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健康公益達人
-
2 # 月梅養生
寶寶的腸道紊亂,要補充葆嬰益生菌的同時,補充上鋅片和兒童型鈣+d咀嚼片,能促進孩子的胃腸吸收和腸動力。在晚上睡覺的時候和早晨起床的時候,給孩子揉揉小腹,順時針100圈,逆時針100圈,同時可以促進孩子的,腸蠕動
-
3 # 食獵客棧
關於寶寶腸道菌群紊亂,我們首先要了解病症,根據臨床表現,嬰兒腸道菌群失調的主要症狀為嚴重腹瀉或慢性腹瀉,一般伴有嘔吐,精神不集中,精神恍惚等附帶症狀。另外,相對於單純由於肚子受涼、吃了寒性食物引起的腹瀉症狀而言,腸道菌群失調引起的腹瀉便便大多為淡黃綠色,伴有水樣,有時如同蛋花一般,且帶有濃濃的腥臭味,嚴重的還有可能帶有血絲。
所以,如果確定自己因為菌群紊亂導致的寶寶腸胃問題,要看嚴重程度,因為對於寶寶腸胃問題我們儘量秉承著預防為主,干預為輔,治療最次的方法,要知道,菌群失調在出現的當下及時干預,能有效避免惡化、引發一系列併發症問題,所以每一個家長都要把握好調理的第一時間。
要補充的就是,一定要針對性的補充有益菌;推薦常見的兩種調理方式,第一,很多食物中含有益生菌,乳酪,豆豉,父母可以適當給寶寶補充,第二,直接補充益生菌,根據諸多有經驗媽媽的綜合加權評分來看,似乎還是媽咪愛益生菌更受好評;但是不管怎麼樣,一定要實現瞭解寶寶的實際情況進行預防和調理,如果都不是很懂,最後是去詢問醫生,按照醫生要求進行調理和治療。
-
4 # 中醫院張大夫
健康人的胃腸道內寄居著種類繁多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稱為腸道菌群。
腸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組合,各組間互相制約,互相依存,在質和量上形成一種生態平衡,一旦機體內外環境發生變化。如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敏感細菌被抑制酶的細菌而成群繁殖,從而引起菌群失調。
正常生理組合被破壞,產生病理性組合,引起臨床症狀就稱為腸道菌群失調症。嚴重腹瀉和慢性腹瀉為主要臨床表現。多為淡黃綠色水樣便。有時如蛋花樣,真菌感染可呈泡沫樣稀便,有臭味,膿血便。葡萄球菌感染可排黃綠色稀便,每日3到20餘次,伴有腹脹,腹痛。一般不顯著。吐血,嚴重者可伴有脫水,電解質紊亂,血尿素氮升高,血壓下降。
白色念珠菌性腸炎,是腸道菌群失調症最常見的一種。多見於瘦弱的嬰兒,消化不良,營養不良,糖尿病、惡性腫瘤、長期應用抗生素或激素的患者。葡萄球菌性腸炎多見於長期應用抗生素,是腺皮質激素和進行腸道手術的老年患者,患慢性病患者。產氣夾饃,桿菌性急性壞死性腸炎。所產生的被他黴素可引起急性壞死性腫瘤,消耗性疾病,以及使用抗生素,皮質激素等情況下最易發生感染。綠膿桿菌腸道感染為條件致病菌,常為繼發感染,在嬰幼兒,老人,消耗性疾病以及用抗生素,皮質激素的情況下最易發生感染。變形桿菌腸道感染。變形感桿菌在一定條件下可為條件致病菌,如普通桿菌,奇異桿菌。可引起食物中毒,女幼兒可夏季腹瀉。肺炎桿菌腸道感染,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或其他原因,正常寄生在腸道的肺炎桿菌可引起感染,特別是小兒的嚴重腹瀉。
預防:合理應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或激素時,嚴格掌握適應症。選擇最敏感的抗生素。並配合使用乳酸菌素和雙歧桿菌活菌製劑及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c等,以防腸道菌群失調。如果發生菌群失調,應立即停止用抗生素,根據菌群分析及抗菌藥物敏感試驗,選擇合適的抗生素及抑制過度繁殖的細菌。採用廣譜抗菌藥物,將腸道細菌大部分消滅,再灌入正常腸道菌群的菌液使其恢復。腹瀉應限制碳水化合物,腐敗性腹瀉應限制蛋白質的攝入。增強腸粘膜的區域性防禦屏障功能,防止細菌,異味,增加纖維食物。火警製劑。目前常用的活菌製劑有嗜酸乳桿菌、乳酸乳桿菌、枯草桿菌等,其中為分叉乳桿菌製劑療效最好。枯草桿菌製劑療效也交好。目前最新的生物製品麗珠腸樂為雙歧桿菌活菌製劑,有免役力增強的作用。口服菌群促進劑,達到扶植正常菌群的目的。耐藥性腸球菌製劑。大豆及豆製品,還有豐富的蛋白質,鈣,鐵,磷,維生素b,中等量脂肪及少量碳水化合物,對此病非常有益。合理應用抗生素,你嚴格掌握適應症,配合支援療法,效果更好。
