了
算,巔峰狀態的儒家一統了三教,釋道儒三教合一,這在很多宋時期興建的寺廟中就能很明顯看出來,寺廟內供奉著三教的人物。
-
15 # 南山劉向雄
儒學鐵定不是宗教,雖然漢代董仲舒和清代康有為都想把儒學變成宗教,但都沒有成功。
作為宗教,需要有以下幾個特徵:
一、需要有個至高無上的神。這個神可以是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實體,該神秘統攝萬物而擁有絕對權威、主宰自然進化、決定人世命運,從而使人對該一神秘產生敬畏及崇拜,並從而引申出信仰認知及儀式活動。在這方面,各大宗教都有自己至高的神,如創世的上帝等。而儒學尊孔,但有時孔子雖被稱為‘教主’但並沒有成仙,也沒有神化出任何法力,也不能為人消災祈福,仍然是人,是世間的教師身份,更不用說創世、主宰個人的命運。即使是尊崇孔子,但偶像崇拜也沒有出現在儒家之中,各書生的書房也很少去掛一張孔子像或捏一尊孔子塑像去燒香祈福。
二、宗教有系統完備的儀式、儀軌、冥思、祈禱。雖然儒學崇禮,等級觀念很強,朝廷上三跪九叩也有規定,但這仍然是世俗的禮節,並不是宗教的儀式,儒學也不需要打坐誦經、做禮拜。另外,各個宗教都有祈禱文或咒語,儒學則沒有,總不能把‘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當做祈禱文,整日唸誦吧。當前也有高考生去拜孔廟祈福,這只是去博個彩頭,並沒有拜神的篤信和敬畏。
三,宗教都有終極關懷。在其完備的宗教理論中,會有諸如天國、來世、極樂世界等終極信仰,也有成佛、成仙、蒙恩等價值取向,這些都不在現世。儒學關懷最遠的只是到‘聖人’,五百年出一個,即使做到聖人,也還是人,沒有法力、沒有永生。近一點的,則是做成君子,是道德的內化,同樣沒有更高出世的價值。
三、宗教需要有固定的宗教場所。提供給教徒、信眾活動和參拜,像教堂、廟宇、道館、寺等等。那麼,孔廟是不是廟?去參拜孔子能不能就算是有固定的宗教場所呢?而且,一些城市也建有孔廟,能和宗教的廟宇一樣嗎?我認為雖然都叫做‘廟’,都有參拜的儀式,但參拜的目的是不同的,宗教的參拜是敬畏和祈福,孔廟的參拜是敬仰和學習,性質是不同的。而一些城市的孔廟也不是開放性的,如我所在城市的孔廟只是一個景點,進去要收一百元門票的,而宗教場所向來是向社會開放的,從沒見過進入哪個宗教場所需要收費。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儒學並不是宗教,雖然從《史記》以來就有‘儒教’的稱謂,但卻與宗教有著根本的區別。
-
16 # 趙日金141
當然是宗教。三教九流,道教,儒教,佛教。西方基督教有教堂,中國道教有觀,儒教有廟,佛教有寺。只不過宗教儀式不同罷了。
-
17 # danyboy
從當代對“宗教”的定義來看,儒家雖然常常被稱作“儒教”,但委實不是宗教。
這裡需要闡明兩個問題:第一,為什麼不是宗教?第二,儒教的“教”怎麼理解。
關於第一點,為什麼儒教不是宗教?有如下幾個根本性的區別:1、超驗性。宗教具有超驗性,而儒教沒有。所謂超驗性,尤其體現在不論是何種宗教都有尊崇的超人的“神”。即使是伊斯蘭教、基督教等都不拜偶像,但他們都是有神的。而儒家最多隻是有個“教主”。
儒家雖然推崇聖人,而且公羊學所描繪的聖人也都具有一些超能力的“異秉”,但儒家的聖人是“即凡而聖”,不是超驗聖人。比如堯舜禹、文武周公、孔孟,都是首先作為人而存在,他們不居住在“天”上或“宇宙”中。
2、彼岸性。宗教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彼岸,天堂、西天,等等,都是宗教所設想出的、與人世間相對比的彼岸。而儒家並沒有彼岸。
儒家所祭祀的祖先,並不是彼岸,而是“慎終追遠”。老百姓會求祖宗保佑,但這種“求保佑”的思想,完全是老百姓自發的情感,儒家從來沒有“保佑”這種觀念。對老百姓來說,求祖宗保佑和求菩薩保佑,根本就是一回事,是一種膚淺的民間信仰。
總之,彼岸,是宗教給人的一種承諾,許諾人透過信仰能夠抵達這裡;而儒家是絕沒有這類承諾的。
3、儀式性。儒家當然是有儀式的,但與宗教的儀式有著本質區別。
宗教的儀式,都是與其教義密切相關,例如天主教裡食用聖餐,是隱喻對耶穌肉身的食用等。宗教儀式其實是凡人與神進行溝通交流的途徑、方式,儀式越隆重,越繁瑣,越體現了對神的尊崇,所以宗教儀式是“向神”的;
