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向1陽
-
2 # 小白閒聊運營
十個方法真正提高孩子的溝通能力
首先,我們需要澄清的一點是:為了讓孩子接觸到更多的詞彙,做父母的應該喋喋不休地,不斷地對孩子說話。
如果聽到這條所謂的“專家建議”,勸你不要理睬也不要聽,因為沒有人喜歡喋喋不休,即便是看似聽不懂的嬰兒。
所以,鼓勵孩子說話應該同時注重質量和數量。當我們自然地把孩子當做一般的溝通物件,想象他們能理解別人喜悅,也能主動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那麼質量與數量便都能達到了。
那麼生活中與孩子溝通時,應該注意哪些細節呢?1.從出生起就重視“雙向溝通”
從寶寶出生起,他們就需要知道你不僅僅只告訴他們發生的事(比如“我要去接你”),還需要知道你關心他們非語言的訊號,你在傾聽他們不同的聲音訴求。比如孩子開始出現左顧右盼,注意力不集中,父母就應該停止溝通或者轉移話題了,許多孩子不會用語言來拒絕父母,只會下意識地用行動來表示,如果父母不瞭解這一點,孩子就會養成“父母說父母的,我做我的”的習慣。你要盡一切努力來理解你的寶寶在表達什麼。同時,也要讓寶寶理解你的溝通目的:“我們希望你告訴我們你的感受和需要,我們相信你能和我們交流,我們會盡最大努力去理解你。”這是至關重要的,只有父母能開啟與孩子溝通的大門。
2.使用真實的聲音和“第一人稱”
和寶寶說話時用你真實的聲音(但是要慢一點),這能提醒你自己是在和一個完整的人說話。這樣能為寶寶示範自然的語調和標準的語言,這也是父母鼓勵孩子說話的初衷。
“使用第一人稱”是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一個小細節,直接說“我們帶你去遊樂園”即可,而不是像現在很多父母對孩子這樣說“爸爸媽媽要帶寶寶去遊樂園了”,孩子從胎兒時期便在與父母進行親密接觸,絕不要懷疑寶寶會不知道誰是媽媽、誰是爸爸,他們不需要這樣不斷的提醒。
孩子聽到的語言越恰當,他們就會學習得越快,也會說得越早。
3.拒絕“填鴨式”語言
不要教孩子詞彙,而是要教會他們這個詞彙的意義是什麼?可以做什麼?怎麼用?有些父母教孩子“球”,拿著一個球,然後指著它說這是“球”,這樣的教法相較於開發式對話是遠遠沒有效果的。你可以這樣說“你一直走到紅色球那裡,撫摸它,然後讓它滾得更遠。”可以先給他們示範,或者和他們一起滾球、拍球,當激發起他們的興趣時,他們會學得很好,就像成年人一樣。
4.鼓勵“放羊式”閱讀
閱讀,意味著要拋棄一切的事情,跟從孩子的興趣。當看書時,如果孩子想談論書上看到的事物,那就在那一頁停留五分鐘。孩子會跳頁或者顛倒著看,只要是他的選擇就隨他吧。要相信孩子的意願,允許讓孩子來領導閱讀。鼓勵孩子愛書,愛書的孩子也會愛使用語言。
5.慢下來,不要急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你們應該一直提醒自己“慢下來”。對於孩子來說,有許多事情都需要慢下來,尤其是關於語言。當你們慢下來,孩子們能更好的傾聽和理解。
6.不要忽視所謂的“無意義溝通”
寶寶可能會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讓你知道他需要換尿布,但是你檢查時會發現尿布沒有溼。很多父母會條件反射地說“你不需要換尿布”,其實父母應該接受並承認這樣的溝通。你可以說“哦,你是說你想換尿布嗎?”(等待迴應)然後接著說“是嗎?我當然能理解你想換,但尿布還是乾的,我們先做點其他有趣的事吧,現在還不能換尿布哦,可能還要幾分鐘。”
或者孩子說“瓜”,你知道她想說“西瓜”,但你也知道她剛剛吃飯了,現在不可能肚子餓,那麼請不要評判她的這個話語沒意義,你可以迴應她“噢,你是說西瓜啊,你想吃西瓜嗎?可是你還不餓哦。你是喜歡說“西瓜”這個詞是嗎?西瓜、西瓜。”總的來說,當你聽到孩子這種溝通意圖時,應該尊重他,鼓勵他多說。他們會感覺到爸爸媽媽很喜歡聽他們這樣隨意的想法和感覺,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也會慢慢地把爸爸媽媽當做他最好的朋友的。
7.不要低估並考驗他
孩子要開始說話,最需要的是你們的信任。如果你進行測試,意味著你的不信任和不尊重,不要問孩子你知道答案的問題。(比如“你的鼻子長在哪兒呢?”)
