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魏說歷史

    秦始皇的強大和他在巡遊途中死去,是並不矛盾的。

    首先,我們來看看秦始皇的死因: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述,始皇帝於三十七年即公元前210年,第五次出巡途中。

    “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

    由此可知,秦始皇是病死的。雖然始皇帝雄才武略,麾下鐵騎無數,但是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貴為皇帝也無法避免。

    那麼秦始皇這樣強大的一個人,是如何被病魔擊倒的呢?

    據史學家分析,始皇帝是死於積久難治的痼疾。秦始皇出生在趙國都城邯鄲,跟隨在趙國做人質的父親子楚生活了九年,這九年正值他童年生長髮育期。史書記述子楚落難王孫的生活是很苦的,童年時代的秦始皇是在擔驚受怕及被侮辱的日子裡度過的,精神上受打擊,生活上很艱苦。

    再加上秦始皇先天發育不良:《史記·秦始皇本紀》在描述秦始皇相貌時,說他是“鷙鳥膺”,就是俗話所說胸部突出的“雞胸”,是先天性營養不良的症狀。用現代的健康標準來衡量,他的身體狀況屬於亞健康狀態。就是這樣的身體狀況,秦始皇13歲即位以後,一直超負荷地主政37年。

    西安兵馬俑博物館張文立先生分析,他積勞成痼疾,御醫搶救無果而死。患痼疾的原因有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操勞過度。

    秦始皇加冕不久就發生了嫪毐之亂,接著是處理仲父、相邦呂不韋的大權在握與自己執政的矛盾衝突,以後便是全力以赴征戰六國,征服六國之後,遂進行政治、軍事、文化等一系列的改革。以上這些,都要講究“術數”,從秦始皇的生平行事來看,他是很偏於“術”的運用的,他統一六國及一系列改革成功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點。

    可以說始皇帝在施術上費盡了心機,非常勞心;在始皇帝的立國理論和指導思想上,他更重視法家的“勢”,“人主之所以制臣下者,威勢也”,秦剛剛統一,六國亡國之心不死,從這一政治形勢出發,他稱帝以後五次出巡,每到一處都刻石頌德揚威,以震懾復辟勢力,維護秦政權的穩固。

    五次出巡幾乎每次都走了當時大半個秦國的領地,行程計數萬裡,並且在途中還要處理各地的竹簡文書。單說這最後一次出巡,從咸陽出發到客逝沙丘平臺就走了10來個月,在當時的道路和交通工具條件下,其長途顛簸和勞累是可以想見的。所以,秦始皇長期心身並勞,其身體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見其虧。

    第二個方面是他的性格所致。

    多疑、猜忌、報復性強是秦始皇的性格特點。這幾方面的註腳是很多的。

    舉幾例:大將王翦被請出山之後,生怕秦始皇疑他權大傾主,在率六十萬大軍征伐楚國以前,多次向始皇帝請求土地,以表示得勝後不參政而回歸故里頤養千年;一次秦始皇從山上看到丞相李斯的車騎衛隊龐大,很不滿意。丞相得知後遂減少了隨從車騎。始皇帝猜疑有人私下給李斯洩露了他的旨意,便立案追查而沒人敢承認,他就下詔把當時在他身旁的人全部逮捕處死了;秦始皇親政以後,親赴邯鄲,把二十多年前曾經欺辱過他及他母親的人,全部活埋;及至對大自然,他也要施以報復。

    一次,他要坐船過湘江,可是遇是遇到了大風,無法渡過,他便認為老天有意跟他作對,大怒,於是派遣三千多名刑徒把湘山上的樹木全部砍光了,致使這座山露出了光禿禿的紅土。以上這些例項說明,秦始皇這種畸形病態的性格和心理狀態是非常不利於養生的。當時秦國名醫扁鵲就有“六不治”理論,認為有六種人的病不可治:“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並,藏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

