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唐愛生活
-
2 # 蘇童
1、正如我們經常說自己是“龍的傳人”一樣,印度古代不少部落都聲稱自己是娜迦(蛇)的傳人。
2、蛇是古印度崇拜的動物。它象徵著死亡,又象徵著生殖。娜迦精靈半人半蛇的形象在印度備受崇拜。
3、印度三大神之一的溼婆神有一個眼鏡蛇,因為印度認為蛇是非常神聖的動物。
-
3 # 康路
印度人為什麼崇拜蛇?
正像我們華人經常說自己是“龍的傳人”一樣,印度古代不少部落和朝代都聲稱自己是那伽即蛇的傳人――祖先與那伽女結合而生的子孫。那麼,印度人為何對蛇如此情有獨鍾呢?
正像我們華人經常說自己是“龍的傳人”一樣,印度古代不少部落和朝代都聲稱自己是那伽即蛇的傳人――祖先與那伽女結合而生的子孫。那麼,印度人為何對蛇如此“情有獨鍾”呢?
蛇在印度有著特殊的象徵意義
蛇是古代印度崇拜的動物,它既象徵死亡,又象徵生殖。那伽精靈即半人半蛇的形象在印度古代廣受崇拜。在印度神話傳說中那伽可以化為人形,這時它的形象一般表現為下半身是蛇體,上半身是人形。那伽女(即蛇女或龍女)歷來是美麗動人的代名詞,同時也是智慧的化身,而且這種智慧多帶著狡黠的性質,這更是平添了那伽女的魅力;再者,那伽女也代表著性愛的快樂,有時,那伽女也會給她的人間情人帶來死亡,所以,那伽女也是殘忍的象徵。
與西方關於美人魚的傳說和中國關於蛇變成的美女的故事多有相似,印度神話傳說中的蛇女或蛇人也是在沐浴或是入睡時就顯露出自己的真形,如果被人發現了她的動物面目,她便會不再與人間的情人生活在一起,這常常成為美麗愛情故事的原型。
太陽神廟上的雕塑,約公元10世紀。中間的雕塑是一對正在做愛的情侶,但頭頂的蛇冠卻使他們與左邊的蛇神發生聯絡,而右邊一頭奇形怪狀的動物又表現出人在本能與性慾方面的非理性特徵。
印度古代有蛇祭的習俗,大史詩《摩訶婆羅多》對這種習俗就有一些記載。在蛇祭儀式上,常常有女性講述些與性愛聯絡在一起的有關蛇的故事。印度古代故事集《五卷書》中“與蛇結婚的女孩子”的故事說,有個女孩子與蛇“結婚”,蛇後來變成了她真正的丈夫。
印度古老的蛇崇拜傳統
當代卡納達語文學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與性愛相關的蛇的故事,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印度古老傳統中蛇崇拜的文化印跡:
迦瑪什已經結婚了,但一直沒有與她的丈夫同床,因為她的丈夫每天晚上都與情人在一起,他回到家中時只是默不作聲地吃飯。迦瑪什為贏得丈夫的愛,特製了一種富有魔力的飲料,但她後來又害怕這種飲料會致丈夫於死地,因此她把做好的飲料扔掉了。花園裡有一條蛇喝了這種飲料,深深地愛上了迦瑪什。他走進迦瑪什的家,迦瑪什在臥室裡看到外面有個非常像她丈夫的男人,便走向前去與他說話,他說起話來與他的丈夫一模一樣。她沒有再多問他,而是將他引進了屋裡,那天晚上,他使迦瑪什享受到了萬分的快樂。此後,他每天夜裡都來到她的身邊,不久她便懷孕了。
知道這種情況後,那由蛇變成的丈夫想告訴她事情的真相。他說:“迦瑪什,你知道我是誰嗎?我不是你的丈夫,我是蛇王。”然後他現出了自己的蛇的面目。她嚇得不敢睜開自己的眼睛。為了不讓她害怕,他又變成她的丈夫的模樣。
她的丈夫發現她懷孕後,對她的不忠行為進行了譴責,因為他知道自己從來沒有與她睡過覺。但迦瑪什堅持自己是貞潔的,丈夫對她進行考驗時,蛇王幫她渡過了各種難關,證明了她的貞潔,這使她的丈夫也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在某個時候於無意識之中與妻子同過床。數個月後,迦瑪什生了個兒子,可愛的兒子使她的丈夫開始對她著迷了,他拋棄了情婦,與妻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從此以後,蛇王不再與迦瑪什幽會了,後來,蛇王悲傷地死去了。迦瑪什一家為蛇王舉行了葬禮。