-
5 # 紐貝蘭朵羊奶粉
羊奶中含有EGF因子、SOD因子,可以起到抗菌抗氧化的作用;我們的配方中還新增有免疫黃金因子——乳鐵蛋白,可以增強寶寶抵抗力;更有益智因子DHA、ARA、膽鹼、牛磺酸,讓寶寶智力發育贏在起點。
回覆列表
腸道菌群來自於環境,人類作為高階動物早已進化出一套完整的與微生物共生的體系。只是我們對致病微生物的過度防範,導致正常的腸道菌群無法建立。腸道菌群第一來源是環境,我們需要為寶寶建立自己的腸道菌群創造有利的條件,寶寶的菌群紊亂是可以自然糾正的。
為此,我們給出瞭如下建議:
寶寶天生有個習慣,就是喜歡亂抓亂啃,還喜歡吃手,一點不講“衛生”。其實,這是寶寶在主動攝取環境中的細菌,是一種“本能”,是自然進化的結果。
第一個建議,尊重寶寶的本能,不過多幹預,至少三歲以後再阻止或干預。當然,一定要注意不能讓寶寶把尖銳物品和小零件放到嘴裡。
第二個建議,給寶寶洗臉洗澡儘量少用洗面奶、沐浴露,用清水沖洗乾淨即可。如果一定要用,儘量用天然成分的合格產品。
很多家庭為了避免寶寶被傳染細菌、病毒,儘量不帶寶寶去人多的地方,儘量不讓寶寶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其實,普通的感冒發熱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而且寶寶經歷一次感冒對免疫系統是一個很好的鍛鍊和檢驗。寶寶如果免疫力很好,感冒一般不會很嚴重,而且恢復的很快。
第三個建議,多讓寶寶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玩耍中孩子運動能力、反應能力都會得到全面鍛鍊,同時也是菌群相互交流的過程。
(只要不是嚴重傳染病流行暴發期,大可不必過分擔心。)
第四個建議,寶寶生病,不要私自用藥,尤其抗生素,更不要孩子一感冒就吃抗生素。已經吃了抗生素的情況下,疾病康復後,讓孩子補充一些益生菌和益生元。益生菌不能完全修復腸道菌群,但吃總比不吃好。
混餐制是中國的優良傳統,西方多采用分餐制。華人對很多疾病的抵抗力優於西方人與這一傳統密切相關。但受西方發達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效仿西方的生活方式,包括飲食習慣。
第五個建議,家庭內混餐制,不要用公筷,寶寶從新增輔食開始和大人一起吃飯,碗筷不需要嚴格區分。
從飲食的角度,如何培養寶寶的腸道菌群呢?人體七大營養素中的膳食纖維是腸道菌群最喜歡的營養。因此,在其他營養均衡的前提下,為三歲以上寶寶適當補充富含膳食纖維的食品可以讓寶寶的腸道菌群更加健康。有一個小小的“弊端”就是寶寶的排氣(放屁)會明顯增多。
第六個建議,適當補充膳食纖維或者低聚糖,可以選擇市售優質的菊粉產品(淘寶上即可購買,物美價廉)。
腸道菌群的重要性越來越被公眾接受,針對這一商機,市場上益生菌、益生元產品也參差不窮。其實,菊粉是一種既便宜又有效的益生元產品,可以放心使用。
第七個建議,寶寶的用品,包括奶瓶、玩具,不要高溫消毒,用清水清洗即可。
我看到一個影片,協和醫院丁國芳教授講鵝口瘡的防治。強調奶瓶奶嘴以及寶寶可以抓到的物品都要消毒滅菌。這是大錯特錯的!二十年前,寶寶很少有鵝口瘡,因為那時候沒有普及消毒滅菌概念。現在概念和裝置越來越普及,鵝口瘡、自閉症、多動症卻越來越多,歸咎原因就是“太乾淨了”——過度清潔導致我們人為阻斷了腸道菌群正常定植和體系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