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劍南春影視

    大家好,我是劍南春87電視劇《紅樓夢》製作的精益求精,不僅僅體現在他拍攝時間長。更重要的是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從提議拍攝至形成初稿歷經三年之久。

    1979年,導演王扶林提議將古典名著《紅樓夢》以電視劇的形式搬上熒幕,此想法得到了中央電視臺和紅學界的支援。1981年11月,中央電視臺召開了關於《紅樓夢》拍攝成電視劇的專題會議,專門研究改編問題。1983年2月籌備組成立,5月編劇組成立,8月劇組顧問委員會成立,《紅樓夢》電視劇拍攝進入實質性階段。12月,劇本初稿正式確定。

    二、演員由全國各地海選產生,多次舉辦演員學習班。

    這部戲的導演和演員們都非常負責,服裝道具的工作人員也是。劇組對道具的要求,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更有為了真實而用古董實物,再說衣服裝飾都有很大考究。大家可以看87版王熙鳳的頭飾,衣衫,便知道劇組對髮飾衣物的用心。飾演林妹妹的陳曉旭曾回憶87《紅樓夢》的拍攝,談到一個細節。因為耳環的顏色不對,就要停止拍攝。最後還是道具老師把耳環染了色,拍攝才得以繼續下去。大觀園是楊乃濟先生親自設計的,覺得這名字陌生的可以去找找度娘;裡面的詩文是啟功先生親自書寫的;元春是皇妃,佩七珠穗;林妹妹是世祿之家,佩五珠穗;寶姐姐家裡是皇商,中國古代,商人地位低,所以寶姐姐佩三珠穗。就問你們服氣不。整個這部戲一共拍了三年,走遍中國幾十個地區。無論是在時間還是空間上,都達到了巔峰。現在的戲再也不會發那麼大的成本,那麼高的代價去拍攝。這部戲在選角色的時候,同樣也花費了很大的心思。劇組採取海選形式在全國各地選拔演員,引起熱烈反響,一百多個演員席位爭奪的異常激烈。1984年春夏期間,劇組在北京圓明園舉辦了兩期紅樓夢劇組演員學習班,主要學習內容為研究原著,分析角色,亦學習琴棋書畫,增強藝術修養。透過學習,才慢慢確定了最終的演員人選。

    三、專門建設拍攝基地——北京大觀園

    同時,劇組為了拍攝的需要,按照原著的描述,在北京市宣武區建立了大觀園,即北京大觀園;出於北京用地緊張的考慮,劇組另外在河北正定縣建造了寧國府、榮國府和寧榮街等景址,現都成為旅遊風景區。同年2月9日,開始試拍。1984年9月10日,該劇在安徽黃山正式開機,錄下了第一組鏡頭,1987年上半年完成拍攝,總投資為850萬人民幣。整個拍攝過程歷時三年之久,劇組先後走遍全國10個省市的41個地區的219個景點,拍攝鏡頭近萬個。

    四、道具擺設以原著定製,注重人物特寫。

    這麼長一本書只拍出36集,選段都是很難的,還要情節連貫,從第一集拍攝可以看出內容全以原著版本拍攝,最後結局不一樣,也是考研了很多紅學專家的意見,拍出來的效果也很好,人物有很多特寫鏡頭,一顰一笑都拍的很仔細。其中林黛玉的特寫最多,黛玉葬花中,林黛玉緊蹙著雙眉那透露出多愁善感的性格最為鮮明,其中穿插歌曲的葬花吟 ,配合著落花及黛玉為落花哭泣傷感最唯美 ,陳曉旭演的十分到位,完全進入角色當中,整部劇中很多鏡頭都能拍出人物的性格,鳳姐就是一個,從出場隨著笑聲而亮相的人物,鳳姐那一身華服及言語就能看出那人物性格特點,鳳姐最多的特定就是眼睛,一眼看上去就知道這人心機重,鄧婕對角色可謂是非常瞭解,演的太逼真了。拍攝場地也很真實。其中各種室內擺設都以原著描寫的定製,各種華貴奢靡的生活儘可能的還原。拍的太好了,經典之作無法用太多言語說出。