    這“六不治”中,秦始皇佔了四不治:其中一不治是秦始皇權勢至高,驕橫無理,根本不聽御醫的話;二不治是貪婪之心太重,他不僅貪“財”,而貪比“財”放大多少倍的皇權,他生前不立太子,妄想長生不死永遠做皇帝,這個貪婪慾望是很傷害身體的。四不治是他畢竟是50歲的人了,身體陰陽不協調,五臟失去了正常功能。六不治是信盧生等的巫術不信醫學,這四不治是他致病的誘因和致命的病源。扁鵲認為,“有此一者,則重難治也”,何況他佔了“六不治”的一多半呢。

    第三方面是秦始皇無節制的淫樂。

    荒淫是自古以來帝王的普遍現象,秦始皇和他以前的帝王相比有過而無不及。他每滅一個諸侯國,都將所得的美人蓄養起來。就是在出巡時,仍然載著美女,甚至在途中生子。秦始皇死後,胡亥讓宮中未生子陪葬的宮女還有不計其數。顯然,秦始皇的縱慾是削弱他身體致命的原因之一。

  • 2 # 清泉遺夢

    其實,我想說秦始皇之死不管是偶發因素還是別人設計,如果換做正常人,你設想一下。假設你在天天加班的情況下還要操心家事,在這樣的努力下你依然得不到外界甚至身邊人的認可的情況下,你的身心還能撐得住多久?

    《史記》記載,秦始皇自幼有疾,所以體質較弱。他為人又剛愎自用,事無鉅細都要親自裁決;每日批閱文書一百二十斤,工作極度勞累;加以巡遊中 七月高溫,以上諸因素併發,促使他在途中病發身亡。

    我們知道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做了第一件大事就是,“書同文車同軌”,這件事的歷史意義,毋庸置疑是偉大的!而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件事情說明了,秦始皇想要統一的不僅僅是領土,而是人心是思想。因此,秦始皇在前期對其他國家的學士可以說百般忍讓,甚至人家當眾侮辱秦始皇秦始皇都忍了,因為秦始皇明白,想要控制思想必須獲得各個地方的名仕學士的認同、肯定和支援才能控制百姓的思想。然而事以願違,由於政治理想差異和各國名仕的牴觸。秦始皇最終失去了耐心,採取極端的方式,妄想透過力量的展現來收穫民心。然而,在這飽受戰亂的年代,百姓更需要的是休養生息。然而,秦始皇等不急了,他急切的希望看到真正的大一統,所以他開始巡遊,想透過這種方式加強百姓對於秦國對於秦始皇的信任!可惜的是,秦始皇真的太急了,太渴望勝利了,以至於失敗!

    所以說,如果說秦始皇是一位偉大的帝王,他確實偉大,他奠定了中華的大一統思想,奠定了中華的文化認同感!如果說他是暴君也不足為過,因為他的政治理想太過於超前了,以至於國力民力無法支撐他的政治理想了,導致民不聊生民怨沸騰。

    我經常說到劉邦是秦始皇思想的最佳繼承者,但是劉邦更好的一點是劉邦更能忍,他的政治理想是不能存在分封制,然而他明白不能一口氣全部吃掉,得慢慢來,就比如,真正的思想和領土的全部控制直到漢武帝時期才完成!並且他運氣也比秦始皇好,因為秦始皇已經幫他開過了一次路。

  • 3 # 關東俠客

    秦史皇十幾歲當秦王,在位三十八年做了多少事?滅六國,徵百越,擊匈奴,遷民五十萬戍邊,修長城,築驪山陵墓,修御道,挖靈渠,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設郡縣制,加強中央集權設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加強思想控制,焚坑儒。殫精竭慮,嘔心瀝血,事無俱細,每天看多少奏章。那時侯的書籍是竹簡或木簡,漢武帝時每天批閱的奏章須幾個力士抬進去。看奏章是非常辛苦的力氣活呀,手得磨出繭子。當皇帝也不是很容易的事呀。秦始皇是一代偉大的帝王,希望在自已有生之年給子孫和臣民帶來富足生活。過分的使用了民力,引起民眾憤怒。他自己也身心疲備。那個年代五十多歲算是高齡了。在巡遊中,路途遙遠\巔波,氣候炎熱,對一個年過五十高齡的人來說,是一種煎熬。中途疾死是順理成璋的事情。

