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夫子老卜
-
2 # 儒釋道19
心聖王陽明說“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無噁心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道家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也。”由此可知,善惡本為一體,或曰心性之體本無善惡之分,人心之動或曰意念之動,才產生了分別心,是為心之動,是為用,然體用合一,或曰二而一也,知此,為悟者,為致良知者,為真正的“富足”者也!
-
3 # Lauzi
人性本善還是本惡?這是現代文人熱衷的議題,比如,就有關孟子的人性哲學,可查百度百科,“目前很多哲學家都已正名,孟子提出的是性善論。”微信時代阿貓阿狗可寫發表、數字時代阿豬阿羊可當哲學家。不開玩笑,現代文人中西毒太深,帶偏見的腦袋很難理解古人的智慧,而且往往智商越高越偏見。真正的學問2000多年前早已做完了,哲學的歷史只是後人對核心時代大師聖人思想的一系列註腳而已,這一點中西普世。
有關人性,孟子用過一個比喻,“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我們由此推斷孟子乃性善論。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目擊者是另一個幼兒,他會去施救落井的幼兒嗎?答案他顯然不會,可見孟子在講成人(本)性,或稱人性向善。
所謂良心、良能良知指的都是成人之性,這一點孟子、莊子同說,有了所謂的善良才有後來的(邪)惡,應驗了老子第二章關於善惡、美醜的論述。是非、善惡、美醜、正邪均是人的意念幻覺。你對我不好、看你不順眼你就是惡,我信上帝為善你不信或信他教即為惡。老子之善如上善若水之善不是善良而是善於擅長,水擅長處下乃自然之道而不是什麼人為的善良之念。
無獨有偶,論語也有很多處可見善字,要麼善於要麼善哉。孟子莊子的善良出於老子孔子後的幾百年,再隨後的有荀子的(邪)惡。又等了數百年後傳入中國的佛教也大談特談善惡,大凡受後儒家的影響、改造,因為佛教的原教旨並沒有什麼善惡之說。
最後,當然就是以善惡觀創新為教義的西方宗教,不必多費口舌也眾所周知。鮮為人知的一點是西方人巧妙地把善惡觀(morality不是道德)融入了從形而上學演變而來的現代政治學,神不知鬼不覺地用愚昧的宗教信仰成功控制了政治意識形態導向。
善惡是人為意念,判斷善惡的標準自然是臆造,因為西學的善惡觀來自上帝。華人沒對上號的是善惡觀與老子孔子的道德觀本無關係。自然之道的如實認知從朦朧到主流還需要一段時間。
-
4 # 兜率閃輝光小兜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也,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也。//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所以,不給事物作善惡定性區分,感覺更輕鬆。除極度兇殘狠毒大奸大惡之人之行為惡外,其餘的父對子有限程度的家暴,教師對學員的體罰,情侶間的情趣虐戀,難說是善是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因果報應。在人與人之間相處過程中,出於用心是對對方建設性的行為,可視為善行。反之,破壞性的,則是惡行。對敵方的惡行,己方認為是善行。小說中的大俠,往往是透過揚善除惡的作為,才成為大俠。如今的慈善家以出資扶貧濟困,幫扶弱勢者度過難關而成名。…… -
5 # 懷童士58313021
善應該是不是當事人自己評價,而是由無利害關係第三人站在公正客觀全面的立場上評價別人作為行動的結果。對社會有利,對他人有利,對輿論導向有利的行為都應該為善,反之應為惡。不過現實中誰掌握了輿論發言權,誰就能決定善惡的裁決。如果正直的人掌握輿論導向權,善就會上升,占主導地位,反之,就有可能“惡”也會變成“善”,這才是最可怕的了。
-
6 # 洋蔥圈之體
善惡,只是人為的假設,什麼是善,什麼是惡,猛虎撲食,哺育幼崽,是惡?是善?佛人不染紅塵,絕生靈之生息,是善?是惡?燒香拜佛,為求福報,是私慾?是無私?斤斤計較,為的是家人衣食住行,是小氣?還是大愛?為搏紅塵,起軒轅之戰,塗炭大千生靈,是善?是惡?誰又能說清楚呢,世間本無善惡之分,只有公私之別,極致為了自己的私慾,多半是屬於所謂的惡,極致為他人而行之事,多半是善,注意我說的是極致,不摻雜,不混淆,再有我說的是多半,就寫這些吧
-
7 # 護法天瓶
還是有一些標準的,本人信佛,以一段故事為例:
一人問禪師:我不信佛,但是在生活中做一個好人可以嗎?
