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志哥記
-
2 # 燃點最後一團火
很簡單,就一句話.
因為童年時的自己是為自己活著的.
而成年之後基本上是為別人而活著.
-
3 # 小璐看生活
因為童年的回憶是無憂無慮的,不會因為柴米油鹽醬醋茶而煩惱。那才叫活著。
而長大以後我們會考慮更多,怎麼做才能多賺錢,如何贍養父母等等一切因素而煩惱,這叫生活
-
4 # 都市過客
每個人都經歷過童年時光,回憶童年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人生彷彿就是一部電視連續劇,童年就是這部人生劇情的開始階段。
童年是快樂無憂的,無論你是幾零後,無論你出生在富有或貧困的家庭,童年時光總是讓你難以忘懷。
之所以認為童年的自己才是“活”著的感受,是因為那個時候最真實,人性也是最單純的。在成年人看來表面上毫無意義的兒時趣事卻是最真實最動人的人生演繹。
如果說婚姻初戀是最令人回味的,那久人生童年就是最今人追憶的。
-
5 # 去南極看極光
小時候的快樂很簡單,無憂無慮,不用每天面對形形色色的人,不用每天帶著面具生活,沒有生活的壓力,為了生活每日加班加點,忙得沒有時間陪伴家人,沒有時間換洗衣服,沒有時間好好休息一下,每天疲憊不堪,但掙來的那點工資總是無法讓自己過上體面的生活。《我的前半生》裡有這樣一句話:路要自己一步步走,苦要自己一口口吃,抽筋扒皮才能脫胎換骨,除此之外沒有捷徑。
每個人的一生都要經歷一些苦和難,沒有哪個人是能舒舒服服的過一輩子的,如果真有,那種一成不變的舒服也會成了一種痛苦。只有當你在經歷了種種折磨,最終找到一種屬於自己的活法的時候,痛苦也不再是一種痛苦,而會慢慢變成你人生經歷中的寶貴財富,只會讓你的內心更加強大。
當你依然感到生活痛苦不堪時,請默唸茶茶說過的一句話“餘生,願你靠自己,努力生長,眼裡長著太陽,笑裡全是坦蕩
-
6 # 默默吾文
看到問題突然想起餘華的一本書《活著》,當然此《活著》肯定非彼“活著”,前者有太多的壓抑,苦難,被生活扼住了咽喉,卻還要向陽而生。題主的“活著”是所謂童年的萬物生長,成長有痛,但畢竟痛還快樂著,所以此刻的你懷舊童年,倒也沒錯。
童年可以活在父母的臂彎裡,活在課本里,活在大自然裡。但成年的你,不能。
童年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是半自由的生命體,童年是因為好奇而探索,可以上樹下河,掏鳥摸魚,不管做什麼,時間都過得那麼慢,那麼有知有味。年輪的進度條始終像蝸牛一樣盤旋,數不盡的星星,使不完的力氣,做不完的夢。
成年卻被生活所束縛,沒有了記憶裡童年的那種簡單的快樂和自由。
都說男人回家前喜歡車裡獨坐那麼一會,不想下車,因為那是一個分界點。推開車門你就是柴米油鹽、是父親、是兒子、是老公,唯獨不是你自己;在車上,一個人靜靜,抽根菸,這個軀體屬於自己,亦如小時候逃學不想回家的你。
回過頭來,童年又是轉瞬即逝的,慢慢人生路彷彿才真正的開始,活著確實不易,彷彿失去生命之初的那種簡單的快樂和自由。耳畔雖然依舊迴盪著小時候的你在為現在打call的聲音,好想對小時候說聲:你等我。可我們的腳步聲卻離小時候漸行漸遠,難以尋覓。
有人說,武俠小說是成年人的童話,細品,一點不假。刀光劍影,俠骨柔情,沒有車貸,網貸,房貸,永遠行走在江湖的路上,不為生計所牽絆,不為生活所煩惱,恣意灑脫愛誰誰,要麼人生大計,要麼兒女情長,爽啊!那才叫做生活比電視劇還精彩。
雖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人生道路上既有艱難險阻,亦有柳暗花明,不論你是徐福貴還是徐伊萬,能真正做到活得通透,隨心所欲,要麼是一種狀態,要麼是一種心態。要麼披荊斬棘,拔劍四顧,心不茫然。要麼和童年和解,說好了吧,我們江湖再見。
-
7 # 清歌聆軒
我也常常回憶自己的童年,長大了就特別懷念兒時的甜蜜記憶。我常常是透過味覺、視覺、聽覺、感覺來回味童年時光。
