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麻瓜學英語

    曾國藩笨不笨要看和誰比較,和同時代大人物比較曾國藩確實是最笨的一個。曾國藩家族沒有讀書基因,自南宋起到“五六百載無人,曾無人與於科目秀才之列”。

    中國科舉分三步:秀才、舉人、進士。具體流程如下:

    曾國藩科舉之路最初極不順,考取秀才連續五次落第,幾乎步他父親曾麟書後塵(十六次不中,年過四十,還是童生),到二十二歲還是童生。我們比較一下他同時代那些頂尖人物:

    ”左宗棠雖然後來沒能中進士,但當初十四歲第一次參加湘陰縣試,名列第一。胡林翼因為家裡不讓他過早科考,二十二歲才參加科舉考試,結果當年就中了秀才,接下來舉人和進士也都是一考即中。李鴻章也是十七歲即中秀才。比曾、左、李時代稍晚的梁啟超更是天資超邁,十一歲中秀才,十六歲中舉人。(《曾國藩傳》)

    梁啟超因此說“文正固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

    至於如何發跡,要從兩方面說起即曾國藩的京官時期和鎮壓太平天國時期。

    京官時期,曾國藩“十年七遷,連躍十級”,從翰林院檢討的七品,升遷到禮部侍郎的正二品,這個升官速度,創造了道光朝的紀錄。細究背後原因有兩條,自身能力強和朝中有人。

    先說自身能力,曾國藩在京期間立下人生志向,以升官發財為恥,要做‘聖人’,因此並沒有絲毫放鬆對自己的要求,每天寫日記對自己深刻反省,廣結良師益友,對長輩老師恭恭敬敬,對朋友則急公近義,樂於助人;工作上勤勤懇懇,得到京城官員一致好評。

    僅僅有能力是不夠的,另一大原因是朝中有人,此人是道光年間最重要的大臣--穆彰阿,首先曾國藩靠中進士那次,穆彰阿正好是主考,因此兩人有師生情誼,這在古代官場極為重要,可以說穆彰阿是曾國藩升官路上重要人物。二十年後,曾國藩重回京城,還特意探望穆彰阿家人。

    當然如果僅僅考慮京官時期,曾國藩無非是眾多官僚中平凡的一個,真正奠定曾國藩成為“中興第一名臣”名頭的是他鎮壓太平天國立下的不世功勳。

    鎮壓太平天國

    1851年,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在廣西金田村起義,很快就聲勢浩大席捲南方各省,腐敗的清政府完全無力抵抗,在這個危機關頭,“守孝在家”的曾國藩在湖南興辦團練,組織起一隻有戰鬥力的新軍-湘軍。而在鎮壓太平天國中,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正是曾國藩領導的湘系軍隊。

    因為立下如此不世之功,曾國藩官位不斷上升,最終晚晴成為最有權勢的官員。

  • 2 # 冷月讀史

    我覺得曾國藩發跡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科舉,文官的階段,這一階段他遇到了個好老師穆彰阿,穆彰阿作為軍機大臣對曾國藩的提攜很大,甚至曾國藩的名字都是穆彰阿改的,曾國藩原名曾子城,是穆彰阿給他改名曾國藩,是要他做“國之藩臣”的意思。曾國藩在老師的提攜以及自己的努力下,做到了吏部侍郎的高位。

    第二階段就是眾所周知的太平天國運動,曾國藩組織了團練湘勇,一步步發展城了全國最強大的軍事力量——湘軍,最終剿滅了太平天國,被封為“毅勇侯”,是清朝中期以後漢人封侯第一人。

  • 3 # 不懂歷史的塵埃

    首先,我不認同,曾國藩年輕的時候比較笨的說法。就像大家說的,愛因斯坦小時候比較笨一樣,人家從小到死,都是絕頂聰明的。

    曾國藩,我們大家都知道,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就這種人中龍鳳,位極人臣,創立了湘軍,打敗了太平天國的人,你說他年輕的時候笨,反正我是不會相信的。

    曾國藩的發跡史,和大多數官員發跡一樣,都是透過科舉,入朝為官,一步步發達起來的。

    曾國藩,道光十八年,中進士,入翰林院。曾國藩要真是年輕的時候比較笨,怎麼會考中進士,中個舉人,我看都可能比較困難。

    曾國藩的主要功績為太平天國時期,在太平天國運動中,建立了湘軍,經過多年的鏖戰,終於滅掉了天平天國,他還是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是對清朝,對中國近代史,都做出突出貢獻的流弊人物。

  • 4 # 史海撲通

    關於曾國藩比較笨的說法,有一個小故事,有一天晚上曾國藩家裡進了小偷,打算等主人熄燈睡覺之後偷東西,剛好少時的曾國藩在背誦《岳陽樓記》,小偷就躲到房樑上面等,結果左等曾國藩也背不出,右等也背不下來,反反覆覆唸誦,最後小偷都已經會背了,氣得小偷跳下房來,給曾國藩背了一遍之後,拂袖而去。當然這只是一則小笑話,那麼歷史上的曾國藩果真的很笨麼?科舉之路,屢試不中

    曾國藩五歲開蒙,八歲讀完五經,九歲學作八股文,十四歲就下場考秀才。前前後後考了六次,均榜上無名,第六次考試,不但沒中,還把他的文章批作了“文理欠通”的反面典型通報示眾,這對他來講是一個極大的刺激,他自己也說這是生平第一大挫折。曾國藩回家之後閉門不出,深刻反思為啥我的文章就是不行呢!深刻反思之後的曾國藩認識到自己的確是不怎麼聰明,老曾家祖祖輩輩就沒有一個有功名的人,他爹也是四十多歲才考上了一個秀才,遺傳基因很一般。其次,他把自己的文章也他人的對比之後,發現自己寫的東西過於拘謹,道理講的不透,不打動人,缺乏大局觀和整體的氣勢。於是,曾國藩打算改變自己的學習方法,比之前還要努力用功,征戰下次考場!

    揚眉吐氣開掛了第二年,曾國藩帶著一些自信,邁著堅定的腳步第七次踏入考場,拿到考題,胸中醞釀許久,刪刪改改,他覺得自己發揮得很好,果然,這次終於考中了秀才!轉過年,又中了舉人,在古代叫作“聯捷”。曾國藩一下子開了竅,前途光明,二十八歲這年如願高中進士,又在選拔翰林的考試中,被道光皇帝欽點為一等第二名,授翰林院庶吉士。開了竅的曾國藩,就像開掛了一樣,科舉路上所向披靡,仕途上獲得了絕佳的起點。曾國藩的人生哲學

    如此曲折又可喜的科舉之路讓曾國藩得出了屬於他自己的人生哲學,就是“尚拙”,他說:"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曾國藩雖然天性笨拙,卻不使蠻力,懂得分析,找對方向,踏踏實實加倍努力。他一生遇事都是“尚拙”的態度,從來不取巧,不走捷徑,一步一個腳印,即便是在與太平天國作戰方面,也是“結硬寨,打呆仗”,沒有一奇謀,死磕到底。

    總結曾國藩仕途開啟後,在京做到二品侍郎,後創辦湘軍,歷經十餘年,剿滅太平天國,平叛捻軍,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候。相比歷史上擁有與他同樣成就的人來說,例如諸葛亮,他的資質的確普通,但他用他自己的經歷告訴後人,一個平凡的普通人是可以透過努力,進行自我完善,並獲得成就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0萬換什麼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