    五、劇中音樂歷時四年共計13首,歌曲滄桑悽感、動人魂魄。

    音樂創作《紅樓夢》的音樂是由著名詞曲作家王立平創作而成。1984年,王立平向《紅樓夢》劇組自薦獲准,此後歷時四年,耗盡心力完成了《序曲》、《引子》、《枉凝眉》、《葬花吟》、《紫菱洲歌》、《紅豆曲》、《秋窗風雨夕》、《晴雯歌》、《聰明累》、《分骨肉》、《嘆香菱》、《題帕三絕》、《好了歌》13首歌曲,其中僅一首《葬花吟》就費時一年零九個月,用他自己的話形容“這是我投入感情最多、面臨壓力最大、遇到困難最多的一次創作”。歌曲《序曲》以古箏開篇,用一段幽怨、婉轉的女聲獨唱,表達了一段催人淚下的嗟嘆情感,其後用絃樂的變調引出紅樓夢的主旋律;《引子》則秉承《序曲》的基調,注重給人以廣闊的遐想空間,演繹了金陵十二釵的哀怨之聲;《枉凝眉》的主題是寶黛悲劇愛情,其曲調極為哀怨,有動人魂魄之感。歌曲的女聲原唱者是陳立,男聲原唱者是王潔實和葉矛,當時的陳力僅是一名普通的女工歌手,因其嗓音符合王立平對音樂的要求,故被選中。陳力當時丈夫因意外過世,或許是設身處地的感懷身世,她將自己的特殊情感完全注入到歌聲之中,唱出了滄桑悽感、動人魂魄的Teana悲音。這亦是陳力的絕唱,之後因為人生變故,她不再從事歌唱事業。

    六、顧問團隊強大而空前絕後。

    當年所邀請的都是聞名遐邇的大家、名家、權威。包括王崑崙、王朝聞、曹禺、沈從文、周汝昌、朱家溍、成蔭、林辰夫、阮若琳、啟功、吳世昌、吳冷西、吳祖光、周揚、楊乃濟(1934~)、楊憲益、趙尋、鍾惦棐、曹禺、蔣和森、戴臨風、鄧雲鄉等,每一個名字都是金光閃閃,多達20位。他們許多人都抱著極大熱情參加這項工作,讀劇本、看樣片,提出具體意見,他們保證了電視劇在大局和微觀上遠離錯訛。當然,除了這幾位還有不少紅學大家也都參與了87版《紅樓夢》的製作,正是因為這些人的參與,讓《紅樓夢》中的服飾嚴格按照了歷史,賈府中舉辦的各個活動都嚴格按照尊重歷史的角度來進行了拍攝。以及活動中所要遵守的禮儀程式,如果不是紅學大家,或者是對紅樓夢有著多年研究的專家是根本無法準確還原的。

  • 2 # 閒雲伴影

    由王扶林導演的《紅樓夢》,自87年首播到現在已經有30餘年,在這期間播放過千次,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從而被譽為“中國電視史上的絕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經典”。之所以不可逾越,我的觀點有這幾個原因:

    第一,劇本總體原則最大限度的忠於原著

    限於20世紀80年代的拍攝技術水平,為了最大限度貼近原著,改劇本於1983年3月起稿,年底完成初稿;1984年3月完成二稿,直到1986年1月才最終定稿,歷時兩年兩個月。在此期間,周汝昌.吳世昌. 朱家溍.戴臨風. 王扶林. 楊乃濟等各個方面的專家組成顧問團,提出了寶貴的建議和意見。

    第二,選演員和拍攝遠景方面

    演員來自全國各行各業,有的是自薦的,有的是被挑選來的。為了確定角色,劇組在北京圓明園舉辦了兩期演員學習班,主要學習內容為 研究原著,分析角色,學習琴棋書畫,增強藝術修為。同時,劇組為了拍攝出貼近原著的場景,全國各地選景,並按照原著的描述,在北京玄武區建立了大觀園即北京大觀園,在河北建造了寧國府、榮國府和寧榮街等景址。

    再者,堪稱完美的服飾造型

    紅樓夢的服飾設計師史延芹為了能塑造出屬於紅樓夢年代的氣質,根據人物的不同性格、場景、季節等因素,耗時三年,設計出了2700餘套精美絕倫的服飾,同一人物在不同場景,不同季節都有多套。