8.孩子的咿呀聲是在說話
當寶寶咿呀出聲時,他們通常是在說話。所以,對此給予忽略或者作出同樣的咿呀迴應,都是不尊重的。你可以鼓勵性地說“你在跟我說話啊,你是要告訴我剛才走過的貓嗎?”
9.拒絕過度糾正
當寶寶嘗試說話時,往往會把顏色、動物或者其他的說錯,而成年人往往會糾正這些錯誤。其實這是沒有必要的,有你們的耐心和示範,孩子們會辨別狗與熊、紅色與橙色之間的區別。
10.耐心也要細心
很多父母都會擔心自己的小孩,但又不能創造出理想的方法來得到進步。你要放鬆,要有耐心並且要相信孩子在成長。儘管如此,仍不能大意,要保持一顆清醒細心的心,觀察孩子是否在正常發展的軌道上前進,如果孩子在理解語言上似乎有延遲,你可以帶孩子去醫院或機構做一個評估。
-
3 # Carrie萌育兒研習社
溝通,就是透過口頭的,或者非口頭的方式,來交流思想和感受,與他人發生聯絡的能力。
一個孩子,慢慢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就能更好地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成年人之間更好的互動,爸爸媽媽帶孩子也會更輕鬆了。
其實剛出生的孩子,就已經會用聲音、面部表情、姿勢、身體動作來進行交流。當爸爸媽媽迴應了孩子、孩子達到了自己的要求,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學習到了一種溝通技能。
來看看孩子出生的前幾年,孩子的溝通能力是如何突飛猛進的:
1、新生寶寶蹭蹭媽媽的乳房,媽媽說:“哦,寶寶肯定是餓了,在這裡,寶寶吃吧”。
這個瞬間,孩子發出了訊號,也收到了親人的迴應。
2、兩歲左右的寶寶急切地指著前方,說:“抖抖,抖抖”,於是爸爸說:“是的,一隻狗狗走在前面”。
這個瞬間,孩子瞭解到:我的親人們會努力理解我,我更願意溝通。
3、三歲左右的寶寶在幼兒園回家的路上和媽媽聊天,說“今天在幼兒園新學的兒歌很好聽;但後來膠水粘在手上,好難受……”媽媽一邊聽,一邊問些問題。
這個瞬間,孩子能體會到:我說的話很重要,媽媽很重視我說的話,我是一個很好的溝通者。
以下是一些幫助寶寶培養溝通技巧的方法。
1、迴應寶寶的手勢,身體語言、聲音。當寶寶把手放在媽媽身上、當孩子眼巴巴地看著爸爸……,我們也需要回應孩子,抱抱、親親,或是用簡單的語言交談:“媽媽知道你想要XX”。
這些直接而敏感的迴應,能讓孩子懂得:他的溝通是重要的、有效的。這會讓孩子得到鼓勵,以後更願意溝通。
2、與孩子交談,適當地聽取孩子的意見。和2、3歲孩子說話,需要給他們點時間來回應,所以我們不要太著急。等孩子的目光注視著我們,再和孩子說話。
而且,我們可以開始問孩子一些“開放式”的問題了。
所謂“開放式”問題,就是那些不能用簡單的“是、不是”來回答的問題。比如:
“你覺得下雨天,能幫助花朵生長嗎?“
“今天的天色這麼這麼灰暗啊?”