  • 4 # 饕餮5177v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被稱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死於他第五次東巡途中。(病於平原津,死於沙丘行宮)

    正是強大才間接促進了秦始皇的死亡。秦始皇自幼酷愛習武,尤愛馬術,因此落下了不少隱疾。自華夏一統之後,秦始皇卻沒有絲毫懈怠,仍勤奮工作,每日批閱文書一百二十斤,工作極度勞累。因而身體經常病發,才有徐福為始皇帝海外求仙問藥。

    華夏雖然一統,但並不是一片四海昇平,而是內憂外患。外有強敵環伺——匈奴,他們就期待著中原大亂,咬下秦國一塊肉。內有六國復辟勢力蠢蠢欲動,到處給新生的大秦製造生端。例如出現始皇帝死而地分”的隕石,今年祖龍死”的預言,熒惑守心等。秦始皇幾次東巡的意義在此,就是為了解決秦國的復辟勢力,瞭解秦國各郡縣的情況,讓秦國真正的鐵板一塊。

    而秦始皇為何如此心急,慢慢磨合各國民眾豈不是更穩妥。但其時,長子扶蘇歷練經驗不夠,其他皇子又沒有出色的,再說那些官侯將相,除了始皇帝又有誰能夠如臂指使呢。所以秦始皇很努力也很強大,他想秦國能傳萬萬世,但終是造化弄人,卻只堪堪15年。

  • 5 # a夢美兒

    秦始皇,姓贏,名政,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是一位偉大的完成華夏統一的偉大人物,中國的第一個皇帝。

    他的一生出巡5次,他就死在第五次出巡上。他的出遊主要是為了尋仙求道,以求長生不老。所經過的地方還要要求當地百姓,為自己歌功頌德。根據史書記載,他在歷經第四次出遊後,本來已經不再打算再出遊了。

    但是有三件事促使他又一次出遊了,這次出遊是為了躲避風水師為他占卜的災難。風水師認為,一是熒惑守心。天蠍座中最亮的一顆星(心宿二)代表皇帝,旁邊有兩顆,代表太子與庶子。如果,火星一直守在心宿二附近與之爭輝,這便寓意著皇帝駕崩或者是丞相下臺。秦始皇三十六年,曾出現過此星相,當時朝野驚慌,令他很是不悅,陰影在心。還有秦始皇三十六年,有一顆流星墜落到東郡,隕石落地倒也沒什麼,就是那隕石上刻的字讓他大為震驚,上面刻著:“始皇帝死而地分”這七個字,他覺得代表了天意,預示著自己將死,秦國滅亡。不派人去排查刻字之人,沒有結果,於是,他就隕石落地旁邊的所有人家的人,把石頭也燒了,但心頭陰影也留下來了。還有一件沉璧事件,一位走夜路的使者從東經過華陰,突然遇到一個人,手持玉璧把他攔住,並對使者說,今年祖龍死。使者不解想問其因,但此人留下玉璧消失了。他感覺到了不妙就向秦始皇做了稟報,秦始皇一聽,非常鬱悶,祖龍指的是自己,後來經過認定,他知道了這塊玉璧是他當年巡遊渡江時,因祭祀水神而投入了江水中的那一塊,10年前的玉避璧又從江中被一個莫名其妙的人送回來了,所以從這三件事上,風水師給他占卜,他決定再次出遊,才能逢凶化吉。

    後來,在公元前210年,他便開始了他的第五次出巡。這次大巡遊,他覺得是在拯救自己的生命。人生就是這樣無常,他本來是趨吉避凶的,結果卻一路勞頓,病死在了這次出巡路上。當時,大臣們為了欺騙臣民,車隊還擺出了巡遊的架子,繞道回了咸陽。由於當時天氣高溫,秦始皇的屍體都已經腐爛發臭了。為了掩人耳目,胡亥一行人就買了許多鮑魚裝在了車上,以掩蓋屍體的臭味,迷惑人們。