    再有,87版《紅樓夢》留下了均出自著名作曲家王立平之手的13首歌曲。這13首歌曲耗時4年半,耗費王老太多感情,經歷太多思想波折,寫的太苦,太難,但有最過癮。就像王立平形容自己:“一朝入夢,終生不醒”。這些歌曲流至今,現在聽來仍然沁人心脾,如痴如醉。

  • 3 # 家庭烘焙學園

    第一印象其實是,這個電視劇有些太誇張了,從聲音到妝容,太誇張,感覺沒有人說話是那樣細聲細語的,感覺眉毛太細太誇張,所以一直沒有看進去,說一句會被罵的話,好多女演員,其實沒有那麼符合原著,實在是沒有辦法欣賞那種美感。

    後來接觸了一本書,忘記作者的名字了,只記得是當時劇組的化妝師寫的,關於劇中人物的妝容、服裝、髮飾的詳細介紹,看完這本書之後,才對87版紅樓夢的偏見去掉了,但是一直也都沒有要去看這部劇。

    2015年畢業的時候,我們班很多同學去了青島旅行,我一個人去了北京,第一站是到了恭王府,第二站是去了大觀園,我沒有看過這部劇,所以在大觀園裡的時候我沒有過多的情感,只是覺得差強人意。

    剛剛隨便找了幾集看了一下,我想這大概就是我見猶憐吧,最近會認真的把這個劇看一遍。

  • 4 # 洛洛文化

    87紅樓夢除了以

    "先入為主"

    的領銜位置取勝之外,在相對技術資源簡陋的年代背景裡,面對不被看好的冷門"婆媽"素材,秉著初心夙願,從研讀到考究地點、人物特質、景建搭設等,在那老年限,可能也算得上"精益求精"的了。

    最核心的無非是人物篩選和勾勒,

    經過數年家規森嚴的"南韓實習生"樣的殘酷訓練和遴選,才演繹出"懷金悼玉"的紅樓夢。

    演員加上導演編劇對劇本的"硬啃",跟現在快餐式的影視作品在呈現品質上自然是不同的。

    大家都知道,紅樓夢是一部看似紛雜卻極富條理性的小說,很難有人能將零碎細緻的人事物有序地串聯,還不失邏輯性。

    同時人物戲份鏡頭的多寡,每個鏡頭的演繹怎樣才能抓心等等,都很考驗這個劇組團隊。一不小心,紅樓夢裡雜七雜八的人物就會亂了套,喧賓奪主,甚至有了煙花柳巷之錯覺。那時影視剛剛興起,沒有

    "潛規則"和"人脈交際"

    的大環境下,恰好遇到純粹一眾有闖勁的初生牛犢,

    現演藝圈"少年老成"跟那時"豆蔻懵懂"是不能"同日而語"的,是光靠"演"而"東施效顰"不來的。

    所以演員就是這部劇受人親賴的"靈魂"所在,天時的先機,地利的後備,人和的演繹,成就了它。

    現在細緻的道具、精湛的後期技術都不足為奇,只是無法複製那個風氣氛圍下的那份"靈魂精氣神",所以不可超越,是因為不可穿越,再沒有那種純粹乾淨氣息。
  • 5 # 心月狐

    紅樓夢是我的痴愛,我不僅喜歡原著,也非常喜歡87版的紅樓夢。

    87版的紅樓夢之所以這樣經典,當然和導演以及所有的演職人員有關,而作曲王立平簡直就是為了紅樓夢而生的吧?片頭曲、《葬花吟》、《悲遠嫁》等等,彷彿都能把人帶入紅樓夢中。難怪王立平先生創作完成之後忍不住伏案痛哭,我想每一個熱愛紅樓夢的人都是這樣的心情吧?

    87版紅樓夢的成功,所有的演職人員都是功不可沒的,不得不說導演實在太會選角了。陳曉旭的林黛玉彷彿從書裡走了出來,那份纖巧與嫋娜、那種才氣與憂鬱都被演繹的無可挑剔,美中不足的是要是陳曉旭再美麗一點,那就是完美的林黛玉了。這樣的陳曉旭依然是最美的林黛玉,我想很難有演員能夠和陳曉旭的林黛玉比,因為,陳曉旭就是林黛玉,林黛玉就是陳曉旭。她實在演的太好了,我想一定是陳曉旭也非常喜歡林黛玉吧!