1、從味覺上可以感覺到;我發現我小時候對甜的東西特別嚮往,相信很多跟我一樣的同齡人都深有感觸,特別是93年以前,糖是很少見的,只有過節時候才有,那時候記得的糖還是沒有包裝的糖球,帶包裝的大白兔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有,後來就是金絲猴奶糖,大大泡泡糖,總之兒時對味道我基本都體現在甜味上。
2、從視覺上可以感覺到:小時候的顏色並沒有很多,一件白色公主裙是我最想得到的,父母衣服的顏色也比較單調,我小時候希望得到的東西都不容易。所以記憶深刻。
3、從聽覺上可以感覺到:我記得小時候家裡有一臺錄音機,分為三層,第一層可以放唱片,黑膠。中間層是收音機,早上7點的時候一定要聽《早餐前後》,不知道你們還記得嗎?最下層可以放磁帶。那部三合一的錄音機是我兒時的最愛。上了初中一後一次期末考試得了第一,我爸獎勵我一臺索尼的隨身聽,400多塊當時,對於當時的物價來講,很貴很貴了。
4、從感覺上來說:小時候的人感覺都好淳樸,從供銷大樓裡買東西沒人還價的,那真的是一口價,人與人之間也很真誠。那時候的廣告最有意思,“省優,國優,部優”是最能打動消費者的口號。
其實,看了你的提問,我覺得你長大後並不快樂,兒時傳遞給我的都是甜蜜,為了迎接考試前的緊張,考試結束後的撒歡,與家長一起出去走親戚,串門,與鄰居家的姐姐妹妹一起做遊戲,如果說有煩惱,那就是何時能夠長大。可長大後呢?獨自面對社會,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的房子,陌生的人,自然苦澀大於甜蜜,這就是成長的代價,成年人的苦痛。希望你快樂起來~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我是正在考核期的暴脾氣妞,
-
8 # 無敵小不點633
小的時候真的是無憂無慮的。因為我們年齡還小,一直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我們不會因為生活而考慮很多。那時候我們除了去學校上課剩下的時間都是自己支配的。我記得小的時候,我會在學校就把作業寫完,回到家放下書包就出去和小夥伴們玩耍:捉迷藏,跳皮筋,扔沙包,打羽毛球,非得玩出一身汗才肯罷休。回家吃完飯,看完七點半的天氣預報,播到自己愛看的節目,看完就睡覺。週而復始。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這樣簡單而快樂的日子似乎離我越來越遠了。到了初中和高中,學習上的壓力越來越大,家裡人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別老出去瘋了,好好學習吧,考個好的學校不好嘛。那時候心裡想的最多的就是學習。再者就是,我到了初中和高中的時候,電子裝置發展的很快,幾乎人人都有了手機,學習累了的時候我想到的是拿起手機放鬆一下,而不是說找找朋友面對面聊聊天,和家長們說說話。人情味似乎少了。那段日子感覺活的很枯燥和潦草。上了大學,我以為我“解放了”,可我不知道我會活的比高中還辛苦。大學更多的是心累吧。各種亂七八糟的活動,佔據時間,身心俱疲。忙活了一頓,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忙些什麼。我有時候想,為什麼要讓自己活的這麼累呢?為了自己的以後。大學要考很多的證書,大學要上的課也很多,表面上大學生似乎很輕鬆吧,可以自己支配時間。就這個自主支配時間就難倒了一大片大學生。我現在大二,我已經遇到了很多我從未見過的型別的人,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我也遇到了一些之前從未接觸過的事情。成長真的是需要面對很多很多的事情。現在想想,還是小時候好啊,無憂無慮,快快樂樂,那才是真正的“活著”吧!
回覆列表
童年是每個人的過來期,也是最無憂無慮的時間段,也只要這個年齡段才是人活的最輕鬆的時間段。所以才覺得自己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