和孩子說話,給孩子表達意見機會,孩子會更自信,覺得自己很會溝通。
3、幫助孩子擴充套件語言技能。我們可以用一些遊戲來幫助孩子擴充套件語言技能和詞彙量。
比如:假裝自己是一條很餓的毛毛蟲,很想吃東西!那我們一起來列舉毛毛蟲想要吃的各種各樣東西吧。
4、引導孩子理解非言語交流的訊號。“你看到到弟弟都憋嘴了嗎?你剛才扔球太使勁,嚇到弟弟了,他不喜歡。我們下回溫和一點吧”。
5、尊重、並教孩子認識自己的感受。如果孩子能確定自己不會被評判,嘲笑或批評,他會更有安全感,更願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那麼,作為爸爸媽媽,我們即使不能認可孩子不好的行為,但還是可以理解孩子情緒,比如,“我知道你很生氣,但你不能扔石頭。你生氣的時候可以打打這個枕頭。”
6、幫助孩子培養關於“情感”的詞彙。我很“高興”、“快樂”、“開心”、“興奮”、“喜悅”……
我很“難過”、“傷心”、“沮喪”、“害怕”、“嫉妒”……
情緒沒有對錯,不論是高興、快樂、興奮……還是難過、悲傷、沮喪……都是每個人必然會體驗的。
與其讓孩子在產生不好情緒的時候,不知道如何處理,不如在平時,就和孩子多談論一些情緒,讓孩子知道:
現在發生了什麼;
我現在的心情是難過/傷心/沮喪/嫉妒……
我不開心,但我知道,情緒總會改變的。
有時,爸爸媽媽會擔心:“孩子不高興的時候,越提他的傷心事,哭得越厲害”,所以就不敢談了,而是用零食、玩具之類的東西,試圖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趕緊“止哭”。
但其實,哭,是孩子表達難過的方式,難過是每個人一定會經歷的一種情緒,不如在小的時候,在爸媽的陪伴下,讓孩子有機會體驗“難過”、並且自己最終從“難過”中走出來的過程。
這樣,下次遇到難過的事,孩子反而會覺得沒關係,他以前也經歷過難過的事情,他已經有經驗,知道“情緒是會改變的,難過的感覺是會過去的”。
7、敘述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事情。比如媽媽說:“我正在洗碗。我正在把透明的洗潔精擠進溫水中。”
孩子就能聽著這句話,看著媽媽的動作,把“洗潔精”、“擠”、“洗碗”這幾個詞聯絡起來。
洗澡的時候,和孩子說 :“我們坐在浴缸。你的手臂,腿和肚子都溼了”。
孩子就能很形象地理解“溼”這個字的意思和用法。
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有助於孩子將單詞、物件和動作聯絡起來,口頭表達的能力會更好。
8、鼓勵假裝遊戲。孩子們玩“扮家家”的時候,通常能更自由、更沒有壓力地表達自己。
比如,我們說“泰迪熊最害怕打預防針了”,而不是“我家寶寶最怕打預防針”,那孩子會覺得更安全,更容易在“扮家家”遊戲中,和爸爸媽媽溝通“打針”這件事。
扮家家,也讓孩子有機會承擔不同角色,去考慮不同的人可能會怎麼說,怎麼想,怎麼做,有助於孩子的發展語言、理解別人、和他人共情,這些能力,對溝通都是很有幫助的。
9、爸爸媽媽的指示清晰、要求明確、適合孩子的年齡通常,對1歲的孩子,爸爸媽媽的指令有一個步驟就夠了,比如:“去撿球”。
對於一歲半以上的孩子,可以給稍微複雜一點的指令:“請到你的房間去拿你的鞋子”。
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確保孩子看著你,再給孩子提要求。而且儘量指示清晰、要求明確、循序漸進。一次只要求孩子做一件事,做好了再說下一件。
最好不要:嘮嘮叨叨。
因為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理解能力也有限,使用冗長、複雜的語言,往往會他們感到困惑,從而失去興趣,放棄溝通。
-
4 # 精豆媽媽育兒課堂
研究表明,具有更好溝通技巧的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要好於他們不善言辭的同齡人。那麼你怎麼能教你的孩子更好地表達自己呢?
以一種有趣的方式!是的,教孩子們溝通的最佳方式是玩遊戲和做活動。
這裡有十個有趣的溝通遊戲和活動,可以幫助您培養孩子的溝通技巧。
1.演講這對於孩子們來說可以是一個有趣的溝通遊戲。告訴你的孩子給某個機構做一個介紹。他可以包括一個手工藝演示或背誦一首詩。孩子在公共場合說話越快越好,這將有助於他克服大多數孩子對公眾演講的最大恐懼。
2、圖片中有什麼?這是一項很常見培養兒童溝通技巧的活動,讓孩子解釋他在圖片中看到的內容。鼓勵他描述他所看到的顏色,人物,風景和每一個細節。對於年齡較大的孩子,請問他們在場景之前可能發生了什麼,以及他們認為以後會發生什麼。這個父母兒童溝通遊戲將幫助兒童以合理的方式進行思考。