而儒家的祭祀儀式,其本質不是與神溝通,而是一種“禮”,稍微瞭解儒學的人都知道,儒學的禮是一種規範個體行為的方法,其目的是對人的行為進行約束,所以,禮不論是繁瑣還是簡單,都體現了對人的規範,所以是“向人”的。
那麼,這就到了第二點,儒教的"教"是什麼意思?是教化的意思。
儒教是一種禮教,所以這個“教”是教化、教育、化育的意思,而不是宗教的信仰的意思。
-
18 # 使用者68121473698
儒家不是宗教,佛有寺僧,道有觀有道士。它們都有宗教儀規儀式。有長老,方丈住持,甚至有行政級別,有黨支部。儒家只有孔廟,夫子廟。只是一個紀念標識。
-
19 # 信願唸佛決定往生
宗教宗教,有宗才有教。宗是什麼?教是什麼?要有明確丶清晰的界定,才能判斷儒教算不算宗教。
-
20 # 格局分析員
宗教是現實的投射和擴充。每一自成一體足夠完備的思想體系,都會有相應的宗教部份。因此,題中的“儒教”如果等同於“儒學”,這個問題本身就是錯誤的;如果是指儒學中的宗教部份,則問題成立,且答案是肯定的。
宗教有且僅有三種基本型別:一神教、泛神教、多神教,分別相應於西方、印度和中華三大文明傳統。
西方是實體觀文明,立足於實體看世界,其宗教是平面化的唯真理論的一神教i印度是關係觀文明,立足於關係看世界,其宗教是等級化的唯境界論的泛神教;中華是辯證觀文明,立足於實體與關係的二重性看世界,其宗教是譜系化的唯和論的多神教。相應地,西方講博愛;印度講慈愛;中華講仁愛。
儒學的世界圖景是譜系化的,兼有平等與等級兩面,即所謂尊尊親親,和而不同。這個譜系的每一標誌性環節,都會成為其轄域內的人們的神。天道、祖先、聖賢,都是我們的神,且各家有各家的神,各行各業都有各自的神。
所以,不是中國無宗教,而是有著與西方和印度都不一樣的宗教。尊天敬祖、感佩聖賢,就是我們的宗教。
回覆列表
在古代漢語中,宗教是兩個字,並非一合成詞,宗的本義是祭祀和尊嗣其祖先之位職,所以引申的意義有祖先、崇拜、主要等,教是指教育和教化,引申有教派和學派等。
作為一個合成詞,首先出現在中國的,是佛教論典,佛教中,佛所說為教,佛弟子所說為宗,南北朝時,宗教一詞已在中國佛教中廣泛使用了。
而西方學術思想東傳之後,對於英、德、法等西語religion之譯語,也用宗教一詞。religion系由拉丁語religio而來,最原始的意義是指對超自然事物的畏怖、不安等感情而言,其後則有成為感情物件的超自然之事物,及成為感情外在表現的儀禮之意,由之更進而指團體性與組織性的體系,包括信仰、教義、儀禮等。正是由於傳統漢語、佛教用詞和西方譯語三個定義有所出入,所以也導致各個階段各人對於儒教能不能歸入宗教產生了爭議。反對者的意見大都認為儒教不具有一般宗教的特徵,比如:儒者一般不信鬼神,儒教無宗教組織和宗教儀式,儒教無彼岸世界等。
但不管如何,大家普遍同意的宗教定義,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出現的一種文化現象,屬於社會特殊意識形態,本質是一種精神寄託和終極關懷,同時應有教化信仰之意。
而關於儒教一詞,首先出現於《史記》,其《遊俠列傳》道:“魯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俠聞”,到了漢代末年,儒者蔡邕就正式使用作為名詞的儒教:“太尉公承夙緒,世篤儒教,以《歐陽尚書》、《京氏易》誨受四方。學者自遠而至,蓋逾三千。“
儒教尊孔子為先師,以“儒家思想”為最高信仰,從南北朝開始叫做儒教又被稱作聖教,故孔子亦被尊為儒教聖教主。儒教推崇儒道,使用儒學教書育人、管理社會,主張遵守秩序,對中國的宗教與社會和平起到了無法估量的作用。
儒教有以下基本特點:
1、宗師孔子,視其言行如最高準則。
2、以《詩》、《書》、《樂》、《禮》、《易》、《春秋》為經典。
3、提倡仁義,以為行為準則。
4、維護君臣、父子、夫婦、兄弟等倫常關係。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實際上,儒教也是宗教之一。但五四以來,由於西方思想興起,國學沒落,以及各種現實的運動,儒教和孔子逐漸被妖魔化,儒學也不為大家重視,導致今日之華人,對於儒有各種詮釋和理解。
隨著理性和獨立思考的迴歸,越來越多的華人開始尋找精神寄託和終極關懷,重新構建個人信仰,而儒教提倡的仁禮行為準則、和諧文化和捨身求義等精神核心,其實也應是華人的最主要選項。
而有志者或許應順勢而為,如漢代的董仲舒一般,為儒家文化重構宗教教義,讓儒學和其它國學一起重新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