    除了陳曉旭的林黛玉,歐陽奮強的賈寶玉、張莉的薛寶釵、鄧婕的王熙鳳等等,所有的演員都演的那麼好。我常常覺得他們都是為了紅樓夢而生的,所以才會演的這樣深入人心。璉二爺的扮相簡直面如桃花,世家風流公子被演繹的惟妙惟肖,更甚至連丫鬟和小廝都讓人覺得舒服。

    87版紅樓夢太經典了,無法逾越的經典之作!

  • 6 # 阿丹151014015

    87版的確是非常經典,是國內第一部全面反映古典文學經典《紅摟夢》故事的影視作品,是“開山之作”。

    87版改編的最大特色是基本上拋棄《紅摟夢》原著中的“玄幻”內容,只保留了“跛足道人”一個神秘角色穿越街市山鄉來去匆匆。其實個人認為“跛足道人”這一角色是完全可以刪掉的,可以完美呈現出一個純粹的現實主義版本的特色《紅樓夢》故事。

    “通靈寶玉”和“金鎖”確實不好去掉,但只要讓這塊所謂的“通靈寶玉”完全沒有“顯靈”的機會,這個“玉”和“金鎖”就完全成為人造俗物了,成為懷疑“玉”和“金鎖”都是王夫人、薛姨媽為了促成“金玉良緣”聯合造假的重要證據。

    突然想起來跛足道人唯一必須要完成的目標任務就是向賈瑞發放和收回“風月寶鑑”這件神器,不然賈瑞先生這個腐朽賈府的第一“祥瑞之兆”怎麼死去呢?要是放在現在就好辦多了……

    看來87版中唯一的“玄幻”神器就是“風月寶鑑”了,其實完全可以去掉這個唯一有神怪故事情節,去掉帶有“玄幻”色彩的“風月寶鑑”,讓賈瑞像秦鍾那樣真接因“風流案”病死就好了。

    反正87版最後刪掉了秦鍾這個角色,賈瑞病死也就不會和秦鐘的死法重複了。

    87版的曹雪芹原詞、王立平配樂、陳力演唱的套曲也非常經典。87版的黛玉扮演者“質本潔來還潔去”就是為角色而生的呀!87版編劇“原創”結局中,花襲人向王夫人獻計“元妃賜婚”。87版編劇“原創”結局中,八十歲劉姥姥千里迢迢兩下瓜州妓院救巧姐。87版編劇“原創”結局中,史湘雲淪落為“船妓”。87版編劇“原創”結局中,寶玉雖然淪為乞丐但並沒有避世出家,仍然與封建制度的黑暗現實頑強抗爭、不屈不饒踏遍青山人未老………

    當代紅學第一人,周汝昌先生說“(87版)全龍首尾第一功。”。

  • 7 # KK詩文齋

    我們習慣性的先入為主,而且在那個並不發達的時候更是深入人心。再者就是不可缺少的用心度。

    一、導演:

    王扶林導演,是導演、製片人,也是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榮譽委員。是由廣播演員轉行當到導演的,是中國第一代藝術家,中國電視製片中心製片人。《紅樓夢》《三國演義》都是王扶林打造的。在拍攝《紅樓夢》時,更是壓力頗多,而且這麼大的鉅作,懷疑大於肯定。書寫書籍花了十載,而精心的拍攝花了近四年的時間。

    二、用心度:(《紅樓夢》的大鉅作,她的精心雕琢讓它在歷史上熠熠發光。)

    1、選角上:《紅樓夢》選角的精心是現在比不了的,現在大多以利益為準,(當然近幾年《琅琊榜》算是不錯的)

    (1)陳曉旭飾演林黛玉:

    先前定的並不是陳曉旭演林黛玉的,那時是準備選擇相對較美的張蕾。但是試鏡之後發現張蕾的成熟更適合秦可卿。其實陳曉旭的自身條件也是很重要的,首先她也是一個文藝青年,自身攜帶的那種感覺如清風拂面,也算是氣自華了。而且陳曉旭自身帶有的那種丁香花般的哀怨,還有她的詩才與傲骨,她單薄的小身骨,不言而喻,她就是為林黛玉而生的。)