    秦始皇,一代偉大皇帝就這樣病死在路上了,隕落了。關於他的功過與評價,後世也是褒貶參半,不管怎樣,他都是中國第一個皇帝,一個偉大的人物。

  • 6 # 漩渦鳴人yy

    秦始皇的死,歷史上面記載是由於病重,然後死在了第五次全國巡遊的路上,但是總有人覺得沒有那麼簡單,肯定是還有什麼其他見不得人的事情,那麼我們今天一個一個分析,咱們具體就挖一下秦始皇是怎麼病死了。

    首先得說秦始皇整個家族的遺傳基因並不是特別好,他的祖上除了一個秦昭襄王以外,其他的他的先輩可以說活的時間都不長,秦國一統天下,奮六世之餘烈,除了一個秦昭襄王活到晚年以外,其他的人要麼中年,要麼年輕的時候就死了,秦始皇能活的時間長一點兒,完全是因為秦昭襄王遺傳基因好,但也架不住自己父親那個短命的那種死法。

    歷史上面關於秦始皇樣貌的記載,只有在尉繚子裡面有所記載,傳說秦始皇他的胸脯類似於雞胸,這絕對不是一件好事情,極有可能,秦始皇先天性的有一些身體上的缺陷或者是營養不良。

    所以秦始皇在這個年紀去世是有原因的,而且也是可以理解的。

  • 7 # 以實言史

    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火星執行到心宿的位置,這種天象象徵著帝王有災。與此同時,有流星墜落在東郡,落地後變為隕石,石頭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地分”的字。始皇聽說了,就派御史前去挨家查問,沒有人認罪,於是,始皇把居住在那塊石頭周圍的人全部抓來殺了,焚燬了那塊隕石。

    同年秋,使者從關東走夜路經過華陰平舒道,有人手持玉璧攔住使者說:“替我送給滈池的水神。”又說:“明年祖龍死。”使者問他緣由,那人忽然不見了,留下了那塊玉璧而去。使者捧回玉璧向始皇陳述了所遇見的情況。始皇沉默了好一會兒,說:“山中鬼怪本來不過只能預知一年的事。”退朝時,他又說:“‘祖龍’之意,不過就是‘人類的祖先’而已。”

    雖然這麼說,但秦始皇心裡很不舒服,讓御府去察看那塊玉璧,沒想到竟然是始皇二十八年出外巡視渡江時投入江中的那塊玉璧。於是,始皇為此事進行占卜,占卜的結果是出遊、遷徙為吉利。為此,將三萬戶人家遷移到北河、榆中地區,每戶授給爵位一級。並於第二年,即秦始皇三十七年率隊出巡。

    在巡遊初期,秦始皇身體就不大好,後來途徑大海,想起徐福等欺騙自己有神仙,耗費國家巨資卻一無所獲,精神狀態更是大不如前,隨後生起了病,大隊伍日夜兼程想趕回咸陽,但實在沒來得及,到了沙丘行宮,秦始皇駕崩。

  • 8 # 劉家說史

    戰國亂世七國爭雄,而經過改革的秦國始終默默的發展,終於在嬴政在位時統一了六國,成為史上首位稱帝的皇上,本應輝煌的王朝卻是因為巡遊而衰敗!

    嬴政所建立的大秦王朝只存在了十五年,但是他所創立的“統治模式”卻能夠流傳千古,不斷的影響著後世的思想,如此偉人卻在一次巡遊中身亡,可是這位帝王還處於身強力壯的時期,到底是因為什麼會亡於巡遊路上,讓很多人都覺得時期沒那麼簡單,其中必然有蹊蹺,那麼真相到底是怎樣呢?

    首先我們都知道秦始皇追求“長生不老”,所以能夠反映出他身體有很大的問題,想尋找捷徑來達到目的;而且根據記載中所述,嬴政從小身體多病,體質非常的薄弱,而且還伴隨著癲癇的問題,所以在七月高溫天氣下導致發病,意識喪失後沒有及時救助所以停止了呼吸,從此一代君王離開人世。

    也有人認為,嬴政自幼喜歡騎馬舞劍,再加上體質薄弱,所以落下了很多病根,再加上多年的征戰,導致身體逐漸開始崩潰,最重要的是建立大秦之後,整日忙於政事絲毫不顧及身體的疲勞,每日光是批閱奏摺就能達到上百斤,如此一來身體徹底的垮了,要不然也不會求取仙藥,再加上巡遊的顛簸,最終遺憾而亡!

