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殘夢 【作者】 陸游(宋) 少時鐵馬蹴河冰,老去摧藏百不能。 風雨滿山窗未曉,只將殘夢伴殘燈。
9
回覆列表
  • 1 # 經緯讀史

    陸游,南宋時期著名的詩人。在南宋時期,大家都搶著寫詞牌,而陸游還在詩歌路上奮戰著。

    因此,陸游給我們後世人留下了很多有別於唐詩韻味的宋詩名篇,如詩歌《殘夢》。

    對《殘夢》的解讀,要從三方面進行:

    1.詩歌及釋義

    少時鐵馬蹴河冰,老去摧藏百不能。

    風雨滿山窗未曉,只將殘夢伴殘燈。

    大意是:年少的時候鐵馬冰河,縱橫關外。年老了,什麼都幹不了了,讓人傷心啊。從夢中驚醒過來,窗外風雨滿山,天未破曉。只有將就著未燃盡的油燈,回味著夢裡的青春年少。

    2.寫作的背景

    陸游出生於在政治動盪的兩宋之交,成長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方盾、國家的不幸、家庭的流離給他人生產生了很大的衝擊。

    從年少到年老,作為當時愛華人士陸游,一直主張抗金,不主張妥協,因此,在其人生中所寫就的文學作品多是充滿戰鬥氣息及愛國情懷。

    如此愛國的人,陸游一生都用文學來表達他的愛國激情,但終將是壯志未酬,直到他老去仍未實現他“消滅入侵的敵人,收復淪陷的國土”的壯志,最後,只留下了悲憤的遺言:“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3.反映的現實

    《殘夢》應是陸游在晚年閒居於家中所寫的。即使年事己高,身閒心不閒,總是記掛著國家,記掛著失去的領土。

    在詩歌中,我們可以看出的現實:

    一是從國家來看,當時的南宋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山河破碎,讓人難受。從年少時的國家動盪,多少年過去,國家受的苦難還依然沒有結束。

    二是從個人來看,年少可以騎馬縱橫關外,為國出力,然而隨著年齡的增大,年事己高,己無能力為國奮戰,但是與少年時的愛國之心,經過多年仍未改變。

    無論從國與家上,詩人在詩中體現出仍是那濃濃的愛國情懷。

    4.結束語

    陸游的一生都在愛國路上,一直未停止。他的詩歌總讓人感受到他對國家的深深眷戀之情。

    詩歌《殘夢》也藏著詩人陸游的愛國之情,但也同時體現出因年齡增大而不能再為國家奉獻的無力感。

    殘夢》讓人看到,最是悲傷,並非身陷絕境,而是英雄遲暮!

  • 2 # 千個太陽在手

    殘夢

    少時鐵馬蹴河冰,老去摧藏百不能。

    風雨滿山窗未曉,只將殘夢伴殘燈。

    “少時鐵馬蹴河冰,老去摧藏百不能。”是作者自己年少時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採納,並遭到主和派的打擊, 老來飽受歲月摧殘,身體況漸日下,報國有心無力。

    “風雨滿山窗未曉,只將殘夢伴殘燈。”對南宋上層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進行揭露和批判,也流露出抱負不能實現而產生的消極情緒。

  • 3 # 亦有所思

    少時鐵馬蹴河冰,老去摧藏百不能。

    風雨滿山窗未曉,只將殘夢伴殘燈。

    從詩意來看,此詩應當是放翁晚年閒居山陰(浙江紹興)時所作,極有可能是公元1203年以後所作。

    詩意並不難解。

    少時鐵馬蹴河冰,

    鐵馬,即戰馬,軍馬之意。可是少年時的放翁根本不定有機會騎戰馬,所以這個“少時鐵馬”應當翻譯成年輕的時候曾經放馬縱橫。

    蹴,踢之意。河冰就是河上的冰,冬季河水成冰,人可以騎馬在冰上踏過到達河的對岸。這個河很可能在陝西寶雞市附近,或者說在大散關附近。“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書憤》),要知道陸游還有一首“鐵馬冰河入夢來”說的都是當年在前線做戰時的情形。

