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快樂的小大夫

    簡介

    鵝口瘡鵝口瘡(thrush)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moniliasis)鵝口、雪口、鵝口疳、鵝口白瘡。是由真菌傳染在粘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見於多見於新生兒、嬰兒洩瀉及營養不良或麻疹等病後期的口腔疾患之一。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這種真菌有時也可在口腔中找到當嬰兒營養不良或身體衰弱時可以發病。新生兒多由產道感染或因哺乳奶頭不潔或餵養者手指的汙染傳播。

    嬰兒口腔兩側黏膜或舌頭上有時會出現狀似奶塊的白色片狀物而且不易去除。這是由是一種黴菌(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患醫學上稱為鵝口瘡。

    病理

    鵝口瘡好發於新生兒、小嬰兒特別是長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的患者。鵝口瘡可發生於口腔的任何部位以舌、頰、軟顎、口底等處多見。首先有粘膜充血、水腫口內有灼熱、乾燥、刺激等症狀。經過1-2天粘膜上出現散在白色斑點狀如凝乳呈半粘附性略微高起。隨後小點逐漸融合擴大成為形狀不同的斑片。最後斑片又相互融合。經過數日白色斑塊的色澤轉為微黃日久則可變成黃褐。白色斑片與粘膜粘連不易剝離若強行撕脫則暴露出血創面但不久又被新生的斑片所覆蓋。患者有口乾、燒灼感及輕微疼痛。有時可出現患兒煩燥拒食啼哭不安等情況一般全身反應不明顯部分患者可有體溫升高。如果治療不及時病變可向口腔後部蔓延至咽、氣管、食道。引起食道念珠菌病和肺部的念珠菌感染同時出現吞嚥困難。少數病例病菌可進入血液迴圈成為白色念珠菌敗血症病情危重偶爾可引起心內膜炎、腦膜炎等嚴重疾病。

    病因

    多由於乳具消毒不嚴乳母乳頭不潔或餵奶者手指汙染所致也可在出生時經產道感染。或見於腹瀉、使用廣譜抗生素或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患兒。在新生兒室中可引起流行。

    1.準媽媽產道有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通常寄生在人體的面板、腸道以及女性的陰道中如果準媽媽孕前有白色念珠菌陰道炎那麼就要及時治療。有統計表明正常新生兒的鵝口瘡有99%是出生經過產道時接觸到媽媽陰道附近的念珠菌而造成的感染。

    2.新媽媽壓力過大。當了新媽媽後總要擔心寶寶的照料、餵養等問題心理、生理上的壓力明顯增大再加上自己身體還沒有完全恢復好即使沒有出現生病的狀況過大的壓力同樣會導致新媽媽抵抗力下降念珠菌增多或感染機率加大。

    3.口服抗生素接受化學治療而導致的免疫力下降。

    鑑別:鵝口瘡與奶塊的區別

    寶寶吃奶後口腔內會殘留奶液如果沒有及時清潔會形成奶塊這與鵝口瘡有一些相似對缺乏經驗的新手父母來說區別它們的辦法就是:用溼棉籤輕輕擦拭白色塊狀物消除是奶塊;假如擦除困難或擦除後會留有紅色創口則表示寶寶患了鵝口瘡。

    嬰兒

    1.身體抵抗力還不夠強大。新生寶寶的口腔黏膜嬌嫩抵抗力弱稍有擦損都會使病菌有機可乘侵入寶寶的傷口繼發感染。

    嬰兒鵝口瘡

    2.盲目用藥。現代醫學證實嬰幼兒患鵝口瘡還與長期、盲目使用廣譜抗生素、類固醇藥物有關造成嬰幼兒體內正常菌群的紊亂。

    衛生習慣

    1.乳頭不潔或餵養者的手指伸入寶寶口腔內導致感染。媽媽的內衣、手部的觸控、毛巾等等都會是造成媽媽乳頭不潔的根源。而用手指觸控寶寶的口腔則會將鵝口瘡致病菌直接帶入寶寶口腔。

    2.帶菌的醫護人員或衛生條件不達標的育嬰室都有可能造成寶寶感染致病菌。

    3.忽略用品的清潔消毒。玩具、毛巾、奶瓶、奶嘴、尿布等和寶寶時刻親密接觸的物品如果沒有做到及時的清潔和消毒就有可能成為病菌的傳播源。

    4.忽略寶寶的口腔清潔。寶寶喝完奶後須做口腔清潔的工作。否則存留在寶寶口腔內的奶汁也會因長時間變質導致病菌滋生。

    以上就是小兒容易患鵝口瘡的原因。

  • 2 # Sylvia狂熱的旅行媽媽

    鵝口瘡是新生兒常見的口腔炎症,在產道中寶寶就易感染鵝口瘡,出生後由於某些原因發生感染,如果在生產寶寶的過程中,媽媽使用了抗生素,寶寶感染鵝口瘡的機率會增大很多,寶寶消化不良,體質虛弱,慢性腹瀉,引起酵母菌的增生而誘發,寶寶常用的奶瓶,奶嘴不常清洗,消毒也會有黴菌,引發鵝口瘡。所以寶寶常用的奶嘴要高溫消毒,寶寶常玩的玩具要開水煮沸消毒,清洗,寶寶的衣服經常換洗母乳餵養的要在餵奶前,洗手,擦洗乾淨乳頭,每次給寶寶喂完奶後,可以喂點溫開水,衝淨寶寶口腔內的殘留奶汁,防止黴菌生長,所以要注意寶寶的口腔衛生是關鍵。