禪師:首先,一個嚴格自律的佛弟子就是一個好人,一個慈悲的人,一個忍辱精進的人,一個心中有著對眾生關切的人,其實不光是佛弟子,就是一個人,也應該持守五戒(不殺生,不妄語,不邪淫,不飲酒,不偷竊,佛教認為持守五戒來世才能投人),不知道你說的好人包不包括這些。
善良的人要有善良的常心和願力,要做善人不容易的。今天佈施乞丐,明天一看錢少了不佈施了,或者今天佈施,明天回頭又去嘲笑弱小,搬弄是非,打罵父母,或者我善良啊善良啊,但是碰到乞丐抓著錢就是不願施捨還找一堆理由,這都不是善人該做的
-
8 # 實相無相無所不相
迴光返照,恭敬佛菩薩,恭敬一切善知識,恭敬一切可說不可說眾生。在下小小凡夫。善,惡的標準是怎麼制定的?善,惡,的產生是人為意識的造作,一切世間萬物本無對錯,對我有利的就都是好的,對我沒有利的都是不好的,這裡的分別善惡的標準來自與自己的分別心,也就是我的執著,對我的自我保護的執著心,這執著阻礙了自己本來的樣子,本來沒有執著,沒有這個所謂的需要保護的執著的我,有了這個我,就有了,善,惡,就有了二元對立,再比如,梁山好漢,站在平民的百姓去看梁山好漢那是殺富濟貧的好漢。站在官場上去看,那就是一夥,草寇土匪。。世間萬物,本無對錯,位置不同,觀點不一。這一切的對錯,取決於,站在什麼位置,什麼觀點去看待問題。。也就是一切的對錯,來源於自己分別外境的心。世間萬物本無對錯。位置不同,觀點不一,觀點只有認同不認同,沒有對錯之分。就是,清官難斷家務事,站在婆婆的位置說兒媳婦對自己不好,站在兒媳婦的位置說婆婆對自己不好。位置不同,觀點不一。沒有對錯之分。
-
9 # caoxiaopeng
這一問題非常好!這一問答的平臺本身就非常好!人與人的溝通是天大的好事,言歸正問,道德經的偉大功德怎樣平價都不會過高!它揭示了宇宙和人生的真理!也回答了究竟什麼是善惡的問題,現在有不少人也講老子,只是與老子的真實思想差距的問題!我較讚許南懷瑾先生講老子!他在書中對道德經中的關於民字的解釋很重要!他說,讀秦漢以上的書,關於民字要小心求解!不要以為民字就指老百姓!如果這樣認定,觀念就錯了!其實民字是代表所有人們的一個代號,如果對這一觀念認識不清,就容易誤會是上對下的一種稱謂!而變成古代帝王統治者的口氣了!這一觀點非常非常重要,否則老子還得背黑鍋!道德經第三章講,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在這裡正是指出了人類惡的來源,私慾,自私!只有放下自私,走向大我才是善的來源!我們做人處事,要效法天道,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儘量地貢獻出來而不辭勞瘁。但是自己確不計較名利,功成而弗據為己有!讀道德經就會非常清楚地知道,何為善!何為惡!真正的標準也就出來了!
-
10 # 靜含齋
客觀出世的角度來說,沒有善惡,善惡只是作為人這種物種對世間事物的一種劃分,說到底是屬於人的一種認知文化,如果是認知就有侷限性,固而王守仁先生說: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這裡的意之動就是指認知的意識,一念心起,萬物皆輪迴。所以非得從這種侷限性的入世的人生之中來找善惡,那麼還是有善與惡的,也是王守仁說的:知善知惡是良知。善,就是順應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惡,就是違背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知善知惡就是了解了客觀事物發展執行的道理以及規律,作為個體的人適時地去順應配合客觀存在的世界良性迴圈,這就叫良知;能懂得運用這種方法去為善去惡,這便是為善去惡是格物,格物就是窮盡義理革除物慾,覓尋事物的本質。所以善與惡的標準還是要建立在以人性為本的基礎上說,如果脫離了人性的基礎,那麼是不存在善與惡的,所以王守仁第一句說:無善無噁心之體,這裡的心是指萬物本源,本寂涅槃的自在。回到人性的基礎內善惡的標準它就是:看一個事物,它是助長增加了客觀事物的良性迴圈?還是違背了阻止阻礙了客觀事物的發展?前者是善,後者為惡。
回覆列表
先不要給“善”與“惡”臆加定義。而要先知道“善“字何意“惡“何意。然後就明白“判斷的標尺與準星”了。善者,圍護維護也。惡者,封堵阻塞也。因此,凡圍攏圍繞著民眾而維護他們利益者,皆為“善“。凡封堵阻塞天下自由暢順者,皆為惡。這樣,討論也就不會有爭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