    (2)鄧婕飾演王熙鳳:

    這是演王熙鳳的時候鄧婕剛畢業不久,那時候還在跑龍套,當時劇組也感覺鄧婕無論身高還是容貌都不足以飾演王熙鳳,定角是平兒。但是我看的時候感覺他是劇中最驚豔的。那時與她競爭的是嶽韻,但最後嶽韻辭演,鄧婕接演了王熙鳳,這一演,堪稱經典的“鳳辣子”讓人至今銘記。也許這就是緣,這就是命。當然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3)張莉飾演薛寶釵:

    張莉是文工團的舞蹈演員,剛開始試鏡的是紫鵑,但是三個月的培訓,發現她可能比較適合薛寶釵,但是當時有很多質疑的聲音。現在看來,她五官之間,眉宇之間,彷彿是有一種圓滑世故,圓圓的臉蛋,大大的眼睛。也是美的。

    (4)、胡澤紅飾演惜春

    (5)、東方聞櫻飾演探春

    (6)、金莉莉飾演迎春

    (7)、成梅飾演元春

    (8)、張蕾飾演秦可卿

    (9)、郭宵珍飾演史湘雲

    等······

    2、服裝上:

    說87《紅樓夢》的服裝驚豔了時光,一點也不誇張,15天趕出48張設計稿,設計師是史延芹,當時她不畏風寒,加班加點的設計,最終高度還原了原劇的形象。對於中間那麼多人對她的質疑,對她的不信任,都被一一打破。例如寶玉的所用的紅色是磚紅、硃紅為主調的紅色,以暖色為主,中間鑲嵌著寶藍色、太白色。可以說紅樓夢更是一個視覺盛宴也不為過。

    3、化妝髮型上:

    說一下里面我最喜歡的眉毛,現在的影視劇,古裝也大多一字眉,看起來很穿越。例如造型師參照了古已有之的“遠山眉”與“涵煙眉”的特色,將“罥煙眉”理解為一種細長而清淡的眉型。而在眉形的處理上,他極為推崇清人改琦所作《紅樓夢圖詠》中的黛玉形象,說改琦的畫作令眾人難以望其項背之處,就在於他為林妹妹所畫上的這對呈“倒八字”狀的愁眉,將她多愁多病的性格描摹得甚是妥當。他以改琦的畫作為靈感,

    4、道具上:

    大家還記得妙玉日常使用的而被寶玉說是“俗器”的綠玉斗嗎,還有鳳姐的暖爐等等每一處都是還原。

    4、音樂上:

    這個大家都深有體會,十三首歌曲:《序曲》、《引子》、《枉凝眉》、《葬花吟》、《紫菱洲歌》、《秋窗風雨夕》、《題帕三絕》、《晴雯歌》、《嘆香菱》、《分骨肉》 《紅豆曲》《聰明累》《好了歌》首首經典。

    當然還有一點,之前好多人過來參演或者是沒有片酬的,不如現在闊綽,大多費用都花費在名演員上面,所以在其他方面的費用 只能減少。這是弊端。

  • 8 # zlljsf37

    之所以說87版的紅樓夢是不可逾越的金典,我個人認為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第一,從演員服裝來看,不僅好看且符合實際情況,因為紅樓夢中的黛玉寶釵等都是十幾歲的姑娘,天真無邪,清純唯美,服裝設計要符合實際年齡,但新版紅樓夢中的服裝顯得過於成熟。

    第二,從演技來看,87版的優雅,與小說的內容相符,尤其是一言一行,都是那麼的標準而又不做作。

    第三,87版的將紅樓夢中的人物演活了,特別是扮演林黛玉的陳曉旭,扮演王熙鳳的鄧婕,還有賈元春、寶釵、晴雯等的扮演者,已經深入觀眾的心。

  • 9 # 愛在深秋7340

    紅樓夢87版電視劇之所以是不可逾越的金典,我認為有幾個原因。首先,演員的演技,87版的演員演技水平高,一言一行都做到符合原著,很多演員給觀眾的印象非常深刻,像林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王熙鳳的扮演者鄧捷等,這也是成為金典的重要因素。其次,服裝設計方面也是合情合理的,符合小說人物實際的年齡,清純,優雅,青春,不像新版的個個顯得很成熟,老練。所以我覺得老版最金典。