  • 3 # 朱劍笛

    鵝口瘡是白色假絲酵母菌增生最常見的一種表現。白念珠菌就是一種假絲酵母菌,因為新生兒口腔的pH值低,有利於白色假絲酵母菌生長,從而引起舌頭、頰粘膜、軟顎等上覆蓋一層白色乳酪狀,呈點狀,或融合成片附著於黏膜上,揭去後可留下紅色滲出性基底。嚴重的話會導致黏膜潰瘍及壞死。蔓延到咽喉部可使聲音嘶啞,吞嚥困難,如果吸到氣管則會引起犬吠樣咳嗽,甚至呼吸困難、發紺。

    鵝口瘡的主要標誌是嬰兒舌頭上的白色塗層,這個塗層看上去像白色乳酪一樣,通常不容易擦去,如果塗層容易擦去,可能就不是鵝口瘡。

    白念珠菌屬於一種條件致病菌,通常存在於正常人的面板、口腔、上呼吸道、腸道及陰道等處,有5%~30的健康小兒都攜帶有這種菌,白念珠菌通常不會引起問題,當長期大量使用廣譜抗生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放療、化療、導管插入以及中心粒細胞減少時,就可能會出現念珠菌病,鵝口瘡就屬於念珠菌病的一種。因為嬰兒的免疫系統還沒有完全發育,抵抗真菌感染的能力較差,所以嬰兒更容易患鵝口瘡,特別是37孕周前出生的早產兒。抗生素會降低孩子口腔中健康細菌的數量,從而增加真菌的數量,所以長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的孩子容易患鵝口瘡。

    母乳餵養的媽媽使用抗生素,口腔裡的健康細菌也會受影響,使媽媽發生白念珠菌感染,從而在哺乳時傳播給孩子。

  • 4 # 小蘋果兒科醫生

    鵝口瘡對於嬰幼兒是個很常見的口腔問題,發病原因在於白念珠菌感染,主要症狀就是嘴巴的粘膜上長白點。為什麼小孩子容易得這個病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簡單分為內因和外因。

    首先,內因包括:

    小寶寶的粘膜很嫩很薄,容易被白念珠菌襲擊成功,在口腔內瘋狂繁殖;小寶寶由於生長髮育的原因,往往免疫力系統還不完善,免疫功能不夠成熟,抵抗白念珠菌的時候容易失敗;有些小寶貝營養不良,容易生病,口腔清潔有難度,加上濫用抗生素的情況也是時有發生,這些都會導致小寶貝口腔內的菌群平衡遭到破壞,讓白念珠菌一時得勢。

    其次,外部原因包括:

    生產過程中,如果母親有陰道真菌感染的現象,那麼寶貝分娩時容易被感染;媽媽的乳頭清潔不夠,或者是家裡別的和寶寶接觸多的人手/腳等等部位如果有感染,易傳染給小寶貝;寶貝日常使用的一些器具,比如奶瓶,奶嘴,奶鍋,圍嘴,等等如果被感染,也是一個風險來源;其他的家裡的床單被罩,枕頭玩具,磨牙棒,等等一切寶貝接觸多的東西,都可能成為汙染源。

    綜上所述,要想寶貝免受鵝口瘡的困擾,讓寶寶合理膳食,增強抵抗力很重要,同時也要做好日常的清潔消毒。例如常用的奶瓶奶鍋要嚴格按照消毒的方法煮沸消毒,或者用專用的消毒器械。寶寶愛玩,尤其愛用嘴巴啃的玩具做好消毒。生活用品經常清洗清潔。同事,注意寶貝自身的衛生,手,腳,口腔等等都是重點關注的位置。還有和寶貝接觸多的家長,爺爺奶奶,保姆等也要留心,搞好自己的衛生,接觸孩子以前洗手。不熟悉的人,不要隨意的摸寶貝的臉,親吻寶寶等等。只有注意細節,才能將預防進行到底。mm

  • 5 # 生命召集令

    很多寶媽可能都會有這樣的疑惑。這些寶媽發現寶寶吃奶時會哭鬧且表情痛苦,甚至有的寶寶拒絕吃奶,此時如果仔細觀察嬰兒口腔,則會發現有一些擦拭不掉的白色顆粒或散在白片存在寶寶口腔上,一般情況下便可確定是胎兒長了鵝口瘡。

    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一種口腔粘膜感染,又被稱為“雪口病“,其主要臨床特徵為口腔黏膜表面可見灰白色或白色的乳凝塊樣物質,呈散在點狀或融合片狀存在。鵝口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段,但最多見於2歲以內嬰幼兒。

    其實,白色念球菌可存在於正常人的口腔、面板、陰道中,但並非所有人都會發病,這主要取決於機體的適應力、免疫力。常見的小兒鵝口瘡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母乳不足、母乳質量低或奶粉裡營養成分不全,從而致使小兒營養缺乏或免疫力差,最終使小兒鵝口瘡患病率增加;第二、若寶媽患有黴菌性陰道炎,嬰兒經陰道分娩時,則有可能會因接觸陰道分泌物而被感染;第三、寶媽乳頭不清潔、奶嘴未消毒或消毒不徹底,都可能成為寶寶感染白色念球菌的源頭;第四、寶寶用嘴啃咬玩具、手指等,則很容易將病原體帶入到口腔內;第五、在幼兒園時,因共用玩具等而發生交叉感染患病;第六、因濫用激素或抗生素,造成了小兒身體菌群失調、免疫力差,病原體乘虛而入引發鵝口瘡。

    本期答主:呂玲 醫學碩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班同學天天交備用機,交完之後一整天,上下課都玩,我身邊一大群人都是,搞得我也想,我該怎麼辦?