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QiyuYoga空間

    在分享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運動?

    什麼是自我運動覺,從字面來看,它一定與‍‍身體的運動有關。‍‍為什麼又特意加上自我兩個字?從物質的層面來看,‍‍它代表了一種我的身體沒有阻礙的感覺。‍‍從心理的層面,‍‍它帶給我們一種內心的自由感。從精神的層面,‍‍它讓我們產生‍‍同理心。‍‍‍‍這三種感覺都是建立在我可以自主去掌握我身體移動的感官能力的基礎上,‍‍這是關於‍‍自我運動覺的定義。

    孩子一出生,‍‍不能控制自己的身體運動。‍‍他的行動是無意識的胡亂動。

    此後孩子隨著年齡的長大,他也在不斷學習控制身體,讓身體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行動,這是有計劃行動的階段。

    這個階段持續時間很長,‍‍從孩子第一次‍‍能夠把手舉起來‍‍放到自己眼前,到‍‍學著拿東西、剪紙、‍‍寫字,‍‍我們看到孩子行動能力在發展,他的身體按照他的意願一步一步展開行動。

    這個過程中,他的身體配合他的意志去行動,‍‍由此發展出他的意志力和行動力。

    為什麼我們當代的孩子,不太喜歡運動,甚至抗拒運動?

    這是我們每一個做家長的要自我思考的一個問題

    我們是否完全尊重我們的孩子讓他們自己僅僅是成為自己

    在自己的世界當中自由的去發展的探索

    我們是否過度的控制或者是害怕

    所有的感官都包括了身體與心靈的呼應。而心靈的部分並非肉眼可識,它還需要我們用心體會,方可洞察到看不見”的深處。

    曾經有一個在‍‍醫院‍‍工作的朋友跟我說過,‍‍如果病人向她反映身體方面的問題,她會關注這種問題是否由心理的原因引起。如果對方強調心理上的問題,她會考慮是否身體健康也影響到心理狀態。可以說身心關係是密切結合、互相影響的。那麼,從身心關係的角度看自我運動覺,我們會知道,人們‍‍外在的言行舉止,‍‍就是內在情感的真實表露。‍

    如果一個人的身體能夠自由移動,‍‍就會激發內在‍‍愉悅的感受。他會因自己身體的自由,而感受到內心的自由。

    相應的,他也能夠感受到他和世界的關係是自由的。我能夠‍‍和我外在的世界和諧共處,.我能夠按照我的意願展開行動,去面對外在世界的挑戰,甚至去影響世界,而不會被它輕易改變。‍‍那麼最後就形成了一種完整的自主感。

    這樣我們看到,我可以控制‍‍身體自由移動的感受‍‍是如何發展出一個人的‍‍完整自主的人格。這個過程正是建立在身心整合的基礎上。

    所以,在我看來,動覺的核心,是“自由”與“意志”二詞。它意指,我可以根據自身意志自由地控制我身體的行動。由此可見,一個孩子,倘若在童年期,能依其天性自由模仿成人活動,能縱情在戶外玩耍而不被幹擾,他便是在其間鍛鍊對自己身體的掌控能力,意志力也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發展。以後,當他內在升起一個願景時,他的行動便能配合這一願景貫徹下去,這就是知行合一。這樣的人,他會深深地信任自己,也會感受到自己與周圍世界的密切聯結。沒有什麼會阻礙他走向他期待的生活

    尊重我們的孩子成為他自己

    全身心的激發孩子本然的生命才能和天賦

    是我們當代每一個父母需要成長的目標

  • 2 # 一路慢跑

    孩子不愛運動,父母最好的辦法就是以身作則。

    現在孩子普遍學習忙,很多時候連運動的時間都靠擠。學習越是忙,身體越重要,否則根本扛不住繁重的學業。

    01 家長以身作則

    我跑步減肥的一大動力就是給孩子作榜樣,讓孩子看到只要堅持去做,沒有什麼不敢想的。

    減肥過程中體會到跑步帶給自己精神上的提升,也希望孩子透過運動培養勇往直前、埋頭努力的品質,以後的生活充滿活力和希望。

    並不刻意對孩子說什麼,只是一直堅持跑,下雨在家跑或到健身房跑,天氣好就到外面跑,讓孩子親眼目睹你如何克服懶惰,用實際行動一點點改變自己。

    02 陪孩子運動

    孩子學習很累,空餘時間不想運動想玩手機或看書,這很正常。

    週末天氣好,可以陪孩子一起運動,騎單車、健身房或跑步都可以。

    一天晚上看完電影,我們提出不坐地鐵而是跑步回家,孩子不願意,但後來我倆堅持,便很不情願跟我們一起跑。跑得很慢,中途還一直抱怨,但最後堅持跑回家,孩子平時只跑800米第一次完成3公里,很有成就感。

    後來,我們經常陪孩子跑步去小區附近的書店,孩子也養成了跑步去近地方的習慣。

    現在的孩子見識多,有個性,有主見,父母說什麼他們很多時候聽不進去,尤其是青春期,與其靠說不如靠做。

    父母以身作則堅持運動潛移默化影響孩子,花時間多陪孩子一起運動,這樣可能更加有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喬丹、科比、詹姆斯、庫裡,如果可以,你最希望和誰做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