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圖文繪歷史
-
2 # 田園詩人魯智深
1872年-1875年,在曾國藩、李鴻章、容閎等洋務派的主持下,清政府先後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國留學。其中50多人,考入了哈佛、耶魯、哥倫比亞、麻省理工等著名學府.
兩位漢人重臣曾國藩和李鴻章在給朝廷的奏摺裡說:派幼童去美留學,是“中華創始之舉,古今未有之事”。當時曾國藩和李鴻章已經認識到西方國家軍事實力的背後,是地理、數學、天文、製造等多種知識的領先,所以中國要效仿西洋人的成功之道,從全國各省選出聰穎幼童,每年30名去海外留學,15年後,按年分批迴國。“計回華之日,各幼童正好三十上下,年富力強,可以為國效力.
曾和李對幼兒留學事宜做了詳細的規劃,連幼童入學之初,讀什麼書,學什麼專業,在國外的生活費學費,學業管理都一一做了詳細安排。最後決定,由翰林陳蘭彬擔任留學事務局正委員,留學計劃的積極倡議者容閎為副委員開始啟動了幼童留學之路.
1872年8月11日、第一批留美幼童,乘坐輪船,跨海三萬二千里,橫渡太平洋前往美國.開始了求學自強之路.
有資料可循的是當初那批幼童至少有50人考入了美國名校.其中22位幼童進入容閎的母校耶魯大學。他們是:詹天佑、歐陽庚、容揆、黃開甲、梁敦彥、張康仁、鍾文耀、蔡紹基、唐國安、譚耀勳、李恩富、容星橋、曾溥、陳佩瑚、劉家照、陳巨溶、陸永泉、祁祖彝、盧祖華、徐振鵬、鍾俊成、錢文魁。其中容揆和譚耀勳是抗拒“召回”,在大批幼童回國後,留在美國完成耶魯大學學業的。李恩富、陸永泉則是被召回後,重新回到美國,讀完了耶魯。還有5位“留美幼童”進入了紐約州瑞薩萊爾理工學院:吳應科、吳敬榮、蘇銳釗、羅國瑞、潘銘鍾。潘銘鍾15歲就進入大學,被稱為“天才少年”,卻因過度刻苦,在入校一年後病逝。另外還有進入哈佛,麻省理工、哥倫比亞大學的。
可是,當這些留美幼童在適應美國生活之後,慢慢融入到了美國的生活之中,他們剪掉了辮子,穿起了西裝,這在滿清官員看來是頭等大逆不道之舉,強烈上奏要求中止幼童留美之事,1881年,幼童赴美學習9年之後,原定15年的幼童留美計劃即告中途夭折。
在赴美幼童被召回中國時,耶魯大學的22位留學幼童中只有詹天佑和歐陽賡二人順利完成學業,而容揆和譚耀勳在回國途中逃回美國繼續學習。120名留美幼童,除先期因不守紀律被遣返的9名、執意不歸及病故者26名外,其餘94人於1881年分三批被遣送回國。
但回國的幼童們還是綻放了他們的才華。在全體返國幼童中,日後誕生了國務總理1人,鐵路局長3人,外交部長2人,鐵路官員5人,公使2人,鐵路專家6人,外交官12人,礦冶專家九人,海軍元帥2人,海軍軍官14人……
其中有鐵路工程師詹天佑、開灤煤礦礦冶工程師吳仰曾、北洋大學校長蔡紹基、清華大學校長唐國安、民初國務總理唐紹儀、清末交通總長梁敦彥,在中國近代歷史上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記。
回覆列表
這一批批留美幼童,只要是歸國的,都在各個行業受到了重用,成為先驅,並對近代中國現代化作出了貢獻,這裡有一張1905年部分留美幼童在天津道臺衙門留念,我就以這張照片為例,介紹他們的履歷。
前排左起蔡紹基、方伯梁、劉家照、楊昌齡、盧祖華、沈嘉樹、梁如浩;後排左起周壽臣、曹家祥、容尚謙、唐紹儀、梁敦彥、王良登、蔡廷幹。
蔡紹基,第一批留美幼童,耶律大學法律專業,歸國後創辦北洋大學,任北洋大學校長,也就是今天的天津大學。
方伯梁,第二批留美幼童,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回國後詹天佑助手,後為唐山交通大學校長,也就是今天的西南交通大學。
劉家照,第一批留美幼童,耶魯畢業,回國後在天津外事局工作。
楊昌齡,第二批留美幼童,耶律畢業,回國後任外交大使,為民國第一任瀘寧瀘杭鐵路局長,籌辦上海造幣廠。
盧祖華,第三批留美幼童,耶魯畢業,回國後任唐山煤礦工程師,京奉鐵路局經理。
沈嘉樹,第一批留美幼童,霍普金斯大學畢業,回國後任上海電報局總辦,民國第一任電報總局局長,中國電報奠基人。
梁如浩,第三批留美幼童,史梯芬工學院畢業,回國後任關內外鐵路總辦,民國曾任郵傳部副大臣、外交總長。
容尚謙,首批留美幼童,回國入北洋水師,後為“環泰號”巡洋艦艦長,參加甲午海戰。
周壽臣,第三批留美幼童,回國後任天津招商局總辦、外交大臣,民國時創辦東亞銀行。
曹家祥,首批留美幼童,回國後入天津水師學堂,後為天津巡警局長,是中國近代警察創辦人。
唐紹儀,第三批留美幼童,哥倫比亞大學畢業,這個人我們都熟悉,民國時出任第一任內閣總理,最後被老蔣派人刺殺。
梁敦彥,首批留美幼童,耶魯畢業,清末外務部尚書、北洋政府交通總長。
王良登,第四批留美幼童,京奉鐵路工程師。
蔡廷幹,第二批留美幼童,回國入北洋水師,後為“福龍”號魚雷艇管帶,曾擔任民國政府外交總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