    這一句應當解釋為,當年縱馬馳騁,橫渡冰河。

    老去摧藏百不能。

    老去,指如今之意。

    摧藏,原指樂器演奏時雙手時按時揚的動作,後來引伸為推傷,挫傷,沒有上進心,倍感傷痛等意。

    百不能,就是行動不便之意。同時也暗指他的北伐策略一直沒有被採用,北伐一事始終沒有擺上日程,已經遙遙無期。

    所以這一句實際的順序是,老去百不能,(所以)摧藏。

    翻譯過來就,如今筋骨衰老,失落傷痛。

    風雨滿山窗未曉,

    風雨滿山,陸游隱居在山陰,住所也十分簡陋,當年辛棄疾也曾提議為其修繕房屋,被陸游婉拒。因為住所簡陋,所以房屋質量未必達標,因此一到風雨之夜,就可以聽到風雨聲。

    窗未曉,即一夜未眠之意。源於曉窗,早上的窗,比如陸游《雨夜》有“窗扉淡欲曉,枕簟凜生秋”之句。比如《春夜》有“窗深不知曉,但覺動林烏”之句。比如還有《初春感懷》中的“雪明窗誤曉,霜點鬢驚秋。”更有《正月二十日》“深院窗扉曉色遲,新愁宿醉兩參差。”因此,窗未曉就是從窗望去,天還沒有放亮。結合前面的風雨滿山,所以說一夜未眠。

    此句翻譯為:獨聽風雨滿山,一夜未眠

    只將殘夢伴殘燈。

    殘夢,即碎夢,記不清楚的夢。或者引伸為已經無法實現的願望。比如陸游《雨中》有“睡覺房櫳燈漸暗,卻尋殘夢雨聲中”之句。更有《馬上口占》有“憑鞍殘夢悠然覺,又得浮生一首詩”之句。

    殘燈,將燼之油燈。比如《夜座》“耿耿殘燈夜未央”,比如《秋夜》“旅懹生怕還鄉夢,留取殘燈伴雨聲。”

    此句可譯為:心情支離,渾如殘燈將燼。

  • 4 # 雲淡風清1883506

    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

    他的《殘夢》詩:

    少時鐵馬蹴河冰,老去摧藏百不能。

    風雨滿山窗未曉,只將殘夢伴殘燈。

    這首詩表達的是詩人壯士未酬,身先老去,他的北伐抗金主張因賣國求榮的秦檜一直沒被採用,如今筋骨老了,還落下一身傷痛,真是“長使英雄淚沾襟″!的感嘆。

    他只能留下絕筆巜示兒》“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 5 # 青霞人文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留存有9000多首詩,有人統計,記夢的詩有99首。

    其中著名如《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寫道:“夜闌臥聽風吹雨,如鐵馬冰河入夢來 。”鐵馬冰河 ,那是他曾經在陝西南部抗金一線戰鬥生活的寫照,“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就是紀實之作。

    他還夢見南宋北伐勝利,中原光復;夢見隨皇帝御駕親征,收復涼州,“涼州女兒滿高樓,梳頭已學京都樣。”,意思他看見涼州的少女們,蠻追時髦的,都學著京城的女子那樣梳頭了。那就是華夏一統,天下太平的光景。

    老人家一陣高興,拍腿大笑,好呀!從夢中驚醒,內心一片蒼涼。

    《殘夢》寫道:“少時鐵馬蹴冰河,老去摧藏百不能。風雨滿山窗未曉,只將殘夢伴殘燈。”

    陸游高壽,活了85歲,歲月滄桑,憂憤於國家的半壁江山,詩歌對他來說,不是雅興消遣,是血淚事業。他的愛國志向,始終不渝。晚年在紹興鄉間居住,年老夢多,夢醒即記,所以創作的記夢詩很多。

    老人常夢見壯年時金戈鐵馬的戰鬥歲月,而今老了,身體不好,啥事也幹不成了。夜裡風雨大作,驚醒一夢,天色未亮,殘燈一點,殘夢半篇。

    陸游曾寫道:“有誰知?鬢已殘,心未死。”志士仁人,憂國憂民,名垂青史。

  • 6 # 詞林青築

    少時鐵馬蹴河冰,老去摧藏百不能。

    風雨滿山窗未曉,只將殘夢伴殘燈。

    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清晨,詩人因心事滿懷而醒來。回憶青年應付在南鄭幕府時跨騎戰馬到駱谷口、仙人原、定軍山等前方據點和戰略要塞考查,併到大散關巡邏的軍旅生涯。感嘆現在人老將朽,縱有千百種報效國家的想法,都不能一一實踐。聽滿山風雨無情地敲打簾窗,人生仿如一場夢,報效未酬夢先殘,無語凝噎伴殘燈。