    所以能夠看出,秦始皇的身體絕對有著很大的隱患,這才是導致他亡於巡遊路上的原因

  • 9 # 黯夜尋歡1

    生老病死是極其正常的規律,每一個生命都不可能逃離規律的束縛,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有生必有死,萬物皆然。

    千年胡楊一樣枯,人瑞彭祖一樣死,隨著內部細胞的停滯,生理機制的腐朽,生命委頓,不再勃勃,便是消亡的開始。

    儘管秦始皇一直追求著長生不老 ,傾舉國之力尋仙方妙藥,結果還不是恰得其反?

    至於他為何死在東巡路上,不過是他死亡的時間點與東巡的時間點重合而已,沒有什麼必要的因果聯絡,不玄奧也不神秘。

    江山社稷,只是他做為一代帝王的舞臺,在哪裡謝幕,並不重要,只要一生走完,就是劇終節點,如此而已。

  • 10 # 14885143955

    秦始皇東巡因病死去,秦始皇曾五巡海上,到.達平津,身染重病在沙丘平臺死去,安埋在今陝西臨銅下河村,酈山腳下。

  • 11 # 洛水清風

    按照《史記》的記載,秦始皇死前出現了種鍾異常現象,比如說天降隕石,石上刻字曰:始皇帝死而地分 ,還有沉碧事件,說今年祖龍死等等。感覺這是司馬遷故意神話秦始皇,或者說這些記載也是道聽途說而已,實不足信。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開始了他人生中最後一次東巡,他東巡的目的不是遊山玩水,而是檢視民情,宣揚國威。當時,秦雖然統一六國,但天下未穩,六國貴族蠢蠢欲動,秦始皇想以東巡的方式震懾這些不安定的分子。當時正值七月,天氣炎熱,秦始皇因為從小身體孱弱,加之舟車勞頓,他的癲癇病也發作了,不得不下榻邢臺的沙丘行宮。但他的病情並未因此好轉,反而愈加惡化。秦始皇自感來日不多,就留下遺照,讓遠在邊陲的扶蘇回來繼承大統,不久,千古一帝秦始皇就病死於沙丘。然而,趙高、李斯並未遵從始皇遺照立扶蘇為帝,而是把昏庸無能的胡亥扶上寶座,這就讓後人對秦始皇的死因產生了懷疑。

    秦始皇死時不足50歲,生前也不見有病的記載,怎麼會因為一次犯病就一命嗚呼,這有些不合乎常情。後世學者因此推論,秦始皇是被害而死,兇手就是趙高與胡亥。因為這倆人是最容易接近秦始皇的。當秦始皇立下扶蘇繼承大統的遺照後,趙高邊與胡亥密謀篡改遺詔,但他倆又擔心秦始皇萬一不死,豈能輕饒他倆!以秦始皇的殺伐決斷,倆人是難逃一死!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趁著秦始皇病危之際,偷偷害死秦始皇。倆人又怕群臣不服,便又脅迫李斯一起篡改遺詔,以秦始皇的名義,賜死扶蘇、蒙恬,除去胡亥登基後心腹大患。

    秦始皇究竟是病死還是被害而死,現在還有爭論,也許只有等到開啟秦始皇陵的那一天,秦始皇的死亡真相才能大白於天下。

  • 12 # 亮話歷史

    秦始皇,名嬴政。生於公元前259年,死於公元前210年,享年49歲,放到今天來說是短命了,還沒到退休年齡呢!死於第五次東巡途中的河北邢臺沙丘宮,如今還有沙丘宮平臺遺址。就他的死亡,從史料來看,大致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積勞成疾說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建立了統一的秦帝國之後,政務自然繁忙,還記得清朝的雍正帝嗎?他的死因之一就是操勞過度。據說始皇帝每天批閱的奏章(竹木簡)達120斤,由於他開創的是史無前例的事業,所以很多事情都事必躬親,熬夜、傷身自然也是常事,到了沙丘,剛好到了一個爆發點,所有身體內積攢的病都發了出來,就加快了他的死因。

