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賞欣世界

      “戰‘疫’生力軍”專欄⑩

      為保障新疆醫用口罩供應,這群“00”後頂上!

      人物:防疫物資生產志願者團隊

      學校:烏魯木齊職業大學

      1月28日,大年初四,疫情下的街邊巷尾略顯清冷,但在新疆樂貝爾貿易有限公司(下稱“樂貝爾公司”)的無菌車間裡,卻是一片熱火朝天,首批10名志願者們,正在參與剪裁、打片等口罩製作工作。這是烏魯木齊職業大學的學生們作為志願者參與趕製口罩、隔離服、隔離面罩工作的第一天。

      作為當時新疆唯一一家生產醫用口罩的企業,大年三十起,樂貝爾公司就恢復生產,緊急趕製口罩及防護服。但時逢春節,很多工人回老家過年,來不及返崗。

      1月27日下午,烏魯木齊職業大學黨委號召全校師生志願者支援口罩廠生產,團委發出志願者招募令,1小時內學校有160餘名志願者報名,還有不少學生家長打電話諮詢能否一同參與。那天,團委老師隋文靜接打的電話有143條之多。透過遴選,有21名師生志願者經學校黨委批准參與生產。

      於是,他們走進了樂貝爾公司的無菌車間,這一干就是一個月,直到今天。

      “我覺得生產口罩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這群平均年齡只有十八、九歲的“00後”志願者們,大多來自大一和大二。來工廠之前,同學們中沒有一個接觸過口罩生產。但是很快,他們就克服種種困難,在老師傅的帶領下,成為了“熟練工”和骨幹。

      同學們被分為三個班組,為了爭分奪秒生產更多的口罩、防護服,每個組次工作最長要超過10個小時。

      第一組負責材料剪裁,需要將包裝好的原材料從庫房送到剪裁車間進行切片。因為車間中要做到全程無塵,所以數噸重的原材料無法使用運輸車,只能靠人工推送。

      而志願者周開陽,承擔了所有的運輸工作,哪怕手和肩膀被磨破也絲毫沒有影響工作進度,他的口頭禪就是“快一點,再快一點。”

      “雖然我們不能像醫護人員那樣衝到一線,但是在危難時刻,我們必須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現在口罩供應緊張,我們就要加緊生產,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是我作為當代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周開陽說。

      第二組負責無菌車間口罩材料加工,需要將剪裁好的切片送至無菌室,口罩在無菌室經過打壓、塑形等工序,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品。這個工序要求志願者與機器緊密配合,有時一個簡單的動作需要不間斷重複4、5個小時,每當走出無菌室,他們的衣服全部溼透。

      “因為無菌服不透氣,我們就當在蒸桑拿。”志願者劉峰開玩笑說。

      “先是跟著師傅學,然後自己幹,第一天下午我們在無菌車間工作了4個小時,主要負責口罩的製作。”阿孜扎·吐爾遜是首批志願者中的一員,她自豪地說,“看到老師發徵集訊息,我特別激動,覺得生產口罩是件了不起的事情,更是我們青年團員實現價值的時候。”

      第三組負責成品檢驗修整和包裝。志願者們曾創下1個小時打包2萬隻口罩的工作成績。

      “聲音嘈雜頭會很疼,但每個人都會堅持完成自己的工作量,很多志願者放棄中午休息,想爭分奪秒多生產一些口罩。”阿孜扎·吐爾遜說到。

      困難打不倒的中國戰“疫”生力軍

      其實,除了工作辛苦,當時的廠房也比較簡樸,他們還面臨著很多生活上的問題。

      好在,困難打不倒中國青年,他們是越戰越勇的戰“疫”生力軍!

      志願者們自己動手在廠區內搭建床鋪,疏通廢棄廁所,還透過聯絡同事和朋友,解決了各種生活難題……

      其實,如果沒有成為志願者,阿卜來提·熱合曼應該正在進行他的兼職,還擁有了一筆收入。

      其實,如果沒有成為志願者,這個還在讀中專班的16歲小姑娘鄭婧應該在家陪伴父母,不像現在,每天上完班還得繼續寫作業。

      其實,來工廠時政府就曾提出,給每位學生補助。

      但這些志願者,他們有的,是堅韌的毅力,是茁壯的生力。

      他們堅持:第一,我們就是志願服務,就是無償援助!第二,如果非要給,我們就把錢捐給這個企業,讓他們買原料繼續生產口罩。

      如今,越來越多的力量加入這支隊伍

      在他們的感召下,多名社會志願者也加入到這支志願者團隊。

      “現在每天都有新的志願者補充上崗。”正在讀大二的王建國說,“前幾批上崗的志願者承擔起‘師帶徒’的責任,為後續到崗的志願者進行指導和崗位培訓,以提高生產效率。”

      “每天廠房的生活區都會進行兩次消毒,志願者進出廠房也要消毒。生產期間所有員工和志願者全程穿無菌服,戴口罩、帽子,是很安全的。”隋文靜說到。

      他們,在用實際行動,陪武漢一起過“關”,陪中國一起共克時艱!

      志願者蘇芳瑞的媽媽戴麗在志願者家長群中留言:“各位老師們放心,我相信我們所有的家長一定會更一如既往地支援。學校在突發疫情面前勇於擔當,作為學生家長,敬畏和自豪油然而生。這麼短的時間內,孩子們像變了個人,元氣滿滿,信心百倍。祝福所有老師孩子們平安出征、平安歸來。”

      正如志願者韓依桐在採訪中所說:“我們作為當代大學生,作為中國青年,理應去實現一些自己的責任,正如魯迅先生說的,能發聲的發聲,能做事的做事。”

      看啊,你什麼樣,中國就什麼樣。

      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一個接續奮鬥的民族,前途無限光明。

      疫情下,中國青年用一片赤誠為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青春力量!

      傍晚,脫去無菌服的志願者們席地坐在餐桌前,吃起盒飯。摘下口罩的他們變回了稚嫩愛笑的孩子,洗去疲憊,明天又是充滿希望的一天。

      團團有話說

      今天團團給大家講的是一群在遙遠的新疆,默默守在工廠一個多月,爭分奪秒為一線生產口罩的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志願者的故事,這其中有團幹部,有老師,更多的是20來個十八、九歲的學生團員。

      我們聯絡了正在工廠工作的校團委教師隋文靜,從她的講述中,我們瞭解到,其實每一位同學之前並沒有下過工廠生產口罩,但是他們很快就成為了廠裡不可或缺的骨幹。可以想象,從拿慣了筆的學生到熟練使用口罩生產裝置的工人,這些同學們需要多少次的練習;可以想象,從本來可以在家裡安穩享受超長假期,到居住在簡陋廠房、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的轉變需要多少勇氣;可以想象,16歲的中專班學生鄭婧,帶著稚嫩的臉龐,整月跟隨老師們忙碌在工廠,需要多少堅持。

      隋老師告訴團團,每天早上她會叫醒這些同學們,大家集體去上工,每次她都不忍心,想讓他們多睡會。“快點,再快點!”“我很驕傲我能生產口罩。”每天,同學們樸實的話語以及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精神,都在感動著老師,也感動著聽到這個故事的人。

      在他們的感召下,越來越多的志願者加入到了生產口罩的隊伍中來……

      雖然疫情還沒結束,但曙光已現。烏職大的同學們很快就會回到熟悉的校園,但他們卻度過了一個極其難忘的寒假。他們的寒假關鍵詞不止有“疫情”、“網課”、“宅在家”,更多是“忙碌”、“奉獻”和“成就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變形計之中的都是明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