    陸游在歷代詩人中猶為幸運的,沒捲入黨派之中,沒有奸人的逼害。從秦檜死了後,陸游的官運雖說不上亨通,但到最後還是官至寶章閣待制。陸游一生是值得人敬仰的,從“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的《釵頭鳳》看出陸游對感情的一份專一、不捨和堅持。從彌臨而恨作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示兒看出對陸游國家完整的無比執著。

    陸游有著如此高尚的情操,與他的名門望族嚴謹家訓有關。陸游的高祖陸軫是大中祥符年間進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陸佃,師從王安石,精通經學,官至尚書右丞,所著《春秋後傳》、《爾雅新義》等是陸氏家學的重要要典籍。陸游的父親陸宰,通詩文、有節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後因主張抗金受主和派排擠。

    陸游十二歲就恩蔭被授予登仕郎之職,後也因受主和派秦檜的排擠。直到紹興二十八年,秦檜病逝,陸游才初入仕途。陸游在仕中為積貧積弱的南宋王朝,不斷地上疏皇帝,為國家的重建、統一不遺餘力,可惜宋朝的國運已經走到了盡頭。縱然有陸游這樣的仁人志士,並且一直抱有收復失地的雄心壯志,但是在面對現實的時候也依然不堪一擊。

  • 7 # 老街味道

    問題:陸游的詩《殘夢》怎麼解讀?

    前言

    陸游七言絕句《殘夢》應該是寫於老年時期,某日凌晨天還沒有亮的時候,詩人從夢中醒來,猶有殘夢在腦海中,眼前殘燈相伴,窗外風雨滿山:

    少時鐵馬蹴河冰,老去摧藏百不能。 風雨滿山窗未曉,只將殘夢伴殘燈。一、前兩句兩個特點

    1、虛寫夢境

    少時鐵馬蹴河冰,老去摧藏百不能。詩名曰殘夢,前兩句應該是寫夢境。

    在夢中,陸游彷佛又回到了年輕時期鐵馬冰河的壯舉,陸游在《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寫過: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的後兩句就是《殘夢》的第1句和第2句。

    第二句也是虛寫,這個感嘆是醒來以後的感嘆 ,還是在夢中的感受呢?這個倒不必落實,留一點空間去想象更好。似夢非夢都可以。

    摧藏這個詞現在基本不用了,在這首詩中應該是無奈悲傷的意思。

    2、今昔對比

    前兩句量一個特點,是用了而今昔對比的手法。少年時的雄心壯志,到如今只剩下悲哀和無奈。

    二、後兩句寫實

    前兩句寫夢境,寫的是虛境。後兩句寫的是實境。

    耳朵聽見的是風雨之聲。眼睛看見的是”窗未曉“,是殘燈。這裡用比興之法,用實景寫心境。用景物的描寫來反映內心的痛苦與失落。

    三、情語與景語

    這首詩和《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一樣,都是虛實相間,情景交融,用景語寫情語。

    無論是實景還是虛景,都圍繞一箇中心,就是詩人壯志未酬的無奈與悲傷。所有的景物描寫都是為了襯托出這種痛苦。即王國維所說的:

    "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王國維《人間詞話刪稿》)四、陸游的痛苦

    我們最熟悉的陸游作品是這首《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他的 很多作品都是為了抒發光陰逝去、壯志未酬、故土難收的悲哀。《殘夢》如此、《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也是如此,再舉幾個列子如下:

    白髮蕭蕭臥澤中,只憑天地鑑孤忠。厄窮蘇武餐氈久,憂憤張巡嚼齒空。細雨春蕪上林苑,頹垣夜月洛陽宮。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書憤 》

    可以注意臥、雨、夜三個關鍵詞。

    客如病鶴臥還起,燈似孤螢闔復開。苜蓿花催春事去,梧桐葉送雨聲來。榮河溫洛幾時復,志士仁人空自哀。但使胡塵一朝靜,此身不恨死蒿萊。《病中夜賦》

    夜中獨臥,殘雨孤燈,心中所想都是”王師北定“不能實現的痛苦。寫景、用典都是為了配合這種情感。

    結束語

    回到這首《殘夢》中,我們還要注意第二句”老去摧藏百不能“。

    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有一段話:

    吾聽風雨,吾覽江山,常覺風雨江山外有萬不得已者在。此萬不得已者,即詞心也。而能以吾言寫吾心,即吾詞也。

    這就是詩人的”萬不得已“之處。想做卻做不到,不想做卻躲不開。 詩歌所表達出的這種情緒來,就是其感人之處。

  • 8 # 梧桐樹邊羽

    陸游的詩《殘夢》怎麼解讀?