    二、心理壓力說

    秦始皇雖然開創了舉世無雙的事業,但是他的臣民並不擁戴他。因為他的每一項功績都包含著子民的血淚,尤其是修築萬里長城、阿房宮等,讓天下百姓苦秦久矣。一些有志之士,尤其是那些被滅國的“舊六國”的人,早在他還沒有統一天下時就總是想以刺殺的方式致秦始皇於死地,如張良、燕太子丹、荊軻等,這些刺殺雖都沒有成功,但卻無形中對秦始皇本人受到了驚嚇。還有封禪泰山時,秦始皇淋了雨,被儒生們取笑,這也成為焚書坑儒的原因之一。這些事,都對他的心理造成了壓力,產生了一定的挫敗感。

    三、房事傷身說

    據說秦始皇的後宮裡有宮女上萬人,美貌的的年輕女子不計其數,房事是肯定少不了的。他有20多個皇子,10多個公主。可見他那方面的能力是比較強的,可是能力再強,也經不起過多的房事,這也應該是他英年早逝的原因。

    四、旅途勞頓說

    據司馬遷《史記》記載,秦始皇在位12年中,共有5次巡遊。也有的說是6次。不管是幾次,每次巡遊短則2、3個月,長則一年。如此長的時間奔波在不平的道路上,行駛在馬車裡,又不像今天的人可以坐高鐵。就算做高鐵,這麼長時間也受不了啊。在加上各地氣候、環境、溫度、水土的不一致,必然造成水土不服等狀況,對人體是有重大影響的。

    綜上原因,秦始皇第五次東巡到沙丘時,所有的身心健康等不利因素一併爆發出來了,造成了嚴重病發,在加上巡遊途中醫療條件不咋地,終於導致了秦始皇在49歲就早早駕崩了,他的早逝,對中國歷史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 13 # 通俗封神演義

    秦始皇一生開創了許多史無前例的豐功偉業,而他畢生的願望就是讓自己開創的帝國基業千秋萬世!然而,在他執掌龐大帝國的晚期,中央集權的正統性、天下一統的合理性,被包括三公九卿在內、天下幾乎所有人的質疑!贏政卻把自己看作神一樣的存在,現實的殘酷早已忘得一乾二淨,然而,在天下百姓的心中,此時贏政只代表兩個字: 暴虐!

    公元前211年,發生了二件讓他惶惶不可終日的兩件事。

    一是熒惑事件,火星熒熒似火,因此稱熒惑,而火星又被看成是戰爭與死亡之星。而這一年有顆隕星墜落在帝國的東郡,而有人在隕石之上刻了八個字: 始皇帝死而土地分!這使贏政暴跳如雷,因此而處死很多無辜之人。

    同一年,深秋,秦始皇外出途中,忽然出現一人,攔住馬車。手裡拿了一塊玉璧,不聲不響塞給使者,大喊一聲:今年祖龍死!說完這話人已消失得無影無蹤。這就是所謂:仙人截留事件。

    這是些可怕的詛咒,此時咸陽城那如幻如夢的繁華,也已無法讓贏政感到安全,最終決定開始他人生的第五次巡遊天下,去找尋自己希望之夢!

    公元前210年,這位永不服輸的帝王,病倒在沙丘的平臺宮,贏政此時才四十九歲,多年的奔波勞累,讓他病入膏肓,但他依然厭惡談論死亡。然而沒有人能夠逃過生命的輪迴,在一個雨夜裡,贏政病逝在平臺宮內,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當贏政永遠離開他始終放不下的秦帝國的時候,我們已經無法知道他內心的徘徊與留念,他自己心中的贏政,究竟是胸懷天下的聖君還是暴虐無道的帝王。但無論誰都不能否認他是一個時代的開創者,一個充滿勇氣和冒險精神的先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遮天》裡有哪些語句打動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