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去年雙非碩士畢業,工作也已經半年了,工作性質應該屬於技術工種。現在工作的優點是背靠國企,工作穩定,相比較同一個城市的同學來說,待遇較好也更輕鬆,畢竟是955。
缺點是現在公司環境看起來很難有升職的空間,有人幹一輩子也沒辦法升職。
現在想趁著年輕,考一下注電工程師的證,然後在公司內換一個部門。要不就是這幾年寫寫論文,可以跟著部門博士做幾個科研專案,不過能不能提高收入就不清楚了。
拜託頭條上的過來人能給在下一點建議
回覆列表
-
1 # EmilyDONG
米歇爾·梅爾切(Michael Melcher)是美國著名的作家和職業轉型專家,她在過往的職場經歷中發現——職場中很多人可能沒有自己的職業規劃,或者從來沒有想過職業規劃這件事,因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但也不敢貿然轉型。
一個人從20幾歲到60歲,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工作中度過的,所以職業規劃這事兒的確非常重要,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面對職業規劃,有哪幾點因素需要考慮呢?
第一,價值觀 價值觀是一個人關於什麼是有價值的、值得做的一系列信念,它是指導個體對於人、事物和行動進行選擇與評估,是我們內心的尺度。價值觀就是人生中重要程度的排列。簡單理解,價值觀就是你最看重什麼,那麼在職業規劃中,就是在職業生涯中,你最想要什麼?
第二,職業願景 你要問問自己想要怎樣成長?想為自己創造出什麼條件?
第三,職業技能
思考一下:我有什麼價值,而且如何能隨著時間的增長更有價值?我需要做什麼才能進入更高的級別?
最後,人脈關係
沒有一個人能夠獨自堅強和成功,所以要把自己置身在一個團隊、組織和趨勢中。思考一下:誰能支援我?誰和我是一隊的?我可以向誰學習?
思考完這幾個問題後,還應該付諸行動。很多人有決策,但往往失敗在執行層,關於行動建議,提供三條:
第一,接受職業道路是非線性的
當你問完自己上面四個問題之後,如果意識到目前的工作並不適合你,就可以考慮接下來的職業轉型了,可以換個賽道重新開始。很多人都說職業道路是線性的,一生只能從事一份工作,從一而終,但是時代變化,很多人的職業發展的確遵循著「往前走兩步,再後退兩步,或往旁邊走,嘗試別的東西」的模型——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沒有目標,而恰恰說明了我們善於探索新生事物。
第二,每天朝著目標前進
一旦確定了職場目標,就可以把它分成若干個部分,每天投入時間精力去完成。你不需要做一件重大的、富有戲劇性的事情才能取得進步,要知道「每天做的事情比你偶爾做的事更重要。」在時間管理象限上,最重要的要放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才是,趕緊把刷微博看抖音的時間節省出來吧!
第三,問問親朋好友的意見
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做一些“職業練習”。想想你曾有過「巔峰時刻」,那時你可能完全沒注意到時間的流逝,這就是你的心流狀態。比如為領導準備一份重要報告和演講活動,你可以問問自己“我在那次經歷裡做了什麼?我感覺如何?還有誰參與其中?我展現了什麼樣的天賦?我和別人是如何交流的?”把你的感受講給朋友聽,問問他們的看法。通常,親朋好友們會認識到你真正的核心價值。
希望以上建議對你有幫助,祝你好運!
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