顯然,這個故事的開始是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一個男人有兩個女人,一個是他的妻子,一個是他的情人;故事的結局是妻子與情人合為一體。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蛇王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這便是豔情或說是性力的作用,它化身為她的丈夫顯然是一種幻覺的力量,表明女人對丈夫的喜歡更多地表現為性即人作為動物的本性,只有這樣,丈夫也才能對妻子持有熱情。
顯然,這一切與印度古老的蛇崇拜傳統有密切的聯絡:白天是丈夫,晚上是動物。奧里薩諺語:白天的女人美如畫,晚上的女人像條蛇。它反映了人的兩面性和人性的複雜:什麼是人性,什麼是動物性?二者之間的界限在哪裡?性慾到底屬於人性還是動物性?人的自然、本性的一面如何與文明、社會的一面很好地和諧起來?這就像黑與白、自然與文明、現實與神話之間的關係一樣?這個故事的寓意在於:當妻子與情人合而為一時,丈夫與蛇王也就合為一體了,如此,一個女人得到了她該得到的一切:丈夫、熱烈的情人和可愛的孩子。
-
4 # 小蜜蜂銘剪輯
印度人為什麼對蛇情有獨鍾尤其是眼鏡蛇。
首先還得從印度的宗教文化說起,印度人大部分信仰印度教,在印度教裡將蛇視為“神”的化身,而眼鏡蛇尤受崇敬,被稱為“努拉盤布”,即“善蛇”,印度有蛇廟、蛇村、蛇舞、蛇船賽,每年還有蛇節。祭拜蛇神是印度古老的宗教儀式,許多印度教徒會在蛇節那天給蛇神獻上雞蛋和牛奶作為供品。
很多電影和電視劇出現玩蛇的場景,一方面是玩蛇本身就是印度的一種宗教文化,一種民間藝術,受很多觀眾喜愛;其次,出現玩蛇場景可以讓電影、電視劇更具真實性,能很真實反應印度的文化和當地的生活。
-
5 # 三川王其
您好,我們從影視劇中也可以看到,印度人對蛇情有獨鍾,甚至他們對蛇是崇拜的,為何如此呢?我相信大部分情況下我們都是電影裡看到耍蛇人,那麼當你來到印度,現實中的耍蛇人在印度也非常多,尤其是一些旅遊景點。由於宗教原因,耍蛇是一種在印度當地流傳千百年的古老行業。全印度信仰印度教的教徒約佔總人口的83%,在虔誠的印度教徒眼中,蛇並非毒物,而是通人性的神。印度大部分耍蛇人都是來自印度南部的一個土邦,也就是伊魯拉,伊魯拉是印度最古老的土著民族之一, 居住在泰米爾納德邦東北海岸。伊魯拉人在印度以對蛇的瞭解而聞名。所以說印度人對蛇情有獨鍾也是歷史和宗教原因所致。
回覆列表
在印度人眼中,蛇不僅不是可怕之物,而且還是人類的朋友,甚是當作是神聖的五中,因此印度人除了有深厚的宗教信任外,由於千百年來,印度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蛇文化,印度人與蛇結下了不解的情緣。
在印度,人民除了崇拜牛外,其次就是蛇了,蛇在他們眼中是尊者,祭蛇神更是印度一種古老的儀式,對於不少印度人來說,蛇已經成為了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在印度,蛇的身影隨處可見。
在古印度時期,耍蛇就已經是一種極其興盛的眼球經濟了,哪怕是眼鏡蛇這種毒蛇都在印度耍蛇人的指揮下乖乖聽命,很多外國遊客來到印度旅遊,參觀耍蛇是不可缺少的一番場景。
既然印度耍蛇耍這麼溜,那麼他們到底怕不怕蛇呢?虔誠的印度教信徒中心,蛇並不是有毒的生物,而是可以通人性的神,只要人類不要卻傷害蛇,蛇也不會有害人之心,在不少印度教徒心中,有毒的眼鏡蛇和兇猛的猛蛇都是財神的化身,只要善待蛇類,那麼財運和好運就會伴隨一生。在印度一些村落裡,還建有蛇廟,一部分為求一男半女的善男信女還會經常去供奉蛇
因此在印度人眼裡,蛇是朋友,是神明的化身,並不會懼怕蛇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