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于敏詩作十萬八千首
-
2 # 二曲家園
記住寧願與敵人打交道,都不要交愚昧的朋友。敵人讓你時刻保持驚惕,而愚昧的朋友使你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對那些心底善良而幫倒忙的要制止並說出道理,防止搞砸事情。
-
3 # 霸氣米萊狄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基調,善良,能奏出人間最動人的樂章。品性善良的人,對世界充滿了愛心。他們做人的立足點,是出自善良的願望。當他們創造了財富時,就用財富賙濟困難的人;即使他們沒有財富,他們一樣也對他人充滿了關愛。善良的人,永遠是值得歌頌的。
很多成功人士都是抱著一種善良的願望去開創事業並最終獲得成功的。如福特是為了普及汽車,比爾·蓋茨希望電腦與軟體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愛迪生在發明電燈時的目的是要讓“家家戶戶都點上電燈”。從一開始,愛迪生便對自己提出要求:發明的電燈必須簡便、適用、便宜、耐用、無臭、無煙、無毒。他用1600多種材料做試驗,發現白金燈絲效果較好。但是,他想黃金就夠貴了,白金更貴,普通老百姓是絕對用不起的,於是放棄了白金燈絲,繼續尋找更合適的燈絲。抱有善良的願望,你才能真正關心人們的需求與願望;而只有那些能滿足人們願望與需求的人,才能獲得卓越的成功。
你關愛別人的時候,就等於別人關愛你。你關愛幾個人,就會有幾個人關愛你。成為一個善良、關愛別人的人,往往能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因為人們總是更願意把機會讓給一個關心別人的人。
許多成功人士,出自善良的願望去創業,去拼搏,終於成為傑出的企業家、實業家和大富豪;當他們積累了相當的財富時,愛心的力量又促使他們成為慈善家。他們將自己雙手創造的財富,無私地奉獻給那些還需要幫助的人們,表現出人性中最美的一面。松下幸之助成功之後,樂善好施,積極參加社會公益事業,用他自己的話說:“我的財富與榮譽是社會給我的,我一定要回報社會,以實現我感恩圖報的理想。”
但是,幫忙也是有限度的,不是所有的忙都要幫,幫多了反而會害了別人。
小的時候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會告訴我們,一定要儘自己所能去幫助他人,對別人對幫助就是自己最大對快樂,可是長大後我們發現,事實有時候並非如此,我們大多遇到的都是升斗恩鬥米仇,你無所顧忌的幫忙,只會造成他人的依賴,讓他們變得越來越墮落,因此幫多了反而會害了他們。
就是幫忙一定要看事情的性質,看是否對別人造成了傷害,我們在幫助他人的時候,很有可能不顧事情的本質就衝動的去幫忙,這就不是善良了,一定要分清楚什麼忙該幫什麼忙不該幫,這好心辦了壞事的事例太多了 ,最後所有的錯反而都歸到你身上了,你說你冤不冤,但是又無能為力。加上幫的忙多了,很容易造成自己無法拒絕他人的現象,覺得不好意思拒絕,因此時間長了別人就會更好意思。
第二件事,不是所有的人你都要去嘗試信任,你並不知道他有幾副面孔。善良的人在與他人相處的時候,總是會輕而易舉的相信別人,特別好騙的一隻小白羊,但是你要知道,在現在的生活當中,人們過的浮躁的生活,很多時候都戴著很多的面具,你根本不知道你與他相處的時候他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哪怕他有時候看上去和你交流內心,但仍然與你隔著一道牆,只不過是演習罷了,所以我們不存害人的心,但是也一定要有防範的心,別人自己的好心成了驢肝肺,並且還會給自己引來麻煩。
第三件事,並非所有的人都值得你去同情 ,要知道可憐的人必定有可恨的地方。善良的人總會覺得有些人看上去很可憐,心疼他的出身他的經歷,然後就會產生憐憫之心,想要在自己的能力範圍裡幫助他一點,但是你要了解真實的原因,很多人造成可憐的局面都是因為他自己的不作為,他認為自己是不被伯樂賞識的千里馬,但是他卻並不為此努力,反而只會抱怨,其實是那種想要不勞而獲的人,沒有付出就光想著他人幫助,這樣的人,你長時間幫助下突然有一天不幫了絕對會和你翻臉。
我們要做一個善良的人,但是善良要有底線,有原則,要知道有些人根本配不上你的善良,如果你對他人的善良過多,那就是對自己的不善良,記住,我們積善是為了成德,而不是結惡。
那我們對哪些人不要善良呢?
1、貪得無厭的人
人心似海,慾壑難填。
再多的善意,也填不滿一顆充滿貪慾的心靈。
對於那些貪得無厭的人,要懂得及時止損。
2、不懂感恩的人
別人幫你是情分,不幫才是本分。
不懂感恩的人,只知道索取,卻不知道回報,他們把別人的贈與視之為想當然。
不懂別人的辛苦付出,一味沉迷在不勞而獲的美夢裡。
這樣的人,是你身上的蛀蟲,只會吸食你的血肉,還是不要幫的好。
3、目的不純的人
善良不要氾濫,請把有限的善良留給最有需要的人。
對於那些目的不純的人,務必儘早拋棄。
4、不思進取的人
救窮,但是不救懶。
有一句話叫做扶不起的阿斗。
一個人懶惰消極,不思進取,你再怎麼幫他,也於事無補。
自救者天救,自助者天助,自棄者天棄。
有的人根本沒有一點努力的心氣,只想著從別人那裡獲取資源,維持安逸的生活。
你幫的越多,越是助長他安逸享樂的壞毛病。
當他們對你產生了依賴,就會習慣性地向你索取,最終影響你的生活質量,更有甚者還會直接拖垮你的人生。
這樣的人,還是儘早遠離的好。
那如何拒絕別人無用的善意幫助呢?
第一步:不管是什麼人,都先給與尊重
這是"拒絕"最重要的一點。往往讓人不舒服的並不是拒絕行為本身,而是拒絕時的態度和所用的語言。
第二步:衡量雙方的關係
每一個人心中,對與自己關係不同的人,都有著比較精確的距離感。當你對自己和另一個人關係位置感越清晰,就越能拿捏拒絕的尺度。
第三步:清晰地拒絕,並說明自己拒絕的原因。
拒絕別人的時候,最忌諱模稜兩可。
如果拒絕表達不清,對方很容易誤會你會滿足他的期待。因為人們總是傾向於相信自己希望的事情。
拒絕第四步:若你想維持這段關係,適當補償,
先清晰的拒絕可以降低對方的期待。此時你再提出一個你能承受、對方也能接受的補償方案,就會讓他大喜過望
回覆列表
抱著善良的目的來到人間。總想多做一些事情,對社會對人民作出貢獻。可由於自己的能力不足,水平有限。往往達不到預想的目的。別人並沒有從中得到什麼好處。只是在一邊對你偷偷的觀看,不言不語,不語不言。有話不說。你自己呢?也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取得了什麼效果。難道這不是一種悲慘?有的人也想做點好事。只是好事做不成。卻留下了大家對你的埋怨。有的老人喜歡在公園裡唱歌。很動情。在吶喊。他的心裡沒準兒是想給人們帶來了音樂的薰陶。把大家的激情點燃。讓你們聽聽歌,鼓舞士氣。得到康健,可事實怎麼樣呢?哈哈,使得其反。記得在公園。一個女高音在唱歌。我聽到了遠處有人的評價:別唱了,妳能不能讓我多活幾天?哈哈,世界上什麼人都有。我們看到了,領略了。知道她也有一個好的出發點。這就夠了,不要心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