  • 10 # 小晴13106002863

    其實在87版紅樓夢出來之前和之後,都有不少以紅樓夢為題材的影視劇,但為什麼87版可以成為經典呢?因為它用心在拍,它忠實原著,無論是人物、劇情、音樂、服飾等等,都無限接近原著,也接近我們每個人對紅樓夢的想像和審美。

    還有很關鍵的一點,紅樓未完,很多影視劇都是按照現在百二十回紅樓夢來拍八十回後的情節,但87版沒有按照這個情節去拍,而是結合了許多紅學家的研究成果,拍出了最接近曹雪芹原意的紅樓結局,這離不開當年劇組拍攝請的紅學專家們。

  • 11 # 基多多APP

    87版《紅樓夢》能夠成為不可超越的經典的主要原因莫過於開頭的真、中間細、結尾的悲!

    開頭的真,體現在家族的氣勢,人物的生動。

    中間的細,體現在人物的察言觀色,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恰到好處,沒有半點多餘注水。

    結局的悲,體現在人走茶涼,樹倒猢猻散,窮不生根富不傳代的準則裡。

    似乎一切都是為了《紅樓夢》結尾的那首好了歌注;

    初見不識曲中意,再見已是曲中人。

  • 12 # 阿土198

    87版紅樓夢,已經被稱為不可逾越的經典。觀眾對於劇中的扮演者無不高度評價,甚至有不少人認為這些角色就像是從紅樓夢小說裡走出來的人一樣。不可否認紅樓夢多次被搬上熒屏然而數十年過去唯有87版紅樓夢經久不衰,被譽為“中國電視史上的絕妙篇章”。至於為什麼87版紅樓夢可以獲得如此高的盛譽,我覺得還是時代成就了87版紅樓夢。

    在87版紅樓夢開拍以前,雖然也有把紅樓夢搬上熒幕,但大多數都是戲曲,在內地轟動一時影響深遠的紅樓夢電影是越劇版紅樓夢,由王文娟、徐玉蘭主演。在當時王文娟扮演的林黛玉是深入人心的,並且87版紅樓夢在拍攝前也有過憂慮,能不能超越王文娟一版,心中沒有譜也沒有把握。

    但是87版紅樓夢開拍的時候,正是改革開放後內地電視劇開始發展的時候,要知道那個時候電視機還沒有完全普遍,很多農村地區到九十年代家裡還是黑白電視機,所以在那個時代87版紅樓夢作為電視劇播出後,可以形容為“萬人空巷”,當然這是一個誇張的說法,可是能造成萬人空巷的電視劇也不僅僅是87版紅樓夢,像86版西遊記,當時引進的83版射鵰,以及90年播出的《渴望》基本上都是萬人空巷的影響力,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當時人民的生活娛樂比較匱乏,內地的電視劇行業剛剛起步,電視機電視劇都屬於非常新鮮的事物。所以87版紅樓夢獲得成功的最大原因在於時代情懷,因為在87版紅樓夢之前,內地沒有電視劇版紅樓夢,也沒有引起過港臺版的紅樓夢。

    時代情懷是第一,然而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87版紅樓夢可以說是一項國家工程,為了推廣文化,推廣名著的文化工程。當時87版紅樓夢總投資為六百多萬。按照當時的物價,再按照今天的物價對比一下,87版紅樓夢的製片成本有可能10億都不止,不過製片人任大惠曾說過紅樓夢賺取的廣告費如果計算的話都有2000億,雖然這是一個笑話,但是這也是一個潛在的事實。現在有不少人認為87版紅樓夢比較粗糙,在當時那個條件下,87版紅樓夢已經盡最大的努力了,而且當時劇組上下完全是為著藝術二字去拍的紅樓夢,並非“名利”所驅使。說白了現在拍的電視劇沒有“工匠精神”,所以根本無法超越87版紅樓夢,即便是當初的87版紅樓夢那一群演員穿越到現在,以當前的電視劇行業的氛圍也拍不出87版紅樓夢的經典。因為環境不一樣,現在電視劇都是奔著收視率和錢去的,而87版紅樓夢拍攝的初衷只是為了推廣我們的文化名著,僅此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語基礎比較差的話,考研作文是跟誰學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