3、完成整個故事媽媽可以先起頭講故事,讓孩子完成它,講述接下來的故事,包括結局。也可以在看完電影后,讓孩子自己去講述一個新的結尾,多問幾個假設,讓孩子去暢想,沒有對與錯,這對孩子們來說是一個很棒的口頭交流遊戲。
某天可以在盒子裡抽出一張紙條,讓孩子就這個主題發言兩分鐘,說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漸漸地,您可以讓您的孩子在困難的話題和更長的時間內發言。
5、故事情節排列孩子們喜歡製作故事,而不僅僅是傾聽。在開始遊戲之前,向您的孩子講述一個故事的要點。然後在書中剪下同一故事的一些照片。讓您的孩子按照他剛才聽到的故事的順序排列。完成後,請他透過圖片講述故事。
6、不同情緒化的表達製作卡片並在其上寫下不同的情緒 - 快樂,悲傷,憤怒,無聊,害怕,不快樂和緊張等。告訴寶寶選擇一張卡片並表達這種感覺而不說任何話。對於那些很難閱讀面部表情的孩子來說,這是一個完美的練習。
7、改變領導者遊戲這個針對孩子的肢體語言遊戲包括扮演領導者。更換領導者是一個有趣的遊戲,可以訓練你的孩子注意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一個孩子必須以領導者的身份開始表演,比如拍手或跺腳。他可以用他的臉來表示一種情緒,如皺眉或微笑。其他每個孩子都必須模仿領導的行為。然後,領導者會透過眨眼、微笑或點頭來選擇另一位領導者。現在孩子們必須注意新領導,模仿他的行為。
8、傳話傳話是一種經典的交流遊戲。讓孩子們站成一個圓圈。在一個孩子的耳邊輕聲傳達一條訊息,並要求他將訊息傳遞給下一個孩子。訊息必須從一個孩子傳遞到另一個孩子,直到最後一個孩子將它回覆到你的耳朵。顯示您告訴第一個孩子的資訊以及您從最後一個孩子那裡聽到的資訊。兩種訊息都很有可能會有所不同。
9、20個問題《20個問題》是一款交流遊戲,可以培養孩子直接提問的能力。讓一群孩子坐成一圈,中間有一個孩子。告訴中間的孩子想一個人,一個地方或一件事,其他孩子必須猜。小組可以問孩子20個問題來識別相同的問題。孩子可以用簡單的“是”或“不是”來回答問題。如果沒有人能猜出來,那麼在圓圈中間的孩子將是贏家。
10、識別物件對於這個遊戲,你需要有5到7名玩家。把一個孩子的眼睛蒙上,讓他站在角落裡。選擇一個需要詳細描述才能識別的物件。然後,讓其他學生分別向被矇住眼睛的孩子描述物體的特徵。被矇住眼睛的孩子可以問問題以獲得進一步的線索。這個遊戲將幫助孩子們興致勃勃地描述事物。
交流遊戲是一個偉大的方式來教您的孩子表達自己在一個清晰和簡潔的方式。這些遊戲還能幫助你更好地與孩子建立聯絡
回覆列表
*語言是人們表達思想,進行交流和溝通的工具。
*嬰幼兒時期的語言發展是人生最佳時期,也是最迅速的時期。孩子獲得知識技能要透過語言,養成一定的行為習慣要透過語言,與人交流更少不了語言。
*培養孩子語言能力是孩子接受一切教育的基礎。
增強孩子溝通力的小策略
一要有積極而良好的親子互動。多些親子互動的遊戲和交流,便於訓練孩子的溝通能力。比如,遊戲中儘量鼓勵孩子主動指導父母怎麼玩,以此來激發他與別人溝通的願望。互動中家長說話要多些體貼,少些數落或嘮叨,以一種開放和發展的態度對待孩子可能有的錯誤。
二要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透過學習詩詞、兒歌、故事或日常對話,增強孩子理解別人話語的能力和自我表達的能力。在茶餘飯後,在家務勞動中,經常選擇不同的話題引導孩子說話。比如,看一篇故事或一部兒童電影之後,可以就其中一個情節讓孩子發表評論,或讓他設計另一種結果。
三要讓孩子理解並表達情緒。家長可以組織
繪畫
、識圖、表演等活動,讓孩子加深對各種情緒和情感的理解,理解言行和情緒之間的關係;反過來家長還要鼓勵孩子用語言或是行動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等情緒。表達出來才可起到溝通的作用。四要多為孩子創造與人交往的機會。讓孩子主動和陌生的小朋友打招呼,和他們一起玩;還可組織其他小朋友到家裡來
做遊戲
,讓孩子充分感受到與人交往的樂趣。家長要注意的是,交往中要多給孩子適當的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養成好習慣有訣竅
每個孩子都有其先天氣質與獨特的行為表現,他們在溝通能力上也有很大的區別。針對不同性格的孩子,應給出不同的解決方案。
1. 多帶與人交往時顯得比較害羞,也比較怕生的小孩到戶外參加活動,讓孩子多接觸人群。可以從與親戚朋友間孩子的交往開始。
2. 對於缺乏與別人一起玩的經驗、不知道該如何加入團體遊戲或依賴性很強的孩子應該鼓勵他加入團體活動,或請其他小朋友帶領他一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