    陸游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他不像其他詩人,是興致上、應邀請才作詩,他是把詩當作日記來寫的,所以產量極高。而他這種極高的產量和不錯質量的詩,在當時代非常重要。因為南宋初中期,詩詞合流非常明顯,大部分文人都用詞牌形式來抒發志氣,形成了詩的空窗期。

    也就是說,詞牌走了豪放派的路子,把原本只屬於詩的高大上的情懷抒發也搶走了。所以,這段時期是宋詩最低落的一段時期。而陸游憑著一己之力,靠著才情和勤奮,硬生生扛下了宋詩的大旗與詞牌對抗。

    其實大家都會有這種感覺,宋詩自王安石、蘇軾(詞更出名)、李清照(詞更出名)之後,到南宋末年范成大,楊萬里中間,好像是沒人寫詩的。

    其實是有的,就一個陸游。

    但是陸游的詩作太多,龐大的基數對應出來就是精品率的降低。這是沒辦法的事情,他本人應該也不在乎。所以林黛玉都教香菱學詩不要學陸放翁,實則是陸游的詩精品雖多,平常之作更多。

    同樣由於數量大,在字詞的運用上難免會出現重複,這和個人使用習慣有關,我們今天很多朋友在創作詩歌也會發生這種問題,即使在如今文字、詞語如此豐富的情況之下。有朋友肯定會說,崔顥的《黃鶴樓》用了那麼多“黃鶴”,不還是好詩?時代不一樣,社會精細化、文化進階化都不一樣了,你幹嘛去和千年之前的人比?

    上次分析了湖南詩人得了獎的那首七絕和七律的時候,其實她的詩就有這個問題,兩篇完全不同內容題材的作品,都得了一等獎。但是兩首詩裡面都出現了“流光”這個詞。這沒什麼問題,但是從側面反映出詩人對這個詞的熱愛和詞語積累的不夠。有點扯遠了,這文章大家自己去看:《如何看待李靜獲“詩詞中國”傳統詩詞創作大賽一等獎?》。這裡不再複述。

    陸游這首詩也有這個問題,當然這和他的創作量太大有關係。

    《殘夢》

    少時鐵馬蹴河冰,老去摧藏百不能。

    風雨滿山窗未曉,只將殘夢伴殘燈。

    看第一句,想起了什麼?對了,就是他那首著名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中的第二首: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看,都是做夢,都是鐵馬冰河。這兩個意象是成功的,到如今已經成為了成語,泛指塞外冰雪,刀馬縱橫。其實我們把這兩首詩連在一起就很好理解了。

    別急,還有。《題搨本姜楚公鷹》:

    弓面霜寒鬥力增,坐思鐵馬蹴河冰。

    海東俊鶻何由得,空看綿州舊畫鷹。

    陸老果然愛極了“鐵馬蹴冰河”的意向,當然這應該是他早年關外經歷留下的印象。而且我們注意到,陸游使用的是“蹴”字,也就是“踢”,而不是“踏”,這是有區別的。“蹴”更多地表現的是馬蹄上揚的動作,所謂“蹴鞠”嘛,就是踢球。這就比馬蹄落下更有奮進、激昂的意思在裡面。

    還有“摧藏”,這個詞如今已經沒有了,從來也沒有比較精確的定義,在這裡應該是取《孔雀東南飛》裡面“未至二三里,摧藏馬悲哀”的意思,就是傷心,非常傷心。

    宋詩用詞,就是講究。

    搞清楚這些題外話,再來看這首《殘夢》,解讀起來就太容易了。

    “少時鐵馬蹴河冰”,年少的時候鐵馬冰河,縱橫關外。

    “老去摧藏百不能”。上了年紀了,什麼都幹不了了,讓人傷心啊。

    “風雨滿山窗未曉”,從夢中驚醒過來,窗外風雨滿山,天未破曉。

    “只將殘夢伴殘燈”。只有將就著未燃盡的油燈,回味著夢裡的青春年少。

    這首詩和“鐵馬冰河入夢來”那首還真是完美契合,一首入夢,一首夢醒。抒發的情感也差不多,只是“入夢來”的時候還年輕,“尚思為國戍輪臺”,而到了《殘夢》這裡,就是“老去摧藏百不能”了。

    最是悲傷,並非身陷絕境,而是英雄遲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種植花生,如何防治根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